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人才、民主:朝向賦能福利國家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介紹
☆☆☆☆☆
著者
齣版者 出版社:高等教育 訂閱出版社新書快訊 新功能介紹
翻譯者 譯者: 陳佩英
齣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6/01/26
語言 語言:繁體中文
下載鏈接在頁麵底部
點擊這裡下載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錶於2025-01-09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Reijo Miettinen一書,從政治、經濟、社會、教育文化的面相切入,以「人」為核心,闡釋學習、民主參與和創新的辯證關係。作者藉由學習理論、跨界語彙的修辭學、新制度論、文化歷史活動理論和杜威實用哲學等不同學理,論辯國家創新系統經濟模式的侷限,繼而提出「賦能」福利制度的發展方向。作者主張經由從下而上的橫向連結與水平式的學習,帶動多元人才的培育與培力,促進民主參與和對話,以追求經濟、社會與文化的同步發展。進而肯定公共教育服務,正是國家未來轉型的關鍵;確保人才培育,方能維繫民主社會的持續創新與永續發展。
學者推薦 從芬蘭由分配式福利國家,走向賦能福利體制的經驗中,我們看見讓寡民小國成為國際巨擘的關鍵,是在經濟、教育、福利制度之良性循環的基礎上:一、透過專業自主的學校體制,為每一位學生賦能,藉以創造人力資本極大化以厚實國力;二、從國家制度、社會系統、社群組織到個人思維,進行系統性與制度性之創新環境營造及創新思維深耕,為國力價值之翻新與再造賦能;三、以公共服務落實在地實驗,推動社會實踐轉型,為公民素養與民主發展賦能。國家於是在人才、創新與民主所交織而成的動能推進下得以不斷躍升。作者藉由學理、實務與論證呈現出賦能福利國家的藍圖,對於我國在教育制度、創新政策、與民主發展上,具有重要的參考與啟發價值。
曾正宜 國立清華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
本書充分展現了芬蘭有三實:誠實、務實、精實。誠實,指檢視處境、正視危機,如1990年代初芬蘭經濟嚴重衰退,仍全力投資教育系統與研究發展,確立「邁向創新型社會」的基調,著眼於未來的競爭優勢;務實,指溝通協調、合作連結、延續強化,透過跨政府部會、跨公私部門、不同層級、多重場域的互動學習以激發動能,致力於學校教育系統性與綜合性改革;精實,指擴大參與並廣納不同的利害關係人之建言,研發政策工具、傳播變革修辭、保持彈性應變,藉由集體學習與民主機制,邁向培力育才的賦能福利國家。簡而言之,本書說明了芬蘭的成就並非奇蹟,而是誠實、務實、精實的願景規劃、持續執行、反省修正的水到渠成。
楊巧玲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芬蘭率先推動「主題式教學」,將跨界思維和學習引入小學教育絕非偶然之舉。教育改革是因應時代巨輪的滾動,但是臺灣社會卻視教改為製造白老鼠的惡獸。
究竟在教育上國家利益與個體生命發展孰重?
在社會上,資源分配的公平與公義如何取捨?
本書作者Reijo Miettinen站在多元的專業知識基礎,高踞宏觀的統合視野,籌思系統變革,謀求教育的多元、雙贏或多贏機會,難能可貴,值得效法!
陳竹亭:前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教授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慕睿佑(Reijo Miettinen)
1948年7月9日出生於赫爾辛基(Helsinki)。1977年取得心理學碩士,1993年在赫爾辛基大學(University of Helsinki)社會心理系取得博士。獲得芬蘭科學院(Academy of Finland)多項研究獎助,並曾在芬蘭與北歐的政府、教育與研究機構中負責學術訓練與發展研究工作。目前任職赫爾辛基大學終身教授,和Yrjö Engeström與Jaakko Virkkunen等人成為建立文化歷史活動理論芬蘭派典的支柱。
慕睿佑的學術成就並不只是在學術殿堂中打造,而是和工作經歷以及社會脈動結合在一起。他對啟蒙精神的信仰以及對社會需求的回應,帶領他進入對學習與社會變革的關心。其涉入議題從早期的組織機構的工作訓練、科學科技研究中的創新過程與知識傳播,發展到近期的福利國家與歐盟(European Union, EU)的社會政策。
1970年代就讀赫爾辛基大學的慕睿佑,和當時許多芬蘭大學生一樣,捲入議題廣泛的學生運動。這波學生運動的訴求之一是反對菁英主義式的傳統大學教育。當時的教學方式是單向講學。大學教授代表的知識權威在此情境下所負起的責任,是把已得知識輸入學生認知中。其呈現的大學課堂風景也因此是講課與抄寫,以及由上而下的學習監督。
在這波運動中,學生把對此學習方式積蓄的不滿訴諸為實踐動機,進行開拓式地閱讀,並在大學中自行組織實驗性課程。為尋找當時心理學與教育研究的問題的新出路,慕睿佑和其他大學生們積極閱讀當時剛從俄文翻譯成芬蘭文的俄國心理學新取徑。這波取徑主要是受到馬克思思考影響的文化歷史取徑及活動理論,其經典著作的代表者包括維果斯基(Лев Семёнович Выготский, Lev Semyonovich Vygotsky, 1896-1934)、列昂捷夫(Алексе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Леонтьев, Alexei Nikolaevich Leontyev, 1903-1979)、路里亞(Александр Романович Лурия, Alexander Romanovich Luria, 1902-1977)等。這樣的開拓式閱讀也變成大學生們的實驗性課程,以主動探索處理社會議題的設計,取代傳統的權威講座講述。這一波運動奠下的思潮與文本閱讀,成為日後慕睿佑服務的「活動發展與學習研究中心(Center for Research on Activity,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CRADLE)」在高教機構中的建制基礎。
學潮參與所得也被慕睿佑應用在工作。早在進入赫爾辛基大學任教之前的1980年代,慕睿佑曾擔任芬蘭科學科技研究中心(Teknologian tutkimuskeskus VTT Oy, VTT Technical Research Center of Finland Ltd)的人員訓練規畫員。為使不同領域的科學家與技術人員能互相溝通,慕睿佑等人把文化歷史活動理論取徑的概念操作化,發展出一套「有意識的學習模式」(Model of conscious learning),組織成在職訓練的課程,使跨領域的科學科技工作者在處理專門議題之外,也能進行互相溝通合作與探索。這一系列的設計在當時受到芬蘭社會普遍的要求,進一步成為大學夏日學校中的課程,並出版成書《學校的另一種可能性》(Koulun muuttamisen mahdollisuudesta),在芬蘭暢銷一時。慕睿佑也因此受邀到學院進行課程設計。他的博士論文,《從學習課程到學習活動——芬蘭商管學院的教學與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Oppitunnista oppimistoimintaan—Tutkimus opetuksen ja opettajankoulutuksen kehittämisestä Suomen Liikemiesten Kauppaopistossa),便是在此合作背景下完成。
學潮運動中的閱讀與實驗,以及人才機構中的創新工作經驗,成為文化歷史活動取徑在芬蘭建制派典的基礎之一。1990年代年芬蘭進行實驗性的高等教育改革,允許各個研究團隊向芬蘭科學院申請設立高等教育學程,活動發展與學習研究中心由是成立。至今在組織學習與教育中,該中心奠立的芬蘭派典仍是最具開拓性影響力的思潮之一。慕睿佑在該中心帶領「分散式創新和研究工作轉型」的研究團隊。其研究主題包括:組織與網絡中的學習—尤其是在產品開發以及創新過程中發生的學習;學校與社會的共工合作;人才養成組織的發展;創新、教育和社會福利政策之間的關係。
繞著對學習、組織發展,以及北歐福利國家價值的關心,使其近年的研究議題涉入北歐及歐盟的社會政策。慕睿佑對北歐逐漸褪色的社會福利國家模式,以及逐漸抬頭的競爭力國家論述發展出一套看法。在認同「社會福利,平等以及經濟發展」的北歐模式下,他結合啟蒙精神中的社會權利想法,對競爭力以及創新的相關論述,在他的近期著作中進行討論。
慕睿佑認為,人才是競爭力與創新的源頭。但發展性人才的概念當今卻變成競爭力國家或競爭力社會下面的概念,並滲透到各層級。競爭力已經變成一種覇權論述,創新已成為國家論述的基礎。與其同時,民主卻正在退步。這一觀點忘了提問:這樣的人才是要服務誰?民主治理有什麼變化?人民的社會福利又有什麼改變?
從啟蒙精神的觀點來看,所謂的人才發展——亦即有品質的教育——是個別公民進行民主參與以及社會發展的條件。換句話說,社會政策中的人才發展議題不應該只是談論競爭力與創新,而必須兼顧社會福利與民主之間的關係。以關係生產的觀點來取代狹隘地手段化政治決策。
慕睿佑認為,危機在於,政治決策仍握在少數公僕的手中。在和慕睿佑最近一次的對話中他提到,若現在打開芬蘭電視,絕大部分都是銀行經濟學家在評論政策決策。這是經濟學家掌握的時代,也因此,他說:「我想要把民主的傳統帶出來。北歐國家的良性循環是社會福利、平等及經濟發展。藉著平等,可以讓公民的貢獻最大化,進而讓經濟有所發展。這三者並沒有相互衝突,但在這之上,我想要更進一步強調,人民應具有這樣的社會權利—亦即個體可以自主地發展能力,進而對經濟發展有所貢獻」。慕睿佑在他近期的研究中力爭,制度化與機構中所創造的人才,對創新、社會流動、社會參與,具有關鍵的影響力。
相對於臺灣的學運,競爭力國家論述,以及風起雲湧的社會創造力,也許慕睿佑和與其生息的芬蘭脈絡可以提供一些想法,在他的新書中提供一個另類觀點,貢獻給臺灣參考。(赫爾辛基大學活動發展與學習中心博士生 林宏達撰)
譯者簡介
陳佩英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學歷:
‧美國南加州大學比較教育/教育政策與行政博士(1997.09~2003.05)
‧美國克里芙蘭州立大學教育系/課程與教學碩士(1995.09~1997.03)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與社會學系雙學士(1985.09~1990.06)
經歷: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活動發展與學習研究中心(Center for Research on Activity,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University of Helsinki)訪問學人(2014.02~2014.08)
‧教育部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實施計畫總主持人(2007年至今)
‧人智學教育基金會董事(2012年至今)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特約研究員(2010.01.01~2010.12.31)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2008.08~2011.07)
‧國立清華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助理教授(2005.08~2008.07)
‧華梵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助理教授(2003.08~2005.07)
‧美國南加州大學教育學院策略規劃委員會學生代表(2000.09~2001.03)
‧美國南加州大學教育學院Dr.NellyStromquist研究助理(1998.09~2000.06)
專長領域:
教育政策與行政、性別與教育、比較教育、教育社會學、高等教育
創新、人才、民主:朝向賦能福利國家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ch01 導論:芬蘭的創新和福利模式
1.1 國家模式面臨全球競爭和維繫福利發展的矛盾
1.2 從創新系統到「賦能」(enabling)的福利國家
1.3 本書概覽
ch02 研究和政策制定之間的建制修辭
2.1 科學、科技及創新政策上的修辭
2.2 理解超越科學與政策制定邊界的概念
2.3 統計、指標與政策文件撰寫實例
2.4 OECD工作小組是生產科技政策語言的國際組織
2.5 OECD的NIS政策文件的修辭特性
ch03 NIS於創新和科技政策之研究
3.1 NIS的兩大來源:探究科技落差的組織條件和互動學習
3.2 樂觀的看法:定義NIS的決定因素
3.3 比較國家的學習系統
3.4 NIS在研究和政策制定的進一步理論化
ch04 1990年代採用NIS的芬蘭科技政策
4.1 NIS概念出現於芬蘭科學與科技政策委員的檢討會
4.2 NIS之定義與合法基礎在委員會審議中的轉變
4.3 1993年的審議基調:「邁向創新型社會」
4.4 全國共識的媒介:NIS的發展是一個「無法抗拒的提案」
4.5 2000年代的發展:從社會創新到擴大範疇(boardbased)的創新策略與卓越中心
ch05 政策論述與國家創新的現況
5.1 NIS是否促成了1990年代芬蘭ICT產業的興起?
5.2 創新政策時代的權力與民主再分配
5.3 「跨論述語彙」的認識論
5.4 從政策論述到實務:透過工具和多元專家的施為性
ch06 制度變遷與學習:芬蘭基礎教育實例
6.1 潛能與創新的生產
6.2 芬蘭學生在PISA測驗的成功因素
6.3 如何研究制度變遷與學習
6.4 芬蘭綜合學校的興起與學生多元背景差異的挑戰
6.5 分流系統的危機與彈性特殊教育系統的發展
6.6 建構專業知能的基石:診斷工具、補救教材及教學方法的發展
6.7 學校治理的變革:從控制文化到信任文化
6.8 特殊教育的多重組織場域與互動學習的形式
6.9 制度發展的本質與模仿的限制
ch07 創新與福利作為人才培育服務的基石
7.1 福利國家作為人才培育服務的開發者
7.2 福利國家的財務危機與賦能服務的命運
7.3 高等教育政策與吸收潛力的培育
7.4 由投資人力資本到培育創意人才
7.5 個體潛力:從認知技巧到自我發展
7.6 教育與人才培育服務作為創新政策的基石
ch08 賦能福利國家、集體學習與民主
8.1 賦能福利國家:北歐福利國家的下個階段?
8.2 國家、社團與建制學習
8.3 治理形式:從競爭和控制到實驗與學習
8.4 創新與民主:人才動起來
8.5 超越國家視野:跨國界的學習網絡
ch09 結論:人才培養及流動的政治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None
創新、人才、民主:朝向賦能福利國家 pdf 下載 epub 下載 txt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創新、人才、民主:朝向賦能福利國家 pdf 下載 epub 下載 txt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創新、人才、民主:朝向賦能福利國家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5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創新、人才、民主:朝向賦能福利國家 pdf epub mobi txt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