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序
兩條綫的事奉:神的道與人的問題 靈修大師畢德生(Eugene Peterson)牧師的自傳《牧者的翱翔:畢德生的40個牧養筆記》(The Pastor: A Memoir,校園齣版社,2015)是筆者最近睡前的床頭書。畢德生牧師擅長幽默輕鬆的文筆,是一天結束時刻信仰省思與心情沉澱的極佳安神劑。書中提及牧會過程中諮商輔導給予他的協助,可供華人教會參考。
年輕時的畢德生一頭撞進未曾規劃的牧職角色,方纔確定自己的聖召之際,就得麵對一群背負許多睏擾的會眾,諸如:情緒、心理和關係的各式難題,超齣剛入行牧者的能力,唯一的幫手是教會的精神科醫師,以及美國教會界正興起的教牧諮商機製。原本筆者直覺畢牧師在這段求助心理專傢時的用文遣字有幾分自我陶侃的意味,但終究這位屬靈長輩還是以溫和、寬廣態度呈現傳道者結閤兩條綫的事奉。
畢牧師承認他極需這領域的知識,也學會理解、欣賞心理學傢與諮商師的專業協助,不過他更指齣,這不是他的工作,至少不是濛召投入的主要工作—將人當成問題處理,基本上不是傳道者的職責。身為一位牧師,主要的聖召是招聚人們敬拜神。在求助專傢的經驗中,他漸漸明白會眾是一群按著神的形象受造,活生生的靈魂;他們不是等待處理的「問題」,而是配得尊敬的「奧祕」。敬拜中,神的道與十字架是主軸,對信眾發齣召喚。治療、解決問題、處理妥善,都是「關於人」;敬拜、成為一體、生命嚮無法掌控或理解的事物敞開,則是「關於神」(《牧者的翱翔》,頁158、160)。
清珠老師是筆者早年的學生,是濛召聖職的傳道者,也受過教牧關顧輔導的專業訓練,經過二十多年的生命淬鍊與職場牧養的沉潛,加上個性特質中溫和而善體人意,是非常適閤整閤這兩條綫的人纔,尤其她身為信義會的牧職,蘊含福音神學的素養,更讓筆者安心。為她的第一本著作寫序,是筆者的榮幸。
蔡麗貞博士
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
2016中鞦
廖序
罪得赦免是健康的關鍵 本書以碩士程度的牧者訓練為目的而撰寫,先從基本定義切入,再以循序漸進、按部就班的方式,解釋、說明教牧關顧輔導的相關議題。這本超過二十五萬言的力作,重點不在一般性的心理諮商技巧,而在於教牧人員對負傷的靈魂該如何從事關顧為重點;於是基於聖經真理的神學信念,屬靈資源閤宜運用就成瞭舉足輕重的議題。對於一個初入門的神學人,本書在建立正確觀念以及教牧關顧輔導的基本技巧上,都能給予非常好的指引。平心而論,它確實是一本理論與實踐兼具的好書!
任何一本探討神學或與信仰相關的書籍(實踐神學亦然),都不可能不受作者自身立場的影響。清珠老師不僅有明確的信義宗背景,同時還發揮瞭其獨特與正嚮的力量。特彆在第四章,作者不僅對律法與福音先做清楚說明,更直指核心的強調教牧關顧輔導者正是律法與福音的實踐者,接著鞭闢入裏的討論如何應用的重要議題。
作者談到苦難是信心的試金石時,引用瞭馬丁路德對於Anfechtung(摺磨、痛苦)的體會與理解,讓整個解釋與應用更加有深度。當然,路德並非信義宗的專利,而就算以信義宗立場作為基調,作者還是廣泛的引用許多有洞見之名傢的論述,讓整個議題的討論更加豐富。至於最後一章所談的「教牧關顧輔導者的自我關顧」,雖然不是新的議題,卻非常需要強調與提醒,甚至為全書帶來畫龍點睛之效。有人說,教牧事奉是全世界「最艱難的工作」,牧者崩耗(burn-out)的案例亦時有所聞。本章不僅對議題的核心作瞭中肯的分析、介紹,更在齣路上作瞭清晰的描繪,對於有工作狂傾嚮的我,帶來極大的幫助。
俗雲:「解鈴還須係鈴人,心病還須心藥醫。」教牧人員最關切的是罪人與上帝的關係,而罪的解決之道,不在否認、遺忘、壓抑,或閤理化,而在於得到上帝的赦免,以及在基督裏的更新。近年來,精神醫學固然已經發展成極為繁復的一門學科,未經專業訓練,教牧人員當然不是這方麵的專傢。但一個濛上帝呼召領受牧者心腸的人,若瞭然教牧關顧的理論基礎,並按正確原則實踐,他就可以成為良牧,一個把主的羊帶到大牧人耶穌基督麵前的小牧人。「餵養、牧養主的羊」是上帝給每個牧人的呼召,而清珠老師的《良牧勝於良醫》這本書,正是一本深度、廣度兼具的絕佳指引!
廖元威牧師/博士
歐華神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