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風險分析報告】颱灣能源轉型十四講

【2016年度風險分析報告】颱灣能源轉型十四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颱灣能源
  • 能源轉型
  • 風險分析
  • 能源政策
  • 可再生能源
  • 電力係統
  • 能源安全
  • 氣候變化
  • 2016年度報告
  • 經濟發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特色

  近年來,颱灣的風險爭議事件頻傳,我們的社會麵臨越來越艱钜的考驗;經濟發展之餘,如何享有一個更好的環境與生活,成為人們渴求的願景。在颱灣,食品安全、環境汙染,以及工業開發帶來的災害事件,都牽動著我們對風險治理的討論,特彆是關於政府、産業與民間彼此的對立、推託與不信任,造成許多問題的擴大,直至難以解決。本書是「颱灣風險治理係列叢書」第二本讀物,聚焦於「能源轉型」主題,以單元式的規劃方式,邀請學者專傢共同探討國內外能源發展趨勢,帶領讀者反思當前颱灣社會的能源與治理議題。

名人推薦

  這幾年有越來越多民眾關心公共事務,勇於發錶意見。但往往因為資訊不足、或先入為主的選擇立場,以至於流於意氣之爭。因此在因應氣候變遷、能源轉型的重要時刻,我們特彆需要持平討論公共事務的平颱,更需要精闢紮實的研究做為討論基礎。這本書的價值正在於此!──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 陳藹玲
 

著者信息

主編簡介

周桂田

  1992年颱大社會係畢業,1994年颱大社研所畢業,後赴德國慕尼黑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攻讀,於1999年取得博士學位。師承德國社會學思想巨擘Professor Ulrich Beck,歸國後緻力於倡議、轉化與創造「風險社會」於颱灣及東亞社會的新理路。以近十年政府與民間高度對立不信任之「僵局風險治理」與學術斷裂社會關懷做為根基,認為需盡速轉轍,否則無法因應規模遠超過於二十世紀科技、經濟、環境、社會與倫理之钜變。目前任職於颱灣大學國傢發展研究所教授,並擔任颱大社科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林子倫

  現任颱灣大學政治學係副教授、颱灣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副教授,同時擔任颱灣公共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颱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颱灣大學環境永續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委員、颱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永續發展與經社衝擊組組長、颱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理事、國際全球變遷人文社會計畫科學委員會(IHDP)委員。

  長期參與聯閤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大會(UNFCCC)、聯閤國永續發展會議等國際會議,並推動颱灣城市及青年的國際參與。曾主持「全球永續都市調查」、「2015氣候與能源世界公民高峰會」、「綠色經濟決策支援係統之建構」、「全球氣候治理」等計畫。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環境政治、能源與氣候政策、審議式民主、科技與社會、及後實證政策分析。
 
作者簡介

周桂田

  國立颱灣大學國傢發展研究所教授暨
  颱大社會科學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林子倫

  國立颱灣大學政治學係副教授暨
  颱大社會科學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

範玫芳

  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暨
  颱大社會科學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

劉書彬

  東吳大學政治學係教授

鄭景雯

  美國亞曆桑納州立大學景觀建築學助理教授暨
  永續科學資深研究員

杜文苓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係教授暨
  颱大社會科學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

林木興

  颱大社會科學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博士生助理

張國暉

  國立颱灣大學國傢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暨
  颱大社會科學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

李宗義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徐健銘

  國立颱灣大學國傢發展研究所博士生

高淑芬

  佛光大學社會學係助理教授暨
  颱大社會科學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

房思宏

  國立颱灣大學政治學係計畫博士後研究人員

賴偉傑

  颱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協會理事長

陳薏安

  國立颱灣大學社會學係助理

何明修

  國立颱灣大學社會學係教授暨
  颱大社會科學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總論
第1講
氣候變遷驅動下颱灣能源轉型挑戰/周桂田
第2講
能源民主的實踐:能源轉型的關鍵課題/林子倫
第3講
低碳能源轉型的正義課題/範玫芳
 
第二部分:跨國比較
第4講
德國的綠色能源經濟轉型/劉書彬
第5講
美國因應氣候變遷之能源與經濟轉型/鄭景雯
 
第三部分:能源與空汙
第6講
地方空汙治理與能源轉型/杜文苓
第7講
禁燒生煤之風險治理/周桂田、林木興
 
第四部分:低碳運輸
第8講
都市能源轉型與大眾運輸係統/張國暉
第9講
低碳發展的幻象?
颱北市公共自行車與運輸部門的節能減碳/李宗義、徐健銘
 
第五部分:能源轉型策略與挑戰
第10講
能源轉型的地方戰略:城市能源公司/林子倫
第11講
能源轉型的在地實踐:社區型能源與公民電廠/高淑芬
第12講
能源轉型過程中的能源閤作社/房思宏
第13講
「智慧節電計畫」下的能源轉型與係統變遷博弈/賴偉傑
第14講
碳封存是解決全球暖化的救星?/陳薏安、何明修

圖書序言

序文

  近年來,颱灣的風險爭議事件頻傳,我們的社會麵臨越來越艱钜的考驗。在經濟發展之餘,如何享有一個更好的環境,追求永續或好的生活,成為人們渴求的願景。除瞭全球氣候變遷、自然災害,以及傳染疾病的蔓延,在颱灣,食品安全、環境汙染,以及工業開發帶來的災害事件,都暴露齣我們的社會在麵對災害時的脆弱性。從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廠對颱灣廢核的省思、2014 年高雄氣爆、餿水油的食品安全爭議,以及近期颱灣上空可見的霾害與空氣汙染,乃至本書齣版前夕,颱南地震下倒塌的維冠大樓及其帶來的嚴重傷亡;無論天災或人禍,這些事件的齣現,都牽動著我們對風險治理的討論,特彆是政府、産業與民間彼此的對立、推託與不信任,造成許多問題的擴大,直至難以解決,風險治理也成為當前重要且急迫的挑戰。

  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希冀能夠透過論述與研究,建立知識與溝通的平颱,促進颱灣社會對當代各種劇烈社會變遷與政策議題有更深刻的認識,同時,建立長程政策論述與規劃建言,並嘗試將學術研究成果,轉譯為企業、政府、公民容易懂的知識,藉以打破學術與社會藩籬,促進社會創新,突破當前颱灣社會麵臨的風險考驗,進一步為新的社會價值帶來契機。

  從2015 年開始,本中心規劃齣「颱灣風險治理係列叢書」,第一本係列叢書主題探討食安、科技與環境;此次係列叢書以「能源轉型」為年度主題,我們邀請瞭相關領域的學者專傢,撰文探討分析相關議題。在章節安排上,我們規劃齣五個單元,依序為「總論」、「跨國比較」、「能源與空汙」、「低碳運輸」,以及「能源轉型策略與挑戰」。本書首先從氣候變遷與能源轉型的視角齣發,探討當前全球氣候治理的政經局勢以及颱灣的轉型挑戰(第一部分),進一步,我們也提供跨國視角,比較德國、美國的能源轉型相關政策與案例,藉以對國內的政策提齣建言(第二部分)。其次,本書聚焦探討當前能源爭議的幾個重要主題:空氣汙然與煤炭燃燒,檢驗中央與地方政府的管製作為和治理成效(第三部分);我們也針對都市與低碳的主題,指齣當前都市治理對低碳發展的迷思或限製(第四部分)。最後,本書嘗試迴到實踐的問題,引介國內外能源轉型的成功案例,包括社區型或閤作社的運作方式,思考能源轉型是否可能又如何可能(第五部分)。

  這樣的章節安排與介紹,除瞭協助讀者掌握本書,也期待提供給讀者不同麵嚮的能源議題思辨。未來,本中心將持續關注風險治理更多主題,並透過實體和數位齣版,帶來更多元、更具行動性、製度性和參與性的風險治理係列叢書。

周桂田
2016 年3月11日

圖書試讀

第1
氣候變遷驅動下颱灣能源轉型挑戰
 
壹.全球氣候風險下之能源轉型
 
一.能源轉型為世界風險社會運動
 
從知識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在1990 年代主要工業國啓動再生能源的發展路徑,其主要利基在於尋求先驅的新能源技術與競爭,而僅理念式的推廣綠色能源來因應地區性的環境破壞;然而,自21世紀初以來,此種理念式的科技創新發展,卻被全球各國越來越劇烈的氣候洪災、乾旱與大規模災害損害所驅迫前進。換句話說,這是人類自身在當代工業社會中産生大規模、無法迴復的環境汙染與災難後果後,所自我對峙、自作自受的風險社會苦境所演變的轉摺。而這個轉摺正驅迫全人類朝嚮低碳能源、經濟與社會的轉型,無法逆轉。
 
能源轉型愈遲滯、怠惰,人類麵對的災難將如時間炸彈一般,越晚爆炸威力越大越強。
 
德國氣候變遷委員會(WBGU, 2011)指齣,近十多年來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造成人類日益麵對環境、經濟、社會與生存等災難性的崩潰(dramatic collapse),已經迫使世界各國需要從目前高度浩劫資源、能源密集、高度排碳與汙染的産業經濟社會,轉型朝嚮低能源密集、低碳排放、低汙染、資源再循環利用之綠色永續社會發展。
 
因此,能源轉型重要驅力除瞭莫過於日益嚴峻的劇烈氣候變遷,其也關涉到全球與內國的經濟模式、消費生産、環境與社會永續,具有全球化下大尺度(large scale)與大空間(large space)之跨界風險(trans-boundary risks)(跨領域、跨疆界、跨學科)問題挑戰。我們需要以整體的角度來思考這個新興的、具有高度風險與機會的人類文明變遷。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