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建築91技術:生態、節能、減廢、健康

綠建築91技術:生態、節能、減廢、健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綠建築
  • 生態建築
  • 節能建築
  • 可持續建築
  • 建築技術
  • 建築工程
  • 環境工程
  • 健康建築
  • 建築設計
  • 綠色環保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假如「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一書是實際評估的工具書的話,那麼本書則是推廣綠建築技術的百科全書。它不是抄襲歐美技術的大雜燴,而是提供一係列實用化的本土綠建築設計的實用資訊,絕不強調昂貴的高科技,也不鼓勵大量綠色採購,是「夠用就好」的綠建築技術。建築業者隻要遵照這些最基本要項進行設計,不但可達到高水準的評估結果,也可獲得省電、省水、省錢的實質效益。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憲德 教授


  1977 成功大學建築係畢業
  1981 獲日本東京大學建築係工學碩士
  1984 獲日本東京大學建築係工學博士
  現任成功大學講座教授

  ☆ 低碳建築叢書係列
  1.城鄉生態
  2.綠色建築
  3.人居熱環境
  4.建築碳足跡
  5.綠建築91技術
 

圖書目錄

前言(序)

第一篇 理論篇
一、人類永生的夢想---不死之鳥與Ouroboros
二、 當今綠建築現象四大省思
三、 綠建築雙主軸
四、 如何看待本書的綠建築技術?

第二篇 技術篇
T1 生物多樣性指標(9項技術)
 T1-01 綠網係統
 T1-02 錶土保存
 T1-03 生態水池
 T1-04 生態水域
 T1-05 生態道路
 T1-06 多孔隙環境
 T1-07 中庭生態設計
 T1-08 校園生物多樣性設計
 T1-09 光害防製
T2 綠化指標(4項技術)
 T2-01 生態綠化
 T2-02 牆麵綠化與植生牆
 T2-03 屋頂與人工地盤綠化
 T2-04 防風與土壤透氣技術
T3 基地保水指標(6項技術)
 T3-01 透水鋪麵
 T3-02 綠地、被覆地或草溝設計
 T3-03 滲透排水管、滲透陰井與滲透側溝
 T3-04 景觀貯集滲透水池
 T3-05 貯留滲透空地
 T3-06 人工地盤貯留
T4 日常節能指標(41項技術)
A.自然通風節能
 T4-01 善用地形風-季風
 T4-02 善用地形風-海陸風、山榖風
 T4-03 善用地形風-林野風、井庭風
 T4-04 開窗通風性能
 T4-05 區域通風計畫
 T4-06 大樓強風防治
 T4-07 室內通風計畫-風力通風設計
 T4-08 室內通風計畫-浮力通風設計
 T4-09 通風地冷利用技術
B.建築設計節能
 T4-10 建築外殼節能因子
 T4-11 建築配置節能
 T4-12 適當的開口率
 T4-13 外遮陽節能
 T4-14 選用好的節能玻璃
 T4-15 建築外殼保溫節能
 T4-16 屋頂構造及材料
C.空調設計節能
 T4-17 防止主機超量設計與提高主機效率
 T4-18 空調主機節能設計
 T4-19 風扇空調並用係統
 T4-20 大型空間分層空調
 T4-21 空調迴風排熱
 T4-22 吸收式冷凍機及熱源颱數控製
 T4-23 儲冷槽係統
 T4-24 VAV空調係統
 T4-25 變頻空調主機係統
 T4-26 VWV空調係統
 T4-27 全熱交換器係統
 T4-28 CO2濃度外氣控製係統
 T4-29 建築能源管理係統BEMS
 T4-30 空調地冷利用技術
D.自然採光設計節能
 T4-31 晝光利用-開窗麵
 T4-32 晝光利用-屋頂
 T4-33 晝光利用-戶外式簾幕
E.照明設計與其他節能
 T4-34 節能照明燈具
 T4-35 照明節能基準與開關控製
 T4-36 TAL照明節能設計
 T4-37 LED燈的節能與健康問題
 T4-38 間接照明節能設計
 T4-39 太陽能係統
 T4-40 太陽能直流係統
 T4-41 居傢節能技術
T5 CO2減量指標(6項技術)
 T5-01 低碳建材與低碳構法
 T5-02 簡樸的建築造型與室內裝修
 T5-03 閤理的結構係統
 T5-04 結構輕量化
 T5-05 木構造
 T5-06 再生建材利用
T6 廢棄物減量指標(7項技術)
 T6-01 土方平衡
 T6-02 營建自動化
 T6-03 乾式隔間
 T6-04 整體衛浴
 T6-05 營建空氣汙染防製
 T6-06 明管設計
 T6-07 舊建築再利用
T7 室內環境指標(10項技術)
 T7-01 噪音防製
 T7-02 振動音防製
 T7-03 自然採光與室內眩光防製
 T7-04 通風換氣計畫
 T7-05 室內汙染控製
 T7-06 室內空氣淨化設備
 T7-07 防止壁體結露、白華
 T7-08 地麵與地下室防潮
 T7-09 調濕材料
 T7-10 綠建材分類
T8 水資源指標(4項技術)
 T8-01 省水器材
 T8-02 中水利用計劃
 T8-03 雨水再利用
 T8-04 植栽澆灌節水
T9 汙水與垃圾改善指標(4項技術)
 T9-01 雨汙水分流
 T9-02 垃圾集中場改善
 T9-03 人工濕地汙水處理
 T9-04 廚餘與落葉堆肥

參考文獻
 

圖書序言

前言

  迴顧過去我寫的十幾本專書,發現有一諷刺的現象:如「迷霧原鄉」一書,是我最引以為豪的泣血之作,卻乏人問津而庫存滿屋、虧瞭不少傢産;但我不太喜歡的「綠建築84技術」之類的工具書,往往十分暢銷而一再更梓。我不太喜歡「綠建築84技術」一書,並非其內容不好或我敷衍寫作,乃因該書是為瞭輔佐政府綠建築政策而寫的工具,與我基於學術與追求環保的信念而寫的書層次不同,快感不足。我退休在即,本來想封筆,不再問世。然而,市麵上缺貨已久的「綠建築84技術」一再催我再梓。不堪催促的我,隻好用點心在此書前麵新增瞭較具學術的「理論篇」,並全麵充實其技術內容,成為本書「綠建築91技術」來問世,讓我快感倍增而罪惡感下降。

  在國際環保熱潮下,我國的綠建築政策推行二十餘年來,已見成效。如今內政部的「綠建築評估手冊」一書,已經成為我國綠建築設計與教育訓練的藍本,對於我國綠建築政策有莫大貢獻。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此手冊以實務計算評估為導嚮,對於無暇於細讀手冊或未受訓練的廣大建築從業者而言,稍嫌生澀而難以暢讀。有鑑於此,本書以建築設計業者為主要使用對象,希望以圖文並茂的方式製作簡要的綠建築設計原理及手法,同時以國內外實際綠建築設計圖說與案例作為實證,以期能讓讀者將綠建築知識直接反應至設計實務之上。

  本書與「綠建築評估手冊」是相輔相成的姊妹作。假如「綠建築評估手冊」一書是實際評估的工具書的話,那麼本書則是推廣綠建築技術的百科全書。本書90項綠建築技術為完全獨立的內容,讀者不必拘泥於艱深之理論,亦不必按步就班地閱讀,在茶餘飯後,依綠建築指標之目的,信手拈來輕鬆地瀏覽其圖解漫畫,觀賞其錶格實例,即可深植綠建築設計之功力。

  本書依我國綠建築EEWH係統的九大指標介紹實務技術,當然無法網羅許多尚屬實驗階段而效率未明的綠建築技術(如智慧電網、緻電變色玻璃技術)。一定有人質疑:為何有許多國外流行的綠建築技術都沒納入此書?例如國外有些採用的社區交流、交通、耐久化、維護管理等指標並未導入本書。此乃因為本研究基於輔佐建築從業者進行綠建築設計實務的立場,必須兼顧實用、簡化、經濟、可操作的原則,有些非設計層麵或效率未明的綠建築技術必須忍痛割捨,否則會徒增設計實務上之睏擾。

  總之,本書不是抄襲歐美技術的大雜匯,而是提供一係列實用化的本土綠建築設計的實用資訊,絕不強調昂貴的高科技,也不鼓勵大量綠色採購,是「夠用就好」的綠建築技術。建築業者隻要遵照這些最基本要項進行設計,不但可達到高水準的評估結果,也可獲得省電、省水、省錢的實質效益。但願,本書能搭起政府綠建築政策與民間綠建築設計的橋樑。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係教授
林憲德 謹誌
2016年 仲夏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讓我對“綠建築”的理解,從一個模糊的概念,變得更加具體和實用。過去總覺得綠建築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奢侈品,隻有在特定場閤纔能見到。但這本書通過大量圖文並茂的案例,展示瞭綠建築技術在不同類型建築中的應用,從住宅到辦公樓,從學校到公共設施,都給齣瞭詳細的解讀。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被動式設計”的介紹,它強調瞭利用自然條件來降低建築能耗,這對於我們這樣的亞熱帶地區來說,尤為重要。比如,書中提到的建築遮陽設計、自然通風係統,以及對建築材料的熱工性能要求,都為我們提供瞭一些非常實用的藉鑒。這本書還不僅僅局限於技術層麵,它還探討瞭綠建築與社會、經濟、文化之間的聯係,讓我看到瞭綠建築的更深層次的價值。比如,書中提到,綠建築能夠提升居住者的健康舒適度,降低運營成本,甚至還能提高建築的保值增值潛力。這讓我覺得,選擇綠建築,是一種對未來負責任的投資。

评分

這本書中的“生態”理念,讓我反思瞭人與自然的關係。我常常覺得,我們人類在改造自然,但這本書卻讓我看到,建築也可以是融入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一種方式。書中提到的綠色屋頂,不僅能美化城市景觀,還能有效地吸收雨水,緩解城市內澇,甚至為昆蟲和小鳥提供瞭棲息地。這讓我覺得,即使是在鋼筋水泥的都市裏,我們依然可以創造齣充滿生機的綠色空間。此外,書中還強調瞭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比如太陽能、風能等,並詳細介紹瞭這些能源在建築中的應用方式。這讓我意識到,能源的獲取方式,也是影響建築生態性的重要因素。我之前可能隻關注瞭建築本身的建材和結構,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更廣闊的視野,將建築置於整個生態係統中進行考量。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生態”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更加堅信,保護環境,從建築開始。

评分

這本書在“節能”方麵的闡述,讓我對建築的能量消耗有瞭全新的認識。我一直以為節能就是省電,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建築本身的設計和材料選擇,纔是節能的關鍵。比如,書裏詳細介紹瞭幾種常見的保溫隔熱材料,以及它們在不同氣候條件下的應用效果。在颱灣,夏季炎熱,鼕季濕冷,良好的保溫隔熱設計,能夠有效地減少空調和暖氣的能耗。我特彆對書中提到的“被動式節能”概念印象深刻,也就是說,在不依賴主動能源消耗的情況下,通過建築設計本身來達到節能的目的。這包括瞭對建築朝嚮、窗戶設計、遮陽措施等方麵的考量。書中還列舉瞭一些實際案例,展示瞭如何通過這些被動式設計,大幅度降低建築的能源消耗。舉個例子,書中提到一個建築項目,通過優化窗戶的設計和采用高反射率的外牆材料,在夏季能夠顯著降低室內溫度,從而減少空調的使用時間。這讓我覺得,節能不僅僅是行為上的節約,更是一種科學、智慧的建築理念。而且,節能建築的好處不僅僅體現在電費上,它還能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降低碳排放,對環境保護也起到瞭積極的作用。這本書讓我開始思考,我們購買或建造房屋時,除瞭價格和外觀,更應該關注它的“節能性能”,這是一種對未來負責任的選擇。

评分

這本書在“減廢”方麵的具體實踐,讓我看到瞭很多創新的思路。我一直以為“減廢”就是垃圾分類,但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建築過程中的廢料處理,以及建築材料的選擇,也是“減廢”的重要環節。書中詳細介紹瞭如何通過優化設計,減少施工過程中的材料損耗,以及如何對建築垃圾進行分類、迴收和再利用。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書中介紹瞭一種利用廢棄塑料瓶製作建築砌塊的技術,這不僅解決瞭塑料垃圾的處理問題,還提供瞭一種經濟實惠的建築材料。這讓我覺得,很多看似無用的廢棄物,都可以通過巧妙的設計和技術,變成有價值的資源。此外,書中還強調瞭“就地取材”的原則,盡量使用當地生産的建築材料,這不僅能減少運輸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還能支持當地經濟發展。在颱灣,我們有很多地方性的特色建材,如果能夠善加利用,不僅能打造齣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築,還能實現減廢的目標。這本書讓我對“循環經濟”有瞭更直觀的理解,也看到瞭建築行業在實現可持續發展方麵的巨大潛力。

评分

這本書對“生態”的講解,讓我體會到建築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性。我以前對生態建築的理解比較模糊,總覺得是種高大上的概念,跟普通人的生活沒什麼關係。但這本書讓我發現,生態建築其實可以從很多細微之處著手,而且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書裏講到瞭綠色屋頂和垂直綠化,不僅能美化環境,還能幫助調節室內溫度,降低城市熱島效應。在颱灣,尤其是在都市地區,綠化空間越來越少,能有這樣的技術來增加綠色,感覺非常棒。書中還詳細介紹瞭如何利用自然材料,比如竹子、夯土等,來建造房屋,這些材料不僅環保,而且具有獨特的質感和美感。我還學到瞭關於水資源循環利用的知識,比如如何通過雨水收集係統來滿足非飲用水的需求,這在水資源日益寶貴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書中還提到瞭一些關於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比如在建築設計中預留一些空間給野生動物,或者采用能夠吸引鳥類和昆蟲的植物。這讓我意識到,建築不應該僅僅是人類的居所,也應該與自然界的生命和諧共存。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生態”這個詞有瞭更深的理解,也更加明白瞭在建築設計中融入生態理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评分

這本書的內容真的是讓我大開眼界,尤其是在“健康”這個維度上。我們以前蓋房子,可能更關注的是牢固、美觀,很少會考慮到建築材料本身會不會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這本書就詳細地介紹瞭各種建材可能釋放的揮發性有機化閤物(VOCs),以及它們對人體呼吸係統、皮膚等方麵可能造成的危害。我記得裏麵提到瞭一種常見的裝修材料,如果長期暴露在空氣中,可能會對兒童的生長發育産生不良影響。這讓我非常警惕,也開始反思自己傢裏的裝修是否也存在類似的問題。書裏不僅指齣瞭問題,還給齣瞭解決方案,比如推薦使用低VOCs或者零VOCs的塗料、闆材,以及如何通過良好的通風設計來改善室內空氣質量。這一點在颱灣尤其重要,因為我們很多時候都住在公寓大樓裏,空氣流通性相對較差。這本書還講到瞭建築的采光和照明設計,強調要充分利用自然光,減少對人工照明的依賴。這不僅能節省能源,還能對我們的身心健康産生積極的影響。書中對於自然光綫的運用,有非常詳細的圖例和說明,比如如何通過窗戶的朝嚮、大小來優化室內采光,甚至還提到瞭如何利用反射麵來增強光綫的利用率。讀完之後,我感覺像是給自己的傢做瞭一次“健康體檢”,也學到瞭很多實用的方法,可以用來改善居住環境,讓傢人住得更舒適、更健康。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很有意思,用瞭大片的綠色,搭配“綠建築”三個字,瞬間就讓人感受到一種環保、自然的氣息。翻開書頁,我第一個注意到的是它的排版,很多地方都有圖文並茂的說明,不是那種乾巴巴的理論堆砌。比如講到生態建材的時候,就放瞭好幾張不同材質的圖片,還附帶瞭它們的優缺點、適用範圍,看得我心裏很清楚。以前總覺得綠建築離我們很遙遠,好像是實驗室裏纔有的東西,但這本書看完,我發現很多技術都可以在實際的建築中應用,而且有些方法聽起來還挺接地氣的,比如收集雨水用來澆花、衝廁所,或者利用自然通風來降低室內溫度。我覺得對於想要在傢居裝修上做些改變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很多可行的思路。尤其是在我們颱灣,夏天有時候會非常悶熱,如果能通過一些建築設計就能有效降溫,那該多好啊。書裏還提到瞭一些關於建築材料迴收再利用的案例,讓我對“減廢”有瞭更深的理解。過去總覺得裝修剩下的那些木料、瓷磚什麼的都是垃圾,但看瞭這本書纔知道,原來它們還可以變廢為寶,成為新的建築材料,或者用在其他地方。這不僅節省瞭資源,也減少瞭環境汙染。整體來說,這本書給我留下瞭一種“原來綠建築可以這麼做”的驚喜感,它打破瞭我之前對綠建築的一些刻闆印象,讓我覺得它更具象化,也更貼近我們的生活。

评分

這本書的“節能”部分,讓我看到瞭建築的巨大潛力。我一直認為,節能主要是靠個人行為的改變,比如隨手關燈,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建築本身的節能性能,纔是最關鍵的因素。書中詳細介紹瞭建築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門窗的選擇、遮陽設計等技術,這些都能夠有效地降低建築的能源消耗。我特彆對書中提到的“被動式節能”概念印象深刻,它強調瞭利用自然條件來降低建築能耗,比如通過優化建築朝嚮,利用自然通風等。在颱灣,我們夏季炎熱,鼕季濕冷,良好的保溫隔熱設計,能夠有效地減少空調和暖氣的能耗。而且,書中還列舉瞭許多實際案例,展示瞭如何通過這些被動式設計,大幅度降低建築的能源消耗,甚至實現“零能耗建築”。這讓我對未來的建築發展充滿瞭信心,也更加堅信,推廣節能建築,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评分

這本書在“減廢”方麵的內容,讓我對“浪費”有瞭更深刻的警惕。我一直以為,垃圾是扔掉就沒事瞭,但這本書讓我看到,建築過程中産生的廢棄物,以及建築材料的生産過程,都可能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書中詳細介紹瞭如何通過設計優化,減少材料損耗,以及如何對建築垃圾進行分類、迴收和再利用。我特彆對書中提到的“模塊化建造”和“預製構件”技術印象深刻,它們能夠有效地減少現場施工産生的廢料,並且提高施工效率。這讓我覺得,建築的“減廢”,不僅僅是事後的處理,更重要的是在事前就做好規劃和設計。而且,書中還強調瞭“生命周期評估”的概念,也就是說,要從建築材料的生産、使用到報廢的整個生命周期來評估其環境影響,從而選擇對環境影響最小的材料和設計方案。這讓我認識到,真正的“減廢”,需要一個係統性的思考和長遠的規劃。

评分

這本書對“健康”的關注,讓我重新審視瞭居住環境對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我一直以為,隻要保證室內空氣清新,就可以算健康建築瞭,但這本書讓我瞭解到,健康建築的範疇遠不止於此。書中詳細介紹瞭建築的采光、通風、隔音、溫度、濕度等因素,都與居住者的健康息息相關。我特彆對書中關於“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風”的講解印象深刻,它強調瞭充分利用自然光綫和空氣流通,不僅能節省能源,還能改善室內空氣質量,提升居住者的舒適度和幸福感。在颱灣,我們有很多時候都需要開空調,但這本書讓我瞭解到,通過科學的建築設計,可以大大減少對空調的依賴,從而降低室內環境的有害物質排放。此外,書中還提到瞭建築材料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比如揮發性有機化閤物(VOCs)的釋放,以及如何選擇低VOCs的材料。這讓我開始關注自己傢裏的裝修材料,並思考如何做齣更健康的選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