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炎秋的東亞流動與文化軌跡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介紹
☆☆☆☆☆
著者
齣版者 出版社:秀威資訊 訂閱出版社新書快訊 新功能介紹
翻譯者
齣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6/07/13
語言 語言:繁體中文
下載鏈接在頁麵底部
點擊這裡下載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錶於2025-01-06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洪炎秋(1899-1980)的一生,橫亙了幾個臺灣近代史上最重要的轉捩點。他在日本殖民統治下度過了童年,在帝國首都東京接受中學教育,在文化母國北京接觸五四新文化運動,繼承了五四知識分子啟蒙救國的使命。他當過胡適、周作人的學生,擔任過《少年臺灣》的編輯,努力地向中國人介紹臺灣;他走過抗戰時的淪陷區,透過日語教學與出版來傳達其懷念鄉土與反抗日治的情懷。戰後身為半山的他,也經歷了臺灣的戒嚴統治,他在二二八與白色恐怖的肅殺年代,擔任《國語日報》的社長,在推行國語教學之餘出版了評論時政的《閑人閑話》與《廢人廢話》。在不同政治意識型態所主導的文學場域下,數十年來他都不曾噤聲隱退。他筆耕不輟,他關懷臺灣,他是洪炎秋。本書藉由洪炎秋留下來的文本與史料,一窺近代臺灣文人在變動的東亞局勢中,如何透過筆桿來表達文化認同。
本書特色
身為胡適與周作人兩位重要文人學生的洪炎秋,過去長期缺乏相關專著而較不為人所知。本書是市面上少見的、特別針對重要台灣文人洪炎秋進行系統性研究之專著,並且榮獲國立臺灣文學館「臺灣文學學位論文出版徵選」錄取。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沈信宏
1985年生,高雄人,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班畢業,目前就讀於中正大學中文系博士班,任教於高雄市龍華國中。研究方向為北京淪陷前後的在京臺灣人。作品曾獲高師大南風文學獎、全國巡迴文藝營創作獎、全國台灣文學營創作獎、高雄縣鳳邑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研究曾獲台灣文學館台灣文學學位論文出版徵選錄取、臺灣圖書館博碩士論文研究獎助、台灣教授協會「台灣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獎。
洪炎秋的東亞流動與文化軌跡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館長序
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第三節 研究理論
第四節 文獻回顧及探討
第五節 章節架構
第二章 日語的工具性意義與文化性意義―以洪炎秋在中國的日語事業為對象
第一節 在京臺灣人的日語事業版圖
第二節 從日本到中國的留學歷程 073
第三節 在中國的日語事業
第四節 北京淪陷前的日語事業
第五節 北京淪陷後的日語事業
結語
第三章 淪陷之後到戰勝之初:低調的文化活動與臺灣的重現
第一節 洪炎秋在不同雜誌中對政治資本的借用、迴避與爭取
第二節 《中國文藝》的編輯策略與文化抗日路線
第三節 革命年頭的故作悠閒:探究洪炎秋在中國文藝》的十篇「閑話」文章裡的真實意識
第四節 從《藝文雜誌》看作家社群與小說〈復仇〉中的新女性書寫脈絡
第五節 從《新臺灣》看戰後臺灣人艱難的中國處境與返鄉之路
結語
第四章 從中國到臺灣的五四傳承―周作人與洪炎秋
第一節 從喜愛周作人的文學青年到周作人的臺灣傳人
第二節 《文學概論》與周作人的《中國新文學的源流》
第三節 從〈漫談隨筆〉看洪炎秋的散文觀
第四節 戰後周作人五四精神在臺的重現
第五節 五四知識分子形象
第六節 周作人散文的典律化過程與意義
結語
第五章 結論
附錄
參考書目
圖書序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洪炎秋(1899-1980)是一個文學著作、文化活動皆豐富的文化人,在82年的人生中,在文學、文化、教育、政治上都有深厚貢獻。依照他的東亞流動經驗可將其生平依照空間分期,他自臺灣出生,後來二進二出臺灣,因此在臺灣的時間分別為:1899年-1918年、1919年-1922年、1946年-1980年,在日本的時間為1918年-1919年,在中國的時間則為1922年-1946年。
洪炎秋於1899年出生於彰化縣鹿港鎮,1903年5歲開始接受父親洪棄生(1866-1928)的漢學教育,到12歲時已讀完四書五經等經史著作,也學畫學棋,接受傳統文人的教養。父親因抗日思想而不讓他接受日本新式教育,於1912年14歲時私讀父親的中國新學書籍,開啟他的中國文化視野。另一方面,此時他也開始偷學日文,想透過日文接觸新學,1913年15歲時,自修讀完日本小學六年的課程,也開始自修中學課程,透過結識的友人閱讀日本書籍,萌發前往日本留學的欲望。在1918年20歲時,參加《臺灣新聞》的徵文比賽獲小說第一名,以所得獎金與偷領父親存款前往日本就學,先在東京正則英語學校及預備學校補習三個月,後插班進荏原中學三年級就讀。但讀到中學四年級就用完盤纏,被迫於1919年21歲時輟學回臺。因在日本接觸中國五四運動的新文化思潮,想到中國留學,便跟曾至中國的表弟丁瑞魚學習注音符號,開始自修國語。
1922年24歲時陪父親前往中國遊歷,於1923年經父親同意留在北京,補習準備北京大學的預科入學考試,而父親獨自返臺。7月考上,也開始向報刊雜誌投稿,展開寫作生涯。1924年加入了國民黨,閱讀三民主義且深受影響。1925年27歲時升入北京大學教育系,國文為輔科,接受多位名士如胡適(1891-1962)、周作人(1885-1967)的教導,接受五四新文化的洗禮。1927年與宋斐如(1903-1947)、張我軍(1902-1955)經營《少年臺灣》月刊,媒介中國與臺灣的文化交流。於1928年30歲時完成畢業論文《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教育》,畢業之後任河北省教育廳科員,再於各校任教,包括北平大學附屬高中、北平大學農學院,及中國、民國、華北、郁文等私立大學,講授教育學、日文及國文。後於1933年35歲時自行籌資創辦人人書店,此時與臺灣文化人多有聚會,互相提攜。
圖書試讀
None
洪炎秋的東亞流動與文化軌跡 pdf 下載 epub 下載 txt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洪炎秋的東亞流動與文化軌跡 pdf 下載 epub 下載 txt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洪炎秋的東亞流動與文化軌跡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5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洪炎秋的東亞流動與文化軌跡 pdf epub mobi txt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