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與《今天》

往事與《今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朦朧詩派代表人物之一──芒克
  首度出版暢談《今天》文學雜誌創辦歷程和停刊始末,
  收錄多幀未曾公開的珍貴照片,一窺中國當代詩壇眾聲喧譁的原點!

  生活中的流浪、飢餓與困頓,都無法挫傷的滾燙理想;
  即便在最艱困閉鎖的時代裡,依然保有最自由的靈魂;
  這些堅持,讓他們的「今天」成為永不退流行的當代經典。


  詩人芒克回首青春,回望《今天》文學雜誌誕生的歷程。

  歷經文化大革命,下鄉勞動,流浪的生活,一群年輕的知識分子相濡以沫,在飢餓與困頓之中結下深厚情誼。他們是年輕的詩人、畫家、小說家、藝術家;他們擁有最自由的靈魂,即使在最封閉的言論環境,依然壓制不住他們萌發滾燙的理想。

  一九七八年的嚴冬,芒克、北島、馬德升、陸煥興和黃銳等人聯手催生了《今天》文學雜誌。芒克說:「我的腦海裡當時忽然閃現出『今天』二字,我認為也唯有『今天』能夠說明我們所辦的刊物和作品的當代性,以及我們作品的新鮮和永不過時。」

  從長安街西單民主牆,到八一湖畔松柏樹林裡的詩歌朗誦會,再到「星星美展」的抗議遊行,《今天》雜誌的編輯群不僅努力開闢眾人創作發表的園地,同時也為藝術與言論自由爭取更大的空間而持續奮鬥。

  一九八○年,《今天》被當局勒令停刊。然文學的根系未被斬斷,這一群獻身文學的信徒,仍舊終日埋首創造一個文學盛放的世代;而繁花亦漸次盛開,「今天文學研究會」和「倖存者詩人俱樂部」相繼成立。透過芒克詩人之眼,回首往事,在記憶的長河中,文學靈魂的光芒,熠熠閃耀。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芒克


  詩人、畫家。七○年代初開始寫詩,一九七八年底與北島創辦文學雜誌《今天》,曾在國內外出版詩集《心事》、《陽光中的向日葵》、《芒克詩選》、《沒有時間的時間》、《今天是哪一天》、《芒克的詩》等,並著有長篇小說《野事》,隨筆集《瞧,這些人》。作品被翻譯成十三種外文,曾應邀訪問過多個國家。現居北京,從事寫作和油畫。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十五
 
一九七八年的下半年,尤其到了九月分之後,北京城每天聚集人最多也是最熱鬧的地方就是長安街西單路口的東北角了。那裡原先有一道長長的灰色磚牆,有一人多高,大牆的後面是一處北京公共汽車的大停車場。這道磚牆從西單路口一直延伸到電報大樓,從這一頭走到那一頭也需要用些時間。
 
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冤枉迫害致死的人太多,什麼冤假錯案更比比皆是。從全國各地來北京上訪伸冤和要求平反的人不約而同地每天都聚集在西單的這道牆下,他們用大小字報寫下各種被迫害的事件、經歷和訴求,又用五花八門的紙張和字跡貼滿了這道牆上。人們都認為文化大革命已經結束了,連中央政府都這麼宣布,那些有冤的人都趁著這時機來到北京,畢竟北京是中國各個最高權力機關的所在地。
 
北京的市民和很多的年輕人也到這裡湊熱鬧,他們除了看看大字報和小字報什麼的,也常能在這裡聽到一些情緒激動的人面對著人群在激昂地演講。這道西單牆是越來越喧鬧了,已自發形成了一處公眾聚會和宣洩的場所。再後來這西單牆乾脆就被大家稱為「民主牆」啦!
 
有傳聞說「民主牆」這稱號還是出自鄧小平的嘴,他那時正在重返中共最高權力的路上,有一次外國記者採訪他提到西單牆的情況,他老人家張口就這麼說了。不管這是真是假吧,反正「民主牆」這名字算是叫開了。進入十月分的時候,趙振開已把籌辦文學雜誌最初的編委人員找齊了,他告知我這些人要在一起碰個面開個會,一是相互之間有不熟悉的,二是商討一下辦刊的宗旨和給刊物起名。
 
第一次全體編委碰面會是在張鵬志家。說實話我至今都不太了解這個人,不知道他是做什麼的。他初次給我的印象肯定是個書沒少讀的知識分子,戴著眼鏡,歲數只會比我大。另一個與張鵬志同樣我不太了解的人叫孫俊世,他外表倒不怎像知識分子,但似乎學問很深,說話談吐言辭犀利。另外三個編委是黃銳,劉羽和陸煥興。當天在場的好像還有陳佳明,他跟振開和我都是朋友,但正式組成編委會沒有他。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