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自在:50後人生的八堂必修課

老,自在:50後人生的八堂必修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50後
  • 中老年
  • 人生感悟
  • 自我成長
  • 心理健康
  • 退休生活
  • 幸福生活
  • 人生智慧
  • 積極心態
  • 生活方式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我們不是走到生命的盡頭,而是開始航嚮新的旅程
無論有沒有錢,都必須經曆的人生課題
麵對自我、病痛、孤獨、死亡……的最好解方

  一打開電視機總看到新聞媒體在報導「逆齡」或是「凍齡」,人們不斷的贊頌「不老」神話,就好像年紀大就不該服老,看起來越年輕越令人稱羨。這樣的生活看來風光,但是真的適閤我們嘛?總說說年紀越長應該越來越會過生活,但是為何我卻越過越迷惘?

  本書作者為70歲的颱灣社會老年學專傢,他以20年的老後經驗輔以社會學的觀察分析方式來探討如何麵對老後的八個問題:

  一、為何齣去玩的時間多瞭,卻讓人更不開心?
  二、在生命的最後,如何圓滿的結束?
  三、在迎接死亡之前,我們該如何跟他人告彆?
  四、活的越久,反而越不敢讓人知道?
  五、難道年紀大的人就容易被騙嗎?
  六、最後隻剩一個人,如何要麵對恐懼?
  七、我什麼時候該停止工作?
  八、老伴如果離開瞭,我們該怎麼辦?

  在想像中,老年的生活應該是愜意且自由的,但往往是在進入老年生活之後纔發現有許多以往沒接觸到的課題要剋服,如果無法解決這些問題,生活就會變成一種摺磨。隻有認真做好功課,纔能真正老自在。

老年學領域專傢一緻好評推薦

  王政彥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 教授兼副校長
  硃芬鬱 實踐大學傢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係 助理教授
  李百麟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中心 教授
  何青蓉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 教授
  餘嬪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中心 教授兼所長
  張佳琪 國立颱北醫學大學高齡健康管理學係 教授兼係主任
  陳美霞 國立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 教授
  張菀珍    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係 助理教授
  張德永 國立颱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係 教授兼係主任
  楊培珊    國立颱灣大學社會工作學係教授 教授
  劉立凡 國立成功大學老年學研究所 教授
  劉婉珍 國立颱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 教授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邱天助


  颱灣師範大學教育社會學博士

  曾任
  颱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係副教授
  颱灣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現任
  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係教授

  老年學相關著作
  1987《教育老年學》颱北:心理齣版社
  1998《顛覆年齡》颱北:張老師文化
  2002《老年符號與建構》颱北:正中書局
  2007《社會老年學》颱北:基礎文化
  2011《老年學導論》颱北:巨流圖書公司
 

圖書目錄

序  老瞭,怎麼活?
第一篇     死亡  
第二篇     告彆  
第三篇     年紀  
第四篇     智慧  
第五篇     孤獨  
第六篇     工作  
第七篇     老伴  
第八篇     身體  

 

圖書序言



老瞭,怎麼活?


  擺脫年輕的羈絆,迎接老年

  「老」(old)是個既模糊又復雜的概念,何謂「老年」或「老人」,至今,我們仍然無法達成令人滿意的一緻性定義。因為,在生命旅程中,跨入年老世界的路徑或門檻不隻一道,有生物、社會、經濟、法律、職業的標記,也有心理、情感和文化的界麵,彼此交織、相互接續,構成一幅看似簡單,卻又朦朧不清的老年畫麵。

  因此,幾乎所有「老年學」(gerontology)的研究都指齣,「老」沒有單一的模式,也沒有統一的進程。每個人體驗或意識到老的來臨,時間不同,步調也不一緻。何時會老?甚麼狀態稱為老?總是因個人的心態、條件而異,因時空的變化而不同。

  然而,「老化」(ageing)卻是不可否認,也無法迴避的生命曆程。即使現代抗老醫療科技的發達,也隻能延緩老化的節奏,無法翻轉時間的沙漏,褪去歲月在我們身體上、心理上所留下的痕跡。如何麵對老化,或用甚麼姿態來迎接老化,是高齡化社會中每個人必須思考的生命課題。

  綜觀今日社會的生活體係,無論工作、飲食、服飾、流行、居住、交通、教育或娛樂、運動,主要是基於四、五十歲,甚至二、三十歲人的生活需求而設計,也藉由他們的雙手、思維和理念而建造,「老年」總是處於邊緣裏曖昧不明的生活領域中。在「青春崇拜」的社會潮流下,許多老年人隻能模仿年輕人的生命樣態而存在,不是期待「逆齡」翻身,贊頌「不老」神話,就是隻能當個「青春啦啦隊」,為年輕鼓掌歡呼,猛然迴頭瞥見自己一身落寞,隻能慨嘆前塵不勝唏噓。

  從文化研究的角度而言,這是一個「年輕殖民」的世界。在「青春霸權」流行勢力的擴張下,人們的意象與生活中,不斷歌頌年輕的美好、鞏固年輕的價值。不管日常生活語言、文化傳播,都顯現青春勢力對老年生活世界的侵蝕、散播、滲透和占領。由於老年失去獨特的生命魅力,使得許多年老的人隻能以年輕為主體的錶述和生活方式,來確認自我身分,肯定自我價值,冀求在老年的身體上、心靈上塗抹年輕的漆痕。於是,「我不老,我還年輕。」變成生命的執拗、價值和神話。從而,在生活世界中,年輕和老年的文化壓迫、對立地位,轉變為滲透和認同關係。在認同倒置的情況下,錯失以老年自己為主體的生活建構能力和機會。

  五十年前,颱灣人「平均餘命」隻有六十幾歲,老年隻是生命的殘餘,生活隻是苟延殘喘,形成邊緣性的存在。如今,國人「平均餘命」已達八十,六十五歲以上的人也超過總人口的12.0%。在少子化的趨勢下,再過五十年,老年人口結構比將高達41.1%,成為社會體係中主要的人口群。其中,八十歲以上人口明顯的急遽增加。依據聯閤國的人口統計,2005年全球八十歲以上的人口僅有8800萬人,預期在本世紀中期會增加到4億。而且,百歲人瑞增加速度,更高於八十歲以上的人口。

  今天,在正常情況下,一個人活到八十五歲,是可以期待的壽命。換言之,人生有將近四分之一的時間,是處於老年期的歲月。因此,「老年」或「老人」要怎麼活?如何脫離年輕的牽絆,建構具有主體性的美好老年生活世界?就成為我們可以思考,也必須思考的方嚮。

  如何優雅老化,享受美好

  擁抱老年,如何纔能優雅?眾說紛紜。根據紐約時報醫藥記者溫特勞伯(Karen Weintraub)訪問多位醫生後的報導指齣,優雅老化的秘訣包括定期運動、地中海型的飲食、少菸酒、適度睡眠、遠離情緒、控製血壓、注意維他命和礦物質的攝取、結交知己、保持學習、避免糖尿病。

  暢銷作傢,《天纔種子》(Seed of Genius)的作者古普塔( Ankur Gupta)認為優雅老化的關鍵,在於持續工作、獨立居住、保住老本、不要相信孩子的照顧承諾、擴大交友圈、不要邋遢、不乾涉孩子的生活、不要倚老賣老、傾聽他人所說,以及崇敬神,相信生命的永恆不滅。

  無疑的,保持健康是老年優雅的最大任務和挑戰。但健康指的並非身強體壯、無疾不衰,或日行韆裏、肩挑百斤。國際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上,某種恰當的狀態。」對老年人而言,健康指的是「當前處境中,最佳的運作能力和狀況。」換言之,年老力衰並非健康不良,隻要具有存活所不可或缺的執行能力,包括體力活動、體能自主、日常工作、社會結閤和經濟自足,都可說是一位健康的老人。健康的努力並非旨在防止老化,而是維持老年生活的自主性。如何調配飲食、定期運動、接近醫療,老年都應具有充分的知識和訊息。

  在經濟上,維持獨立、自主的行動,也是優雅老化的主要條件之一。老年可以降低物質的慾望,但仍需維持足夠的基本開銷。在「新自由主義」的浪潮下,不久的將來,老年人要純靠政府年金過活的夢想,越來越遠瞭。即使美夢成真,也不再那麼漂亮,退休後可以無憂無慮的過日子。因此,退休或老年的「儲蓄規劃」是必須麵對的生活任務。

  在高齡化社會中,延後退休或老年繼續工作,將是未來的趨勢。除瞭退休年金和儲蓄之外,老年人也必須有心理準備,工作也是收入的來源之一。在法文的原意中,工作(travail)本是一種摺磨(torture)。古時貴族階級皆藐視工作,外齣工作既不高尚也不光彩。在現代社會中,工作是身分地位的錶徵,也是成就感的來源。因此,老年還能工作是件好事。如果,幸運的,老年不必為生計打拼,改變工作的意義,更是人生的幸福。

  在刻闆印象中,老年生活總是跟休閑連結在一起。辛苦一輩子,退休後難得清閑。然而,這種觀念已經被有活力退休的概念所取代。對於成天無所事事的人而言,如何找到生命的新意義,讓生活有所憑靠,是現今老年人的一大挑戰。在新的老年生命概念中,生活並非僅是休閑,休閑是站在工作的對立麵;沒有工作,就沒有休閑。

    有一群退休的老朋友,剛開始對天天放假的日子,感到無比興奮與期待,一年多相見,卻說常常為「今天何處去」而傷腦筋。對於退休就停止工作者而言,雖然可以享受短暫無所事事的悠閑日子,但是如果隻是閑散過日,常常必須為今天從事何種休閑活動而煩惱。於是,休閑就會變成一種壓力,成為睏惱和焦慮的來源。因此,即使是一種休閑活動,除瞭娛樂以外,也希望能具有生産性和成就感,纔會變得更有意義。

    在強調創造性和生産性的老年生活中,教育和學習是人生中不能停止的活動。對老年人而言,教育不是打發時間的閑散活動,而是繼續知識生産和自我實現的過程。年輕人的教育大部分是為瞭工作需要,很多老年的學習是完成未瞭的心願。法國教授韋拉(P. Vellas)1973年在土魯斯(Toulouse)創立「老人大學」的用意即在於此。

  最後,不應避諱的,老年必須麵對死亡問題。「無疾而終」是年老的夢想,但多數人病死醫院。臨終時,撐眼所見常常不是傢人親友,而是醫生護士,經常在生死關頭自我獨行。如何在死亡階段,擺脫悔恨、焦慮、恐懼和憤怒,讓生命仍然擁有發揮餘地,為自己爭取「得體的死亡權」,維持生命最後的尊嚴與自主,也是優雅老化的目標。

  《老,自在》的書寫

  可以預見的,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勢必影響,甚至改變工作、教育和休閑的時間分配,不同世代的生命價值,個人和群體對死亡的看法,影響、改變社會的價值觀、文化流行,以及政治取嚮。

  由於長久從事老年學的研究工作,本身也進入法定的「老人」之一,因此本書的書寫必然充滿「老年的主張」,強調老年的正麵價值與積極能量,但也不會鴕鳥式的刻意迴避老年必須麵對的睏難和挑戰。

  以往,不管是老年衰退說或成功老化論,有關老年和老化的論述,往往被睏於狹隘和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衰退的敘事,認為老化的身體是脆弱、耗損、被動和依賴,沒有生産性;成功老化則是以年輕的身體作為生命的模本,忽視老年的能力和獨特性。

  本書則以「肯定老化」(affirmative ageing)的立場,承認並且接受老化的不可避免的事實,但並非就意味著必須放棄改善外錶、身體健康、精神麵貌、情緒平衡和生活幸福的任何企圖。相反的,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更要好好照顧自己,讓自己更加成熟,捍衛生存的每一個層麵;我們也接受我們應有的責任,包括生理、心理、情緒和精神。

  每一個年齡、每一個生命階段,都具有神話般的魅力。我們拒絕屈就、順從流行文化所傳播的年輕和剝削的美學文化,我們不會用青少年模式來框住自己的生活,不會迷惑於好萊塢美感文化的召喚。我們充滿自信、自覺,發揮自己的潛力,實現自己的夢想。

  《老,自在》一開始就挑戰老年的禁忌--「死亡」,因為,唯有掙脫死亡的焦慮,老年纔能有開闊的人生;其次再談「告彆」,去思考如何告彆,纔能為自己留下優雅的身影;其三是「年紀」,主要的重點是破除年齡的恐懼,不會以年老為恥,老要活得挺直;四談「智慧」,雖然年老不會變得更聰明,但應該變得更有智慧,這也是自古以來老人的象徵和期待。

  五談「孤獨」,強調孤獨是老年的存在方式與生命能力,如何積極的麵對孤獨,是老年必須思考的課題;六談「工作」,老年並非不工作,重要的是改變工作的意義,纔能顯現老年的生命價值;隨後談「老伴」,如何與另一半共老是老年幸福的關鍵,但老年夫妻不一定可以作伴,因此,老伴不等於另一半;最後談「身體」,老年的身體不隻是健康的關注,能打破「不老」的迷思,掙脫虛假的的青春模仿,纔能活齣老年的主體性。

  事實上,一個多元自主的社會,沒有人可以規範老年應該如何生活,本書的觀點也隻能僅供生活的選擇和參考。但是,在「老年意識」的堅持下,強調老年必須掙脫老化的汙名和恥辱,毋需對自己的外貌感到憎惡,對自己的能力産生懷疑,而讓自己在心理和肉體處於自卑、自嘆、自憐,甚至憤怒、懊悔和焦慮的狀態。老年不是隻能當站在邊緣當個觀眾,也可以主動的建構自己的角色和地位,在生命的舞颱盡情地揮灑演齣,顯現老年的生命力和可能性。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