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與曆代誌綜覽

列王紀與曆代誌綜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舊約
  • 曆史書
  • 列王紀
  • 曆代誌
  • 聖經
  • 神學
  • 曆史
  • 宗教
  • 以色列史
  • 猶大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列王紀以人、曆史為主的紀事。著於猶大國初亡,被擄往巴比倫之際, 應在主前561 B.C.之後,作者帶著強烈的檢討、批判,記述許多消極、失敗的史實,以作為後世的信仰警惕 。

  曆代誌以事、信仰為主的紀事。寫於458 B.C.之後,從巴比倫歸迴之時,作者採取記錄正麵、積極的史蹟,以凝聚信仰上的共識,對猶大諸王比較友善、包容。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其他曆史或神學主題的圖書簡介,旨在與您提到的《列王紀與曆代誌綜覽》形成對比,但內容詳實且不提及該書。 --- 《迦南風雲:從青銅時代晚期到鐵器時代早期的社會、信仰與權力變遷》 圖書簡介 本書旨在深入探討黎凡特地區,即古代迦南地帶,在公元前二韆年之交至鐵器時代早期(約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900年)這段關鍵曆史時期的復雜演變。這是一個動蕩不安、充滿劇變與重塑的時代,傳統青銅時代晚期的城邦體係崩潰瓦解,新的政治、社會和文化結構開始萌芽,為後世以色列、非利士、腓尼基等民族的興起奠定瞭基礎。 第一部分:舊秩序的崩塌與過渡期的挑戰 本捲伊始,我們將詳細描繪青銅時代晚期迦南城邦文明的特徵。這包括其依賴埃及帝國體係的政治格局、發達的國際貿易網絡(如烏加裏特和美吉多遺址所揭示的貿易路綫),以及根深蒂固的多神信仰體係。我們會分析支撐這一體係的經濟基礎,特彆是對進口物資(如锡和銅)的依賴,以及高度集中的王權結構。 隨後,本書將聚焦於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大崩潰”。我們將探討導緻這一史詩級轉變的多種因素:氣候變化引發的乾旱與飢荒、內部社會矛盾的激化、海上民族(如非利士人)的遷徙與衝擊,以及大國體係(如赫梯和埃及新王國)的衰弱。通過對考古學上層位變遷的研究,特彆是毀滅層(Destruction Layers)的分析,我們試圖重構一個被暴力、人口遷移和權力真空所主導的過渡時期圖景。對於這一時期的文獻記錄——無論是來自埃及的“埃及敘事”還是美索不達米亞的模糊記載——都將進行審慎的批判性考察,以期在有限的文字資料中捕捉到曆史的真實脈絡。 第二部分:鐵器時代的新形態:從城邦到區域性政權 隨著青銅時代的終結,鐵器時代早期(Iron Age I)的黎凡特展現齣顯著的去中心化特徵。本書的重點將轉嚮新齣現的定居模式和生活方式的轉變。 定居模式的演變: 我們將考察山地聚落的興起,特彆是那些位於昔日大城邦控製範圍之外的邊緣地帶的村莊。這些定居點通常規模較小,防禦工事相對簡陋,反映齣一種更加地方化和自給自足的生存策略。對比分析約旦河東岸(如安門和摩押地區)與迦南中部山區的考古發現,揭示不同地理環境如何塑造瞭早期社會組織。 技術的革新與應用: 鐵器的廣泛應用被視為時代更迭的重要標誌。本書將探討鐵冶煉技術的擴散過程,以及它如何影響瞭農業生産工具、軍事裝備和日常器皿的製造。鐵的普及不僅是技術進步,更意味著生産資料的下放,對原有的精英階層壟斷産生瞭結構性影響。 信仰與文化交流: 在政治權力分散的同時,文化交流並未中斷。我們深入分析瞭這一時期獨特的陶器風格,如“米所波達米亞風格”(Proto- / Late-Philistine Pottery),探討這些物質證據所反映的文化融閤與衝突。對於新的宗教實踐,特彆是與迦南本土神祇(如巴力、阿捨拉)以及周邊文化(如埃及化影響)的互動,也將給予詳盡的闡述,著重考察儀式場所和祭祀遺跡。 第三部分:區域性政治實體的初現 本書的最後部分聚焦於鐵器時代早期末期(Iron Age IIA 早期),即區域性民族國傢開始清晰地顯影的階段。 非利士五城邦的鞏固: 我們將詳細考察非利士人(Peleset)在加沙、亞實突、亞實基隆、以革倫和迦特等地的定居和發展。通過對考古學上文化混閤現象的分析,揭示他們如何成功地將愛琴海/塞浦路斯文化元素與當地迦南傳統相融閤,形成獨特的文化實體,並逐步對周邊地區構成軍事壓力。 沿海貿易的復蘇與腓尼基的崛起: 在黎凡特北部,提爾和西頓等沿海城邦開始擺脫埃及的直接控製,重新建立和鞏固其貿易網絡。本書將側重於早期的航海技術發展以及與塞浦路斯、愛琴海地區的早期互動,為腓尼基人日後成為地中海貿易霸主鋪陳曆史背景。 山地社會的分化與國傢形成: 在迦南中部山地,社會結構開始復雜化,齣現瞭嚮更高級彆的政治組織過渡的跡象。我們將探討早期村落如何通過軍事聯盟或地方精英的整閤,逐漸嚮更具規模的政治單位演變,為隨後亞哈、大衛等統治者建立的王國奠定人群和社會基礎。 本書依賴最新的考古發掘報告、地層學分析以及跨學科的科學研究成果,旨在提供一個全麵、細緻入微的迦南“黑暗時代”到“鐵器時代黎明”的社會曆史畫捲。它不僅是對技術和政治事件的羅列,更是對一個在災難中尋求新生、重塑自身命運的古代社會的深刻剖析。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賢明


  真耶穌教會神學院畢業,真耶穌教會傳道者。

圖書目錄

壹、書之導言
貳、國族的溯源
叁、聯閤王國時期
肆、王國分裂時期
伍、猶大獨存時期
陸、書之結語

圖書序言

自序

  在人類的文明史上,史學傢撰寫的當代曆史,使後人窺探許多「人與事」的往事,藉由所留下的文字記憶,堆砌瞭寶貴的文化遺産,更豐富瞭人文的素養。正如史稱「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在感慨大臣魏徵之死時,曾說瞭一段韆古的名言:「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舊唐書》。

  人類曆史固然可取,惟其觀點或有偏頗之虞,堪稱之為「相對曆史」而已。聖經的曆史,記述瞭選民與神之間的互動,雖是人所執筆撰寫的紀事,卻是聖靈的感動與作為,以著眼於神的心意與教訓,實有「絕對曆史」之重也,誠如保羅所言:「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著盼望」(羅十五4)。再者,聖經曆史的救恩脈絡,在漫長的曆史洪流之中,湧現著大衛子孫的盼望(太九27,十五22,廿30),成就瞭「我主和主基督的國」的應許(啓十一15),因為主我們的神,全能者,作王瞭(啓十九6)。

  為此,列王紀與曆代誌的經捲,觸動我進一步查考的動機,於是復習神學院所發的蔡聖民長老講義《列王、曆代對觀釋義》(1977年颱灣總會齣版),以及郭祝壽長老授課時的筆記,決定整理一份研經的心得。感謝主的帶領,在查考及重新整理的過程,時而被記述的經文所感動,也隨著個人反思與牧會的挑戰,漸漸樂於心得的撰述。撰稿期間,承濛南區辦事處之邀,作為講習會之教材與分享,也在駐牧的灣橋教會,利用查經聚會的機會,多次修飾、充實內容。然而,個人的心得撰文,畢竟有其侷限、不足或錯誤之處,實有難登大雅之堂的窘態,故冀於讀經的分享與造就,使神的話語深植於心,為主所喜悅。

  撰文寫作的後期,也是傢父林福聲弟兄病榻之時,看著病中的顔貌、瘦弱的身體,以及昏睡的呼吸聲,心中迴盪著信仰的傳承,思索曆代列王的過往,直至濛主恩召之後,深感聖經曆史教訓的重要性,因為「爭一時之權,得一時之利」,若沒有神的同在與保守,在神的眼中都是枉然,即「人若賺得全世界,卻喪瞭自己、賠上自己,有什麼益處呢!」(路九25)。感謝主的憐憫,拙著承濛編審同工的協助與指導,得以成書齣版發行,希望藉由拋磚引玉之力,一同探究神在曆史中的作為,領悟大衛王朝的國族曆史,耶穌基督的救恩傢譜,以及教會治理方針與殷鑑。哈利路亞,再一次的感謝神,謝謝陪伴與支持的愛妻嚴素枝,傢裏的子健、子鬱和吉伶,民雄與灣橋教會的弟兄姐妹,以及總會文宣處的編輯同工們。阿們!

末肢林賢明 2018.4.10

圖書試讀

大衛既是先知,又曉得神曾嚮他起誓,要從他的後裔中,立一位坐在他的寶座上,就預先看明這事,講論基督復活(徒二30~31)。
 
列王紀與曆代誌的鏡子
 
壹、書之要義
 
聖經曆史,立足於創造世界之前(又稱「太初」箴八22;彌五2;約一1),係神所預備的救贖經綸(約十七24;弗一4;提後一9;多一2;彼前一20),就是本著神的救贖意旨(弗一5;啓四11),展開瞭萬有的創造、揀選與救贖, 正如經上所記:「萬有都是靠祂造的……,又是為祂造的……,萬有也靠祂而立」(西一16~17), 故稱之「真理的道」或「得救的福音」(弗一13;西一5;提後二15)。因此,神從始祖亞當的兒子,揀選塞特成為神的族係(創五1~32,十一10~26;代上一1~27),親自顯現與亞伯拉罕立約,並應許國度從他而立、君王從他而齣(創十七6;太一1)。從閤神旨意的大衛後裔,建立曆史中的「大衛王朝」,本著「祂是掌權的王」的權柄(但二21,四3,17,五21,六26,七14),預備屬靈以色列國度──「基督國度」(但二44;太一1;約十八36;徒一6)。
 
耶穌,為瞭神國而降生世間,為隱藏的真理作見證、成全律法(約十八37;弗三9~11;太五17),使聖經成瞭得救的智慧(提後三15;羅十六25~26),於是按著聖經的「應許與預言」(來十7;徒三18,24;路廿四44~46;羅一2;來一1~2),降生於伯利恆之地(彌五2;路二1~14;太二6),為童女馬利亞所生的大衛子孫(賽七14;太一1~23;路三23~38),及至耶穌「受難、受死與復活」的救贖(路九22,廿四7),成全瞭神對於世人的救恩(路一78~79,二10~11;林前十五22)。自此以後,在地上執掌王權,建立瞭屬靈的基督國度(啓五9~10,七9~12,十一15~17,十九6),也就是神的帳幕在人間(約一14;來八2;徒廿28;林前一2;提前三15)或新婦裝飾整齊(啓十九7,廿一2),等到外邦人的數目添滿瞭,於是以色列全傢都要得救(羅十一25~26)。
 

用户评价

评分

作為一位對聖經曆史文獻學略有涉獵的讀者,我特彆關注一本書在學術研究上的嚴謹性。對於《列王紀》和《曆代誌》這樣在聖經正典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史料,其寫作背景、文本流傳、以及不同學派的解讀都是非常值得探討的。《列王紀》和《曆代誌》在許多曆史事件的記述上存在著差異,這常常引發學界的討論。《列王紀》的記述風格相對直接,更側重於事件的因果關係和神學的判斷;而《曆代誌》則在事件的側重點和人物的塑造上有所不同,有時會加入《列王紀》中沒有的細節。《列王紀與曆代誌綜覽》如果能在這方麵有所建樹,能夠梳理清楚這些差異的可能原因,並引用可靠的學界觀點,將極大地提升其閱讀價值,使其不僅僅是一本入門讀物,更能成為深度研究的參考。

评分

在颱灣,我們非常注重將聖經的教導與現實生活相結閤。我希望《列王紀與曆代誌綜覽》不僅僅停留在曆史事件的陳述,更能幫助我發掘齣這些古老故事中與我們今天息息相關的屬靈原則和人生智慧。比如,從大衛、所羅門、希西傢等君王的興衰中,我們可以看到上帝的恩典、公義和審判如何顯明;從先知的警告和勸勉中,我們可以學習如何分辨屬靈的真理;從以色列和猶大兩次被擄的經曆中,我們可以反思信仰的忠誠和悖逆的後果。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相關的反思題,或者在講解過程中穿插一些將曆史教訓應用到現代生活中的例子,那將對我個人的靈命成長産生極大的助益,讓我能夠更好地在生活中活齣信仰,成為一個有智慧、有盼望的人。

评分

我平時會參加教會的查經班,常常會遇到對《列王紀》和《曆代誌》的理解上的睏惑。這兩捲書的內容有時會顯得重復,但仔細對比又會發現各自的側重點和信息補充,確實需要一本能將它們梳理清楚的導讀。我尤其期待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理清這兩捲書在敘事上的差異,比如《列王紀》是如何側重於君王個人的行為和神學上的審判,《曆代誌》又是如何更側重於聖殿、祭司和國傢整體的復興。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清晰的章節對比、人物關係圖,甚至是一條貫穿兩捲書的事件時間綫,那就太棒瞭!對我這樣希望紮實地學習聖經的人來說,這樣清晰的工具書是無價之寶,能夠極大地提升學習效率和理解深度,避免在細節中迷失方嚮,最終能夠更準確地把握聖經的整體信息。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讓我眼前一亮,那種莊重又不失典雅的感覺,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目光。書名「列王紀與曆代誌綜覽」聽起來就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讓我立刻聯想到那些在曆史長河中留下的深刻印記。颱灣作為一個對傳統文化有著深厚情感的社會,對於這類能夠深入探索聖經曆史的書籍,一直有著非常高的關注度。我一直對舊約聖經中的君王曆史很感興趣,尤其是那些關於以色列和猶大王國興衰的記載,總覺得裏麵蘊含著許多值得我們反思的道理。這本書的齣現,仿佛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過去的大門,讓我有機會更係統、更深入地去瞭解這些曆史事件的來龍去脈,以及其中涉及到的重要人物和他們的抉擇。

评分

我平時閱讀聖經,最怕的就是那種枯燥乏味的講解,讀起來像是在背誦條目,一點意思都沒有。《列王紀》和《曆代誌》的曆史信息量很大,如果不能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齣來,很容易讓人望而卻步。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更生動、更具故事性的語言來講述那些曆史事件,就像聽一位資深的導遊在講解古跡一樣,娓娓道來,讓我們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氛圍,理解那些君王、先知和人民的喜怒哀樂。書中的插圖、地圖,甚至是穿插一些相關的文化習俗介紹,都能讓閱讀過程更加豐富多彩,幫助我們不僅僅是“知道”曆史,更能“感受”曆史,從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這對於在現代社會中尋找生命意義的我們來說,尤其重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