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紐約創立了給弱勢族群的克萊蒙人文課程(Clemente Course in the Humanities),找來志同道合的名校教授開設哲學、文學、藝術課:從柏拉圖教到康德、從《唐吉訶德》作者塞萬提斯教到《百年孤寂》作者馬奎斯,教學生如何欣賞藝術。課程對象是社會底層的「窮人」,包括輟學生、海外移民、更生人、單親媽媽、少數族群等等。第一屆的畢業生後來都在不同的領域中發光發熱,有兩位成為牙醫、一位成為護士、兩位拿了博士學位、一位服裝設計師、一位藥物諮詢師⋯⋯鼓舞人心的案例不及備載。十七年來,克萊蒙人文課程在美國數個城市與國外推動,蕭里斯也親自到世界上偏遠且資源匱乏的地區籌畫並推動課程,包括美國阿帕拉契山區、阿拉斯加、墨西哥、蘇丹達佛等等。
美國知名社會評論家,他批判西方文化逐漸向財閥政治與唯物主義靠攏,也曾提出「美國夢之死」的論點(Death of the American Dream)。因成立給弱勢群體的「克萊蒙人文課程」獲前美國總統柯林頓頒發國家人文獎(National Humanities Medal)。著有數本小說與非小說作品,包括《以富濟貧》(Riches for the Poor)、《拉丁美洲人民傳》(Latinos: A Biography of the People)、《大靈之死:美洲印地安人之輓歌》(The Death of the Great Spirit: An Elegy for the American Indian)、《新美國的憂鬱:從貧窮到民主的旅程》(New American Blues: A Journey Through Poverty to Democracy)等。
貝德福山家暴專案一般稱為「克萊蒙人文講習班」(Clemente Course in the Humanities),也有人稱它是「奧德賽課程」(Odyssey Course)、「冒險」(Venture)、「馬雅精緻文化-唯一的神」(Alta Cultura Maya-Hunab Ku)、「阿拉斯加人文進修課程」(Yaaveskaniryaraq),或有人乾脆稱它是「人文101」(Humanities 101)。我以一些參與這項課程的人為題,寫了幾本書。但直到目前為止,我的目的只在於說明理論,人物舉證不過是為書中穿插說明之便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