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人際溝通

新時代的人際溝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人際溝通
  • 溝通技巧
  • 人際關係
  • 情商
  • 社交
  • 心理學
  • 自我提升
  • 職場溝通
  • 人際交往
  • 現代溝通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受到廣大學生與教師的喜愛,主要是因為本書以簡短的、有趣的、且同時嚴謹地針對人類溝通重要技巧的相關探討,迴應讀者的需求。本書持續以愛因斯坦的話語為目標:「事情應該力求簡單,不過不能過於簡單。」在本書中,我們持續提供簡潔但深入的內容,以促使學生理解。並且也挑戰學生得以批判思考與發展基本的人際、小團體、與公開演講的技巧。這個新的版本更進一步地以「溝通抉擇點」強調在真實世界與職場中如何應用相關技巧,以及更新科技應用的部分,與藉由結構與內容的改變以強化溝通的實質內涵,增加學生可用以溝通的廣泛內容。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一本名為《跨文化商務禮儀與實踐》的圖書簡介,字數約1500字。 --- 《跨文化商務禮儀與實踐》圖書簡介 導言:全球化浪潮下的隱形挑戰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國際貿易、跨國閤作與文化交流已成為商業活動的主鏇律。然而,僅僅掌握專業技能和語言能力,已不足以確保商務活動的圓滿成功。真正的壁壘往往隱藏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軟技能”之中——即跨文化商務禮儀與實踐。 《跨文化商務禮儀與實踐》正是應運而生,旨在為渴望在全球舞颱上取得卓越成就的專業人士、企業高管、外交人員以及高等院校師生,提供一本係統、深入且高度實用的操作指南。本書深刻洞察到,文化差異不僅僅是語言的轉換,更是思維模式、價值取嚮乃至行為規範的根本性差異。對這些差異的誤讀或輕視,輕則導緻閤作受阻,重則可能造成重大的商業損失和聲譽危機。 本書摒棄瞭流於錶麵的文化符號羅列,而是將重點放在理解深層文化驅動力、構建高效的跨文化溝通框架以及掌握具體場景下的應對策略上。我們相信,成功的跨文化交往,源於尊重、洞察與靈活應變的智慧。 第一部分:文化基石——理解差異的底層邏輯 本部分是全書的理論核心,它將帶領讀者從人類學和管理學的視角,深入剖析影響商務行為的文化根源。 第一章:文化模型的構建與應用 我們不再僅僅停留在霍夫斯泰德(Hofstede)或特朗皮納斯(Trompenaars)等經典模型的介紹層麵。本書將這些模型融入情境感知(High-Context vs. Low-Context)的分析框架中。 權力距離與組織層級: 探討在等級森嚴的文化(如東亞部分國傢)與扁平化管理文化(如北歐)中,如何恰當地進行匯報、請求授權以及錶達異議。 時間觀的衝突與協調: 深入解析“單綫時間觀”(Monochronic Time, M-Time,強調準時與議程)與“多綫時間觀”(Polychronic Time, P-Time,強調關係與靈活性)之間的張力,並提供在多綫時間文化中優化項目進度的實用方法。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的邊界重塑: 剖析在集體主義文化中如何通過影響“集體決策者”而非“個體代錶”來推動閤作,以及在個人主義文化中如何有效激勵團隊成員。 第二章:非語言溝通的密碼破譯 非語言信息在跨文化交流中占據主導地位,本書對此進行瞭細緻的分解與情境化分析。 空間距離與親密區(Proxemics): 詳細列舉不同文化中商務洽談、接待宴請時可接受的物理距離,避免因“靠得太近”或“過於疏遠”引發的不適。 眼神接觸與敬意錶達: 區分在西方文化中被視為誠實的眼神接觸,與在部分亞洲或中東文化中可能被視為挑戰或不敬的行為。 手勢的陷阱: 羅列常見的手勢(如“OK”手勢、竪拇指等)在不同目標市場上的真實含義,幫助讀者避免“無心之失”。 第二部分:實戰場景——禮儀的精確製導 這一部分將理論轉化為具體的、可執行的商務操作流程,涵蓋瞭商務活動的關鍵節點。 第三章:商務會麵與接待的藝術 成功的初次印象決定瞭閤作的基調。 名片交換的儀式感: 詳述在日韓、德法等國傢,名片交換不僅僅是遞交動作,更是一項莊嚴的儀式,包括雙手遞交、閱讀時間、放置位置等細節處理。 著裝規範的文化解讀: 不僅限於西裝領帶,更深入探討瞭在熱帶氣候國傢、宗教文化地區(如海灣國傢)的商務著裝禁忌與得體選擇,強調“尊重場閤”的核心原則。 寒暄與破冰的技巧: 分析從直接切入話題(如德國、美國)到需要充分建立信任基礎(如拉丁美洲、中東)的不同開場白策略。 第四章:商務宴請與款待的文化密碼 餐飲是商務交流中最重要、但也最容易齣錯的領域之一。 座次安排的權力學: 詳細解析不同文化中主位、副主位、貴賓位的確定標準(是基於職位、年齡還是與主人的親疏關係),並提供平麵圖示例。 祝酒與敬酒的藝術: 從俄羅斯式的連飲傳統到中式宴席上的勸酒文化,再到日本對“乾杯”的謹慎態度,教授讀者如何得體地參與或拒絕敬酒。 餐桌禮儀與禁忌: 涵蓋食物偏好(清真、素食、猶太潔食)、餐具使用規範,以及關於談論特定話題(如政治、傢庭收入)的界限。 第五章:談判桌上的文化博弈 談判是文化衝突最集中的體現。本書提供一套結構化的談判準備與執行工具。 從“關係驅動”到“閤同驅動”: 識彆目標夥伴是更看重事先建立的個人信任(關係驅動,如地中海地區)還是嚴格依賴法律文件(閤同驅動,如英美法係),並據此調整談判節奏。 異議錶達的策略: 學習如何在“直接反饋”的文化中清晰陳述反對意見,以及如何在“委婉錶達”的文化中,識彆那些“看似同意”實則拒絕的微妙信號。 贈禮的時機與價值: 探討送禮在不同文化中的作用(是賄賂的暗示還是友誼的錶示?),以及何時(閤同簽訂前、中途還是結束後)贈送禮物最為適宜,避免觸犯當地反腐法規。 第三部分:衝突管理與全球領導力 跨文化閤作必然伴隨摩擦,本部分聚焦於如何將文化差異轉化為創新的動力。 第六章:識彆與化解跨文化衝突 歸因偏差的自我審視: 教授讀者如何避免將他人的行為錯誤地歸因於其性格(“他就是不負責任”),而應歸因於文化背景的差異(“他遵循瞭更靈活的時間觀”)。 調解機製的選擇: 針對不同文化背景的團隊,推薦使用更側重於“第三方中立調解”還是“內部協商解決”的衝突管理模型。 第七章:建立全球化團隊的文化智商(CQ) 本書的終極目標是培養讀者的文化智商。 自我監控與適應性: 強調高CQ領導者應具備的“情境調整能力”——知道何時需要堅持自己的文化標準,何時需要完全融入對方的文化框架。 培育“第三文化空間”: 指導團隊如何共同創造一套融閤瞭各方優勢的新型工作規範,超越簡單的“文化妥協”,實現真正的“文化融閤創新”。 結語:從容應對全球化的不確定性 《跨文化商務禮儀與實踐》不僅僅是一本手冊,它更是一扇通往全球商業智慧的窗口。它要求讀者從被動的“遵守規則”,轉變為主動的“理解規則背後的邏輯”。通過係統學習和刻意練習本書所提供的框架與案例,您的每一次跨文化互動都將更加順暢、高效且充滿尊重,從而在全球化的競爭中占據先機。 ---

著者信息

譯者簡介

張珍瑋

 
  學曆: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育與資訊學研究所博士
  現職:國傢教育研究院教育製度及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2010年8月迄今)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保羅弗雷勒學生暑期交流學程副主任(2007年迄今)
 
鄭英傑
 
  學曆: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育與資訊學研究所博士
  現職:國立體育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助理教授(2014年迄今)
  颱灣教育社會學學會國際暨兩岸閤作組組長(2014年迄今)

圖書目錄

新版本,新內容 iii               溝通是不可避免的、不能重來與無
譯者序 v                        法重復的 18
關於譯者 vii文化與人類溝通 19    文化的重要性 20
第一部分 人際溝通的基礎 1       文化的麵嚮 21
第一章 人類溝通的本質 1         文化觀點的目標 21
人類溝通的基礎 2              民族認同與民族優越感 22
溝通的技巧 2                 觀念與技巧的摘要 24
溝通的形式 2                 關鍵字測驗 26
溝通的迷思 4                 第二章 自我與知覺 27
人類溝通模式和概念 5               人類溝通中的自我 28
傳播訊息(講者)與接收訊息(聽     自我概念 28
者) 6                            自我覺察 29
訊息 7                             自尊 31
溝通脈絡 8                        自我揭露 33
管道 8                             影響自我揭露的因素 33
噪音 9                             自我揭露的奬勵與風險 36
效果 10                            自我揭露的指引 37
人類溝通能力 10                    知覺 39
有能力的溝通者要能批判思考 11      刺激(第一階段) 40
有能力的溝通者會覺察權力的角色    組織(第二階段) 40
11                               解讀―評估(第三階段) 42
有能力的溝通者具文化敏感度 12      記憶(第四階段) 42
有能力的溝通者有道德概念 12        迴想(第五階段) 43
人類溝通原則 14                    形成印象 44
溝通具目的性 14                    形成印象的過程 44
溝通是一個調適的過程 15            增加印象形成的準確性 48
溝通是模糊的 15                   印象管理:目標與策略 50
溝通包含內容與關係嚮度 16     被喜歡:找關係與有禮的策略 50
溝通具有權力嚮度 16           被信任:可信策略 52
溝通是有段落的 18             諒失敗:自我設限策略 53
爭取幫助:自嘲策略 53             有效使用語言訊息的原則 94
遮掩過錯:自我監控策略 54          外延化:避免內在導嚮 94
領導角色:影響力策略 54            看樹不看林:避免以偏概全 95
確認自我形象:形象確認策略 54      分辨事實和推論:避免事實―
觀念與技巧的摘要 55                   推論的混淆 96
關鍵字測驗 57                       分辨相似,避免模糊 96
第三章 聆聽 59                        描述中間地帶:避免兩極化的
聆聽的重要性:專業與關係的益處 60     論點 98
聆聽的過程 60                       更新訊息:避免靜止的評估 99
接收 61                           觀念與技巧的摘要 100
瞭解 62                           關鍵字測驗 101
記憶 63                         第五章 非語言訊息 103
評估 63                           非語言溝通的功能 104
反應 64                            與語言訊息整閤 104
聆聽障礙 65                         形成印象 105
分心:物理的與心理的 65            定義關係 106
偏見與成見 66                      結構會話 107
缺乏適當的專注 66                  影響與欺騙 107
不成熟的判斷 67                    錶達情感 107
有效聆聽的類型 67                  非語言溝通的管道 108
同理與客觀聆聽 68                  肢體溝通 108
非判斷性與批判的聆聽 68            麵部與眼部溝通 110
錶層與深層聆聽 70                  空間與領域的溝通 113
禮貌的與不禮貌的聆聽 70            工藝溝通 115
主動與被動的聆聽 71                接觸溝通 118
聆聽差異:文化與性彆 73             副語言與沉默 119
文化與聆聽 74                      時間溝通 123
性彆與聆聽 76                     文化、性彆與非語言溝通 125
觀念與技巧的摘要 77                 手勢 126
關鍵字測驗 78                       麵部錶情與眼部動作 126
第四章 語言訊息 79                    色彩 127
口語訊息的原則 80                   接觸 127
訊息的意義因人而異 80              副語言與沉默 128
語言有字麵義和引申義 80            時間 129
語言的抽象程度不同 81             非語言溝通技巧 130
訊息意義的禮貌程度有所不同81       解碼非語言訊息 130
訊息的自信程度有所不同 83          編碼非語言訊息 131
訊息會受到文化與性彆的影響        觀念與技巧的摘要 132
84                                關鍵字測驗 133
不予確認與確認 86                第二部分 人際與小團體溝
種族歧視言論 88                          通 135
異性戀主義 88                   第六章 人際溝通與會話 135
年齡歧視言論 89                   會話 136
開始 137                           人際衝突議題 178
前饋 138                           與人際衝突有關之迷思 179
事件 139                          人際衝突的原則 179
迴饋 139                           內容與關係衝突 180
結束 140                           衝突可以是負麵或是正麵的
會話的原則 140                        180
輪流的原則 140                     衝突會受到文化與性彆的影響
對話的原則 143                       181
直接性的原則 144                   衝突類型的後果 182
每日的會話 145                     衝突管理策略 184
閑聊 145                           逃避與積極地爭論 185
介紹他人 147                       強迫與對話 185
藉口與道歉 149                     防衛與支持 186
稱贊 151                           麵子攻擊與麵子提升策略 188
建議 153                           使靜默法與促進開放的錶達 189
觀念與技巧的摘要 155                塞布袋與專注當下 190
關鍵字測驗 156                      言語侵犯與辯護 190
第七章 人際關係 157                  觀念與技巧的摘要 193
人際關係的階段 158                 關鍵字測驗 194
接觸期 158                      第九章 小團體溝通 195
涉入期 159                        小團體與團隊的基本要素 196
親密期 159                         小團體 196
惡化期 159                         團隊 197
修復期 161                         虛擬團體與團隊 198
崩潰期 161                         小團體的階段 198
人際關係的類型 162                  小團體的形式 199
友誼 163                           小團體恐懼 200
愛情 163                           小團體文化 200
基礎關係與傢庭 164                腦力激盪團體 203
人際溝通與關係理論 166             資訊分享團體 204
人際吸引 166                       教育或學習團體 204
關係法則 167                       焦點團體 205
社會滲透 169                      問題解決團體 206
社會交換與公平 170                 問題解決流程 206
文化、科技、工作與關係 171          職場中的問題解決 208
文化與性彆 171                    觀念與技巧的摘要 210
科技 173                          關鍵字測驗 211
工作 173                        第十章 小團體溝通中的成員與領
觀念與技巧的摘要 174                    導者 213
關鍵字測驗 176                     小團體溝通中的成員 214
第八章 人際衝突管理 177               成員角色 214
人際衝突的基本要素 178              成員參與和技能 216
人際衝突的定義 178                小團體溝通中的領導者 218
有關領導的迷思 219                 空間模式 256
領導的取徑 219                     主題模式 256
領導的一般形態 222                 問答模式 257
領導技能 223                       原因―結果模式 257
成員、領導與文化 226                激發聽眾模式 258
個體式與集體式傾嚮 227             其它模式 259
高與低權力距離 227                觀念與技巧的摘要 262
觀念與技巧的摘要 229               關鍵字測驗 263
關鍵字測驗 230                  第十二章 公開演講的準備與發錶
第三部分 公開演講 231                   (步驟7-10) 265
第十一章 公開演講的準備與發錶        步驟7:演講用字 266
(步驟1-6) 231               清晰 266
公開演講的本質 232                  變化抽象程度 267
公開演講的好處與技巧 232           適切性 268
管理你的溝通恐懼:十個建議         個人風格 268
233                              力道 269
文化與公開演講 235                 句型結構 269
提早開始 236                      步驟8:建構你的結論與導言 270
步驟1:選擇你的主題與目的 238       結論 270
你的目的 239                       導論 271
步驟2:分析你的聽眾 241             避免一些常見的錯誤 272
分析聽眾社會學 241                 轉接語與內部的概述 273
分析聽眾的心理 242                 準備性的大綱 274
在演講過程中的分析與適應            骨架性的大綱 277
243                               大字報性的大綱 277
步驟3:研究你的主題 244        步驟9:排演你的演講 280
普遍的研究原則 244                 發錶的方法 280
圖書館 245                         排演演講 281
新資料來源 245                    步驟10:發錶你的演講 281
自傳資料 246                       聲音 281
學術研究文章 246                   肢體動作 284
書目資料 247                       用筆記 285
使用與評斷網路資料 247            批判性地思考演講與評價 285
將研究結果整閤至你的演講中         思考的問題 285
249                              陳述你的評價 287
註明研究資源齣處 250              觀念與技巧的摘要 291
步驟4:有係統地陳述你的主題並     關鍵字測驗 293
確認你的主要主張 251            第十三章 知識性演講 295
選擇你的主題 251                 知識演講的原則 297
選擇你的主要論點 252              將資訊植基於聽眾身上 297
步驟5:支持你的主要主張 254        限製資訊量297
步驟6:組織你的演說資料 256        調整內容的復雜程度 297
時間模式 256                      連結新舊資訊 297
讓資訊易於理解 298組織 335
支持的證據 299                    價值性問題的說服性演講 335
舉例、說明、敘述 299              主題與主要觀點 336
證詞 299                          佐證 336
數據化資料 300                    組織 337
定義 301                         政策性問題的說服性演講 337
額外的佐證型式 302                主題與主要觀點 338
報告輔助工具 303                   佐證 338
報告輔助工具的種類 303            組織 338
報告輔助媒體工具 304             觀念與技巧的摘要 343
活用報告輔助工具 306             關鍵字測驗 344
電腦化輔助簡報 307               名詞解釋 345
描述性演講 310                    參考文獻 351
主題與主要觀點 311               索引 365
佐證 311
組織 311
定義性演講 312
主題與主要觀點 313
佐證 313
組織 313
示範性演講 314
主題與主要觀點 314
佐證 314
組織 314
觀念與技巧的摘要 319
關鍵字測驗 320
第十四章 說服性演講 321
說服的目標 322
說服性演講的原則 323
專注於你的聽眾上 323
要求適量的改變 323
選擇性的暴露 324
遵循激勵順序性 324
佐證資料 325
邏輯性 325
避免邏輯推理的謬誤 327
情感性訴求 328
信譽的訴求 330
從文化的觀點來檢視佐證資料
332
事實性問題的說服性演講 333
主題與主要觀點 334
佐證 334

圖書序言

新版本,新內容
    
  本書的前幾個版本,受到廣大學生與教師的喜愛,主要是因為本書以簡短的、有趣的、且同時嚴謹地針對人類溝通重要技巧的相關探討,迴應讀者的需求。本書持續以愛因斯坦的話語為目標:「事情應該力求簡單,不過不能過於簡單。」在本書的第七版中,我們持續提供簡潔但深入的內容,以促使學生理解。並且也挑戰學生得以批判思考與發展基本的人際、小團體、與公開演講的技巧。這個新的版本更進一步地以「溝通抉擇點」強調在真實世界與職場中如何應用相關技巧,以及更新科技應用的部分,與藉由結構與內容的改變以強化溝通的實質內涵,增加學生可用以溝通的廣泛內容。在這一版改版的部分包括:

  1. 以三部分組織本書:這樣的組織方式可以使本課程的主要呈現部分更為有效,包括人類溝通、人際與團體溝通,與公開演講。第一部分:「人類溝通的基礎」包括五章涵括溝通過程、自我與知覺、傾聽、口語訊息,與非口語訊息。第二部分:「人際與小團體溝通」也包括五章,第六、七、八章包含人際溝通與會話的概念與技巧,第九與第十章則聚焦在小團體互動與管理人際衝突,與有效團體成員與領導者的原則。第三部分:「公開演講」解釋公開演講的本質與準備即呈現有效資訊與有說服力演講的原則。

  2. 透過個彆章節對於人際溝通與會話(第六章)與人際關係(第七章),更大規模地涵括人際溝通內容:第六章現在包括針對每日會話的主要討論,包括聊天、介紹、做齣藉口與道歉,給予與接受贊美,並給予與接受建議。

  3. 溝通抉擇點:在各章的邊緣有提齣兩難情境,讓學生們有機會批判性地思考,評估溝通的選擇,並應用原則與技巧去發展適切的迴應。

  4. 增加科技與溝通的涵蓋內容:包括更多針對社群網站(第一章)、虛擬團體與團隊(第九章),與評估網路來源(第十一章)。

  5. 特彆強調溝通禮貌的部分:像是在印象管理方麵的禮貌性策略(第二章)、禮貌與不禮貌地傾聽、綫上禮貌、禮貌與手機、在社群網絡中的禮貌(第四章)、語言訊息中的禮貌特徵(第五章)、以及麵子攻擊與麵子提升在衝突管理中的策略(第八章)。

  6. 全書中相關的練習與討論方塊都以嶄新主題予以更新:包括新的「道德溝通」即在迴應關於說謊、八卦,以及領導者道德責任等相關議題。

譯者序
    
  對現代人而言,擁有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與技巧是極為基本與重要的成功必備條件。本書(Essentials)作者論及許多重要的人際溝通類型、理論概念與多樣的範例,讓希望能夠針對人際溝通內涵有更進一步認識的讀者,能夠得到易懂、全麵並可應用的相關知識。

  本書作者Joseph A. Devito是頗負盛名的美國溝通理論學者,是Hunter College的榮譽教授,也同時擔任多本知名學術期刊(如Quarterly Journal of Speech,Communication Monographs,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Quarterly,Journal of Communication)的編輯委員,此外作者同時齣版多本暢銷的人際溝通理論書籍,如已齣版到第十四版並有多語言譯本的Th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Book、Interpersonal Messages、The Essential Elements of Public Speaking、50Communication Strategies等。此次翻譯是根據本書第七版的內容。本書所涵括內容包括人類溝通的本質、人際與小團體的溝通、公共演說,作者淺顯易懂撰寫筆觸,搭配生動的相關測驗與活動,非常適閤提供給對人際溝通有興趣的讀者與大學相關係所的學生作為入門的讀物。

張珍瑋、鄭英傑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新時代的人際溝通》,老實說,這本書的內容讓我重新思考瞭「連結」這件事。在這個社群媒體發達的時代,我們好像擁有無數的「朋友」,但心靈上的距離,卻可能比以往更遙遠。書中探討瞭「真誠」在人際關係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中,建立真正深入、有意義的連結。我尤其欣賞書裡關於「賦予」和「被賦予」的觀點。它解釋瞭為什麼有時候我們付齣很多,卻依然覺得不被愛,或是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感覺自己好像一直在索取。這本書引導我們去探索,在人際互動中,什麼是真正有價值的「給予」,以及如何去「接受」別人的善意,而不是讓它變成一種負擔。書裡提到,真誠的連結,是建立在彼此的信任和尊重之上,而這需要時間和努力去培養。它鼓勵我們勇敢地展現真實的自我,也學會欣賞和接納他人的獨特性。我讀的時候,腦海裡浮現瞭好多我生命中重要的人,感覺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很好的框架,讓我去更深入地理解和珍惜這些關係。它讓我明白,真正的人際溝通,不隻是語言的交流,更是心靈的呼應和情感的共鳴。

评分

哇,拿到這本《新時代的人際溝通》,光是書名就讓人眼睛一亮!現在這個時代,人跟人之間的連結好像越來越方便,但有時候反而覺得更疏離,或是溝通起來卡卡的。書裡頭提到好多關於「同理心」的練習,我真的覺得太受用瞭!以前總以為溝通就是把話講清楚,但其實更重要的是理解對方心裡在想什麼,還有他為什麼會這樣說、這樣做。書中有個案例,是關於同事間的誤會,透過一步步的引導,去拆解那些看似很難解的結,我讀的時候,腦袋裡浮現瞭好多我自己的經驗。尤其是在職場上,有時候一句無心的話,或是處理事情的方式不一樣,就可能引起不必要的摩擦。這本書提供的不隻是理論,更像是實際操作指南,我學到怎麼去「聽」對方話語背後的情緒,而不是隻停留在字麵意思。而且,書裡也講到如何用非暴力的方式錶達自己的需求,這對我來說簡直是救星!我常常會因為害怕衝突,而吞下很多委屈,看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好像多瞭幾個可以勇敢說「不」的翅膀,而且是很溫和、很有智慧的那種。真的,在人際關係裡,學會錶達和學會傾聽,就像是學會瞭在茫茫大海中找到方嚮的指南針,太重要瞭!

评分

這次的閱讀體驗,讓我覺得《新時代的人際溝通》真的是一本「活」的書。它不是那種冷冰冰的學術著作,而是充滿瞭生活感,讓你讀著讀著,就忍不住想停下來,反思自己過去的人際互動。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於「界線」的探討。我們常常聽到「保持距離」或是「畫齣界線」,但具體該怎麼做?什麼樣的界線是健康的?這本書提供瞭很清晰的框架。它解釋瞭為什麼有些人總是容易被情緒勒索,或是答應瞭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往往是因為他們的界線模糊不清。書裡舉瞭好幾個生活化的例子,像是如何婉拒不閤理的要求、如何在親密關係中保護自己的空間、如何在職場上設定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點。我以前總是覺得,對別人好、有求必應,纔是人際關係好的錶現,但事實證明,這樣反而會讓自己身心俱疲,而且有時候也會讓對方誤以為你可以被無限度地索取。這本書讓我瞭解到,設定健康的界線,並不是自私,而是對自己和他人都負責任的錶現。它教導我們如何在保有連結的同時,也保護好自己的能量和感受。看完之後,我真的開始練習去辨識和劃設屬於我自己的界線,感覺整個人都輕鬆瞭許多,也更有力量去經營真正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评分

這次接觸到《新時代的人際溝通》,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視角。過去我總以為,人際關係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性」或「緣分」,但這本書卻告訴我,很多時候,我們是可以透過學習和練習,去改善和提升我們的人際互動品質的。書中對於「衝突管理」的論述,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以前遇到衝突,我總是選擇迴避,或是覺得是自己的錯,但這本書讓我瞭解到,衝突並非全然負麵,它可以是促進關係成長的契機,關鍵在於我們如何處理它。書中提供瞭許多具體的策略,教導我們如何在衝突發生時,保持冷靜,辨識問題的核心,而不是陷入情緒的泥沼。它強調瞭「尋求雙贏」的目標,而不是爭輸贏。這對我來說,就像是學會瞭在風暴中找到一艘穩定的船。我開始嘗試用書中的方法去處理一些生活中的小摩擦,比如跟伴侶討論傢務分工,或是跟朋友協調行程安排。以前總是很難達成共識,現在則能更平和地溝通,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這讓我深刻體會到,原來人際關係是可以透過「技巧」來經營的,而且這份經營,最終會迴饋到自己的幸福感上。

评分

坦白說,《新時代的人際溝通》這本書,我原本以為會是一本很「硬」的書,畢竟「溝通」這兩個字聽起來就讓人有點壓力。但讀完之後,我隻能說,我的想法被徹底顛覆瞭!作者的文字非常親切,而且充滿瞭鼓舞人心的力量。書裡提到瞭「積極傾聽」的技巧,我以為我已經懂得聽瞭,但書中引導我去思考,什麼纔是「真正」的傾聽。原來,我們常常在對方講話的時候,腦袋裡已經在想自己要怎麼迴應,或是已經在判斷對方說的是否正確,根本就沒有真正進入對方的世界。書中提供瞭一些很有趣的練習,像是「重複和澄清」的技巧,讓我知道怎麼確認自己有沒有聽懂,也讓對方感受到被重視。我試著在跟傢人、朋友聊天時運用這些技巧,效果齣乎意料的好!大傢反而更願意跟我分享心事,我們的對話也變得更深入、更真誠。而且,書裡也強調瞭「非語言溝通」的重要性,像是眼神、錶情、肢體語言等等,這點我以前真的很少意識到。有時候,我們說的話可能跟我們實際想錶達的不太一樣,而這些非語言的信號,反而更能傳達真實的情感。這本書讓我學到,溝通不隻是一連串的對話,更是一種全然的連結和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