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可以忍受自己的小孩受到傷害,
問題是我們不知道這是在傷害他,或是在保護他……
比爾.蓋茲:「這本書是獻給新手父母最棒的禮物!」
祖克伯「臉書讀書會」(A Year of Books)引爆討論熱潮
比爾.蓋茲部落格(gatesnotes)專文鄭重推薦 「為什麼祖克伯、比爾.蓋茲都不約而同選擇推薦這本書?」
疫苗該不該打已經成為全球熱議的話題,
這本書是我們在醫學、社會和心理層面的最佳引導。
在成為母親之前,她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展開這樣一場探索之旅,
對寶寶的愛、潛意識裡的恐懼、意識形態的作祟……
面對盤根錯節的掙扎,她該如何做出不後悔的決定?
醒來、睡著、吸奶和哭泣,她筆記本裡的含糊註記全是關於她的寶寶;她也擔心枕頭和毯子可能害他窒息,牆上的含鉛油漆和飲水中的六價鉻可能害他生病──但一個母親需要擔心的事情遠多於這些,尤其棘手的是,該不該讓自己的寶寶打疫苗?
她從兒子出生前幾個月開始糾結於這個問題,她參與其他母親們的討論、請教專家,也埋頭研讀文獻,試圖釐清自己及群眾對疫苗的恐懼到底從何而來,又會對社會全體造成什麼影響。這複雜難解的迷宮她一走就是五年,也因而有了這本書的誕生……
這本書探討了 ※疫苗問題重重的起源如何讓它代表侵犯、腐化和污染的形象深埋人心。
※疫苗中微量化學物質的威脅,究竟有無科學根據,抑或只是現代人對環境毒物的焦慮感的投射。
※醫療體系中,重視專業權威的父權主義與病患至上的消費主義,信任如何成為緩解對立的解答。
※當一個群體中的大多數人都接種疫苗,那麼少數未接種疫苗的人也會受惠、不易染病。問題是,誰該是那些少數?
※疫苗究竟是獲利至上的商品,還是拯救人命的道德工具?世界衛生組織的流感警報、政府的接種政策難道只是資本主義的騙局?
為了保護深愛的寶寶,有些疫苗,是不是不打比較好?
為了對抗恐怖的流行病,父母應該怎麼面對疫苗背後的風險?
國內外眾多好評推薦 比爾.蓋茲2015年夏季推薦書單
比爾.蓋茲2015TED大會推薦書單
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
入圍美國國家書評獎
入選《紐約時報》十大年度好書
入選《出版人週刊》每週選書
《芝加哥論壇報》、《出版人週刊》、《洛杉磯時報》、科克斯書評等各大媒體熱烈推薦
台灣健康服務協會理事長/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 何美鄉 好評推薦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所以我向所有TED大會的與會者大力推薦此書!」──比爾.蓋茲
「畢斯說的是我們國家的故事——一個從沒人預料到會發生的故事。」——《芝加哥論壇報》評論《來自無人之地的筆記》
「對環繞著疫苗接種的種種文化迷思做出思想深刻又追根究底的分析。畢斯在自己內心與她的社群內部挖掘,要理解這樣的迷思是怎麼樣、以及為什麼會在社會中得到牽引的力量。」——丹妮艾爾・歐弗利(Danielle Ofri)醫學博士,《醫師是什麼感覺:情緒如何影響醫療業務》(What Doctors Feel: How Emotions Affect the Practice of Medicine)
「畢斯很出色地追蹤了免疫措施的進展:作為一種隱喻——想保護我們的孩子不受傷害的衝動;作為理論與科學;作為大藥廠的搖錢樹;還有作為一個階級議題⋯⋯畢斯也對更晚近的疫苗恐懼——疫苗中帶有水銀乃至甲醛等毒素,還有人指控疫苗在自閉症的致病原因中軋了一角——提供了一個思想深刻而譏諷的批評。作者讓辯論保持活潑又令人驚喜,這裡談談瑞秋・卡森,那裡談談『包伯醫師』⋯⋯聰明又充滿教育性,給讀者一個強固的平台,可以從這裡開始做他們自己的研究,並且負起自己的責任。」——《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重點書評
「尤拉・畢斯在這一趟書寫優美,穿越歷史、醫藥以及她身為人母經驗的文字旅程裡,闡明了一位家長讓孩子接種疫苗的決定,跟另一位家長不讓孩子這麼做的決定系出同源。我們全都在害怕。在穿越這片荊棘林時,畢斯是一位坦白、有原創性又始終聰明的嚮導。」——安・法第曼(Anne Fadiman),《黎亞:從醫病衝突到跨文化誤解的傷害》(The Spirit Catches You and You Fall Down)
「想像尤拉・畢斯自己就是一種對抗含糊、不融貫思考的疫苗,一種增強你思考敏銳度的補藥,一種測量我們對於純淨、傳染、個體性與社群的觀念有多高溫的溫度計。這本書在研究與寫作上都是氣度恢宏的作品,在這位現役一流年輕散文作家的寫作生涯中,是個令人驚訝卻可喜的轉折。而且,這書裡還有吸血鬼呢。」——雷貝佳・索爾尼(Rebecca Solnit),《男人解釋事情給我聽》(Men Explain Things to Me)
「我想不到今天還在寫作的美國作家,還有誰能比得上尤拉・畢斯結合了抒情詩般的精確,詳盡的研究,適時的挑釁,還有經過強力檢視的良知。就像許許多多偉大的非小說經典,《論免疫力》會教導、挑撥、惹惱、啟發、糾纏它的許多讀者,而且很可能改變他們。此書核心的、困難的、同時也讓人欣喜若狂的前提——『我們的身體彼此休戚相關』——不可能再更急切了,因為我們怎麼樣滿足這種相互依賴、這種集體性,對於我們人類的現在與未來而言是最根本的。我非常高興尤拉・畢斯加入了這個旅程,而有時候,就像在這裡,她願意充當我們既無所畏懼又戒慎恐懼的嚮導。」——瑪姬・尼爾森(Maggie Nelson),《殘酷的藝術》(The Art of Cruelty)與《藍花》(Bluets)作者
「我們人類心靈的費解之處,引領著我們前進、後退,偶爾還會兜圈子,不過偶爾會有個清澈的聲音,讓那亂七八糟的行為有片刻停頓——不是加以干涉,而是讓我們可以暫停一下,去質疑、去重新檢視熟悉的事物,並且為一般的信念除魅。尤拉・畢斯在這本大膽的書裡給我們那樣的聲音,並且對於我們全都分享的最重要經驗之一——疫苗接種——提供了一個完整的了解。」——李翊雲(Yiyun Li),《比孤獨更仁慈》(Kinder Than Solitude)作者
「尤拉・畢斯在這本書裡達成兩個卓越的目標。她很有效地拆解了記錄自我與記錄世界之間的那道牆。而她把大量的資訊,合成到這個餘音繞樑而無可逃避的結論裡:『我們跟地球上的一切都是連續不斷的。尤其是我們彼此之間也包括在內。』」——莎拉・曼古索(Sarah Manguso),《守護者》(The Guardians)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