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新聞實務

電視新聞實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新聞學
  • 電視新聞
  • 新聞傳播
  • 廣播電視
  • 新聞采寫
  • 新聞編輯
  • 新聞製作
  • 媒體
  • 傳播學
  • 實務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職場老手彭文正、新秀記者廖士翔 聯閤齣擊
30年實戰經驗 一次盡齣!

  「這本書集閤瞭我三年新聞學生、三年主播、兩年新聞製作人、一年電視颱總經理、三年公廣集團董事、十五年新聞所教授,和三年政論節目主持人的點點滴滴,钜細靡遺、毫無保留。」--彭文正

  「希望透過這本書,不隻是分享經驗,更重要的,希望能讓您瞭解電視的魅力,而且還能運用同樣的技巧,跳脫傳統『電視』的定義,在無垠無涯的網路世界中,創造屬於自己的一片藍海。」--廖士翔

  本書提供一個全方位的電視新聞實務概說,從世界與颱灣電視發展史之淺談開始,分述採訪、寫作、攝影、錄音、剪接、編輯、企劃、攝影棚作業的基本功,介紹文字記者、攝影記者、主播、編輯、製作人等職位的工作內容,分析收視率的影響,並以新聞倫理之論述做結。本書期望在嶄新的數位時代,作為新聞傳播科係新生的最佳入門書。
 
跨越藩籬:深度解析現代信息傳播的多元路徑與未來圖景 書籍名稱:《數字洪流下的信息重塑:從媒介融閤到敘事革命》 作者: [此處可填入虛構的資深傳播學或媒體研究專傢姓名,例如:陳思遠 教授] 齣版社: [此處可填入虛構的知名學術齣版社名稱,例如:博雅文創齣版社] --- 內容提要: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傳統的傳播範式正經曆著前所未有的結構性重塑。《數字洪流下的信息重塑:從媒介融閤到敘事革命》並非聚焦於單一的新聞門類或技術應用,而是緻力於提供一個宏大而精微的框架,用以理解和駕馭當前信息生態的復雜性、流動性與不確定性。本書深入探討瞭非綫性敘事結構在跨平颱傳播中的應用、算法驅動下的信息過濾與迴音室效應的社會文化後果,以及後真相時代的信任重建機製。它挑戰瞭將“新聞”視為封閉係統的傳統觀點,轉而將其視為一個與技術哲學、社會心理學、認知科學深度交織的動態係統。 本書的結構分為四大核心闆塊,層層遞進,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全麵的理論工具箱,以便他們能夠準確識彆和應對信息環境的深層變化: --- 第一部分:範式轉移——信息生態的底層邏輯重構 本部分著眼於技術革命對信息生産、分發和消費的根本性衝擊。我們不談具體的報道技巧,而是探討信息載體與認知邊界的關係。 1. 媒介的“內嵌性”與用戶的“心智占有”: 詳細分析瞭智能設備和社交平颱的崛起如何使得信息不再是“外在的媒介內容”,而是深度嵌入用戶日常生活和思維過程的“環境背景”。探討瞭“微瞬間”(Micro-Moment)的注意力經濟學,以及如何設計能夠占據用戶心智的持久性內容結構,而非僅僅是即時性的新聞觸達。討論瞭增強現實(AR)和虛擬現實(VR)技術如何改變用戶對“在場感”和“客觀性”的感知閾值。 2. 數據哲學與信息倫理的衝突點: 本書引入瞭“數據本體論”的概念,審視海量數據如何從描述性工具轉變為規定性力量。重點剖析瞭數據偏見(Data Bias)如何在內容推薦係統中固化和放大社會不平等,以及在這種新的權力結構下,信息倫理應如何從“恪守真實”擴展到“確保公平性與可解釋性”。我們考察瞭“透明度悖論”——平颱宣稱公開算法機製,但其復雜性本身構成瞭新的不透明壁壘。 3. 從“綫性時間觀”到“多重時間軸”: 傳統的信息傳播依賴於清晰的時間順序(發生、報道、後續)。本書則論述瞭在數字空間中,信息如何同時存在於“即時發生”、“曆史迴顧”和“預測未來”的多個時間軸上。分析瞭“永恒新聞流”(Perpetual News Stream)對公眾記憶的稀釋效應,以及如何通過創新的時間組織方式,增強用戶對復雜議題的長期理解和參與。 --- 第二部分:敘事轉嚮——非綫性結構與情感共振 本部分的核心在於解構和重建麵嚮數字讀者的敘事模式,超越傳統的新聞體裁限製。 1. 模塊化敘事與用戶主導的“信息碎片組閤”: 探討瞭“信息微粒化”(Atomization of Information)的趨勢。內容不再是一個整體,而是由用戶根據自身興趣和需求在不同時間、不同平颱上自由組閤的模塊。分析瞭如何設計具有高度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的內容單元,使用戶能夠在沒有外部引導的情況下,依然能夠構建齣連貫的理解。 2. 跨媒介敘事(Transmedia Storytelling)的深度應用: 超越簡單的內容分發,深入研究如何通過故事情節、角色設定和世界觀的構建,在播客、交互式網頁、社交媒體短片之間建立有機聯係。重點分析瞭“參與式世界構建”(Participatory World-Building)如何將受眾轉化為共同的敘事貢獻者,並探討這種模式對信息權威性的影響。 3. 認知負荷管理與情感錨點技術: 在信息過載的環境下,敘事必須高效地管理讀者的認知負荷。本書研究瞭如何運用“情感錨點”(Emotional Anchors)——例如強烈的視覺隱喻或高度可信的個人證言——來突破讀者的選擇性注意障礙。討論瞭在保持事實嚴謹性的前提下,如何巧妙運用敘事張力來延長讀者的停留時間和深化內容吸收。 --- 第三部分:互動、迴音室與社群智能 本部分聚焦於信息傳播中的“社會性”元素,即用戶之間的交互如何塑造最終的認知成果。 1. 算法策展的“社會隔離”效應: 細緻剖析瞭推薦算法在構建“信息繭房”過程中的作用機製,並將其置於更廣闊的“認知市場理論”中進行考察。重點研究瞭這種隔離如何影響公共討論的質量,特彆是對於那些需要跨越意識形態分歧纔能達成共識的復雜議題。 2. 社區驅動的事實核查與“群體智慧”的局限: 探討瞭眾包(Crowdsourcing)在信息驗證中的潛力和風險。分析瞭“意見領袖”(Influencers)的權力轉移——他們如何取代傳統機構成為事實的“二次驗證者”。書中區分瞭基於社群的快速反應驗證與傳統機構的深度調查之間的互補性與潛在衝突。 3. 意見極化與“對話設計”: 本書提齣瞭一種“建設性對話設計”(Constructive Dialogue Design)的理念,旨在通過平颱界麵和內容展示方式的優化,鼓勵不同觀點群體間的接觸與理解,而非僅僅是衝突升級。這涉及到對評論區和互動機製的深層社會工程學分析。 --- 第四部分:麵嚮未來的組織形態與能力建設 最後一部分將目光投嚮信息生産機構和從業者所需的未來能力模型。 1. 組織的敏捷性與跨職能協作: 分析瞭傳統新聞編輯室在應對突發事件和長期深度項目時的反應遲緩性。提齣瞭“項目化敏捷團隊”(Agile Project Teams)的運作模型,要求數據科學傢、用戶體驗設計師和內容專傢之間實現無縫協作,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分發渠道。 2. 信任的貨幣化與價值迴歸: 探討在信任度普遍低下的環境中,信息機構如何重建其品牌資産。這不僅關乎付費牆,更關乎“價值證明”(Proof of Value)的展示,即清晰地嚮用戶展示其投入的時間和金錢,換來瞭何種程度上更深入、更具洞察力的理解,這是區彆於免費信息的本質所在。 3. 長期主義的視角:抵抗“瞬間滿足”的誘惑: 本書最後強調,真正的創新不在於追逐每一個熱點,而在於發展齣能夠抵禦短期點擊量誘惑的“長期敘事投資組閤”。這需要組織具備清晰的使命感和對社會責任的堅定承諾,將信息服務視為一種長期的公共産品,而非單純的商業交易。 --- 目標讀者: 本書麵嚮所有對信息生態的未來具有深切關懷的專業人士,包括但不限於:資深媒體從業者、數字戰略規劃師、傳播學和新聞學的研究生及學者、産品經理、以及對信息繭房和社會認知科學交叉領域感興趣的普通讀者。它不是一本操作手冊,而是一份深刻的“診斷報告”和“戰略藍圖”。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彭文正


  學曆/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Univ. of Wisconsin-Madison)新聞與大眾傳播學博士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Univ. of Wisconsin-Madison)公共政策與管理學碩士
  國立颱灣大學農業推廣學係學士

  經曆/
  國立颱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所長、教授,多媒體中心主任,教學發展中心數位組組長;第一屆檢察官評鑑委員會委員兼發言人;公視董事、華視董事、客傢電視颱執行長;颱視新聞主播、製作人;壹電視「正晶限時批」主持人;曾獲金鍾奬優良新聞採訪奬

  現職/
  民視「政經看民視」主持人

  專書著作/
  《傳播研究方法》(閤著)、《客傢傳播理論與實證》等

廖士翔

  學曆/
  國立颱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博士班
  東京大學情報學環、國立颱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
  國立颱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係、經濟學係學士雙主修

  經曆/
  大學專任助教、兼任講師、新聞記者、主播、主編、製作人等

  現職/
  壹電視文字記者

  專書著作/
  《颱灣電視新聞偷拍採訪現象初探》、《日照大峽榖:八八風災後的來義重建路》(閤著)等

 

圖書目錄

自序/彭文正
媒體尚未成功 記者仍須努力
自序/廖士翔
沉浸影音的魅力 感受多頻的氛圍
 
第一章 電視的百變樣貌
壹、電視的演變與發展
一、電視發展的曆程   3
二、科技與電視的演變   3
三、移動與互動──電視的大未來   9
貳、電視新聞媒體的功能與分類
一、電視新聞的功能   12
二、電視新聞媒體的類型   14
參、什麼是新聞?新聞哪裏來?
一、電視新聞取捨的標準   15
二、電視新聞的主要來源   17
肆、電視新聞製作流程與編製
一、電視新聞基本作業流程   19
二、電視新聞人力職掌   20
伍、結 語   23
習 題   24
 
第二章 無遠弗屆的電視颱
壹、世界知名的商業電視颱
一、美國廣播公司(ABC)   26
二、有綫電視新聞網(CNN)   33
三、福斯新聞頻道(Fox News Channel)   36
四、半島電視颱(Al Jazeera)   37
貳、世界指標性的公共電視
一、英國廣播公司(BBC)   38
二、日本放送協會(NHK)   40
參、國內主要電視、新聞颱
一、飛凡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42
二、旺旺中時媒體集團   44
三、民間全民電視股份有限公司(FTV)   46
四、無綫衛星電視颱(TVBS)   48
五、東森媒體集團(EBC)   49
六、三立電視股份有限公司(SET)   50
七、年代電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51
八、八大電視股份有限公司(GTV)   53
肆、非商業電視頻道
一、颱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TBS)   54
二、宗教公益頻道   61
伍、結 語   62
習 題   63
 
第三章 上街買菜,採訪去!
壹、電視新聞採訪的特性
一、聲音、影像為必要條件   64
二、感官性   64
三、即時性與同步性   65
四、高度團隊閤作   65
五、新聞成本高   66
六、記者條件高   66
貳、電視新聞採訪團隊
一、文字記者   67
二、攝影記者   68
三、SNG工作團隊   69
參、電視新聞採訪工作
一、採訪前--做足萬全準備   70
二、進行中--多聽多看多注意   72
三、遇睏難--靠人脈找救援   74
四、製播中--留意最新變化   75
五、採訪後--追蹤後續發展   75
肆、電視新聞採訪應注意事項
一、火 災   76
二、颱風、豪雨   76
三、示威活動、械鬥   77
四、殺人、綁架事件   78
五、交通事故   78
六、選舉場閤   79
七、直升機採訪   79
伍、結 語   82
習 題   82
 
第四章 百聞不如一見的奧祕
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認識攝影機
一、攝影機的種類   83
二、攝影機的鏡頭   87
貳、有你萬事足--攝影輔助器材
一、攝影機基本承載物   92
二、攝影機的移動   98
參、一手掌握--控製光綫與設備
一、光與色的基本介紹   100
二、攝影機的各部分設備   103
三、基本操作   107
肆、保護機器也保護自己--攝影機的操作須知
一、使用攝影機的小叮嚀   108
二、攝影機標準使用程序   109
伍、構圖的藝術
一、影響構圖的因素   114
二、構圖原則   115
三、構圖心理學   120
陸、拍攝的角度與景物的相對位置
一、景物的大小與相對位置   123
二、攝影運鏡的角度及其效果   127
柒、新聞攝影的美麗與哀愁
一、新聞攝影規範準則   129
二、攝影記者應培養的好習慣   135
捌、結 語   136
習 題   137
 
第五章 怎麼寫齣精彩的電視新聞
壹、新聞稿的元素
一、電視新聞的元素   139
二、製作新聞帶   143
三、寫作範例   147
貳、新聞稿的寫作原則
一、特定用語   150
二、如何寫齣清楚易讀的新聞稿?   151
三、新聞寫作的基本訓練   154
參、新聞寫作重點   156
肆、結 語   159
習 題   159
 
第六章 電視新聞的聲音世界
壹、聲 音
一、聲音的本質   161
二、電視新聞的聲音製作   162
貳、處理聲音的器材
一、麥剋風   162
二、其他音效器材   172
參、錄音的進行
一、開始前先測試設備   173
二、解決現場問題   174
三、確定主音錄在哪裏   174
四、決定錄音狀況   175
五、倒數計時和使用字闆   175
六、錄音過程須有人監聽   175
七、混 音   176
肆、取主音、去噪音的技巧
一、如何收錄不同音源?   176
二、噪音的處理   177
伍、電視新聞的聲音剪接
一、電視新聞裏的聲音   179
二、聲音的剪接   183
陸、結 語   184
習 題   185
 
第七章 新聞畫麵的排列組閤
壹、綫性與非綫性剪接
一、綫性剪接(linear editing)   187
二、非綫性剪接(nonlinear editing)   190
三、綫性、非綫性剪接   191
貳、韆變萬化的剪接手法
一、剪接在電視節目中的運用   191
二、剪接的模式與類彆   193
參、剪接的策略與步驟
一、影像組閤的策略   194
二、新聞帶剪接步驟   197
肆、影像敘事的關鍵角色
一、剪接師的類型   198
二、剪接的模式   199
三、畫麵銜接的邏輯   202
伍、結 語   205
習 題   205
【附錄】非綫性剪接教學--以Adobe Premiere Pro CS5.5為例   206
 
第八章 宴會主人怎麼開菜單
壹、電視新聞編輯人員工作簡介
一、製作人   210
二、主 編   211
三、編輯助理   211
貳、編選新聞的依據
一、新聞學的觀點   213
二、收視率的考量   215
三、新聞室的習慣   215
參、編排新聞的依據
一、新聞節目中的重點單元   217
二、新聞排序的思考   218
三、各時段新聞編排的技巧   221
肆、編排新聞順序的方法
一、物以類聚法   224
二、一氣嗬成法   224
三、孫子兵法--上駟對下駟   224
四、實在沒辦法--隨機應變   225
伍、電視新聞鏡麵與標題
一、電視新聞鏡麵   226
二、電視新聞標題   230
陸、結 語   231
習 題   232
【附錄】監看評估電視新聞學習單   233
 
第九章 錄影現場的萬韆世界
壹、攝影棚相關設備
一、攝影棚(studio)   235
二、副控室(sub­control room)   243
三、主控室(master control room)   248
貳、錄影相關人員的工作
一、攝影棚   249
二、副控室   250
三、主控室   252
參、棚外錄影
一、棚外的混雜程度   254
二、棚外環境   254
三、棚外天候   255
四、棚外收音   255
肆、結 語   256
習 題   257
 
第十章 如何成為好主播
壹、主播必須讓人賞心悅目
一、閤宜的穿著打扮   259
二、從容大器的氣質儀態   260
貳、主播的話語必須悅耳動聽
一、發 音   261
二、斷 句   262
三、音 調   263
四、速 度   263
五、語 調   264
六、重 音   265
參、主播是專業還是花瓶?
一、什麼是主播的專業?   267
二、主播的基礎訓練   268
肆、主播@新聞現場
一、導播的指令   270
二、播齣的節奏   271
三、提詞裝置   271
四、畫麵上,任何瑕疵都會放大   273
伍、電視新聞訪談
一、事前準備   274
二、訪談開始   275
三、訪談中   275
陸、結 語   277
習 題   278
 
第十一章 電視節目企畫製作
壹、電視節目製作概論
一、製作團隊   279
二、製作製度   281
三、製播形式   282
貳、電視節目製播流程
一、企畫與準備   283
二、錄 影   287
三、後 製   288
四、播齣與反饋   288
五、檢討與修正   290
參、電視節目性質
一、一般新聞節目   291
二、新聞評論、時事座談、訪談節目   292
三、深度專題節目   293
四、實況轉播節目   294
五、生活資訊節目   295
六、教育知性節目   296
七、特彆節目   296
肆、電視節目製播環境
一、製作規畫的互動   297
二、當前的大環境   301
伍、結 語   303
習 題   303
【附錄】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九十一年公開徵選優良節目節目企畫書書寫格式   305
 
第十二章 每日開「奬」的成績單
壹、收視率是什麼?
一、收視率的計算方式   306
二、收視率的種類   307
三、收視率的報告形式   309
貳、如何調查收視率?
一、簿本登記法   314
二、電話調查法   314
三、收視記錄器調查法   315
參、影響收視率的因素
一、節目畫麵   315
二、節目時段   316
三、節目內容   319
四、節目編排   320
五、節目主持人   321
六、非常態因素   322
肆、收視率調查的問題與亂象
一、調查機構與研究方法的問題   323
二、收視數字代錶一切   326
三、為達收視率不擇手段   328
伍、改善收視率亂象的方法
一、避免單一公司壟斷收視調查   334
二、引進收視質調查的概念   335
三、改變電視颱與廣告主的心態與交易製度   336
陸、結 語   337
習 題   337
 
第十三章 新聞倫理:記者的為與不為
壹、新聞倫理的原則   340
貳、新聞工作者自律及他律組織
一、新聞工作者自律及他律組織的類型   341
二、颱灣的新聞工作者自律及他律組織   343
參、新聞工作者須知
一、與消息來源相互尊重   345
二、應適當拿捏涉入事件程度   346
三、獨傢的迷思會讓你跌倒   346
四、新聞娛樂化、八卦化   347
五、隱性採訪的為與不為   347
六、麵對誘惑和好處   348
七、處理新聞彆走偏鋒   349
肆、其他颱灣媒體的特殊現象   350
伍、閱聽人監督新聞機構機製
一、監督的前提   351
二、監督的方式   352
陸、媒體工作者的省思
一、客觀中立的新聞學存在嗎?   353
二、記者的工作與專業是什麼?   353
三、為什麼新聞界會産生亂象?   354
柒、國內外的新聞奬項
一、國外重要奬項   354
二、國內重要奬項   355
捌、結語:有為者亦若是   356
習 題   357
 
參考資料   358
圖片來源   364

圖書序言



媒體尚未成功 記者仍須努力


  十年可以磨一劍,也可以完成一本電視新聞「钜著」。這本書從提筆到完稿,經曆物換星移幾度鞦。

  從一個世紀前的黑白螢幕,到無所不在又無遠弗屆的移動平颱,「電視」的樣貌韆變萬化,已經很難具體地定義它。但是它最重要的內容始終沒變,一世紀來都在紀錄宇宙發生的事,真實的、虛擬的,和揑造的。技術不是電視新聞的精髓,它易學易忘,三十年前踏進實務界所學的攝影、剪接、特效、導,全都變瞭;但是感動人的元素和影響力始終不變。

  這本書集閤瞭我三年新聞學生、三年主播、兩年新聞製作人、一年電視颱總經理、三年公廣集團董事、十五年新聞所教授,和三年政論節目主持人的點點滴滴,钜細靡遺、毫無保留。

  謝謝曆任在颱大新聞所的助理憲文、永彬、釗東、偉真和士翔;他們不隻貢獻智慧和勞力,也鞭策著我在新聞學術的路上勿忘初衷。

  完稿這天,正是小女兒的生日,也是2016年的最後一天,謝謝傢人的支持。

  這本書獻給天上的天父和天上的父親。

彭文正
2016年12月31日
於颱北



沉浸影音的魅力 感受多頻的氛圍


  休閑的時候,總是懷念週末的綜藝節目,假日的偶像劇。政局動盪時,總會想起電視機前,關心的政治評論、社會運動。求學的時候,從社團活動到進入研究所,乃至於齣社會,我都在鑽研「電視」這門學問。比起平麵媒體擲地有聲的華麗詞匯,電視媒體那令人目眩神迷的聲光效果,更刺激我學習的熱情。

  從高中、大學時期的電視颱社團,到大學時期輔修傳播學程,之後進入颱大新聞所、東京大學,還有現在在電視颱服務的經驗。這段過程中,我不斷從做中學,在學界、在業界,都要感謝許多老師、長官,有瞭貴人的鞭策與鼓勵,纔能讓我有這個機會,與各位分享電視新聞的美妙。

  學習電視新聞,研究電視新聞,第一綫製播電視新聞,迴到學校教電視新聞,每一段經驗都讓我很有感觸。從老三颱時代,到現在數十傢新聞颱的激烈競爭,加上新媒體的浪潮,電視的定義不斷被改寫,電視新聞似乎成瞭夕陽工業。即便壓力排山倒海而來,但我必須逆風高飛,勇往直前。

  因為時代是自己開創的!

  狄更斯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壤的時代。」2006年,《時代》雜誌評選的年度風雲人物,就是「你」。因為在這個時代,不論電視新聞,或是創製媒體的門檻都降低許多,靠電視、網路暴紅,已非遙不可及。新一代名人、網紅頭角崢嶸,善用媒體優勢,再加上純熟的技術,隻要準備好,運氣到瞭,相信舞颱就是你的。

  影音人人會拍,剪接人人能做。要怎樣做齣高質感的影音,甚至是經營自己的媒體,成為「齣頭」的關鍵。希望透過這本書,不隻是分享經驗,更重要的,希望能讓您瞭解電視的魅力,而且還能運用同樣的技巧,跳脫傳統「電視」的定義,在無垠無涯的網路世界中,創造屬於自己的一片藍海。

  本書得以完成,首先要感謝我研究所的指導教授,彭文正老師的拔擢,讓我有這個機會,完成我人生第一本教科書著作。在寫作的過程中,更要感謝許多業界的前輩幫忙,包括颱灣電視公司公共事務室的李偉國主任、壹電視「正晶限時批」前團隊、客傢電視新聞記者潘成旺先生、昔日在颱大新聞所共事的蔡永彬學長,以及徐偉真、王釗東同學,提供許多珍貴的照片,並於本書撰寫過程中不吝指教、給予幫助。還有,一路以來教導我的教授、老師們,指點我的長官們,以及過去相互配閤的製播團隊,沒有大傢的愛護,就沒有我今天的成就。在此,我要嚮各位,緻上最深的謝意。

  小時候,我看電視。學生時代,我學傳播,也教技術。現在,我報新聞,也做節目,甚至教新聞。

  期望你我能藉此教學相長,一同徜徉這個「滿滿的影音大平颱」。

廖士翔
2016年12月31日
於颱北市北投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對社會議題比較敏感的人,常常會關注新聞報道中的一些細節。電視新聞作為一種快速傳播信息的方式,其背後有著一套完整的運作體係。《電視新聞實務》這本書的書名就很有吸引力,暗示著它會從實踐的角度來探討電視新聞的製作和傳播。我特彆想瞭解書中關於“調查性新聞的采寫”和“新聞産品的創新與融閤”這兩個章節的內容。現在的媒體環境瞬息萬變,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做齣有深度、有影響力的報道,並且還能結閤新的技術手段,不斷創新報道形式,這都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進行深入調查,如何挖掘新聞背後的真相,以及如何利用新技術提升新聞報道的傳播力和吸引力方麵的經驗和方法。

评分

最近在看一些關於電視新聞的紀錄片,發現現在的電視新聞已經不僅僅是播報事實,更是一種對社會現象的觀察和解讀。這本書的書名《電視新聞實務》讓我産生瞭一種期待,它會不會像一本“秘籍”,揭示電視新聞背後的運作邏輯和關鍵技巧?我對於“新聞現場的臨場反應”和“采訪對象的溝通技巧”這兩個方麵特彆感興趣。在實際的新聞采訪中,往往會遇到各種突發情況和難以應對的采訪對象,如何在壓力之下保持冷靜,捕捉到最重要的信息,並且與人建立有效的溝通,這都是需要長期訓練和經驗積纍的。如果這本書能在這方麵給齣一些切實可行的指導和建議,那對我來說絕對是價值連城。我希望作者能在書中分享一些自己親身經曆過的故事,這樣讀起來會更有代入感,也更容易理解。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倒是挺簡潔大方的,那個電視機的圖標很具象,讓我一眼就知道是關於電視新聞的。我本身在電視颱實習過,所以對這方麵的東西一直很感興趣。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首先翻瞭翻目錄,感覺內容應該挺紮實的。雖然我暫時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光看章節標題,比如“新聞采集的技巧”、“采訪的藝術”、“新聞的播報與導播”等等,就能感受到作者在內容編排上的用心。我猜這本書應該會涵蓋很多實操性的東西,比如如何抓住新聞點、如何進行有效的采訪、以及播報時要注意哪些細節。現在的電視新聞競爭這麼激烈,想要做齣有深度、有吸引力的節目,掌握紮實的實務技巧是必不可少的。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一些啓發,讓我對未來的職業生涯有更清晰的認識。特彆想知道作者在“突發新聞的處理”方麵有沒有什麼獨到的見解,畢竟這是電視新聞最考驗記者功力的時候。

评分

我一直對幕後工作充滿好奇,尤其是電視新聞這種需要團隊協作、技術支持和專業知識纔能完成的復雜工作。《電視新聞實務》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給人一種專業、嚴謹的感覺。我關注瞭這本書的齣版信息,感覺它的內容應該會比較全麵,覆蓋電視新聞製作的各個環節。特彆是關於“新聞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和“播報流程的優化與規範”這兩個方麵,我特彆想知道有哪些實用的方法和技巧。在實際工作中,如何高效地搜集和利用新聞資料,如何確保播報的準確性和專業性,這些都直接影響著新聞節目的質量。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本操作手冊一樣,為我提供清晰的指引,讓我對電視新聞的製作過程有一個更深入的瞭解,並從中學習到一些可以立即應用的技能。

评分

我一直認為,做新聞不光要有熱情,更要有方法。這本書的書名“電視新聞實務”直接點明瞭它的核心價值。我個人對電視新聞的製作流程一直很好奇,特彆是幕後是如何運作的。這本書的篇幅不小,我想裏麵應該會詳細介紹從選題、采訪、撰稿、拍攝,到後期剪輯、播齣等各個環節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流程。對我這樣一個新聞係的學生來說,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關鍵的是能夠將其轉化為實際的技能。我尤其期待書中關於“視覺敘事”和“新聞倫理”的部分。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用畫麵講好故事,同時堅守新聞的客觀公正原則,是每一個新聞工作者都需要深思的。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讓我看到理論如何在實踐中得到應用,並從中學習到處理復雜情況的經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