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衛正義:烏山頭水庫保衛戰

捍衛正義:烏山頭水庫保衛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抗日戰爭
  • 烏山頭水庫
  • 保衛戰
  • 曆史
  • 軍事
  • 戰爭
  • 迴憶錄
  • 地方史
  • 國民革命軍
  • 水利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一場長達十年的小村莊反掩埋場革命
一個颱灣環境史上最感人的公民行動

  一個遠離城鎮、人煙稀少的小村莊,數百年來村民以種植龍眼、柳丁為生。有一天,在村民不知情下,颱南縣政府通過在這裏蓋垃圾掩埋場。為瞭保護傢鄉,替子孫留下一片淨土,村民齊心努力,展開長達十年的反掩埋場抗爭行動。

  村民的堅強意誌,感動瞭環保團體、學者、律師、檢察官,甚至無法曝光的公務員,紛紛加入搶救行動。寫下颱灣環境史上最重要、難度最高、最具啓發性、也最能傳承環境運動專業、無私精神的一場運動。

  硃淑娟身為報紙的北區記者,發生在颱南縣東山鄉嶺南村的「永揚案」,其實不再她的「管區」。然而,在得知永揚建設公司將在烏山頭水庫的水源區興建掩埋場,還因為環評書造假而遭起訴後,她開始與前環盟理事長陳椒華展開接觸,並來到事發地點採訪。後來,硃淑娟寫成半個版麵的報導並刊齣,成為國內媒體第一次以全國新聞,而非地方新聞,報導這起事發八年的環保運動,並獲得較多矚目。爾後,硃淑娟成為獨立記者,得以深入採訪這場運動,並詳實記錄來龍去脈與最後決戰。

  嶺南村原本是個務農的寜靜小村,當地居民在事前並不清楚這裏要興建的,是廢棄物掩埋場,也不知道這有可能影響他們種植的農作物,還會汙染烏山頭水庫的水源。但是在廠商與官員連哄帶騙、威逼利誘下,部分居民簽下瞭同意書。當他們發現真相,開始四處陳情、反對興建時,卻屢屢碰壁。終於,他們找到瞭陳椒華,並在她的協助與帶領下,展開這場水源保衛戰。

  在抗爭過程中,政府的技術官僚與廠商的「學者專傢」,動輒以「不專業」譏評陳椒華與其他環保人士蒐集的證據。然而,在陳淑華與環團深入檢視環評細節,發現其中細節造假,並且委託第三方重新評估,戳破他們的謊言後,卻遭到莫名人士軟硬兼施的「壓力」,或是以暴力威脅人身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陳椒華在過程中發展齣行動的三個麵嚮:抗爭、論據、司法,並且同時進行、交互運用。其中,司法行動變數多、耗時長、結果難以預期。期間官方很可能以「此事已進入司法,尊重司法決定」為藉口而不作為,而且判輸、判贏還要看「證據」;也就是說,判某人無罪不錶示某人沒錯,隻是沒有找到定罪的「證據」而已。所幸,在居民堅定與不畏脅迫的堅持下,曆經十年的纏鬥與訴訟,永揚案撤銷瞭,居民為子孫留下清淨的傢園,並迴歸正常的生活,也積極進行社區再造。

  這是永揚案的尾聲,其他環保運動卻將啓程,公民正在另一場徵戰的路上。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硃淑娟  


  1998年9月到2009年4月擔任《聯閤報》記者,2009年5月起成為獨立記者,創立《環境報導》(shuchuan7.blogspot.com),專注於環境新聞深度報導。同時為國內多傢重要媒體撰稿,作品跨及電視、平麵、網路。2009年獲「華文部落格大賽訊息觀點首奬」,2010年以中科三期報導獲「曾虛白先生公共服務報導奬」、以中科四期報導獲「卓越新聞奬平麵即時新聞奬」、以水的難題報導獲「卓越新聞奬電視專題報導奬」。

圖書目錄

導讀 遠方的呼喚 陳椒華
前言 追討程序正義 硃淑娟

第一章 水源之戰
四處求援╱與嶺南村的初次相遇╱發起搶救行動
打仗前先看資料╱水質水量保護區解編╱水源保衛戰開打瞭

第二章 抗爭路遙
退休參選村長╱阿扁故鄉官田陳情╱發現僞造航照圖
發現既成道路疑點╱老農不賣地守傢園

第三章 司法行動
僞造環說書起訴╱村民輪班顧井╱一審敗訴與上訴

第四章 危機重重
抗議成大報告不實╱危難遇貴人╱苦行突圍
蘇煥智的政治承諾╱暴力陰影

第五章 專業考驗
專業的參與╱斷層論戰╱環評大會拒村民參與╱確認斷層通過永揚場址
官方委託報告也疑似造假╱自費鑿井找真相╱水井發現汙染

第六章 最後一戰
東山柳丁拼轉型╱有水的地方該不該設掩埋場╱村民要求發言十分鍾被拒
地下水再論戰╱模擬全列附錄╱這關守住瞭

第七章 正義之路
環說書僞造判刑首例╱颱南縣的最後一次

第八章 撥開雲霧
被襲╱賴清德的第一次╱颱南四月天
關鍵的既成道路╱決戰與終戰

第九章 美好戰役
感恩與迴饋╱暴力指使者是永揚董事╱場址首度開挖╱尾聲與啓程

第十章 附記
環保署同意變更、廢止「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
農委會修《水土保持法》鬆綁特定水保區
環保署放寬水庫集水區環評規定
內政部「全國區域計畫」放寬集水區開發規定
六百六十億治水預算再通過
新吉工業區危及黑麵琵鷺生存空間
統一企業在一級水庫敏感區開發夢世界園區
守護永續水資源

附錄一 颱南市政府新聞稿,永揚環評審查結論(2011.4.12)
附錄二 颱南市政府新聞稿,撤銷永揚同意設置許可文件(2011.4.14)
附錄三 颱南市政府新聞稿,永揚嚮環保署訴願駁迴(2011.9.6)
附錄四 颱灣高等法院颱南分院刑事判決新聞稿(2010.11.30)
附錄五 颱南市政府公告,撤銷永揚環評結論(2011.4.13)
附錄六 陳文山「鄰近永揚場址的北勢坑斷層調查報告」(2009.3)
附錄七 永揚案大事記

圖書序言

導讀

遠方的呼喚/陳椒華


  永揚案從環評通過到撤銷長達十年,2004年底自救會多次來陳情,身為環團乾部,進一步瞭解後,發現該開發案極可能汙染烏山頭水庫水源區,故以颱南環盟為主體,結閤自救會及其他環團力量,進行搶救烏山頭水庫拒絕永揚垃圾場運動。由於永揚開發案於2004年底已接近完工,翻案之可能性非常低,幾乎是一場不可能的任務。

  然而自己秉持對的就去做的精神,故舉凡開記者會、靜坐、遊行、調查、告發、公文筆戰、找法令、訴願、行政訴訟及專業論辯等抗爭,能做就去做。

  永揚案所召開記者會有數百場,與公部門進行數百封公文往返,進行近十次訴願、多次行政訴訟,有近十位檢察官進行調查,包括多次颱南地方、高等法院及最高法院審理,召開五場颱南縣環保局環調會議,十場環保署專傢會議,抗爭規模龐大,但是,能翻案嗎?

  有朋友說是否我被打,永揚案纔得以撤銷?或許它真的就是讓永揚撤銷的最後一股力量!不過對我來說,永揚案讓我體會水源區保護的重要,捍衛水資源,永揚案隻是一個開始!

  媒體報導

  永揚案多年抗爭,感謝多位媒體人支持報導,包括《公共電視》文字記者林靜梅、鬍慕情、林燕如以及多位文字及攝影記者;前《颱灣立報》記者、現任《新新聞》記者呂苡榕、以及紀錄片導演黃淑梅等媒體朋友們。他們持續不斷的報導,是支撐我戰到最後的一股堅定的力量。

  其中硃淑娟小姐是著名的環保記者。我因擔心電磁波危害,2007年7月25日於「國傢通訊委員會」NCC前進行24小時絕食靜坐,抗議NCC未確認電磁波長期暴露是否安全,就決定發放多張WiMAX基地颱執照。當晚11時許,難得上午曾來採訪的硃淑娟又再度來關心。之後,我又因該次絕食靜坐被起訴,齣庭時她又來作證跟採訪,算是少數關心的記者。

  較熟識後,她知道我在關心永揚掩埋場案,2008年她親自來當地進行查訪報導,2009年5月她從《聯閤報》離職轉為獨立記者後,環保署永揚案十次專傢會議她更全程深入報導,感謝她及許多媒體朋友寫下環團拒絕永揚掩埋場捍衛烏山頭水庫水源區的精彩紀錄,永揚案得以撤銷,媒體報導喚起社會關注絕對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永揚案過程

  一、初訪


  「永揚案」是位於原颱南縣東北方偏遠低海拔山區的事業廢棄物掩埋場開發案,於烏山頭水庫水源區邊,聽說設置目的可能是為處理颱塑汞汙泥。又聽說村民抗爭時,有幫派人物對峙的場麵,也看到有人手上握著用黑布掩蓋著的長桿武器,好似隨時有擦槍走火可能,而此情景似乎也透露齣永揚案的復雜背景。

  2004年村民嚮颱南環盟陳情,自己是颱南環盟前理事長,當時正擔任颱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除瞭學校上課,颱灣環盟又正進行全國性三百場校園宣講,故常跑外縣市,忙碌不在話下。不過因自救會多次陳情,自己遂於拜讀黃安調理事長於2004年底發錶於《自由時報》的「12.9%的悲愴震撼」後,決定親自探訪。「12.9%的悲愴震撼」敘述颱南縣東山鄉嶺南村民因找不到民代支持反對「永揚垃圾場」興建,遂以不投票行動錶達對立委候選人的抗議,於2004年立委選舉時,創下全國最低投票率12.9%的紀錄。

  村民陸續嚮看守颱灣協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颱南社大發展協會及颱南環盟等團體陳情。自己當時並沒有反掩埋場抗爭經驗,麵對即將興建完成,隻差最後「試運轉許可」通過就可讓垃圾試運轉進場的永揚廢棄物掩埋場,暗忖隻能盡量幫忙。2004年底首次到永揚垃圾場址三天後,我拿到瞭永揚案、以及更接近烏山頭水庫水源區、規模更大達18.6公頃的南盛隆案環說書,幸好南盛隆超過10公頃需送內政部區委會審議,還未蓋。自忖並非環工相關專業,隻找到環球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張子見幫忙讀南盛隆案環說書,永揚環說書隻好自己讀。

  幸好自救會先前已請託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義工葉先生找齣許多環說書中的問題,靠這些意見環團先召開記者會,並嚮颱南地檢署檢舉,亦讓反七輕的環保縣長、颱南縣長蘇煥智做瞭承諾,在未釐清永揚案相關涉違法問題前,不能核發試運轉許可。

  二、提訴願與行政訴訟

  2005年我又嚮颱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文魯彬陳情,請求該會協助永揚案法律訴訟部分,同年4月30日由該協會律師協助,嚮環保署提齣訴願。不過因永揚案的環評公告為2001年9月25日,2005年4月提齣當時已超過三年訴願期限規定,所以訴願被環保署駁迴,但我們仍不灰心,仍繼續嚮高雄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訴願提起後,又發現颱南縣環保局於東山鄉公所並沒有張貼環評公告,不過後來環保局提齣瞭公告照片,很可疑地,永揚環評公告根本沒人看到,包括東山鄉公所的行政人員也都沒看到。2005年11月環團又嚮高雄高等行政法院提齣行政訴訟,但2006年8月被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裁定駁迴;環團不服裁決,於同年9 月又嚮颱灣最高行政法院提起抗告,2007年5月颱灣最高行政法院裁定高雄高等行政法院的裁決廢棄,發迴高雄高等行政法院重審。

  雖重審,但2008年3月高雄高等行政法院更審裁定仍是駁迴。雖2008年4月我們再提抗告,但2008年8月颱灣最高行政法院裁定駁迴定讞。永揚案的環評訴願及行政訴訟雖打瞭敗仗,但檢討敗因,訴願超過三年及永揚已蓋好是關鍵,後續其他行政訴訟失敗的主因也都是因為超過三年訴願提齣限製期限。環團除沒有經驗外,自己於2004 年底纔關心本案,錯過訴願三年期限也不奇怪,這大概也足令環運人士瞭解熟悉法律條文的重要性瞭。

  2010 年我們又對永揚案之同意設置文件及水土保持計畫書涉僞造文書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不過都因不適格,非法律所認可的利害關係人,同意設置文件之訴願案及行政訴訟案皆被環保署駁迴,而水土保持計畫書之訴願亦被農委會駁迴。

  永揚案之訴願及行政訴訟法律專業請教及協助者包括颱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詹順貴律師、陳妙鞦律師、曾怡靜律師及成功大學法律係副教授王毓正等人,感謝這些法律界朋友協助,讓永揚案的訴訟案得以持續進行。

  三、地檢署檢舉及法院審理

  永揚案的環評訴願及行政訴訟雖打瞭敗仗,但環團(尤其我)仍不死心,因為我們同時也不斷地嚮颱南地檢署告發永揚案涉違法事項。首位調查永揚案檢察官為陳鋕銘,而永揚案打瞭快十年,環團不停地舉發違法,審理檢察官已近十位。

  或許颱南地檢署與檢察官們已相當不耐煩,不過實在沒辦法,因為永揚案相關重要報告或文件,環團都是陸陸續續獲得或發現,包括中原工程行地質鑽探報告、同意設置文件、水土保持計畫書及永揚環差報告等,或因為永揚或主管機關刁難不給,或是之後陸續請王毓正副教授協助,提起訴願纔拿到。

  環團一邊找證據一邊打仗,也陸續嚮颱南地檢署告發永揚涉違法新證據,審理檢察官一個換一個,又要重新瞭解說明狀況,仗實在難打。要找永揚環說書涉僞造證據的訣竅是一遍又一遍的看環說書,然後再配閤現地調查,所有相關文獻資料都要盡量找齣齣處並確認正確性,也需有判讀的專業能力與耐性。

  永揚環說書的僞造法規依據主要是環評作業準則及相關環保法規,在環團尚未釐清環說書內容涉僞造之法律依據前,永揚代錶或顧問公司代錶常說他們寫錯,而且說:「寫錯又沒有違法。」所以,環團一定要找到涉僞造內容的違法法條依據,纔告得動。

  我在環說書找到永揚場址位置誤標於地質圖、誤植永揚場址與斷層距離、用不同年份的地質圖銜接以掩飾「水池」存在、誤植永揚場址與村落距離、環說書多處僞載沒有地下水、永揚涉侵占國有地、永揚欺騙場址有二條路等,發現上述涉僞造情形後,除召開記者會舉發,也整理提供給檢察官參考。

  感謝颱南地檢署檢察官們為永揚案努力偵查與起訴僞造,陳鋕銘檢察官於調查期間要求重新鑽井以確定永揚場址地下水位,於2005年共40多天挖掘期間,自救會24 小時輪班顧守於永揚場址,生怕永揚動手腳破壞真相,辛苦不在話下。

  2006年9月,陳鋕銘檢察官起訴永揚案多項登載不實涉僞造文書;2009 年3月林仲斌檢察官也針對永揚場址聯外道路登載不實涉僞造文書起訴。永揚場址聯外道路登載不實被起訴非常重要,因為沒有兩條聯外道路根本不能申請開發廢棄物掩埋場,此項起訴內容也成為2011年4月12日颱南市政府環評大會撤銷永揚案的主因之一。至於證明場址於1999年沒有兩條聯外道路,也是2010年間纔嚮中央大學太空遙測中心申請購得。

  2008 年7 月,陳鋕銘檢察官起訴部分,颱南地方法院宣判永揚等都無罪;同年8月,檢察官提起上訴,2008年11月,颱南高等法院第一次程序庭審理,而有關2009年後永揚之聯外道路及同意設置文件等涉僞造文書之新起訴內容,颱南高等法院也一併審理。2008年7月颱南地方法院法官判定永揚案所有被告無罪時,大傢都很氣餒,我也下定決心,以後所有永揚案開庭我一定要親自齣席。2009年12月颱南高等法院第三次審理時換瞭受命審理法官,新受命法官為陳欽賢法官。

  新法官開庭時我很驚訝,因為新法官竟準備瞭原版航照圖當庭查問;陳法官又於2010年3月26日親自到永揚場址現勘,詳細追查聯外道路的路綫,當天自己也到場,開心看到自己多年辛苦追究永揚案僞造事項受到注意,也對永揚案之撤銷漸感樂觀。較之以前審理法官,陳法官的積極調查讓大傢對永揚案更加有信心,期盼新法官能做齣正確判決並使永揚案得以撤銷。蘇煥智縣長曾多次說,如果法院判決永揚有罪就撤銷。終於2010年11月30日颱南高等法院判永揚第一任老闆及環評顧問公司負責人僞造文書有罪定讞,我也非常高興地當庭謝謝法官們。但是,颱南縣政府於當年12月原本可以撤銷永揚案的最後一次環評大會卻流會瞭,蘇煥智縣長缺席。颱南高等法院雖判永揚有罪定讞,但永揚案仍未撤銷,蘇縣長也已下颱不必負責。縣市閤併後第一任颱南市長為賴清德,他雖於選前曾承諾撤銷永揚案,但是,他會兌現承諾嗎?大傢都在期待。

  四、颱南縣環保局「環調會議」

  2005年起,包括永揚環說書多項內容涉僞造文書,以及颱南地檢署檢察官啓動偵查後,永揚場址存在地下水與否?是否會汙染烏山頭水庫?也於檢察官重新要求鑽探後確認永揚場址的確有地下水。

  2005年8月颱南縣環保局舉辦永揚案環評監督會議;2006年11月、2007年11月、2008年3月、2008年6月及2009年1月,颱南縣環保局共舉辦瞭五次永揚案環調會議。每一次會議,永揚皆委託顧問公司提齣永揚場址沒有斷層及地下水報告;而於第三、四次環調報告,永揚更提齣委託成大團隊所做的調查報告。

  第四次環調會議後,環調委員個個神情凝重,私下錶示環團如果拿不齣具體事證,他們可能就要依成大報告做結論瞭。而恰好於同年七月,颱南地方法院也判決永揚僞造文書無罪,此時大傢情緒已緊綳到極點,意思是我們可能即將麵臨「如果環團提不齣具體證據,颱南縣政府就快要核可永揚垃圾進場瞭」。

  其實環團沒有專業調查很難提齣具體事證,但成大報告可信嗎?我靈機一動,請大傢快根據成大報告所附參考文獻,去檢查他們報告的正確性,是否有錯誤或誤導之處?結果跑到成大圖書館藉資料,真的讓我們查齣一些重要關鍵的可疑敘述不實處,如南化泥岩位置與地層錯誤誤植等,環團趕快開記者會抗議,要求成大及颱南縣政府說明。

  為要求成大釐清環調報告正確性,環團與自救會數度拜會成大,也到成大發傳單及召開記者會抗議,要求成大解釋清楚;同時也要求颱南縣政府不能通過環調報告。2008年11月,我也嚮蘇縣長提齣經濟部地調所新齣版的新化圖幅新事證,新的新化圖幅中,永揚場址有北勢坑斷層通過,同時也要求颱南縣政府絕不能通過永揚案的試運轉許可。

  為阻止颱南縣政府通過永揚試運轉許可,2008年11月11日起,東山自救會開始在颱南縣政府前進行連續長達1,000小時的接力靜坐,七、八十歲的老阿公阿嬤相繼輪班進行24小時接力靜坐,接力超過40天。那年鼕天天氣很冷,而連續接力靜坐不能輕易中斷的指令是我下的,我擔心縣府就要通過永揚案試運轉許可,要求自救會不能停止靜坐,一定要撐住。而下指令的同時,我也要求自己要全力以赴,絕不能辜負鄉親的請託。

  2009年1月颱南縣環保局召開第五次環調會議,環團舉齣成大報告不實、以及北勢坑斷層通過永揚場址的證據,環調會議於是停擺,不敢做齣有利於永揚試運轉通過的結論。

  五、環保署專傢會議

  很幸運地,在2009年3月初,環團邀請到颱大地質係教授陳文山做瞭一份北勢坑斷層通過永揚場址的調查報告,經嚮蘇縣長提齣後,他卻說報告太簡單,但他也無法否認有北勢坑斷層通過永揚場址事實;環團同時也控訴成大報告的微水試驗不實。

  而颱南縣環保局於2009年1月第五次環調會議召開後就停擺。不過在2009年3月30日環團卻被通知要於環保署召開永揚案專傢會議,要推薦專傢,共同確認永揚場址是否有斷層通過與地下水爭議。永揚案專傢會議是環保署第一次召開的專傢會議,環團沒有不參加的選項,隻好全力以赴。

  環保署永揚案專傢會議共召開十次,2009年5、6、7、9月等四次會議為釐清斷層通過場址,經由專傢提齣意見,永揚齣資調查,調查報告由力碩公司得標,主要確認北勢坑斷層通過場址之調查。

  2009年11月,2010年2、4、10、11月等六次地下水調查專傢會議,主要在確認永揚場址地下水爭議,由美商傑明公司得標,報告結論為永揚場址存在地下水,地下水由場址流往東南,至於是否流往烏山頭水庫水源區則未確認。

  我於2009年起至2010年年底,幾乎奮不顧身地全程參與永揚案專傢會議場址斷層及地下水調查,買瞭小鋤頭、雨鞋、布手套等,爬上露頭找斷層泥、二重溪層、崁下寮層與砂岩;由地質圖判斷地下水井應開挖位置,天天往永揚場址跑,全心全力盯住,腳底還得瞭筋膜炎,痛瞭一整年。而為調查斷層落在汙水處理場,眼睛也差點刺傷。

  我們雖有陳文山老師的斷層調查報告,但由於環保署專傢會議的調查經費為永揚所齣,故仍戰戰兢兢,深怕北勢坑斷層綫被劃到永揚場址外。一番努力後,專傢會議報告中的北勢坑斷層仍通過汙水處理場旁,屬永揚場址內。至於地下水調查需鑿井且費時,整整進行一年。有瞭斷層調查經驗,深怕環團沒有鑿井未來沒有反駁依據,我毅然決定環團也要自費鑿井以判斷地下水流嚮。鑿井費用全部由颱南環盟募款,共鑿十二口井,費用超過三百萬。

  2009年10月先於永揚場址東南邊鑿四口井以調查地下水流嚮,於一七四縣道以北共鑿八口井,一七四縣道以南(烏山頭水庫水源區)鑿四口井。原本鑽井目的在觀測地下水流嚮,不過經土基會地下水檢測結果,發現有數口井之地下水檢測值超過管製標準,還有非自然界存在的有機揮發物,無意中發現永揚場址已有掩埋汙染可能。

  自救會再請颱南社大協助檢測重金屬成分,疑發現包括汞等多項重金屬有超過標準。由於永揚場址地下水及地錶水也可能流往嶺南村,原本村民在沿村落之溪底種菜,知有永揚流齣之汙染後,從此沒人敢在溪底種菜吃。

  再於2010年9月颱風後,環保署水保處於10月3日舉辦專傢會議及現勘,當天郭鴻裕老師意外發現永揚汙水處理場旁有爐碴事業廢棄物,我緊急嚮林仲斌檢察官通報,檢警立即啓動調查,要求永揚清除爐碴。環保署永揚案專傢會議除確認永揚場址有斷層及地下水外,由環保署土基會協助汙染檢測,更發現揮發性有機物VOCs 及多項汙染物超過地下水標準,顯示永揚場址未允許進垃圾就有汙染掩埋可能,而可能已到烏山頭水庫水源區內。

前言

追討程序正義/硃淑娟


  2008年6月中我第一次來到颱南縣東山鄉嶺南村,颱灣環保聯盟前會長、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副教授陳椒華到新營車站接我,接著開車載我從一百縣道往東山鄉方嚮行進。進入南九十九縣道後,不久看見兩旁滿滿的柳丁樹、龍眼樹,煩燥的情緒跟著沉澱下來,一不小心就錯過位在路旁的村落。

  印象中陳椒華在許多場閤都曾提到「永揚掩埋場」這個案子,但在如流水般忙碌的記者生涯中,這個案子一直未停留心中。直到有一天休假日突然想起打電話給她:「陳老師您那個起訴書能不能寄給我看一下?」然後她很快將颱南地檢署檢察官陳鋕銘於2006年9月14日起訴永揚公司僞造環說書的起訴書傳過來,記得我隻看瞭一次就被那流暢的文字、以及文件中所描述荒誕的僞造環境影響說明書內容所吸引。

  當時我負責跑颱北中央部會新聞,按理颱南縣發生的新聞是由地方記者負責,未經同意就跑到現場算是踩綫。但實在對這件事太好奇,於是利用休假日約瞭陳椒華到現場採訪。迴到颱北後找瞭個機會把稿發瞭,很幸運2008年6月30日刊瞭半個版麵,這是國內重要媒體第一次在全國版報導這個事件,距離嶺南村民站齣來反對掩埋場已經過七年,透過報導永揚案也終於受到較多矚目。

  新聞刊齣當天就接到報社行政同仁電話,錶示永揚業者來電要找我,請我迴電。當環境記者多年,類似大大小小、黑白道的「關切」也不算少,當下也沒有很在意。倒是想到這件事不單純,陳椒華跟永揚村民要打這場仗恐怕很辛苦。

  但接下來我又迴到原本的採訪綫上,對永揚案的關注也因而中斷。2009年3月永揚案爭議從地方延燒到中央,抗爭行動也進入最後階段。剛好五月我離開《聯閤報》成為獨立記者,因緣際會完整紀錄永揚案的最後決戰點。

  永揚全名是:「永揚環保事業有限公司第一類乙級廢棄物處理場」,位在颱南縣東山鄉前大埔段,屬山坡地保育區林業用地,天然凹地形,基地總麵積9.2659公頃,預計掩埋一般事業廢棄物或一般廢棄物,每天最大處理量1,000公噸。

  而嶺南村在東山鄉最南邊,與六甲鄉以一七四縣道為界,過瞭一七四縣道就是六甲鄉。永揚場址距離村子最近民房隻有610公尺,幾乎是拐個彎走十多分就到瞭。後來陳椒華持續調查又發現,掩埋場距離烏山頭水庫水源區相當近。

  颱南縣環保局經2000年5月16日、2001年2月12日兩次環評專案小組審查,2001年5月9日環評大會決議有條件通過,2001年9月25日公告。接下來業者再陸續通過「同意設置許可」、「水土保持計畫」,掩埋場也接近完工,最後隻要再拿到「試運轉許可證」,垃圾就可以進場掩埋瞭。

  因此,阻止颱南縣政府發齣這最後一張「試運轉許可證」、並進而「撤銷永揚環評通過結論」,成為永揚十年徵戰的主要目標。

  在我十五年的環境記者生涯中,永揚案無疑是其中最不可思議的事件。在環境運動的光譜中,我認為永揚案可說是其中最重要、難度最高、最具啓發性、也最能傳承環境運動的專業、無私、以及純粹的精神。

  此外永揚案也創下環境運動許多個第一,包括第一件因僞造環境影響說明書被判有罪、第一件已經蓋好且幾乎拿到所有證照的掩埋場還能翻案成功、同時也是第一件由原來審查通過的行政單位撤銷環評結論的案例。

  而在這過程中,包括陳椒華等許多人遭受暴力攻擊仍不改其誌,如果沒有必勝的決心、追求真理的勇氣、以及足夠的智慧,永揚案不可能走到最後。嶺南村民保衛鄉土的堅定意誌,更見證颱灣社會公民的堅實力量。

  而許多人無私地付齣更令人動容,包括學者、醫師、環保人士、誌工、檢察官、甚至無法曝光的公務員。而陳椒華是其中最關鍵的人物,她的挺身而齣,使這個事件從最初的小村落反汙染革命,演變成保護水資源、追討程序正義的戰役。

  另外我要特彆感謝公共電視《我們的島》節目記者林燕如,以及多位文字及攝影記者,最早追蹤永揚事件的就是這幾位可敬的同業。我從2009年纔參與永揚事件記錄,在此之前的事件都是靠看他們所拍的珍貴影片纔得以完成。

  2009年3月到2011年4月這兩年之間的事件, 我幾乎都在現場見證事件發生的過程,是記者第一手的觀察,陸續發錶在「環境報導」部落格中約八萬多字。決定寫書後,又收集資料並訪談當事人,直到2014年2月纔完成稿件。前前後後經過五年纔終於把這個繁復動人的環境事件寫齣來。

  2010年12月25日颱南縣市閤併,「颱南縣東山鄉嶺南村」已改名為「颱南市東山區嶺南裏」,為保留事件發生當時的情境,書中相關地名沿用事件當時的名稱。人物部分,也使用事件當時的稱謂。最後,我想把這本書獻給陳椒華老師、嶺南村民、以及在颱灣各地持續為公義奮戰的許多人士。沒有他們的努力,颱灣社會不可能繼續往公義之路前進。

圖書試讀

第八章 撥開雲霧

2010年12月25日颱南縣市閤併,賴清德就任第一任颱南市長,永揚案曆經陳唐山、蘇煥智等三任颱南縣長,如今政局輪替,又有瞭新局麵。

賴清德在競選期間曾簽署承諾,隻要當選一定撤銷永揚環評結論。不過永揚案十年來復雜的政商糾結,陳椒華對新市長的承諾想都不敢想。僅管如此,還是要提醒他不要忘瞭諾言。颱南環盟理事長李建畿、黃安調、陳顯茂、以及從七股趕來聲援的漁民洪嘉模,在他上任前一天到市府前舉行記者會。

隨後三個月,各種情況幾乎處於靜止狀態。不久陳椒華接到颱南市通知,將於2011 年4 月12 日舉行第一次環評大會。議程的第四案是:「永揚環說書審查結論行政效力。」

陳椒華看著這份開會通知,往後靠在椅背上,深呼吸一口氣,之後陷入長長的沉默,心中想的是:「這一天終於來瞭。」

被襲

2011年3月21日晚上七點,陳椒華在颱南環盟辦公室跟同仁開完會,收拾好電腦、資料後,拿起包包打開門,走到隔壁第二棟大樓門口停車的位置,拿齣鑰鎖打開門,先把資料放在右座上,坐進車裏準備把門關上。

就在這個時候,她聽到背後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往車子方嚮跑來,以為是辦公室同仁有事忘瞭說,迴頭卻看到一位黑衣人拿著棍棒往她的方嚮跑來,沒有說話舉起棍棒就猛打她,一時不知如何反應,似乎感覺又有另一個人在打她。

她大叫並猛按喇叭,感覺有人跑齣來大喊:「你們在做什麼!」打她的兩人看到有人齣來,拿著棍棒快步跑走。

陳椒華剛從辦公室離開沒多久,工作人員張芳玲就聽到一陣碰碰碰的聲音,接著是聽到陳椒華的聲音大叫「啊!」,她衝齣來時看到兩個黑衣人的背影快步往巷口跑去,她往前追到巷口轉角,但黑衣人已經不見瞭。

張芳玲轉迴頭往陳椒華停在辦公室前方不遠處的車子,看到她坐在車裏,黑暗中看不清楚有什麼狀況。

「老師,怎麼瞭?」她焦急的問陳椒華。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