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禰 患難與共

同禰 患難與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Timothy Keller
圖書標籤:
  • 親情
  • 治愈
  • 成長
  • 情感
  • 傢庭
  • 生活
  • 溫暖
  • 共情
  • 逆境
  • 希望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這是一個黑暗的世界。我們有很多辦法可以去管控那種黑暗,但是卻無法永遠有效。我們生活中的亮光(愛、健康、傢庭、工作),最終都會逐漸暗淡。到那時,我們需要的是:「超越瞭自己理智、纔能和力量所能給予的――某種東西。」

  上帝為何允許世界上有痛苦和苦難?這個問題一直都睏擾著信徒與非信徒。提摩太.凱勒的著作在宗教和一般讀者中暢銷數百萬冊,現在,他也要一探這個恆久的問題。他指齣在痛苦和苦難的背後有其意義和理由;他有力且開創性地論證錶達,這是人類經驗的一個核心成分,我們隻有在理解與上帝的關係之後,纔能真正地戰勝它。提摩太.凱勒是位於曼哈頓的救贖主長老教會的牧師,他以對宗教與文化的獨特洞見而聞名。凱勒所寫的一係列書籍,為無數讀者的靈性旅程提供瞭引導。本書使用瞭聖經的智慧和衝齣逆境的個人故事,為這個重要的主題帶齣瞭極需並且新穎的觀點。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提摩太‧凱勒Timothy Keller


  齣生成長於賓夕福尼亞州,畢業於巴剋納爾大學(Bucknell University)、戈登-康維爾神學院(Golden-Conwell Theological Seminary)、威敏斯特神學院(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初期牧會於維吉尼亞州霍普威爾市(Hopewell,Virginia)。一九八九年與妻子和三個兒子於曼哈頓(Manhattan)創立救贖主長老教會(Redeemer Presbyterian Church)。今天,救贖主教會有超過五韆人固定參加禮拜天崇拜,也在世界各地幫助建立瞭將近兩百五十間新教會。他的作品包括瞭《禱告解密》(Prayer)、《婚姻解密》(The Meaning of Marriage)、《工作魅力》(Every Good Endeavor)、《慷慨的公義》(Generous Justice)、《山寨版的上帝》(Counterfeit Gods)、《揮霍的上帝》(The Prodigal God),以及《我為什麼相信》(The Reason for God)、《被釘十架的王》(Jesus The King)。作者現與傢人居住於紐約。

譯者簡介

趙剛


  生於中國四川,現旅居颱灣。北京大學物理學士(1992),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物理學博士(2001),美國威敏斯特神學院(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 Philadelphia)宗教學碩士(2005)。譯作包括瞭提摩太•凱勒的《禱告解密》、《婚姻解密》、《工作魅力》,魯益師的《天路迴程》(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2014),巴文剋的《啓示的哲學》(四川人民齣版社,2014),溥偉恩的《認識時代論者》(改革宗翻譯社,2013)等。

圖書目錄

導論 在萬事底下之恐慌的轟隆聲6 

Part 1. 認識煉爐
1各種苦難文化22
2 基督教的勝利52 
3 對世俗的挑戰90
4 惡的問題118

Part 2. 麵對煉爐
5 信仰的挑戰156
6 上帝的主權176
7 上帝的受苦198
9 學習邁開步250
8 受苦的理由220
10 苦難的種類274

Part 3. 在煉爐中與上帝同行
11 行走298
12 哭泣318
13 信靠338
14 禱告358
15 思考、感恩、愛390
16 盼望416

後記424
緻謝430

圖書序言

導論

在萬事底下之恐慌的轟隆聲
The Rumble of Panic Beneath Everything


  這些年來,我們在服事「睏苦者」中所學到的東西,都寫在這本書裏瞭。西濛娜.薇依(Simone Weil)寫道,苦難使上帝「看起來像是缺席瞭」,她所言無誤。但是大衛在《詩篇》第三十四篇中則反過來說,雖然我們感覺上帝缺席瞭,但那並不代錶祂真的缺席。大衛的生活曾處於極大的危險之中,一切看來都像是完蛋瞭,然而大衛迴顧那個時候的結論卻是:「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拯救靈性痛悔的人。」(詩篇三十四:18)

  我寫這本書的原因就是,在我們自己的生活裏,我發現,這是真的。

  若你正處在逆境裏,我希望你可以先讀這本書的第二和第三部分。你會發現,在那裏有許多為數驚人並且可以幫助你麵對苦難的方法,而且它們之間也有很大的差異――有時候,它們看起來像是彼此衝突。把聖經看成是受苦者的資源,那麼其天纔之處就是在於它豐富、多麵嚮的思路。它知道苦難有各種各樣的形式和原因,也有同樣多元的正確迴應。為瞭錶現齣人們對於苦難有著多樣可能的迴應,我在很多章節的後麵,都附瞭一則使用第一人稱來講述的故事,它們均是齣自經曆苦難並且與上帝一同走過苦難的人士。這些故事既能鼓舞人心也很現實。聖經並未應許,「受苦」這件事在今生將會有完全的解決方案或是「幸福結局」。但是這些故事卻錶明瞭,信心之人如何去麵對各式各樣的苦難,並在上帝的幫助之下走過煉爐。這些故事提醒我們,即使在最糟糕的時候,也要認齣上帝的同在;在最糟糕的時候,尤其要如此。

  聖經對受苦最生動的描寫,也許是在《但以理書》第三章,那裏有三位忠信之人被扔進原本要燒死他們的煉爐當中,但是他們的身旁卻齣現瞭一位神秘人物。大吃一驚的旁觀者,看到在煉爐裏的不是三個人,而是四個人,而且其中一位的相貌好像「神子」,所以他們走過瞭苦難的煉爐,未被燒滅。從新約的角度來看,基督徒知道這就是上帝的兒子、是祂自己。祂在幾世紀後走上十字架之時,就麵對瞭祂自己的、慘烈更甚的患難煉爐,這把上帝「與我們同行」的概念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我們在耶穌基督裏麵看到,上帝就像我們一樣實際地經曆瞭烈火的痛苦,祂真的是帶著慈愛和同理心、在我們的傷痛中,與我們同在的上帝。

  祂自己投身進到我們的煉爐,好讓我們在發現自己身陷烈火之時,可以轉嚮祂,知道我們不會被燒滅,反而會變成更優秀和美好的人。「我必與你同在,試煉成祝福,使你最大睏苦成屬靈益處。」

圖書試讀

「在無人看見之時,榮耀上帝」
 
喬妮.伊瑞剋森.塔達(Joni Eareckson Tada)女士幾乎一生都在輪椅上度過。她十七歲跳水時意外受傷,導緻肩膀以下癱瘓。在受傷後的前兩年,喬妮經曆瞭憂鬱、苦毒,想要自殺,也懷疑過自己的基督教信仰。她到瞭巴爾的摩(Baltimore)地區的一個復健中心時,與另外三、四位年輕女士成瞭室友,她們也各有某種的障礙。同室裏有一位女孩名叫鄧妮斯.沃特斯(Denise Walters)。 
  
鄧妮斯曾是馬裏蘭州巴爾的摩市的一名十七歲高中高年級學生,開朗又受人歡迎。有一天,當她在颱階上跳來跳去時,她因為膝蓋有點無力而踉蹌瞭一下,就在那天快要結束時,她變成幾乎是無法再走路瞭,迴傢後她躺到床上,當她醒來要吃晚飯時,就發現自己從腰部以下都癱瘓瞭,不久之後是從脖子以下都癱瘓,而且再加上雙眼失明。就是這樣。這是一種很罕見、進展很快的多發性硬化癥。     
   
她一動也不動地躺在綠橡復健醫院(Greenoaks Rehabilitation Hospital)床上,既不能動也無法看,而且也幾乎是不能說話。人們很難和她有任何形式的交流,室友們會和她有簡短、隻字片語式的談話,但是也隻能到這樣。再過不久,除瞭她的媽媽之外,就沒有其他人來看她瞭。但是鄧妮斯和她的媽媽是基督徒,每晚媽媽都會來為她讀聖經,與垂死的女兒一起禱告。鄧妮斯知道自己就要死瞭,但是死亡卻又來得一點都不快,甚至這也無法被當成是「不幸中的大幸」。她孤單地在病床上躺瞭八年。
  
然後她就死瞭。
  
喬妮分享瞭對她來說「鄧妮斯的生活」有多麼地睏擾她。如她書中所解釋的,她必須先處理好自己的失去和苦難,她記錄瞭每天都緊壓著她的所有問題:「為什麼這事情會發生在我身上?我是一個委身於耶穌的基督徒,但是為什麼我的餘生都要在輪椅上度過?上帝怎麼能夠從這當中成就美善?為什麼我要信靠一位會允許這種事發生在我身上的上帝?」然而,緩慢卻堅定地,她開始有瞭進展。她開始發現「為什麼可能會有意義」的一些理由,這些理由很多都與更深地理解上帝的榮耀相關。她開始看到,苦難是嚮他人見證上帝榮耀的一種方式。彆人若看見瞭你在苦難之下的忍耐,這會嚮他們顯明,上帝是真的。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