銀行法暨金融控股公司法(二版)

銀行法暨金融控股公司法(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銀行法
  • 金融控股公司法
  • 金融法律
  • 銀行監管
  • 金融體係
  • 金融法規
  • 法律
  • 金融
  • 二版
  • 專業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內容涵蓋範圍包括瞭銀行法與金融控股公司法兩大重要的金融法規及其相關函令解釋。本書內容除說明銀行法與金融控股公司法條文之意義、條文之應用、及條文間之關係外,在銀行法部分,尚包括與銀行業有關的其他重要法規之條文內容,以及主管機關對於銀行法條文與相關法規所作之函令解釋;而在金融控股公司法部分,尚包括與金融控股公司有關的其他重要法規之條文內容,以及主管機關對於金融控股公司法條文與相關法規所作之函令解釋。

  本次改版特彆將內容進行大幅度的檢查與修正,並將近年來新增或修改的重要金融法規及其相關函令加入本書再版之內容中。
國際金融監管的演進與中國銀行業改革的深度解析 本書聚焦於全球金融體係的宏觀變遷,特彆是二十一世紀以來,在國際金融危機浪潮和技術革命的驅動下,各國金融監管框架如何經曆痛苦的重塑與適應。它不側重於特定國傢內部的銀行法典的逐條解讀,而是著眼於跨國監管協調的復雜性、係統性風險的識彆與應對機製的構建,以及金融創新對傳統監管範式的衝擊。 第一部分:全球金融危機後的監管範式轉移 本書的開篇部分,將深入剖析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GFC)暴露齣的係統性缺陷。重點討論的議題包括: 一、巴塞爾協議體係的迭代與深化: 本部分將詳盡闡述從巴塞爾II到巴塞爾III,再到當前正在推進的“巴塞爾終局”(Basel IV)的演變邏輯。核心內容在於資本充足率、杠杆比率、流動性覆蓋率(LCR)和淨穩定資金比率(NSFR)等核心審慎指標的引入背景、數學模型基礎及其對全球銀行盈利能力和風險偏好的深遠影響。特彆關注對“大而不能倒”(Too Big to Fail, TBTF)問題的監管迴應,如係統重要性金融機構(SIFIs)的額外資本要求和減損計劃(Resolution Plans)。 二、宏觀審慎監管的興起與工具箱的拓展: 傳統微觀審慎監管(關注個體機構的穩健性)的局限性促使監管層轉嚮關注整個金融係統的脆弱性。本書將詳細梳理宏觀審慎政策的理論基礎——特彆是資産負債錶缺口理論和信貸周期理論。討論反周期資本緩衝(CCyB)、逆周期貸款價值比(LTV)限製、債務收入比(DTI)管製等工具的實際應用案例,並評估其在控製房地産泡沫和係統性信貸擴張中的有效性。 三、場外衍生品市場的透明化與集中清算: GFC暴露瞭場外衍生品(OTC Derivatives)市場缺乏透明度和中央對手方(CCP)風險集中的巨大隱患。本書將分析《多德-弗蘭剋法案》(Dodd-Frank Act)和歐盟的EMIR法規如何推動標準化的衍生品閤約通過CCP進行集中清算。深入探討集中清算模式下的風險轉移機製、保證金製度的重構,以及對中央清算機構自身穩健性的監管要求。 第二部分:金融控股公司的跨界監管難題與治理結構 本書的第二部分,將跳脫齣單一銀行實體的監管視角,探討日益普遍的金融控股公司(FHC)模式所帶來的復雜性。雖然本書不專門解析某一特定司法管轄區的《金融控股公司法》,但它聚焦於FHC這一組織架構在全球範圍內的監管共性挑戰。 一、集團內部的風險隔離與“看不見的杠杆”: 探討控股公司層麵與子公司層麵的資本、流動性要求如何協調。重點分析“損失吸收能力”(Loss-Absorbing Capacity, LAC)的構建,即如何確保在子公司齣現危機時,集團母公司有能力提供充分的內部救助資源,而無需動用公共資金。討論股權穿透和交叉擔保對風險傳染路徑的影響。 二、跨境監管協調的睏境: 鑒於多數大型金融控股公司業務遍布全球,本書將分析不同國傢和地區監管機構在信息共享、現場檢查權限、以及危機處置中的協調機製(如“多邊協商框架”)。討論“母行監管”(Consolidated Supervision)與“屬地監管”(Local Supervision)之間的張力,以及如何有效執行全球係統重要性銀行(G-SIBs)的監管要求。 三、金融控股公司治理的強化: 探討在復雜的集團結構下,如何確保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對整體風險的有效控製。分析風險管理職能(如CRO)在集團層麵的定位、內部審計的獨立性要求,以及如何防範集團內部的利益衝突和關聯交易風險。 第三部分:金融科技(FinTech)對傳統監管框架的顛覆性挑戰 本書的第三部分前瞻性地審視瞭技術進步對金融業的重塑,以及監管機構在應對數字創新時所麵臨的滯後性挑戰。 一、支付係統的變革與支付服務監管的重構: 探討移動支付、數字貨幣和分布式賬本技術(DLT)如何挑戰傳統銀行在支付清算領域的壟斷地位。分析對非銀行支付服務提供商(PSP)的審慎和消費者保護監管框架(如歐盟的PSD2),以及對穩定幣和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潛在監管影響。 二、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在信貸決策中的應用與公平性問題: 分析銀行在利用機器學習模型進行信用評分和反欺詐時,可能引入的“算法偏見”(Algorithmic Bias)。探討監管機構如何平衡金融創新帶來的效率提升與維護信貸決策的公平性、透明度和可解釋性(Explainability)之間的關係。 三、網絡安全與運營韌性(Operational Resilience): 鑒於金融係統對信息技術的極端依賴,本書將詳細闡述監管機構如何要求金融機構構建更具彈性的IT架構,以抵禦日益復雜的網絡攻擊。討論在雲服務采用增加的背景下,如何進行第三方供應商風險管理,以及如何製定有效的業務連續性計劃(BCP)和災難恢復(DR)策略,確保在重大技術中斷時關鍵金融服務的持續性。 總結而言,本書提供瞭一個高屋建瓴的視角,深入剖析瞭全球金融監管的“應激反應”和“前瞻性布局”,旨在幫助讀者理解國際金融體係的內在邏輯、係統性風險的演變路徑,以及未來金融治理的必要方嚮,而這一切均在後GFC時代和技術驅動的深刻變革背景下展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周伯翰

  現職

  高雄大學財經法律學係專任副教授

  學曆
  美國威斯康新州立大學麥迪遜總校區法學博士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S.J.D.)
  (Doctor of Juridical Science)
  美國威斯康新州立大學麥迪遜總校區法學碩士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LL.M.)
  (Master of Laws)
  美國威斯康新州立大學麥迪遜總校區法製碩士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M.L.I.)
  (Master of Legal Institutions)
  政治大學法律學係法學士

  經曆
  高雄大學財經法律學係係主任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專傢委員會委員
  颱灣財産法暨經濟法研究協會理事
  高雄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主任
  高雄大學財經法律學係專任助理教授

圖書目錄

再版序

第一篇 銀行法
第一章 銀行之定義及其經營之相關規範/3

第一節 總論/3
第二節 有關放款、貼現或保證之規範/8
第三節 持有同一銀行股份之限製/9
第四節 設立分支機構之限製/11
第五節 經營信託或證券業務之限製/12
第六節 反麵承諾/13
第七節 銀行內部及關係人授信之限製/13
第八節 不當吸收存款、爭取授信及收受不當利益之禁止/18
第九節 兼職與資格之限製/18
第十節 各類財務比率之規範/19
第十一節 保護存款人之規範/25
第十二節 金融相關組織之規範/29
第十三節 其他/42

第二章 銀行業之監理/45
第一節 主管機關之監理(外部監理)/47
第二節 銀行內部之控製及稽核(內部監理)/55
第三節 防製洗錢之相關規範

第三章 銀行之類型及其業務/73
第一節 銀行類型概論/73
第二節 商業銀行及其業務/75
第三節 專業銀行之類型及其業務/96
第四節 信託投資公司及其業務/106
第五節 外國銀行/116
第六節 國際金融業務分行

第四章 銀行法規定之罰則/123
第一節 刑罰之規定/123
第二節 行政罰之規定/126
第三節 實體麵之補充規定/131
第四節 執行麵之補充規定/133

第二篇 金融控股公司法
第一章 金融控股公司之設立與組織調整/137

第一節 總論/137
第二節 金融控股公司設立之一般規範/138
第三節 金融控股公司設立之特彆規範/147
第四節 金融控股公司之組織調整方式/154

第二章 金融控股公司之利基與投資項目/157
第一節 金融控股公司之利基/157
第二節 金融控股公司之投資項目/167

第三章 金融控股公司經營之規範/175
第一節 持股超過法定比率之申報及申請核準/176
第二節 交叉持股之限製/181
第三節 符閤資本適足性比率/182
第四節 符閤財務比率/185
第五節 保密義務及保密措施之揭露/185
第六節 內部關係人授信之限製/186
第七節 內部關係人交易條件之限製/188
第八節 關係人交易之申報及揭露/191
第九節 財務報錶之閤併編製、公告及查核簽證/192
第十節 承受轉換前金融機構特彆股股東之權利義務/193

第四章 金融控股公司之監理/ 195
第一節 主管機關之監理(外部監理)/197
第二節 金融控股公司內部之控製及稽核(內部監理)/201

第五章 金融控股公司法規定之罰則/217
第一節 刑罰之規定/217
第二節 行政罰之規定/219
第三節 實體麵之補充規定/221
第四節 執行麵之補充規定/223

參考文獻/225

(以成書為準)

圖書序言

再版序

  自本書於去年齣版以來,收到許多讀者先進的迴響與建議,為迴應讀者先進建議的事項並配閤近年來與銀行業及金融控股公司有關之多項金融法規及相關函令屢有增訂及修正,因此筆者於今年八月特彆將本書之內容進行大幅度的檢查與修正,並將近年來新增或修改的重要金融法規及其相關函令加入本書再版之內容中。

  在本次再版中,筆者首先對於本書中原已臚列的法規及主管機關所發布之函令加以檢查其是否有所修改或變更,並依照有所修改或變更的法規及主管機關所發布之函令的內容修改與補充本書中相對應的章節內容。

  其次,筆者在本書中新納入「信用卡業務機構管理辦法」、「農會漁會信用部淨值占風險性資産比率管理辦法」、「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金融科技創新實驗管理辦法」、「金融科技創新實驗民事爭議處理收費辦法」、「金融科技創新實驗審查會議及評估會議運作辦法」、「金融科技發展之輔導及協助辦法」、「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第三條第二項授權規定事項辦法」、「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第二十一條第六項授權規定事項辦法」、「電子支付機構業務管理規則」、「電子支付機構使用者身分確認機製及交易限額管理辦法」、 「電子支付機構提供使用者往來交易資料及其他相關資料要點」、「電子支付機構專用存款帳戶管理辦法」、「電子支付機構資訊係統標準及安全控管作業基準辦法」、「電子支付機構內部控製及稽核製度實施辦法」、「電子支付機構清償基金組織及管理辦法」、「電子支付機構支付款項信託契約應記載事項」、「電子支付機構支付款項信託契約不得記載事項」、「電子支付機構業務定型化契約應記載事項」、「電子支付機構業務定型化契約不得記載事項」、「電子支付機構業務定型化契約範本」、「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金融機構防製洗錢辦法」、「農業金融機構防製洗錢辦法」、「銀行業及電子支付機構電子票證發行機構防製洗錢及打擊資恐內部控製要點」、「銀行防製洗錢及打擊資恐注意事項範本」、「國際金融業務條例」、「國際金融業務條例施行細則」、「國際金融業務分行設立及應遵行事項辦法」、「國際金融業務分行管理辦法」等多項金融相關法規,並就其法規沿革與重要內容加以說明。

  此外,筆者將今年修正的「銀行法」、「金融控股公司法」、「金融控股公司及銀行業內部控製及稽核製度實施辦法」之全文編為本書的附錄,以便讀者在研習該等金融法規時可以直接參照該等金融法規之內容,其中附錄一為2018年1月31日增修的   「銀行法」,附錄二為2018年1月31日增修的「金融控股公司法」、附錄三為2018年3月31日增修的「金融控股公司及銀行業內部控製及稽核製度實施辦法」。

  雖然筆者對於本書再版之內容進行數次校對,惟仍恐難免有疏漏之處,若各位讀者先進發現本書再版之內容有錯誤之處,敬請各位讀者先進不吝告知,俾使筆者可以及時修改,不勝感激,謹在此先行緻謝。
 
周伯翰  謹識
2018年8月28日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銀行法暨金融控股公司法(二版)》的齣現,簡直是解瞭我長久以來的燃眉之急。身為一名在證券業打滾多年的小散戶,對於金融市場的法規總是有種霧裡看花的感覺,尤其是銀行與金融控股公司這兩塊,更是讓我感到遙不可及。然而,這本書以一種非常親民的方式,將那些原本看起來像天書般的法律條文,一一拆解開來,用深入淺齣的語言和豐富的實務案例,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窺其堂奧。例如,書中對於「銀行授信」的相關規定,條列式地說明瞭哪些情況是銀行可以授信的,又有哪些情況是必須限製的,並且還舉瞭很多因為違反規定而產生的實際案例,讓大傢明白觸犯法律的嚴重性。更令我驚喜的是,書中對金融控股公司架構下的「子公司間的業務往來」,有非常詳細的介紹,這對於我理解像是國泰金、富邦金這類大型金控的運作模式非常有幫助,讓我明白它們各自旗下的銀行、保險、證券公司是如何在法律框架下協同作業,同時又保持獨立性的。雖然我不是金融業的專業人士,但我真心覺得,瞭解這些基本的法律知識,對於我們投資者來說,能夠更清楚地判斷公司的經營風險,做齣更明智的投資決策。總之,這本書的內容對於提升普羅大眾的金融法律素養,絕對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

评分

老實說,我一直覺得金融法規是個相當艱澀的領域,即便是在金融業工作多年的我,有時候也會被一些更新的法規搞得頭昏腦脹。《銀行法暨金融控股公司法(二版)》這本書,真的讓我眼前一亮。作者在編寫這本書時,顯然是花瞭相當大的心力去梳理和歸納。書中對於「銀行閤併」的程序和法律要件,有著非常係統性的闡述,並且引用瞭許多近期的案例,分析瞭不同併購模式下的法律考量,這對於我們在做併購評估時,提供瞭非常寶貴的參考。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金融控股公司」的設立和營運,書中詳細介紹瞭其所麵臨的各種監管要求,例如資本要求、風險控管、資訊揭露等等。作者不僅僅是翻譯法條,更深入地探討瞭這些法規背後的監管思維,以及這些規定對金融市場結構和競爭格局可能產生的影響。我個人對於書中關於「外部人與內部人資訊揭露」的討論特別感興趣,這部分內容對於維持金融市場的公平透明至關重要,而作者透過生動的案例,將這個複雜的概念解釋得非常透徹。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僅是一本法律工具書,更是一本能夠啟發思考的學術著作,對於我們這些在金融前線奮鬥的人來說,提供瞭豐富的理論和實踐養分。

评分

身為一個長期關注颱灣金融市場發展的觀察傢,我對於《銀行法暨金融控股公司法(二版)》這本書的評價,可以說是高度肯定。這本書不僅僅是對於現行銀行法和金融控股公司法的條文進行瞭更新,更重要的是,它對這些法律條文的演變、立法意旨,以及在實際運作中所遇到的挑戰,進行瞭深入的剖析。作者在探討「銀行監理」的議題時,不僅僅是介紹瞭資本適足率、流動性覆蓋率等指標,更深入地分析瞭颱灣金融監管體係如何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以及在金融科技發展下,監管思維所麵臨的轉變。這部分內容讓我對颱灣金融監管的宏觀視野有瞭更深的認識。此外,書中對於「金融控股公司」的「業務多元化」與「風險集中」之間的平衡,有非常精闢的論述。作者透過對不同金融控股公司案例的分析,揭示瞭如何在法律框架下,鼓勵金融機構創新,同時又嚴格防範風險的擴散。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金融機構的社會責任」的討論,這部分內容雖然不是法律條文的直接規定,但卻是當今金融業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作者將法律規範與社會價值觀的連結,描繪得相當清晰。總體而言,這本書是一部兼具學術深度與實務價值的力作,它不僅提供瞭最新的法律資訊,更引導讀者思考金融法律在現代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與未來發展方嚮。

评分

我是一名剛踏入金融領域的新鮮人,對於《銀行法暨金融控股公司法(二版)》這本書的評價,隻能用「相見恨晚」來形容。在學術理論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接觸到瞭大量的法律條文,但往往缺乏與實務的連結,讓人在理解上感到有些吃力。而這本書的齣現,正好彌補瞭這個缺口。它不僅僅是羅列瞭最新的銀行法和金融控股公司法的條文,更重要的是,它將這些條文置於颱灣金融市場的實際運作脈絡中進行解讀。例如,在探討「存款保險」的機製時,書中不僅說明瞭相關的法律規定,還結閤瞭過去一些金融機構的經營危機,闡述瞭存款保險製度在穩定金融秩序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這讓我對這個製度的意義有瞭更深刻的體會。另外,對於金融控股公司在「治理結構」方麵的要求,書中詳細分析瞭獨立董事、內部控製等關鍵要素,並透過實際案例,說明瞭健全的公司治理如何能有效降低經營風險,提升企業價值。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於「反洗錢」和「資恐」相關法規的介紹,這部分內容與我們日常金融業務息息相關,而且作者用非常清晰的邏輯,說明瞭金融機構在這些方麵的法律義務與責任,這對於我們新人來說,是最好的入門指引。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引導我一步步認識並理解颱灣金融法律的複雜世界。

评分

一直以來,我對金融法律的演變都充滿瞭好奇,尤其是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這次有幸接觸到《銀行法暨金融控股公司法(二版)》,真的讓我對這個領域有瞭更深入的理解。書中對於我一直感到睏惑的幾個關鍵概念,例如「係統性風險」的定義與防範,以及金融控股公司在閤併與營運上需要遵守的嚴格規範,都做瞭非常詳盡的闡述。作者在解釋這些複雜的法律條文時,不僅僅是列齣法條,更融入瞭大量的實務案例與學術見解,讓枯燥的條文變得生動且易於吸收。例如,在討論銀行法中關於資本適足率的部分,書中分析瞭不同國傢在實施巴塞爾協定時所遇到的挑戰,以及颱灣金管會如何循序漸進地引導銀行業者提升資本水準,這些都讓我對颱灣金融監管的審慎與彈性有瞭更深的體會。此外,對於金融控股公司下子公司間的「防火牆」機製,書中也提供瞭非常具體的案例解析,說明瞭如何有效隔離不同業務的風險,確保整個集團的穩健經營。這本書不僅僅是學術性的探討,更是對颱灣金融市場實務操作的忠實呈現,對於任何希望在這個領域有所發展的專業人士,或是對金融法規有濃厚興趣的讀者來說,絕對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寶典。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最新修法內容的涵蓋,這對於緊隨時代變遷的法律讀物來說至關重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