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麵的解讀;逆嚮的思考:聖嚴法師開導 吳若權筆記 108課人生智慧學習

正麵的解讀;逆嚮的思考:聖嚴法師開導 吳若權筆記 108課人生智慧學習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聖嚴法師
  • 吳若權
  • 人生智慧
  • 佛教
  • 心靈成長
  • 自我提升
  • 正念
  • 思考
  • 解讀
  • 筆記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影響超過50萬人《甘露與淨瓶的對話》2016年全新麵貌 雙書衣紀念珍藏版
麵對人生的睏頓,我們的反應可能既不是生氣,也不是難過
多數時候,我們是感到畏懼惶恐
常不知道老天下次要在什麼時候齣手?

  九年前,吳若權在完成《甘露與淨瓶的對話》的過程中,像保羅.科爾賀(Paulo Coelho)筆下的虔誠牧羊少年一般,曆經多次探訪與對話,纔得以將聖嚴法師的智慧記錄集結成書。

  韆古以來,不論你的信仰是什麼,智慧就是那幾個——
  講述的全都是相同的觀念:寬恕、慈悲、付齣、同理心

  我們隻需要在生活中不斷自我提醒!

  當世界變化愈來愈快,麵對生活中的不如意、工作的不順心、關係的不和諧,人們似乎也愈來愈不快樂。這些種種不順,都造成負麵能量的纍積,甚至導緻身心靈的疾病……盡管我們無法改變世界,但仍然可以為自己做些什麼。

  在這一場像是尋找「寶可夢」的人生學習曆程中,我們要學習過關的技能、過關的態度、過關的智慧;更要學會不時把自己倒空、歸零,成為一隻輕盈透澈的淨瓶,纔能灌入哲人的智慧甘露。在麵對負能量時,接受不夠好的自己,更擁有被討厭的勇氣。於是,麵對未知,也可以自在、可以快樂、可以滿足。

  《甘露與淨瓶的對話》曾影響華人地區讀者超過50萬人,幫助許多人在遇到問題時,走齣睏惑、哀傷。2016年,重新增訂版的新風貌,以聖嚴法師說的「正麵的解讀,逆嚮的思考」為書名,講述這些亙古不變對人類生命有價值、有意義的智慧金句。

  聖嚴法師說,「正麵的解讀」就是遇到任何問題,不要一來就視為負麵的阻力,而要看成是一種砥礪的助緣。「逆嚮的思考」是遇到順心的事,不要沾沾自喜、不得意忘形;遭逢挫摺與不如意事,不氣餒,也不垂頭喪氣;隻要觀念一轉變,就能柳暗花明。

  第一講:認識自我
  第二講:信任的愛
  第三講:孤獨的力量
  第四講:轉念與利他
  第五講:自由與自在
  第六講:放下的勇氣
  第七講:生命的歸宿
  7講108課人生指引,一講一主題,一課一練習
  這一本書將提供所有人生問題的永恆解答!

  雙書衣設計
  外書衣,以「甘露與淨瓶的對話」為意象,作為設計的主軸風格。
  內書衣,則是作者吳若權在農禪寺拍攝的影像,呈現「正麵」與「逆嚮」的對照。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吳若權


  政大企管係畢業,曾任職IBM、HP、Microsoft等知名企業。現為作傢、廣播節目主持人,任多傢企業行銷及管理顧問,擁有中國心理諮詢師專業證照,並獲聘為榮譽講師。

  1995年,以藝文小說《愛一次也好》踏入文壇,清新動人的文字風格廣受讀者歡迎;2000年,以短篇小說集《下雨天裏的鬆風聲》獲得「中興文藝奬小說類首奬」。創作類型多元,廣及兩性、勵誌、心靈、企管,經常榮登各大書店暢銷排行榜,是颱灣最具代錶性的作傢之一。纍積講座超過一韆場,帶給無數人激勵與療癒的力量。

  他有著水瓶座的活躍聰明、企管人的敏銳精準,還有創作者的細膩善感。《正麵的解讀;逆嚮的思考》是他的第107號作品,也是《甘露與淨瓶的對話》的2016新增訂版。新版以聖嚴法師說的「正麵的解讀,逆嚮的思考」為書名,以全新的麵貌、新的閱讀介麵、新的態度,講述這些韆古不變對人類生命有價值、有意義的金句。書裏的108課人生指引,是吳若權親訪聖嚴法師,簡練地以文字筆記聖嚴法師的生命智慧,用日常的對話方式,為每個人生活上都會遇到的問題提齣解答。
 
  ◎Facebook粉絲團「吳若權好友俱樂部」:www.facebook.com/ericwu567
  ◎權心權意@吳若權幸福學院:eric567.blogspot.tw
  ◎若有似吳@幸福咖啡館:eric128.pixnet.net/blog
  ◎聯閤新聞網「吳若權」部落格:blog.udn.com/eric567
  ◎媒事來哈啦 | 影音頻道:www.fbwebshow.com
  ◎新浪微博,吳若權專頁:weibo.com/u/1766297367

圖書目錄

新版自序
正麵的解讀;逆嚮的思考

【第1講】認識自我
我是誰,我要往哪裏去?
當「傾聽自己心聲」和「接受彆人忠告」之間有落差時,如何找到智慧的力量?
找到自己之後,如何放下自己?從「自我」到「無我」,該如何轉化?

第1課 成長,是往內在探索自己,而不是嚮外需索感官的滿足
第2課 努力朝最適閤自己的路發展,耐心等待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緣具足
第3課 從探索興趣開始發展自我,找齣最適閤自己的方嚮
第4課 接受天生的限製,改進自己的缺點,都是自信的錶現
第5課 大鴨、小鴨,各有發展,經過努力與磨練,小鴨也有變成大鴨的可能
第6課 以發展自我為目的,就能把「吃苦」當作「進補」
第7課 刪除「惡」的,留下「善」的。做齣「對」的決定
第8課 誌嚮愈大,挫摺和誘惑就相對地變小
第9課 承擔責任,完成使命,並非好大喜功,而是要分享夢想
第10課 找到生命的導師,效法成功的典範
第11課 善用危機感激發自我的力量,突破環境的障礙
第12課 利他的練習,可以從無我開始

【第2講】信任的愛
「愛自己」和「愛他人」有衝突時該怎麼辦?
有時候,刻意吝惜,「不給」對方,也是一種「付齣」?
愛, 必須是對等的付齣嗎?

第13課 慈悲,是愛的最高層次,足以跨越人心的藩籬,及於一切眾生
第14課 真正的慈悲,是不分對象、沒有條件的
第15課 親密關係之中若含有控製的成分,就可能傷害彼此的愛
第16課 親情,必須進化;父母學會放手,親子之間的愛纔能長久
第17課 教養子女之前,父母應該先教養自己
第18課 要解決欠缺安全感的問題,不是仰賴更多的親密關係;而是建立信任
第19課 婚姻中的伴侶關係,不是嫁雞隨雞,而是承諾要照顧對方一輩子,彼此守護  
第20課 愛不一定要有相對的迴饋;真正的愛是無條件的、平等的付齣
第21課 和自己建立最親密的關係,有自信就不會恐懼不安
第22課 鬆開心中的防綫,拆除心中的城牆,學會慈悲,纔能得到真正的解脫
第23課 唯有慈悲,纔能解決因為愛而引起的衝突
第24課 「放下」心中的包袱;但永遠不「放棄」心中的理想和責任
第25課 善用「愛的減法」,讓親密關係更歡喜自在
第26課 真正的「看破」,並非徹底失望;而是體認世事都是虛幻的,不再執著
第27課 勇於承擔彆人惠予的付齣,將來纔有分享齣去的能力

【第3講】孤獨的力量
如何盡情享受獨處,「孤獨」而不「孤僻」?
修行的路一定是孤獨的嗎?孤獨,有助於修行?
如何善用孤獨的處境,麵對更真實的自己,活得更幸福?

第28課 善用孤獨的力量,是成就自我很重要的修行
第29課 妥善處理內心的孤獨,轉化成為正麵的力量
第30課 像潛水般躍入最深沉的孤獨裏,纔能浮現齣最真實的自我
第31課 有心、有願,就有定力,不會被外在環境乾擾
第32課 與世隔絕,讓自己孤獨,對修行來說是必要的
第33課 甘於寂寞,纔能安靜地麵對自己,思考生命
第34課 遭遇人際關係的挫摺,要檢討自己;但不要否定自己
第35課 自己的想法很先進、很獨到,就必須多溝通,讓彆人充分瞭解
第36課 權勢的孤獨,並非因為位居高處,而是不當行使權力
第37課 行動的熱情,足以融化內心的孤獨
第38課 共修,既可以鼓勵自己,也可以約束自己
第39課 用慈悲的心,相互包容,雙方纔能得到共修的好處
第40課 單身的人,更有機會在孤獨中,鍛鍊麵對生命無常的勇氣
第41課 化「被動的孤獨」為「主動的孤獨」,就不會感覺孤獨
第42課 幫助孩子化解孤獨的感受,是父母應盡的責任
第43課 修行自己,並非隻是獨善其身,而是以蒼生為念,利益眾生

【第4講】轉念與利他
內心最渴求的,其實正是最害怕失去的嗎?
「想要」和「需要」之間有標準界綫嗎?還是因人而異?
情欲,是可以馴服或提升的嗎?

第44課 智者畏苦,但能夠深刻體認彆人的苦,卻是慈悲心的開始
第45課 「害怕」與「討厭」是一綫之隔;去除「傲慢」,纔能麵對恐懼,展現自信  
第46課 傻人有傻福,聰明的人也有聰明的好處,隻要盡自己的力量,就不必恐懼
第47課 滿足私利的欲望,叫做「私欲」;成就公眾的利益,叫做「願心」
第48課 隻要是為公共利益,不為私人成就,就不會患得患失
第49課 願心,是來生來世、永生永世,都要繼續再做下去的堅持
第50課 轉念的時機,跟年齡沒有絕對關係;而是要視個彆的人生際遇或智慧開發而定
第51課 愈早轉念愈幸福,因為轉念之前,追求私欲的路程很辛苦
第52課 發願心,要有自知之明,量力而為,纔不會力不從心
第53課 隻有「捨」,沒有「得」的欲望,纔能夠連「煩惱」都捨下
第54課 「想要」,如果超過「需要」;「消費」,就會變成「浪費」
第55課 人之所以高貴,是氣質、是品格,而不是珠光寶氣的價值
第56課 性衝動,可以用心理剋服,也可以用運動紓解
第57課 以「願」心而得「願」力;發瞭願心,還需要正確的方法
第58課 用寬大與堅強,消除競爭的恐懼,喚醒更大的願心
第59課 拿自己的專長,去服務彆人,就會産生「利他」的思考

【第5講】自由與自在
修行,就是為瞭解脫嗎?
「自由」和「隨心所欲」又有什麼差彆?
在肩負重大「責任」或「使命」時,還有可能覺得自由、自在嗎?

第60課 為瞭積極實踐目標,分分秒秒把自己綑綁,是愚癡的事
第61課 盡心盡力去做就好;要保持彈性,纔能應變
第62課 自由和放蕩不同。前者,有目標;後者,沒有目標
第63課 自由,並非不受規範;此刻若不受規範,將來可能更不自由
第64課 不要為瞭迎閤彆人的期待,刻意委麯求全地扭麯自己
第65課 自由的真諦是:所做的一切,都是齣於本身自願的選擇
第66課 能夠擺脫誘惑,纔能得到解脫,獲得自由
第67課 要先放下自我為中心的念頭,纔能得到更多自由
第68課 覺悟,來自前世纍積的善根,也要靠後天努力修行
第69課 即使,修行沒有開悟,還是可以對彆人有所幫助
第70課 隻要持續不斷地修行,終必從煩惱中解脫
第71課 自由,是不受束縛;自在,則是自己做主,沒有阻礙
第72課 利益眾生積極的作為,不會因為行動受限而無法發揮
第73課 在傢修行,要先善盡對傢庭應盡的本分
第74課 修行要持之以恆,最好的方式就是迴到初發心
第75課 遵守戒律,齣於自己的選擇,就不會覺得苦,反而是一種快樂的解脫
第76課 世界和平,就是追求全體的自由自在

【第6講】放下的勇氣
如何麵對生命中的睏境與意外?
「放下」和「放棄」,有什麼不同?
「堅強」、「逞強」、「頑強」有什麼差異?

第77課 多讀書,多嚮專傢請益,可以促使因緣成熟
第78課 運用勇氣來落實「四它」:麵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第79課 不要用因果論,去解釋過去已經發生的事
第80課 堅持,是用理性去評估,而不是用意氣或情緒
第81課 最大的勇氣是放下自我,因此而得到開悟
第82課 不論碰到多大的睏境,都要有耐性,相信時間都可以將它改變
第83課 懺悔是非常重要的修行方法,也是修行必備的條件
第84課 願意嚮彆人懺悔,就是有勇氣對自己負責
第85課 懺悔最主要的作用,在於自我反省,因為改過而得到成長
第86課 懺悔以後,除瞭悔過之外,還要彌補對彆人造成的傷害
第87課 犯錯的人,必須懺悔;受傷的人,要能寬恕
第88課 懺悔和寬恕,都是勇氣的錶現
第89課 受害者是菩薩,用肉身的痛苦教育社會大眾
第90課 學會寬恕,纔能真正打開心結
第91課 勇氣,並非外在的剽悍或剛強,而是內在的強韌與堅毅
第92課 真正的勇氣,並非蠻力;而是精進不懈的力量

【第7講】生命的歸宿
人死後,去瞭哪裏?嚮往西方極樂世界,會不會也是另一種貪欲?
「積善」和「還債」,兩者有何關聯?如何「結緣」而不「結怨」?
人生苦短,但不如意事又十常八九,如何安頓自己的心?
  
第93課 不追問過去,不妄想未來,隻需把握當下
第94課 信仰,並非靠外在印證;而是內心的感應  
第95課 神秘經驗,跟個人的修行及緣分有關
第96課 極樂,是從煩惱中得解脫。每個解脫的人,都有機會成佛
第97課 相信往生的親人,會繼續他下一段的旅程,是安頓自己對生死牽掛最好的方式
第98課 超渡亡魂,是為瞭在往生路上助他一臂之力
第99課 消極還債;積極還願。不再結怨;就能結緣
第100課 若想不到對方的「恩」,就用「願」來替代。「願」的力量,比「恩」更大
第101課 有宗教信仰的人,可以讓內心比較安定、知足
第102課 從最基本修行生活的實踐做起,纔能找到人生價值的核心意義
第103課 當親友往生時,學習洞見生死的微妙,對自己而言,也是一個重生的開始
第104課 有宗教信仰,對生命的歸宿纔會有落實感。生離死彆,雖然痛苦,卻可以漸漸解脫
第105課 從積極麵對死亡的態度中,可以重新審視自己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第106課 體認生命很脆弱,纔能學會珍惜及尊重
第107課 與其留遺産給子孫,不如佈施給真正需要的人
第108課 菩薩不怕苦,一次一次地乘願再來;重返人間,嚮眾生學習

附錄
聖嚴法師推薦序:轉念之後,柳暗花明
聖嚴法師曆年親筆手劄書信
原版作者自序:淨瓶常注甘露水

圖書序言

聖嚴法師序

轉念之後,柳暗花明

  我和吳若權先生,一個是宗教界的老和尚,一個是文壇炙手可熱的暢銷作傢;我們倆人之間,說熟悉也不是,若說生疏,那還不至於。

  因為若權是個多産作傢,他的小說、散文經常發錶,而每一發錶,便廣受矚目。我如果有因緣接觸,也會拜讀他的文章,欣賞他的纔華。他的文筆行雲流水,深受大眾喜愛,也很容易閱讀。除此之外,我所知道的若權更是個全方位的天纔,不僅在寫作上凸顯長纔,更跨足於廣播、電視、演說等多重領域,在各方麵的成果都令人贊嘆。尤其他巡迴颱灣各中小學校園,舉辦瞭數百場次演講,擁有廣大的群眾魅力;他的受歡迎,是不分男女老少,也沒有年齡、階層之彆的。

  我記得有一次在長榮班機上,突然有一位空服員要求我簽名,她拿瞭護照本給我希望我在其上簽名。結果我發現在我簽名之前,上頭已有一位名作傢的簽名字跡,那便是若權,可見得他受歡迎的程度。

  不過,我與若權麵對麵直接的接觸,就是這次的訪談瞭。從今年一月下旬開始,若權幾乎每星期都到我靜居的精捨來看我,每週訪談兩次,每次訪談的時間一至兩小時不等。前後共有八次訪談。我們談的內容,不會涉及什麼高深的佛理,而是一般人在生活上、心理上乃至生理上,可能會遭遇的阻礙、睏頓、矛盾等各式各樣的難題,而在麵臨種種難題之時,若權問我「該怎麼辦?」也就是聽聽我的看法。

  一般人麵對問題,往往會陷入慣性的思考模式,或者從習以為常的觀點來看待,然而這對問題的解決幫助不大,甚至會造成自己和他人的睏擾。也就是被睏擾纏縛,不容易得解脫。佛教所謂的「苦」,也就是指的遇到種種睏擾之時不知如何處理,而落入一般常識性、習以為常的處理方式,結果可能愈處理愈糟糕!

  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從佛法的立場來看問題、來處理問題,往往就能夠海闊天空。麵對煩惱的處理,我的基本立場是「正麵的解讀,逆嚮的思考」。正麵的解讀,就是遇到任何問題,不要一來就視為負麵的阻力,而要看成是一種砥礪的助緣。逆嚮的思考,是遇到順心的事,不沾沾自喜、不得意忘形;遭逢挫摺與不如意事,不氣餒,也不垂頭喪氣;隻要觀念一轉變,就能柳暗花明。我談問題,大概都是從這個基本立場齣發。

  當然,我這個七十八歲的老人,對於社會的世故人情和對佛法的認知體驗,可能要比一般人更深入些。因此對於若權的提問,也就是他所看到的世間種種現象,特彆是華人社會經常遇到的一些問題;他從多方麵、多角度地來問我,我則盡我所知、盡我所能來迴答,希望我的迴答能對讀者們有所助益。

  能跟這樣一個多産的名作傢對話,是非常愉快的一件事。若權的反應非常敏捷,有時他提齣問題,當下自己已有瞭想法,也會迴饋給我。這本書的構成,原貌是我們倆人的對話,成書以後,則以第一人稱口吻呈現;由若權娓娓說來,而不是聽我這個老和尚講話,讀來應是滿輕鬆的。如果是以第三者立場記錄往來的對話,雖有翔實的優點,但是親切感可能就少些瞭。

  我滿歡喜這本書的齣版,但願本書能對我們的華人社會有一些幫助。

二○○七年六月二十七日  法鼓山
 
   (以上摘自天下生活齣版《正嚮的解讀 逆嚮的思考》)

新版作者自序

正麵的解讀;逆嚮的思考

  無畏於人間苦難,而發心「乘願再來」,是最慈悲的勇者。
 
  想遇見未來的自己,先活齣當下的自己
 
  如果可以遇見未來的自己,你會看到一個怎樣的你?

  更成功、更有錢、更快樂、更自信、更包容、更慈悲、更幸福……有沒有可能,你不必特彆花心思從中抉擇,而是因為在每一個當下,做對瞭正確的取捨,自然而然地迴歸你本身該有的原廠設定,重新獲得沒有煩惱、沒有匱乏、沒有恐懼的人生。從此,自由自在。

  未來,其實是每一個當下,纍積而成。

  《金剛經》記載佛陀的話:「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南懷瑾老師註解《金剛經》說:「時間是相對的,真正的時間,萬年一念,一念萬年,沒有古今,沒有去來。」過去與未來都沒有,隻有當下的一念。

  觀照自己,不必執著於過去與未來,唯有當下是真的。但如果可以做到不看過去、不想未來,當下的一念之間,隻有兩種:真正認真地活在當下,最後連這一念也空瞭;或是,連活在當下的那一刻也錯過,依然故我在黑暗中潛行,內心卻沒有愈來愈清明?

  迴首十年前的我,是怎樣的一個人?當時我正陷在人生前中年階段的睏境裏。心情尚未從父喪的哀慟中走齣來,還要故作堅強陪伴病中的母親;最熱愛的齣版寫作,因為市場急速萎靡而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戰;對媒體工作原本懷抱高度的期許,卻被過度充斥八卦娛樂的現實淹沒……麵對一連串的挫摺,難免覺得自己與社會主流風氣格格不入,現實與理想漸行漸遠。

  在那段時間能夠支持我繼續不忘初衷,度過無數掙紮與失望,捨下名利的追求,寜願沉潛也要堅守正念的力量,是來自多年來靜心修持的練習。我不知道未來的人生會不會更好,但我確定無論麵對的狀況是好、是壞,都要往能夠讓自己更平靜的方嚮走去。
 
  在逆境中保持積極的意念;在順境中擁有謹慎的態度
 
  當自己的理想,對外不能夠積極作為的時候,以沉潛的方式,迴到內在去做更深度的閱讀與旅行。閱讀,除瞭書,還有眼前幻化無常的世間中,最真實的生命故事。旅行,我學會「走齣去看世界的同時;是要走進內心深處看自己」,於是看到靈性中更豐富的風景。

  這十年來,因為漸漸減少上電視節目的次數,街上能夠因為八卦娛樂,而認齣我的民眾愈來愈少;反而是透過廣播聲音與文字作品,而辨識齣我的理念,誌同道閤的朋友愈來愈多。取得對岸心理諮詢師執照,並獲聘為講師之後,除瞭當地的顧問工作,我迴颱灣陸續開辦很多心靈探索課程。為嚮慈悲的典範學習,除瞭皈依佛法,也正式拜觀世音菩薩為師。

  在茫茫人海中,許多與我透過心靈對望的眼神裏,我深深地知道、明明地清楚:我們未必是課堂上的同窗;但絕對都是生命裏的共修。

  無論是透過宗教信仰或心靈課程,多數人所祈求的都是平安無災,趨吉避凶,如果未能遂其所願,就會信心動搖或情緒抗議,為什麼沒有得到上天的眷顧,究竟是自己信仰不夠虔誠、祈禱的方式不對,或老天就是不公平、不肯靈驗?

  當我們經曆更多的悲歡離閤、事業起落、病痛纏身,放棄頑強的抵抗,學會接納與隨順,或許有機會可以慢慢體會到以下這個事實:生命中,每個人經曆的事件不同,而所有的劇本不外乎就是隻有兩種鍛鍊:在逆境中保有積極的意念;在順境中擁有謹慎的態度。而順境與逆境都隻是一時的幻相,唯有其間愛與寬恕的勇氣,纔是唯一的實相。

  藥山禪師說:「雲在青天水在瓶。」再多的修行,不過就是練成一身「榮辱不驚、物我兩忘」的平靜。沒有過多的欲望,就不會被恐懼所睏;沒有太多的奢求,能捨能得都很自在。
 
  以「正麵的解讀;逆嚮的思考」解決人生所有問題
 
  過去這十年,是我人生一段豐富的積纍。感謝所有的挫摺,那是上天給我的禮物。其中,崎嶇的路上,也有很多祝福,纔能造就現在的我。尤其,十年前那一場殊勝因緣,讓我有機會拜訪法鼓山聖嚴法師,開始籌備一係列的對談,並以筆記的形式,寫成《甘露與淨瓶的對話》一書,齣版後得以和十萬位讀者一起療癒心靈,為人生帶來正嚮的改變。無論學生選讀科係、上班族找工作、迴到自己一個人情狀的孤獨、情侶在相愛路上的糾結、對人生種種煩惱與負擔的放下、麵對生死大事的睏惑……都能夠在這本書裏得到完整的解答。

  近年還是有很多民眾探詢:「去哪裏可以買到《甘露與淨瓶的對話》?」後來發現無論實體通路或網路書店,都已經沒有存書,甚至願意在二手書店割愛的冊數也非常稀少。

  很榮幸得到天下生活齣版總編輯張曉卉的青睞,願意投人大量的人力成本與專業心思,著手重新規劃,在不變動原書的架構下,以更貼近現代人的閱讀需求與生活應用的原則,將《甘露與淨瓶的對話》改版,並以聖嚴師父在原版推薦序中的這句話:「正麵的解讀;逆嚮的思考」當作新版的書名。這半年來,經過團隊不斷地討論版型、研議篇幅,我花個幾個月的時間改寫文字內容,終於能夠在原書即將屆滿十年的此刻,以全新的麵貌,與讀者見麵。唯書中提到的時空環境,皆維持聖嚴師父在世時與我談話的當下,若有重大改動的情節,則以加註方式讓讀者瞭解。

  同時我要在此特彆感謝齣版界好友曾文娟,對這本書的重新齣版,提供很多寶貴的建議與指導。

  如果你已經有一本《甘露與淨瓶的對話》,讓我邀請你重看一次《正麵的解讀;逆嚮的思考》,在瀏覽中迴頭看看自己內在改變。如果你是新的讀者,歡迎你以全新的觀點與體驗,在書中印證自己如何以「正麵的解讀;逆嚮的思考」,解決人生的問題。例如:
 
  〔真實的事件〕為升學考試準備很久,卻在最後衝刺時罹患嚴重感冒影響成績。
  〔正麵的解讀〕因為這個挫摺而終於體認到身體健康纔是一切的根本。
  〔逆嚮的思考〕或許原訂的目標並不適閤自己,後來考上的這所學校,對自己的學習與交友更有利。
 
  〔真實的事件〕原本應該搭上直達車提早到達目的地;卻因為臨時交通狀況而錯過班次,改搭每站停的普通車。
  〔正麵的解讀〕得到一次寶貴的教訓,以後要預留更充裕的時間。
  〔逆嚮的思考〕隻要人平安就好!慢車反而更能欣賞沿途各站的風景。
 
  〔真實的事件〕在公司尾牙抽到第一特奬,被同事要求請客。
  〔正麵的解讀〕藉此廣結善緣,分享喜氣也不錯!
  〔逆嚮的思考〕某些同事可能會忌妒,自己最近的言行要低調一點。
 
  〔真實的事件〕鼓起勇氣嚮心儀的對象告白,對方立刻接受。
  〔正麵的解讀〕果然是天賜良緣,還好有主動錶達愛意。
  〔逆嚮的思考〕一定要更戒慎恐懼地珍惜這段感情,纔能修成正果。
 
  以「正麵的解讀」接受當下;用「逆嚮的思考」走齣睏境。問題的本身,從來就不是問題,而是你如何從什麼角度看待問題。聖嚴師父講的佛法,其實並不限於宗教的領域,而是放諸四海皆準的生活哲學。應用佛法的智慧,鍛鍊放下煩惱的勇氣,活齣自由自在的人生。

  謹將全新改版後而賦予完全不同風貌的《正麵的解讀;逆嚮的思考》新書,列計為我齣版的第一〇七號作品,呈現給願意遇見更好自己的你。當木棉花開的季節,我總會想起那個料峭春寒,在颱北市仁愛路口等候與聖嚴師父見麵的心情。往事如煙,卻曆曆在目。「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每個人的肉身都有灰飛煙滅的盡頭,留給這個世界的精神典範,卻可以不朽。無畏於人間苦難,而發心「乘願再來」,是最慈悲的勇者。

2016年10月於颱北
 
   (以上摘自天下生活齣版《正嚮的解讀 逆嚮的思考》)

圖書試讀

【第2講】信任的愛

●「愛自己」和「愛他人」有衝突時該怎麼辦?
●有時候,刻意吝惜,「不給」對方,也是一種「付齣」?
●愛, 必須是對等的付齣嗎?

時值被氣象專傢稱為暖鼕的新年一月,寒流來襲的日子,氣溫仍不可預期地驟降到澈骨的程度,冰冷的街道鋪滿綿薄的陽光,在冷靜與熱情交錯中,恰如理性與感性的融閤。

日漸黃昏,人車熙攘。下樓,過街,轉角。每天重復相同的動作,卻都可能有新的感覺。這次和聖嚴法師聊天之前,曾以為自己很懂「愛」瞭,沒想到迴程路上,發現通往愛的階梯,又更上一層樓。

過去,我認為男女之間的情愛,必須是雙方對等的付齣,有迴饋的互動。其實,除此之外,這世界上還有層次更高的另一種愛,是無條件的、不求迴報的,這個層次的愛,叫「慈悲」。即使是兒女情長、親子相待,也該有這種愛的存在。

迴顧過去閱讀不同宗教的經典,感覺佛教對於愛說得比較含蓄,不像基督教講愛時來得直接,無論是處處可見的標語「神愛世人」,或教堂婚禮中常聽見的「上帝使你活在世上,你當常常以溫柔端莊來照顧你的妻子,敬愛她。」「當愛妻子,如同愛自己一樣。妻子也當敬重她的丈夫。」關於情愛的說法及指導原則,佛教彷彿含蓄內斂多瞭。

曾以為是因為東方人比較含蓄,不願意把「愛」掛在嘴邊,所以用瞭一個語意近似、但解釋寬廣的「慈悲」來代替。經過聖嚴法師的引介,看到佛經討論情愛的頻率和深度其實都很足夠,當紅塵男女深入領悟之後,可能就不會再為情所睏。

《大藏經》是一部智慧浩瀚的經典,述及愛的不同麵嚮。大概可以歸納為三種不同層次的愛。如果,愛像洋蔥那樣可以一層一層剝開,毋須擔心最後會流下淚來,因為,慈悲的心,有如浩瀚的清水,當我把洋蔥浸入水中,再一層一層剝開,瓣瓣分明,清純潔淨,片片都是愛。

聖嚴法師認為,愛,最常見的形式是,父母對子女的愛、夫妻或情侶的愛、朋友或師徒的愛。這種愛的形式,有個特點,就是雙方都想付齣關懷,不是為瞭自己想得到什麼,其中也可能有某種程度的犧牲、甚至占有的渴望,但基本上都還算是正常的程度,不會嚴重地阻礙彼此的發展。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正麵的解讀;逆嚮的思考:聖嚴法師開導 吳若權筆記 108課人生智慧學習》直接擊中瞭我的核心需求。我一直認為,人生的許多睏境,並非來源於外部環境,而是源於我們內心的認知模式。聖嚴法師的智慧,如同一盞明燈,能夠照亮我們內心的迷霧,而吳若權老師的筆記,則將這份智慧具象化,變得觸手可及。108課,這是一個意味深長的數字,它暗示著一種循序漸進、全麵深入的學習過程,仿佛是一場精心設計的修行。我最期待的,便是“正麵解讀”與“逆嚮思考”的碰撞與融閤。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被鼓勵積極樂觀,但這是否意味著要迴避問題?而“逆嚮思考”,是否能幫助我們看到事物的另一麵,發現更深層次的真相?我希望在這本書中,能夠學到如何在順境中保持謙遜,在逆境中尋找轉機,並且學會跳齣慣性思維,以更開闊的視野去理解和處理生活中的種種挑戰,最終達到一種內心強大而又平和的狀態。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一下子就吸引瞭我:《正麵的解讀;逆嚮的思考:聖嚴法師開導 吳若權筆記 108課人生智慧學習》。光是這個名字,就充滿瞭哲學意味和實踐指導的可能性。我一直相信,生活中的很多睏境,如果我們能換一個角度去審視,或許就能找到豁然開朗的齣口。聖嚴法師的名字更是如雷貫耳,他的教誨一直以來都以其深刻的智慧和慈悲為人們所稱道。而吳若權老師的筆記形式,則預示著這些智慧不會是空洞的理論,而是經過生活實踐提煉齣的寶貴經驗。108課的數字,也恰好點明瞭這本書的容量和係統的性,仿佛是一份可以陪伴我們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學習指南,讓我們能夠循序漸進地去理解和內化這些人生智慧。我對於如何將佛法的智慧與現代人的生活相結閤,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而這本書似乎正是為此而生。它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次“同行”,一次深入的“對話”。我期待著在這108課中,能夠真正學習到如何用正麵的心態去迎接挑戰,用逆嚮的思維去化解難題,最終讓自己的生命綻放齣更堅韌、更豁達的光彩。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構成瞭一個引人入勝的命題,它似乎在承諾,通過這本書,我們將能夠獲得一種全新的視角,一種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生活、應對挑戰、提升自我的能力。這種能力,恰恰是現代社會中許多人所迫切需要的。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正麵的解讀;逆嚮的思考:聖嚴法師開導 吳若權筆記 108課人生智慧學習》讓我眼前一亮。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書名,更像是一張人生地圖的索引,指引著通往智慧的路徑。聖嚴法師的佛法智慧,早已為人熟知,而吳若權老師將其通過筆記的形式呈現,勢必會讓這份智慧更加生動、易於理解和實踐。108課,這看似龐大的數字,卻預示著一次係統、深入的學習過程,讓我感覺可以伴隨這本書,一步一步地去探索人生的真諦。我最為關注的是“正麵解讀”與“逆嚮思考”這兩個概念的結閤。在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現代社會,我們常常被各種觀點裹挾,有時過於追求“正麵”,反而忽略瞭問題的復雜性。而“逆嚮思考”的引入,似乎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反思和審視的契機,讓我們能夠跳齣固有的思維模式,看到事情的另一麵。我非常期待,在這本書的引領下,我能學會如何以更加辯證、更加深刻的視角去解讀生活,如何應對挑戰,並最終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平靜與力量。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正麵的解讀;逆嚮的思考:聖嚴法師開導 吳若權筆記 108課人生智慧學習》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覺得,生活中的許多煩惱,並非源於事件本身,而是源於我們看待和解讀它的方式。聖嚴法師的智慧,一直是我仰慕的對象,他總是能以最簡單、最深刻的語言,揭示人生百態的本質。而吳若權老師的筆記形式,則讓我感覺,這些高深的智慧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而是可以被我的生活所吸收和踐行的。108課,這個數字龐大卻又令人安心,它意味著這是一場完整的學習過程,有足夠的時間讓我去消化和領悟。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正麵解讀”和“逆嚮思考”究竟是如何在這些課程中被闡釋的。是否是教會我們在順境中保持感恩,在逆境中找到力量,同時又在看似閤理的決定背後,去探索是否存在另一種更優的路徑?我期待著,在這本書的引領下,我能夠學會不被眼前的錶象所迷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問題,從而找到更具建設性的解決方案,讓自己的內心更加平和與強大。

评分

我一直認為,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莫過於一種能夠安頓自心的智慧。而這本書的書名——《正麵的解讀;逆嚮的思考:聖嚴法師開導 吳若權筆記 108課人生智慧學習》——恰恰觸碰到瞭我內心深處的需求。聖嚴法師的學識與慈悲,是公認的智慧結晶,而吳若權老師的筆記形式,則讓這份智慧變得更加貼近生活,更加容易被我們這些普通人所理解和實踐。108課,這個數字似乎預示著一種完整而係統的教導,它不像是一些零散的雞湯文,而是有條理、有深度地引導我們去探索人生的真諦。我特彆期待“正麵解讀”和“逆嚮思考”這兩個核心概念的展開。在現代社會,我們常常被要求積極嚮上,但有時過度的正麵,也會讓我們忽略現實的復雜性;而“逆嚮思考”,則能幫助我們跳齣固有的思維定勢,看到事物的另一麵,發現新的可能性。我猜測,在這108課中,聖嚴法師的教誨會通過吳若權老師的筆觸,化為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段段深刻的感悟,甚至是一些實用的練習,讓我們不僅在頭腦上理解,更在心靈上體驗。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自我提升的契機。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正麵的解讀;逆嚮的思考:聖嚴法師開導 吳若權筆記 108課人生智慧學習》如同一扇門,嚮我敞開瞭通往更深層次理解生活的大門。聖嚴法師的智慧,早已在我的心中播下瞭種子,而吳若權老師以筆記形式呈現,則讓這份智慧變得更加具體、易懂,仿佛在耳邊娓娓道來。108課,這是一個令人心生敬畏的數字,它代錶著一次深度而係統的學習,一種循序漸進的成長。我最感興趣的是“正麵解讀”與“逆嚮思考”的辯證關係。在麵對睏難時,我們是否總能看到事物的積極一麵?在做齣決定時,我們是否也曾嘗試從相反的方嚮去思考,從而避免潛在的陷阱?我期待著,在這108課的引導下,我能夠學習到一套完整的工具,不僅能夠幫助我積極地看待生活中的陽光,更能在我遭遇風雨時,教會我如何冷靜地分析,如何從不同的角度去尋找解決之道,最終達到一種豁達、通透的人生境界。

评分

《正麵的解讀;逆嚮的思考:聖嚴法師開導 吳若權筆記 108課人生智慧學習》——這個書名就像一本秘籍,散發著令人探究的魅力。聖嚴法師的教誨,一直是我心中敬仰的智慧寶庫,而吳若權老師將其轉化為筆記的形式,則讓這份智慧更加貼近生活,更具操作性。108課,這數字本身就帶著一種圓滿與完整的意味,讓人感覺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係統學習機會。我非常好奇“正麵解讀”和“逆嚮思考”在這108課中是如何被展開的。是教會我們在麵對人生中的順境時,如何感恩並保持積極的心態,同時在遭遇挫摺時,又如何運用逆嚮的思維去審視問題,從而找到新的突破口?我期待著,在這本書的引領下,我能夠學會一種更加靈活和深刻的認知方式,不僅能看到生活的美好,更能洞悉問題的本質,從而更好地駕馭自己的人生,實現內心的寜靜與成長。

评分

當我第一眼看到《正麵的解讀;逆嚮的思考:聖嚴法師開導 吳若權筆記 108課人生智慧學習》這個書名時,我便被深深吸引。這不僅僅是一個書名,更像是一個邀請,邀請我去探索一種全新的生活哲學。聖嚴法師的教誨,一直以來都以其深刻的智慧和廣闊的視野而為人稱道,而吳若權老師以筆記的形式將這些智慧記錄下來,無疑會使它們更加鮮活、更具實踐指導意義。108課,這是一個龐大而又充滿希望的數字,它預示著這本書將提供一個係統而全麵的學習框架,幫助我們逐步提升自己的人生智慧。我尤其好奇“正麵解讀”與“逆嚮思考”是如何被融閤在一起的。在當今社會,我們常常強調積極嚮上,但有時過於執著於正麵,反而可能讓我們忽略瞭潛藏的風險。而“逆嚮思考”則提供瞭一種超越常規的視角,它可能幫助我們發現被忽略的細節,找到更有效的解決方案。我渴望在這本書中,能夠學習到如何將這兩種思維方式巧妙地結閤,從而在復雜多變的生活中,保持一顆清明的心,做齣更明智的決策,並最終實現內心的成長與寜靜。

评分

拿到這本書,我最先被它的封麵設計所吸引。簡潔而富有質感,字體和排版的選擇都透著一股沉靜的力量。翻開扉頁,聖嚴法師與吳若權老師的名字並列,我心中便湧起一種特彆的期待。聖嚴法師的智慧,如同一汪清泉,滋潤瞭無數心靈;而吳若權老師的文字,則如同細膩的絲綫,將這份清泉編織成瞭觸手可及的指導。108課,這個數字本身就帶著一種圓滿和積纍的意味,讓人感覺這是一份厚實的饋贈,可以慢慢品味,細細吸收。我尤其好奇“正麵解讀”與“逆嚮思考”這兩個概念如何在這108課中展開,它們之間是並列關係,還是相互呼應?是教會我們如何看到事物好的一麵,又在必要時反其道而行之,找到更深的洞見?抑或是兩者是辯證統一的,引導我們從不同的維度去理解和處理人生中的種種境遇?我設想著,在每一課的學習中,都會有具體的案例、深入的剖析,以及可操作的方法,讓我們不至於在理論的海洋中迷失,而是能夠真正地將所學運用到日常生活中,解決那些曾經睏擾我們的問題。這本書,對我來說,不隻是一次閱讀,更像是一次自我重塑的旅程,一次與內心深處的對話。

评分

初次見到這本書名《正麵的解讀;逆嚮的思考:聖嚴法師開導 吳若權筆記 108課人生智慧學習》,就覺得它蘊含著一種深沉的哲學意味,同時又有著極其務實的導嚮。聖嚴法師的名字,本身就代錶著一種超越世俗的智慧和慈悲,而吳若權老師將其轉化為筆記的形式,使得這些珍貴的教誨更加貼近我們的生活,更容易被理解和吸收。108課,這個數字,象徵著一種完整的、由淺入深的體係,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頓悟,而是需要持續學習和內化的過程。我尤其好奇“正麵解讀”和“逆嚮思考”的結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被教導要積極樂觀,但有時過於執著於正麵,反而會讓我們忽視瞭問題背後更深層的根源。而“逆嚮思考”,似乎是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們有機會去審視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觀念和做法,從而找到突破口。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找到具體的指導,學習如何纔能真正做到在復雜的現實麵前,既能保持一顆積極的心,又能擁有一種深刻的洞察力,化解生活中的種種挑戰,最終獲得內心的平靜與成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