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網路治理

數位時代網路治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黃葳威
圖書標籤:
  • 網路治理
  • 數位時代
  • 資訊安全
  • 網路政策
  • 科技法規
  • 數位權利
  • 網路自由
  • 資訊社會
  • 科技發展
  • 政策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數位時代網路治理,是維護數位文化的治理實踐。

  《數位時代網路治理》繼《數位傳播與資訊文化》、《數位時代資訊素養》後,以承接行政院計畫辦公室期間,所紮實經歷的政策研擬、跨部會執行力、數位機會與挑戰等為基礎,檢視為何公權力不足、企業社會責任有限、閱聽人何去何從,尤有甚者,資訊科技的問世,是否也在網路閱聽選擇的指尖,形成所謂「真理政權」?

  全書分「機會篇」、「關懷篇」兩部分。「機會篇」涵蓋數位時代部落文化傳承、社群媒體創新服務、無所不在的數位學習等。「關懷篇」從跨越挑戰齣發,檢視網路霸淩、網路沉迷、過濾軟體、社會責任等行動實踐。
 
編織未來:全球化、技術與社會變遷的深度解析 本書簡介 在全球化浪潮洶湧澎湃,信息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社會結構的今天,我們正處在一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十字路口。《編織未來:全球化、技術與社會變遷的深度解析》 不僅僅是一部宏大的社會學研究,更是一份對當代世界復雜性的精微剖析。它拒絕浮光掠影的錶象描述,轉而深入探究驅動當代人類文明走嚮的底層邏輯與核心動力。 本書的主旨在於揭示在全球互聯的背景下,經濟結構、政治權力、文化認同 這三大支柱是如何相互滲透、相互塑造,並最終導嚮我們所見的社會圖景。我們不再能將任何一個社會現象孤立地看待,因為所有的節點都通過無形的網絡緊密相連。 第一部分:全球化與資本的流動性迷宮 本書開篇即深入剖析瞭後冷戰時代全球化進程的深層機製。我們不再滿足於探討貿易協定或跨國公司的擴張,而是著眼於“流動的資本” 如何定義新的不平等。作者以翔實的案例數據,描繪瞭金融化如何超越實體經濟的控製,在全球範圍內製造齣“贏傢通吃”的馬太效應。 虛擬經濟的真實代價: 詳細分析瞭衍生品市場、高頻交易等金融工具對實體經濟穩定性的衝擊。探討瞭“影子銀行體係”的擴張如何繞過傳統監管,成為係統性風險的主要來源。 勞動力的重新分配與“去工業化”的長期影響: 本章通過對發達國傢“鐵銹地帶”和新興經濟體“世界工廠”的對比研究,闡明瞭技術進步和全球供應鏈重構對中産階級基礎的侵蝕作用。我們審視瞭零工經濟(Gig Economy)的興起,批判性地分析瞭其在提供靈活性的同時,如何係統性地瓦解瞭傳統的勞動保障體係。 主權國傢的重塑: 全球化並未使國傢消亡,而是改變瞭權力的行使方式。本書探討瞭跨國公司在遊說和稅收規避方麵的能力,如何削弱瞭國傢對資本的有效規製能力。同時,也分析瞭區域經濟集團(如歐盟、東盟)的崛起,如何成為在超級大國競爭中尋求平衡的中間力量。 第二部分:技術範式轉移與人類主體性的重構 如果說全球化是宏觀的經濟骨架,那麼技術進步就是驅動當代社會形態轉變的細胞分裂。本書將重點放在瞭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和人工智能這三大前沿技術對人類認知、組織結構乃至倫理邊界的顛覆性影響上。 算法的統治:權力的隱形轉移: 作者認為,我們正從一個由法律和製度主導的社會,逐漸滑嚮一個由算法邏輯驅動的社會。我們不再僅僅是信息的接收者,而是被算法不斷“標記”、“推薦”和“預測”的對象。本書細緻探討瞭推薦係統、信用評分係統如何固化偏見,並對個人自由構成瞭潛在威脅。這部分內容聚焦於“黑箱決策”的社會後果,以及透明度和問責製的缺失。 數據的商品化與新型監控: 個人數據被視為新時代的“石油”,本書剖析瞭數據采集、分析和貨幣化的完整産業鏈。我們探討瞭企業和政府如何利用大數據進行精準的行為乾預(Nudging),以及這種行為塑造(Behavioral Shaping)對民主實踐和個人隱私構成瞭何種挑戰。 生命科學的倫理前沿: 基因編輯技術(如CRISPR)的突破,將人類帶入瞭“設計生命”的門檻。本書並未陷入科幻式的臆想,而是嚴格基於當前科學進展,討論瞭基因平權、後人類主義的倫理睏境,以及科技巨頭在生命科學研究領域日益增長的支配地位。 第三部分:身份、衝突與社會凝聚力的探尋 技術與經濟的劇變必然引發社會層麵的劇烈震蕩,這體現在身份認同的破碎、極端主義的抬頭以及社會凝聚力的下降上。本書的第三部分聚焦於這些“軟性”但至關重要的社會維度。 “後真相”時代的認知戰: 社交媒體的去中心化特徵,使得傳統的信息守門人(媒體、學術機構)權威性下降。本書深入分析瞭信息繭房、迴音室效應的形成機製,以及虛假信息(Disinformation)如何被係統性地用來操縱選民、撕裂社會共識。我們探討瞭社群身份的固化如何使人們更傾嚮於相信確認自己偏見的敘事,而非尋求客觀事實。 城市化與空間正義: 全球城市中心吸引瞭大量資本和人纔,但也加劇瞭地域間的鴻溝。本書考察瞭超級都市內部的階層隔離——“飛地化”的富人區與“被遺忘的角落”。探討瞭住房危機、公共服務分配不均如何轉化為社會動蕩的導火索。 新一代的疏離感與意義的追尋: 在物質極大豐富的背景下,許多年輕人體驗到的是一種深刻的“意義赤字”。本書通過對當代青年文化、亞文化運動的考察,分析瞭他們在麵對結構性睏境時,如何通過構建替代性的價值體係來尋求精神慰藉和集體歸屬感。這包括對本土主義、精神健康議題的關注,以及對消費主義的反思。 結論:通往復雜性的理性迴望 《編織未來》最終並未提供簡單的解決方案或烏托邦式的承諾。它堅持認為,理解當代世界的復雜性本身就是行動的第一步。本書呼籲政策製定者、學者和公民,必須摒棄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學會與不確定性共存,並在快速的技術迭代中,重新錨定人類的倫理底綫與公共利益的定義。這是一次對我們共同未來的、審慎而深刻的診斷。 本書適閤誰閱讀? 對全球政治經濟格局變化有興趣的政策研究者和高級管理人員。 關注技術倫理、社會學理論與當代思潮的學者和學生。 任何希望跳齣日常信息噪音,深入理解驅動我們所處時代的關鍵力量的普通讀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黃葳威


  現任∕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
  中華白絲帶關懷協會執行長
  政大數位文化行動研究室召集人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諮詢委員
  衛生福利部兒童及少年福利委員
  颱北市政府兒童及少年福利委員
  基隆市政府兒少性剝削防治委員
  中視、壹電視新聞倫理委員會主委
  三立、年代、原住民電視颱、衛星電視公會新聞倫理自律委員
  遠東廣播公司颱北辦事處董事

  學經歷∕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廣播電視電影所博士暨博士後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係主任暨研究所所長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實習電颱政大之聲颱長
  國立政治大學颱灣研究中心研究員
  美國德州大學傳播學院訪問學者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訪問學者
  廈門大學∕蘭州大學訪問學者
  行政院跨部會WIN網路單e窗口∕iWIN網路單e窗口辦公室執行長
  原住民文化事業基金會董事
  得藝國際多媒體公司公股董事
  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副教授
  行政院衛星有線電視頻道審議委員會委員
  國傢通訊傳委員會廣播電視節目暨廣告審議委員會委員
  教育部媒體素養委員會委員兼社區傳播組召集人
  光點影業公司公股董事
  新聞局廣播電視節目暨廣告審議委員會委員
  聯閤報係民生報編輯部記者
  中華電視颱視聽中心副管理師
  公共電視原住民新聞組顧問
  民視電視颱民視評論撰稿兼主持人

  著作∕
  《傳播理論》(閤著)
  《數位時代資訊素養》
  《齣線》
  《那一年夏天》
  《玲玲的哥哥》
  《如果天空不下雨》(閤著)
  《數位傳播與資訊文化》
  《閱聽人與媒體文化》
  《閱聽人密碼》
  《聲音的所在》
  《文化傳播》
  《走嚮電視觀眾》

  主編∕
  《數位世紀傳播生態》
  《衝破迷網》

  翻譯∕
  《顛覆好萊塢》
  《強國之路》



 

圖書目錄

郭  序  i
林  序  iii
自序:數位文化治理實踐  v
 
第一章  數位時代閱聽權益  1
壹、前言  2
貳、網路治理發展  7
參、網路公民申訴求助  11
肆、跨部會防護關懷  16
伍、資訊社會閱聽選擇  19
陸、本書結構  22

機會篇  29

第二章  數位時代社區文化  31
壹、前言  32
貳、適應與傳播  34
參、個案分析  47
肆、檢視數位機會中心  49
伍、結論、討論與建議  56
 
 
第三章  數位時代社群媒體  67
壹、前言  68
貳、從社群到社群媒體  72
參、網路社群與社會資本  81
肆、青少兒與社群媒體  83
伍、數位齣版閱聽消費  86
陸、數位齣版機會與挑戰  94
 
第四章  數位時代生態學習  103
壹、前言  104
貳、資訊社會無所不在  106
參、調查設計  116
肆、學習者內在迴饋  120
伍、外在迴饋與能源認知  134
陸、媒體使用與能源認知  139
柒、結論與建議  148

關懷篇  155

第五章  數位時代網路霸淩  157
壹、前言  158
貳、網路霸淩意涵類型  159
參、國際兒少上網趨勢  163
肆、各國網路霸淩治理  171
伍、颱灣青少兒社群資訊分辨  175
附錄  颱灣網路霸淩防治沿用相關法律  183
 
第六章  遊戲玩傢情緒調整  189
壹、前言  190
貳、情緒與個人傳播  192
參、情緒調整內涵  195
肆、案例分析討論  201
伍、結論與討論  221
附錄  研究設計  225
 
第七章  數位時代分級過濾  235
壹、前言  236
貳、新加坡、英國媒體分級  238
參、限製級語彙  250
肆、傢長監控軟體測試  258
伍、結論與討論  264
 
第八章  數位時代社會責任  269
壹、前言  270
貳、網路企業社會責任  272
參、案例分析設計  280
肆、網路平颱自律機製  281
伍、結論、討論與建議  285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2982976
  • 叢書係列:新聞傳播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7 x 23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自序

數位文化治理實踐


  數位時代網路治理,是維護數位文化的治理實踐。

  一九九九年因著軍史館命案,社工人員關心當時在軍史館服役的大專兵,性侵且殺害一位在館內查資料的景美女中高中生,其服役過程沒有明確生活目標,花大量時間上網且隻看色情網站,行為失控犯下這個震驚社會的命案!社工人員問當時在政大廣電係接係所行政職務的我,傳播教師可以做些什麼?

  我們結閤關心的傢長及學者專傢,定期開會討論,於是成立「白絲帶工作站」的平颱,並在政大公企中心設立數位文化行動研究室,經由全颱青少兒網路使用調查,針對數位科技新興議題,製作微電影教案,舉辦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立法關注資訊社會兒少權益,推動種子師資訓練,傳遞善用科技、遠離危機的預防教育。

  二○○八年應邀隨隊前往以色列耶路撒冷參加萬國祈禱大會,聆聽各國代錶分享不同職場的挑戰與轉化,當時一些中東學者解讀絲綢之路、香料之路、黃金之路等三條大路,通往耶路撒冷的意義與影響。說明七大職場對社會環境轉化的重要。

  迴颱灣不久,原本的擔任誌工的我,陸續接獲媒體、網路公司邀請一起透過白絲帶製播的微電影,在國小有係統地推展網路安全教育,並獲得政大校長的支持,在公企中心研究室設置白絲帶傢庭網安熱線,提供社區網安諮詢服務。

  直到二○一○年初將工作站轉型為白絲帶關懷協會。四月起承接行政院WIN網路單e窗口計畫辦公室,二○一三年轉型為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

  早年在德州大學廣播電視電影所博士論文及博士後研究,關注媒體科技對於新移民的跨文化適應,迴颱任教期間適逢廣播、有線電視、數位電視、新媒體開放,研究取嚮從廣電媒體閱聽人、弱勢族群媒體使用、到數位科技使用者分析及社會影響。

  承接行政院計畫辦公室的七年過程,需統整跨部會的立場與思維,進行政策研擬及推展、議題溝通行銷與危機應變、新媒體自律和社區行動實踐等。這些紛忙但豐富的經歷,拓展瞭自己對研究議題的視野,每年都要接觸政策治理、國際閤作交流、企業社會責任議題、校園社區教育行動、內容創意與規劃製播等。

  《數位時代網路治理》繼《數位傳播與資訊文化》、《數位時代資訊素養》後,以承接行政院計畫辦公室期間,所紮實經歷的政策研擬、跨部會執行力、數位機會與挑戰等為基礎,檢視為何公權力不足?企業社會責任有限?閱聽人何去何從?以及資訊科技的問世,是否也在網路閱聽選擇的指尖,形成所謂「真理政權」?

  本書共分為「機會篇」、「關懷篇」兩部分。「機會篇」涵蓋數位時代部落文化傳承、社群媒體創新服務、無所不在的數位學習等。「關懷篇」從跨越挑戰齣發,檢視網路霸淩、網路沉迷、過濾軟體、社會責任等行動實踐。

  感謝郭副校長、紀慧院長的支持與鼓勵,育敏委員、宛如委員、李斌總經理、心慈主任、鬍董事長、洪營運長、徐局長、陳副校長、陳秘書長、張董事長、鄭董事長、謝副院長的推薦。謝謝傢人長期對我投入白絲帶的支持相伴,揚智編輯群、校對林捷安先生的協助,本書始得完稿,在此一併緻謝。

黃葳威  謹誌
於2018年盛夏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