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思歷程7

我的學思歷程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在生命的低谷,他們如何學習、如何思考,
  決定了他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九位智者為你講述「我的學思歷程」,教你如何以不凡的思考力改變未來,以堅定的信念開創局面。九位來自學術界、醫療界、藝文界、宗教界等各領域卓然有成的人士,在本書剖析他們的成長與學習之路,與讀者分享學習經驗與體悟,以及寶貴的人生經驗與思考心得,可作為青年學子規劃個人生命發展之重要參考。

  當一個人有機會選擇時,你就要把握機會,因為上天和社會給每一個人奮鬥的契機。──林柏榕
 
  不管做什麼事,把它做好;不管在什麼職位,把角色扮演好,「做什麼,要像什麼」,那就對了。──楊泮池
 
  你要訓練自己不能只靠一個辦法思考問題,若只有一個辦法,一旦它失效,你就沒有辦法了。──徐遐生
 
  人生在世,向前有半個世界,向後面也有半個世界,前面走不通時,回過頭還有半片天地。──星雲大師
 
  不管做什麼事,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但什麼事都可以突破、解決。你不用擔心,你一定有能力!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要是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想法,你一定會迷失。──彭汪嘉康
 
  要能在不同性質的工作間相互轉換,同時要能夠溝通、推銷自己,不墨守成規而願意冒險,這與一個人的創造力息息相關。另外,要相信自己,抱持高度自信心。──彭旭明
 
  臺灣的機會就是「人礦」,所以我希望臺灣出去的人才,是去做臺幹而不是臺勞。聰明的人喜歡什麼就做什麼,做你自己,不要一味追隨潮流。 ──楊志良

  到了外國,會產生一種比較視野,看看別人的文學和文化,再回頭看看自己的,就會獲得新的看法、新的體驗和新的感受,並感覺更加親近。──白先勇
 
  人要恢復就像傷口癒合一樣,要有他的環境,我們只能營造良好環境,讓病人自己增生力量、康復起來。──余玉眉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柏榕


  總統府資政、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董事長,曾任臺中市市長、國立中興大學副教授。

楊泮池

  國立臺灣大學校長、講座教授、特聘教授、臺大醫院內科主治醫師、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教育部顧問室主任、臺大醫院副院長、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院長。

徐遐生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加州大學系統特聘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曾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特聘教授。

星雲大師

  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總會長,佛光大學、南華大學、美國西來大學、澳洲南天大學等創辦人,美國西來寺、澳洲南天寺、非洲南華寺、歐洲荷華寺、巴西如來寺等二百餘所分別院創辦人。

彭汪嘉康

  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院長、臺灣癌症基金會副董事長、中央研究院院士、國立臺大醫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市立萬芳醫院、衛福部雙和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曾任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副院長、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內科主治醫師、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遺傳所主任。

彭旭明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發展中世界科學院院士,曾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國立臺灣大學副校長。

楊志良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院講座教授,曾任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亞洲大學副校長、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全民健保規劃小組召集人、行政院衛生署署長。

白先勇

  享譽國際作家、美國加州大學榮退教授,曾獲國家文藝獎。著有短篇小說集《遊園驚夢》、《臺北人》、《寂寞的十七歲》、《紐約客》,散文集《驀然回首》、《樹猶如此》,長篇小說《孽子》,《白先勇說崑曲》、《姹紫嫣紅牡丹亭:四百年青春之夢》等崑曲推廣讀物。

余玉眉

  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董事兼執行長、道真護理教育研究基金會董事長,曾任臺大醫學院護理學系教授兼主任、臺大醫院護理部主任、行政院衛生署保健處處長、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員、陽明大學護理學院教授兼院長。

圖書目錄

序/楊泮池

天生的園丁 終身的志工
林柏榕

扎根本土胸懷世界的醫者
楊泮池

奉獻科學精神於浩瀚宇宙
徐遐生

慈悲喜捨的人間佛陀
星雲大師

臺灣抗癌之母
彭汪嘉

研究室裡的船長
彭旭明

義無反顧追求公義之鬥士
楊志良

永遠不老的青春夢
白先勇

人本護理的倡導者
余玉眉

圖書序言

〈永遠不老的青春夢――白先勇〉(摘錄)
 
白先勇身為一位享譽國際的作家,他在動盪流離的歲月中,淬煉出作家的感性思維,以及身為知識分子的責任感,繼而創辦《現代文學》,踐履自我與文化的重新定位。羈旅海外後,更透過比較觀點省思中國傳統文化,而今以崑曲義工自許,大力推廣美學典範《牡丹亭》,為華人續一曲婉轉老調,重振傳統文化的優雅風采,喚起華人心中共同的青春夢。
 
演講時間:二○一一年六月十日
 
《現代文學》,廣開文路
 
大三時,我和同學說:「我們自己來辦一本雜誌吧!」當時年紀輕,不知天高地厚,心想傅校長可以引領五四運動,我們也行!他們推行的是五四新文學,我們可以創造一個類似的新文學,就以一本雜誌來推行、改變。那時王文興、陳若曦、歐陽子都會寫小說,而且都寫得很好,加上我自己也有在寫作,遂開始著手辦雜誌。可是我們都還只是名不見經傳的學生,又沒有稿費和編輯費,所以校對、送印刷廠、送雜誌和收雜誌,全都得自己來,騎著腳踏車到處奔波。
 
第一期,非常感謝余光中先生給了我們一首詩,我們也拉了一些文章,但還是不夠,就由我自己用兩個筆名寫了兩篇小說填稿,第一篇是〈玉卿嫂〉,第二篇是〈月夢〉。封面和海報都由我們自己設計,在臺大文學院四處張貼。雜誌印出來後,我抱了一大疊雜誌回臺大,興致勃勃地到處派送,第一手先送給葉嘉瑩老師,後來也送至書攤代賣。過了幾天,我去問書報攤:「有沒有賣《現代文學》?」他望著我:「沒聽過這本雜誌。」我再到另一個地方詢問,他想一想之後說有,然後從一大疊雜誌下面抽出一本,因為不暢銷所以沒有掛起來展示。我再到另一個攤位問:「有沒有《現代文學》?」他說:「賣掉啦!」我心想:「不得了啦!有人買我們的雜誌了,要快點回去辦第二期!」《現代文學》就這麼辦起來了。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