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向前行:臺灣藥品行銷發展

藥向前行:臺灣藥品行銷發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關注臺灣藥業歷史及行銷專業化的變遷,以關鍵人物的口述及文獻資料為基礎,呈現制度、經營者及市場環境互動而成的臺灣藥品行銷發展。作者除了為臺灣藥業歲月風華留下紀錄,也澄清許多似是而非的印象,有助於國人理解臺灣藥業的貢獻及創業精神。本書指出,近百年來,由「寄藥包」的純粹藥品販售行為,發展到晚近的全方位行銷體系,藥品流通產業在臺灣的發展,是一部藥界人士精益求精,突破困境的奮鬥史,而藥品行銷更是臺灣醫療事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本書除了希望能讓一般大眾更瞭解臺灣藥業的創業精神及發展活力,也嘗試為歷史、社會及商管學者提供研究素材及線索,期能充作專業行銷人士學習及實務上的借鑑。

名人推薦

  作為史上第一本完整論述臺灣藥品行銷發展的著作,《藥向前行》清楚勾勒了臺灣藥品行銷的創業精神及發展圖譜。本書行文淺顯易懂,敘述詳實分析深入。本書對於有意投入藥品行銷領域者及醫藥行銷師,是一本專業易讀的入門書。──中華民國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常務監事 莊俊三

  宗成兄與陳博士結合多年研究及實務經驗,記錄臺灣藥品行銷人員在不同年代面對各種挑戰,拼博創業之奮鬥史。本書從早年寄藥包到抗生素、三高、精神科等慢性病藥,到最近癌症、疫苗、孤兒藥、生物製劑、消費保健品之行銷模式皆有詳實敘述,更提供業界各領域之成功案例,可為有志者借鏡。──景安興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蕭登斌

  《藥向前行》敘述臺灣藥業50 年來因社會環境改變而衍生的行銷手法演進,回顧歷史也展望將來。作者以其銳利的眼光、實作的經驗娓娓敘述,暢快可讀,實堪有志者參酌!──台大EMBA 校友基金會董事 李謀進

  本書為臺灣藥品行銷發展及創業活動留下寶貴紀錄,對藥業趨勢提出精闢見解,值得業界同仁詳閱。從歷史掌握全局,面對挑戰,讓我們一起「藥」向前行!──中華民國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理事長 梁明聖

  本書耗時三年蒐集資料及專訪成功人士,詳實記載數十年來臺灣藥品行銷發展。強力推薦給有心掌握藥品行銷之鑰的醫藥行銷專業人員。──台北市西藥代理商業同業公會顧問 李勝文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賴宗成


  賴宗成現為責實精英企管顧問公司總經理、中華民國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名譽理事長、高雄醫學大學藥學系兼任講師(部定講師)。高雄醫學大學藥學研究所行銷管理碩士,曾任臺灣田邊製藥公司副總經理,著有《醫藥行銷:醫藥專業行銷人員必備手冊》等書。

  連絡方式:cclai136@gmail.com

陳琮淵

  陳琮淵現為中國華僑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國際關係學院專任助理教授。政治大學博士(發展研究),曾任政大國關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區域研究)。研究興趣為東亞及東南亞發展、婆羅洲華人社會、經濟社會學及企業史。長年關注臺灣生技製藥產業及藥品行銷發展,多次參與該領域研究計畫,論著見刊於《臺灣社會學刊》、Development and Change。

  連絡方式:kurtchen1979@yahoo.com.tw

圖書目錄

胡幼圃教授序
王振寰教授序
李志恆教授序
作者序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藥品行銷在臺灣
第二節 藥業發展的構面

第二章 匱乏依賴(1959 年以前)
第一節 藥業、藥政的引進與承襲
第二節 戰亂與管制下的市場亂象
第三節 成藥、寄藥包與街頭賣藝
第四節 迂迴曲折的草創之路

第三章 銷售導向(1960 ∼ 1980)
第一節 引入外資與公勞保的實施
第二節 藥品市場的茁壯
第三節 銷售導向與普羅帕
第四節 從模仿學習到創業自立

第四章 行銷崛興(1980 ∼ 2000)
第一節 GMP、全民健保與專利
第二節 市場轉型與集團醫院
第三節 公協會與行銷專業化
第四節 專業行銷蔚為主流

第五章 全方位經營(2000 年以來)
第一節 制度的全球接軌
第二節 新興用藥領域
第三節 逆境下的全方位進展
第四節 全球競爭全面發展

第六章 結論:藥向前行

附錄

附錄一 藥品行銷/法規發展之大事年表
附錄二 臺灣暢銷藥品排行(1980~)
附錄三 臺灣每五年20 大暢銷藥品排行及業績(1985~)
附錄四 每十年間國人十大死因統計(1952-2012)
附錄五 本書受訪者簡歷
附錄六 臺灣田邊良藥會早期簡史

索引

圖書序言

第一章 導論 

醫療事業多依隨社會發展腳步而演進,成為觀察一個國家發達與否的指標。就此而言,臺灣無論在公共衛生、醫療體系及全民健保等方面,皆有值得自豪的表現。醫療專業及相關活動的發展,卻不僅限於醫學研究及治療技術的進步,社會文化、制度法規等面向,同樣起著關鍵作用。然而,在臺灣社會,當代民眾對於醫療的接觸與認知,多集中在疾病治療及藥品研發上,不僅忽略了藥品流通乃是醫療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也未能察覺在醫護及研發人員之外,藥師及藥事人員的專業與貢獻。類此「重醫輕藥」、「研發、製造勝於流通、行銷」觀念之形成其來有自。

首先,醫師、護士是民眾接觸到的第一線醫療人員,參與藥品研發的博士、教授,則被認為從事利惠民生的科學研究,兩者在臺灣之專業形象及權威性深植人心,也被認為從事廣義的社會服務事業。相較之下,大眾領取醫師處方藥或自行購買市售成藥的經驗中,對藥事流通人員的接觸不若前兩者般深刻,甚至都認為其附屬於醫師或藥廠;而無論是藥師專業的諮詢指導,或藥品行銷人員的專業訓練(MR 認證),都是近年才漸漸普及。藥品流通的商業成份也模糊了藥學及行銷專業,使這個濟世行業蒙上牟利至上的刻板印象。

其次,在近代臺灣政治社會發展上,醫師群體積極參與革新事業,被認為具有「良醫濟世」的啟蒙地位,或許只有「科技興國」的工程師足堪比擬,也因此,臺灣醫界與政治、宗教的關係長期被學界所關注,科學家則被視為產業發展、經濟成長的重要推手。反觀藥業除了在學科建置、資源分配上長期從屬於醫學;藥品的營銷活動又常隨制度及市場而變動,出現良莠不齊的現象,使藥師及藥業人士的社會聲譽難望其項背。

第三,在政策、醫療及商業領域,藥品行銷的定位並不明確,長期而言不像醫學及科學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它既不屬於醫學研究、科技研發,與藥學專業相關卻又不完全等同,作為商業領域,藥品及其流通事涉生命安全,受到法規嚴格規範,可謂「限制多,空間小」,長期處於邊緣化發展的命運。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