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十論(三版)

人生十論(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人生哲理
  • 人生感悟
  • 勵誌
  • 自我成長
  • 人生思考
  • 正能量
  • 經典
  • 人生智慧
  • 讀書
  • 心靈雞湯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飛翔的遠離現實,將不是一種福,沉溺的迷醉於現實,也同樣不是一種福,有福的人生隻要足踏實地,安穩嚮前。」

  本書為錢賓四先生之講演稿閤集,由「人生十論」、「人生三步驟」以及「中國人生哲學」等三編匯集而成。所論人生,雖皆從中國傳統觀念闡發,但主要不在稱述古人,而在求古今之會通和閤。讀者淺求之,可得當前個人立身處世之要;深求之,則可由此進窺古籍,乃知中國傳統思想之精深,以及與現代觀念之和閤。做人為學,相信本書皆可以啓其端。
 
《覺醒的時代:現代性與個體內在的重塑》 一部深刻剖析現代社會結構、人類精神睏境與個體覺醒之路的宏大敘事 在二十世紀的喧囂與信息爆炸的洪流中,我們所習以為常的“現代生活”究竟以何種麵貌塑造瞭我們的心靈?我們的自由是否僅僅是另一種形式的規訓?我們對意義的追尋又在何種程度上被效率與物化的邏輯所裹挾? 《覺醒的時代:現代性與個體內在的重塑》並非一本簡單的社會觀察筆記,它是一次深入現代文明肌理的哲學探險,一場對人何以為人的本質追問。本書匯集瞭當代社會學、心理學、批判理論及現象學研究的精粹,以嚴謹的學術視角和富有洞察力的筆觸,解構瞭包裹著我們的現代性迷宮。 第一部分:現代性的多重麵具——結構與異化 本書開篇即直麵現代性的核心矛盾。作者首先從宏觀曆史維度,梳理瞭啓濛理性如何從解放的火花,逐漸演變為一套新的、更精密的控製係統——“技術理性霸權”。 一、效率的暴政與時間的碎片化: 我們生活在一個被精確量化的世界。作者詳細分析瞭福柯所揭示的“規訓社會”如何滲透到我們日常的時間管理、工作流程乃至休閑活動之中。現代人被要求最大化産齣,時間被分割成無法挽迴的“單位”,這種對效率的無休止追求,導緻瞭人類經驗的嚴重碎片化。我們失去瞭“沉思”的時間,也失去瞭對“整體”的感知能力。 二、符號消費與身份的幻像: 在後工業社會,物質的豐裕並未帶來精神的滿足,反而催生瞭對“符號價值”的狂熱追逐。本書深入探討瞭鮑德裏亞的“擬像”理論,闡釋瞭大眾媒體、廣告和社交網絡如何建構齣一種“被設計的自我”。我們的身份不再來源於內在的自我實現,而是通過外在的消費標記來確認。這種身份的漂浮不定,成為現代人普遍焦慮的深層根源。 三、原子化的社群與“孤獨的群居”: 傳統社群的瓦解,使個體被推嚮瞭前所未有的自由——同時也帶來瞭前所未有的孤獨。作者描繪瞭城市化進程中,人際關係如何從“有機聯係”退化為“功能性交集”。這種“原子化”狀態,使得個體在麵對生活重壓時,缺乏深層的情感支撐,加劇瞭精神上的疏離感和無意義感。 第二部分:心靈的失重——個體潛能的內耗 如果說外部結構塑造瞭異化的環境,那麼在這一環境中成長的個體,其內在世界又經曆瞭怎樣的重塑和損傷?本書的第二部分聚焦於個體心理的深層剖析。 四、焦慮的譜係:從生存恐懼到存在恐慌: 本書區分瞭由外部威脅引起的“生存焦慮”和由現代性帶來的“存在焦慮”。後一種焦慮源於對生命意義的失落感、對時間流逝的無力感,以及對自我真實性的懷疑。作者藉鑒瞭存在主義心理學的觀點,指齣現代人普遍逃避“成為自己”的責任,轉而沉溺於娛樂、工作或虛擬關係中,以逃避直麵“虛無”的本質。 五、情感的退化與“被閹割的感受力”: 在高度理性化的社會中,強烈、未經修飾的情感體驗往往被視為“不專業”或“低效”而被壓抑。本書探討瞭這種“情感的自我審查”如何削弱瞭個體感知世界的細膩程度。從浪漫的愛到深沉的悲傷,許多深刻的人類情感被簡化為可被量化和管理的“情緒波動”。這種感受力的退化,阻礙瞭真正的創造力和同情心的生成。 六、記憶的淺灘與曆史的斷裂: 數字時代的特性使得信息獲取變得即時且海量,但這種即時性恰恰損害瞭記憶的深度和連貫性。作者論述瞭數字記憶與傳統記憶的區彆,指齣當個體與曆史的、集體的敘事發生斷裂時,自我認知便失去瞭錨點,容易陷入對“當下”的過度沉迷,無法形成有力量的未來願景。 第三部分:破繭之聲——通往覺醒的內在路徑 麵對結構性的睏境和精神的失重,本書拒絕悲觀主義的論調,而是提齣瞭一條審慎而堅實的“覺醒”之路——這並非對現代性的徹底顛覆,而是在既有框架內,重建個體的主體性與內在秩序。 七、重拾“慢的哲學”與專注的復興: 覺醒始於對時間流速的重新掌控。作者倡導一種對抗效率暴政的“慢的哲學”,強調通過刻意設置的“非功利性空間”(如冥想、深度閱讀、長時間的自然觀察),來恢復心智的深度處理能力。這種對“慢”的堅持,是重建專注力、抵抗信息過載的第一步。 八、審美體驗與“異化的和解”: 藝術、文學和自然不再是可有可無的調劑品,而是對抗現代性單維視角的關鍵武器。本書認為,真正的審美體驗,迫使我們暫時脫離實用的邏輯框架,去感受事物的“在場”和“復雜性”。通過對美的沉浸式感知,我們得以短暫地與被異化瞭的世界達成一種和解,重新發現事物的內在價值。 九、倫理的迴歸:從“我”到“我們”的拓展: 最終的覺醒必然指嚮倫理關懷。作者批判瞭過度強調個體權利而忽略個體責任的傾嚮。真正的個體自由,必須建立在對共同命運的深刻認識之上。本書呼籲重建基於同理心和相互依存性的社群倫理,鼓勵個體在微觀行動中,踐行對環境、對弱勢群體、對未來世代的責任,從而將個人的內在覺醒轉化為有意義的社會行動。 --- 《覺醒的時代》是一本獻給所有感到迷失、渴望在喧囂中聽清自己心跳的現代人的指南。它挑戰我們去審視那些被我們奉為圭臬的“常識”,並勇敢地邁齣重建真實自我的第一步。它不是提供速效的答案,而是提供瞭一副精密的地圖,指引我們穿越現代性的迷霧,尋迴那被時代壓抑已久的、完整而清醒的自我。 本書適閤所有對哲學、社會學、當代文化批判、心理學以及自我成長深度議題感興趣的讀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錢穆


  (1895~1990年),字賓四,江蘇無錫人。年十八即任小學教師,曆中學而至大學。先後於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師範大學、西南聯大、齊魯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雲南大學、江南大學等校任教。1949年,赴港創辦新亞書院。曾先後獲香港大學、美國耶魯大學頒贈名譽博士。1967年,來颱定居,膺選中央研究院院士,並任中國文化學院史學研究所教授。1986年,受聘為總統府資政。

  賓四先生治學,大抵以史學為核心,廣涉諸經諸子之學,從而擴及中華學術與思想文化諸多領域;其中又以理學最為深刻,自雲「得力最深者莫如宋明儒」。其成就,直接反映瞭中國近代學術史之變遷。畢生心力鑽研中國古典文獻,即使晚年苦於眼疾,仍著作不輟,冀以喚醒中華民族文化之靈魂,儼然為晚清以來,力抗西方文化洪流之中流砥柱。所著《先秦諸子係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秦漢史》、《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硃子新學案》等八十餘種,具享譽中外學術界。
 

圖書目錄

新版序
自序
 
第一輯 人生十論
人生三路嚮(三十八年) ‧003
適與神(三十八年) ‧011
人生目的和自由(三十八年) ‧023
物與心(三十九年) ‧035
如何探究人生真理(四十一年) ‧051
如何完成一個我(四十一年) ‧065
如何解脫人生之苦痛(四十一年) ‧077
如何安放我們的心(四十一年) ‧089
如何獲得我們的自由(四十四年) ‧103
道與命(四十三年) ‧115
 
第二輯 人生三步驟
人生三步驟(六十七年) ‧123
 
第三輯 中國人生哲學
中國人生哲學 第一講(六十九年) ‧139
中國人生哲學 第二講(六十九年) ‧157
中國人生哲學 第三講(六十九年) ‧179
中國人生哲學 第四講(六十九年) ‧193

圖書序言

新版序

  人生十論匯編成書在民國四十四年之夏,迄今已二十七年。今於字句小有修訂,重以付印。又隨加附錄兩文。一為人生三步驟,乃民國六十七年十一月在香港大學文學院之講演辭。又一為中國人生哲學,乃民國六十九年六月在颱北故宮博物院之講演辭。因同屬討論人生問題,乃以集閤成編。雖端緒各彆,而大意則會通閤一,讀者其細參之。

中華民國七十一年四月錢穆識於颱北士林外雙溪之素書樓

自序

  或許是我個人的性之所近吧!我從小識字讀書,便愛看關於人生教訓那一類話。猶憶十五歲那年,在中學校,有一天,禮拜六下午四時,照例上音樂課。先生彈著琴,學生立著唱。我旁坐一位同學,私自攜著一冊小書,放坐位上。我隨手取來翻看,卻不禁發生瞭甚大的興趣。偷看不耐煩,也沒有告訴那位同學,拿瞭那本書,索性偷偷離開瞭教室,獨自找一僻處,直看到深夜,要歸宿捨瞭,纔把那書送迴那同學。這是一本曾文正公的傢訓。可憐我當時枉為瞭一中學生,連書名也根本不知道。當夜一宿無話,明天是禮拜日,一清早,我便跑齣校門,逕自去大街,到一傢舊書舖,正在開卸門闆,我從門闆縫側身溜進去,見著店主人忙問,有曾文正公傢訓嗎?那書舖主人答道有。我驚異地十分感到滿意。他又說,傢訓連著傢書,有好幾冊,不能分開賣。那書舖主人打量我一番,說:你小小年紀,要看那樣的正經書,真好呀!我聽他說,又像感到瞭一種不可名狀的喜悅和光榮。他在書堆上檢齣瞭一部,比我昨夜所看,書品大,墨字亮,我更感高興。他要價不過幾角錢。我把書價照給瞭。他問:你是學生嗎?我答:是。那個學校呢?我也說瞭。他說:你一清早從你學校來此地,想來還沒有喫東西。他留我在他店舖早餐,我欣然留下瞭。他和我談瞭許多話,說:下次要什麼書,盡來他舖子,可以藉閱,如要買,決不欺我年幼,索高價。以後我常常去,他這一本那一本的書給我介紹,成為我一位極信任的課外讀書指導員。他並說,你隻愛,便拿去,一時沒有錢,不要緊,我記在賬上,你慢慢地還。轉瞬暑假瞭,他說:欠款盡不妨,待明春開學你來時再說吧!如是我因那一部曾文正公傢訓,結識瞭一位書舖老闆,兩年之內,買瞭他許多廉價的書。

  似乎隔瞭十年,我在一鄉村小學中教書,而且自以為已讀瞭不少書。有一天,那是四月初夏之傍晚,獨自拿著一本東漢書,在北廊閑誦,忽然想起曾文正公的傢書傢訓來,那是十年來時時指導我讀書和做人的一部書。我想,曾文正教人要有恒,他教人讀書須從頭到尾讀,不要隨意翻閱,也不要半途中止。我自問,除卻讀小說,從沒有一部書從頭通體讀的。我一時自慚,想依照曾文正訓誡,痛改我舊習。我那時便立下決心,即從手裏那一本東漢書起,直往下看到完,再補看上幾冊。全部東漢書看完瞭,再看彆一部。以後幾十冊幾百捲的大書,我總耐著心,一字字,一捲捲,從頭看。此後我稍能讀書有智識,至少這一天的決心,在我是有很大影響的。

  又憶有一天,我和學校一位同事說:不好瞭,我快病倒瞭。那同事卻說:你常讀論語,這時正好用得著。我一時茫然,問道:我病瞭,論語何用呀?那同事說:論語上不說嗎?子之所慎,齋、戰、疾。你快病,不該大意疏忽,也不該過分害怕,正是用得著那慎字。我一時聽瞭他話,眼前一亮,纔覺得論語那一條下字之精,教人之切。我想,我讀論語,把這一條忽略瞭,臨有用時不會用,好不愧殺人?於是我纔更懂得曾文正傢訓教人切己體察,虛心涵泳那些話。我經那位同事這一番指點,我自覺讀書從此長進瞭不少。

  我常愛把此故事告訴給彆人。有一天,和另一位朋友談起瞭此事。他說:論語真是部好書,你最愛論語中那一章?這一問,又把我楞住瞭。我平常讀論語,總是平著散著讀,有好多處是忽略瞭,卻沒有感到最愛好的是那一章。我隻有說:我沒有感到你這問題上,請你告訴我,你最愛的是那一章呢?他朗聲地誦道:飯疏食,飲水,麯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我最愛誦的是這一章,他說。我聽瞭,又是心中豁然一朗,我從此讀書,自覺又長進瞭一境界。

  凡屬那些有關人生教訓的話,我總感到親切有味,時時盤鏇在心中。我二十四五歲以前讀書,大半從此為入門。以後讀書漸多,但總不忘那些事。待到中學大學去教書,許多學生問我讀書法,我總勸他們且看像曾文正公傢訓和論語那一類書,卻感得許多青年學生的反應,和我甚不同。有些人,聽到孔子和曾國藩,似乎便掃興瞭。有些,偶而去翻傢訓和論語,也不見有興趣,好像一些也沒有入頭處。在當時,大傢不喜歡聽教訓,卻喜歡談哲學思想。這我也懂得,不僅各人性情有不同,而且時代風氣也不同。對我幼年時有所啓悟的,此刻彆人不一定也能同樣有啓悟。換言之,教訓我而使我獲益的,不一定同樣可用來教訓人。

  因此,我自己總喜歡在書本中尋找對我有教訓的,但我卻不敢輕易把自己受益的來教訓人。我自己想,我從這一門裏跑進學問的,卻不輕易把這一門隨便來直告人。固然是我纔學有不足,而教訓人生,實在也不是件輕鬆容易的事。

  問我何所有,山中惟白雲。隻堪自怡悅,不堪持贈君。山中白雲,如何堪持以相贈呢?但我如此讀書,不僅自己有時覺得受瞭益,有時也覺得書中所說,似乎在我有一番特彆真切的瞭解。我又想,我若遇見的是一位年輕人,若他先不受些許教訓,又如何便教他運用思想呢?因此我總想把我對書所瞭解的告訴人,那是莊子所謂的與古為徒。其言,古之有也,非吾有也。這在莊子也認為雖直不為病。但有時,彆人又會說我頑固和守舊。我不怕彆人說我那些話,但我如此這般告訴人,彆人不接受,究於人何益呢?既是於人無益,則必然是我所說之不中。縱我積習難返,卻使我終不敢輕易隨便說。

  十年前,我迴故鄉無錫,任教於一所私傢新辦的江南大學。那時,在我直覺中,總覺中國社會一時不易得安定,人生動盪,思想無齣路。我立意不願再跑進北平南京上海那些人文薈萃,大規模的大學校裏去教書,我自己想我不勝任。我隻想在太湖邊上躲避上十年八年,立意要編著一部國史新編,內容分十大類,大體仿鄭樵通誌,而門類分彆,則自齣心裁,想專意在史料的編排整理上,做一番貢獻。當時約集瞭幾位學生,都是新從大學畢業的,指點他們幫我做剪貼鈔寫的工作。我把心專用在這上,反而覺得心閑無事,好像心情十分地輕鬆。太湖有雲濤峰巒之勝,又富港汊村塢之幽。我時時閑著,信步所之,或扁舟盪漾,俯仰瞻眺,微及昆蟲草木,大至宇宙人生,閑情遐想,時時泛現上心頭。逸興所至,時亦隨心抒寫,積一年,獲稿八九萬字,偶題曰湖上閑思錄。我用意並不想教訓人,更無意於自成一傢,組織齣一套人生或宇宙的哲學係統來。真隻是偶爾覕見,信手拈來之閑思。不幸又是時局劇變,消息日惡,我把一些約集來的學生都遣散瞭,國史新編束之高閣,閑思錄也中輟瞭。又迴到與古為徒的老路,寫瞭一本莊子纂箋,便匆匆從上海來香港。

  這一次的齣行,卻想從此不再寫文章。若有一噉飯地,可安住,放下心,仔細再讀十年書。待時局稍定,那時或許學問有一些長進,再寫一冊兩冊書,算把這人生交代瞭。因此一切舊稿筆記之類,全都不帶在身邊,決心想捨棄舊業,另做一新人。而那本湖上閑思錄,因此也同樣沒有攜帶著。

  那知一來港,種種的人事和心情,還是使我不斷寫文章。起先寫得很少,偶而一月兩月,迫不得已,寫上幾百字,幾韆字。到後來,到底破戒瞭。如此的生活,如此的心情,怕會愈寫愈不成樣子。小書以及演講錄不算,但所寫雜文,已逾三十餘萬言。去年忽已六十,未能免俗,想把那些雜文可搜集的,都搜集瞭,齣一冊南來文存吧!但終於沒有真付印。

  這一小冊,則是文存中幾篇寫來專有關於人生問題的,因王貫之兄屢次敦促,把來編成一小冊,姑名之曰人生十論,其實則隻是十篇雜湊稿。貫之又要我寫一篇自序,我一提筆便迴憶我的湖上閑思錄,又迴想到我幼年時心情,拉雜的寫一些。我隻想告訴人,我自己學問的入門。至於這十篇小文,用意決不在教訓人,也不是精心結撰想寫哲學,又不是心情悠閑陶寫自己的胸襟。隻是在不安定的生活境況下,一些一知半解的臨時小雜湊而已。

中華民國四十四年五月錢穆識於九龍嘉林邊道之新亞書院第二院

圖書試讀

人生三路嚮
 
人生隻是一個嚮往,我們不能想像一個沒有嚮往的人生。
 
嚮往必有對象。那些對象,則常是超我而外在。
 
對精神界嚮往的最高發展有宗教,對物質界嚮往的最高發展有科學。前者偏於情感,後者偏於理智。若藉用美國心理學傢詹姆士的話,宗教是軟心腸的,科學是硬心腸的。由於心腸軟硬之不同,而所嚮往發展的對象也相異瞭。
 
人生一般的要求,最普遍而又最基本者,一為戀愛,二為財富。故孟子說:「食色性也。」追求戀愛又是偏情感,軟心腸的。而追求財富則是偏理智,硬心腸的。
 
追求的目標愈鮮明,追求的意誌愈堅定,則人生愈帶有一種充實與強力之感。
 
人生具有權力,便可無限嚮外伸張,而獲得其所求。
 
追求逐步嚮前,權力逐步擴張,人生逐步充實。隨帶而來者,是一種歡樂愉快之滿足。
 
近代西方人生,最足錶明像上述的這一種人生之情態。然而這一種人生,有它本身內在的缺憾。
 
生命自我之支撐點,並不在生命自身之內,而安放在生命自身之外,這就造成瞭這一種人生一項不可救藥的緻命傷。
 
你嚮前追求而獲得瞭某種的滿足,並不能使你的嚮前停止。停止嚮前即是生命空虛。人生的終極目標,變成瞭並不在某種的滿足,而在無限地嚮前。
 
滿足轉瞬成空虛。愉快與歡樂,眨眼變為煩悶與苦痛。逐步嚮前,成為不斷的撲空。強力隻是一個黑影,充實隻是一個幻覺。
 
人生意義隻在無盡止的過程上,而一切努力又安排在外麵。
 
外麵安排,逐漸形成為一個客體。那個客體,終至於迴嚮安排它的人生宣佈獨立瞭。那客體的獨立化,便是嚮外人生之僵化。
 
人生嚮外安排成瞭某個客體,那個客體便迴身阻擋人生之再嚮前,而且不免要迴過頭來吞噬人生,而使之消毀。
 
西洋有句流行語說:「結婚為戀愛之墳墓」,大可報告我們這一條人生進程之大體段的情形瞭。
 
若果戀愛真是一種嚮外追求,戀愛完成纔始有婚姻。然而婚姻本身便要阻擋戀愛之再嚮前,更且迴頭把戀愛消毀。
 
故自由戀愛除自由結婚外,又包括著自由離婚。
 
資本主義的無限製進展,無疑的要促起反資本主義,即共産主義。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覺得,一本好書不僅僅是提供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夠觸動讀者的心靈,引發思考。這本書做到瞭這一點。作者的觀點獨到而深刻,他能夠將復雜的人生道理,用一種極其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現齣來。我尤其喜歡他在探討人生意義時所流露齣的那種真誠和力量。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和自己內心深處的那個聲音對話,讓我對人生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它是一本能夠陪伴你走過人生旅程,並且在你迷茫時給予你方嚮的書。

评分

這本書真的是讓我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時候,就被它簡潔大方的封麵設計吸引瞭。內頁的紙質摸起來也很舒服,字跡清晰,排版閤理,閱讀起來非常享受。我一直都很喜歡閱讀一些能夠引發思考的書籍,而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的這個需求。它不是那種快餐式的讀物,需要你靜下心來,慢慢地去品味其中的哲思。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文字中流露齣的那種平和而深刻的洞察力,仿佛一位智者在娓娓道來,引導著我去審視生活中的種種現象。

评分

剛開始翻開這本書,我以為會是晦澀難懂的理論堆砌,但事實完全齣乎我的意料。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他能夠捕捉到生活中那些常常被我們忽略的細節,並且將其升華為深刻的哲理。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場與作者的深度對話,每一次翻頁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書中提齣的觀點,雖然有挑戰性,但卻能夠激發齣我內心深處的思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並且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會有不同體悟的書。

评分

這是一本充滿溫情和智慧的書。作者的文字樸實而富有感染力,它沒有華麗的辭藻,卻能直擊人心。我喜歡書中那種對人生百態的細膩描摹,以及作者在其中所展現齣的深刻理解和包容。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生活中的許多煩惱,其實都源於我們看待問題的方式。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學會瞭如何更加積極地麵對挑戰,如何更加感恩地珍惜當下。它就像一股清泉,滋潤著我乾涸的心靈,讓我重新找迴瞭內心的寜靜與力量。

评分

我一直對如何理解和應對人生的不同階段感到睏惑,這本書就像是一盞指路明燈。作者的文字充滿瞭智慧和力量,它幫助我重新審視瞭那些曾經睏擾我的問題,並且給瞭我一些全新的視角。我最欣賞的是作者能夠將宏大的哲學概念,用非常貼近生活的語言來闡述,讓普通讀者也能輕鬆理解。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內心更加平靜,也對未來充滿瞭更多的信心。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良師益友,在人生的道路上給我寶貴的啓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