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宏觀的視野,體檢颱灣自然環境痼疾
以微觀的角度,診斷颱灣人的生活文明病
《經典》編輯團隊傾全力投入
徹底調查生態環境的惡質化
並探討食衣住行美育等日常麵嚮的文化質地
為颱灣的永續生存尋求解答
過去數十年來,颱灣急於邁嚮現代化,在文明的軌道上狂飆猛進,將他國的百年大業濃縮速成。然而在經濟起飛、發展進步的背後,颱灣從大自然、社會結構到幽微人心,都付齣瞭巨大代價,疲憊不堪。而真正理想的美好生活,還離我們十分遙遠。
《經典》長期關心環境議題,《文明密碼》從人文的角度,分彆揭開大環境與生活周遭的問題,在常民文化裏見微知著,並提齣適切的願景,思索這組文明密碼的破解之道,為颱灣指引一條通往美好生活的新方嚮。
本書以【文明的代價】和【生活的密碼】兩個篇章,分彆揭開大環境與生活周遭的問題,並提齣適切的願景。
【文明的代價】以宏觀的角度,為颱灣環境做總體檢。探討最古老植物筆筒樹的消逝、隱隱作痛的地層下陷、再生能源的躑躅不前、從空氣品質的惡化,以及迫切需要的國土規畫。
【生活的密碼】以微觀的角度,診斷颱灣人生活的文明病。從食物和衣服的過量消費,省思需要和想要的界綫;從住宅和交通的友善度,重新計算颱灣的進步指數;從教育敲響的警鍾,呼籲産官學閤作,讓颱灣人民重建自信;最後,從美感經驗的重塑,盼能尋迴屬於自己的文化質地。
◎本書內容榮獲吳舜文新聞奬專題新聞攝影奬、榮獲扶輪社公益新聞金輪奬
推薦序 請用文明滋養我 王誌宏
楔子 文明的方嚮
上篇【文明的代價】
生態危機--古老原生植物之死
水土失調--地層下陷的啓示
碳霾將至--新舊能源拉鋸戰
隱形殺手--無所不在的PM2.5
國之根本--迫切的國土計畫
下篇【生活的密碼】
食到盡頭--廚餘的問題與反思
食在憂慮--界綫外的食品安全漏洞
國王的新衣--穿透服飾的消費文化
打造好老宅--迎接超高齡社會
尋找永續窩--綠建築的夢想與現實
難行仍行--邁嚮理想的交通規畫
突圍與齣路--重整公共運輸
人纔慌--從單一到多元的教育知道
尋迴學習力--給每個孩子機會
美之變奏麯--從空間到設計的練舊齣新
在地的想像--市井活力的美學重現
推薦序
請用文明滋養我--顯性與隱性文明解構與省思
文明是物種的生活習性,以及延展齣來的一切衍生物。生物形態,社會形態,環境生態相互交織與碰撞創造産生齣的火花即文明。其又可分明顯可見的顯性文明如建築、文學與行為等。另一種相對的隱性文明,即生物為求生存的行為活動。
身為一個海島國傢的颱灣,如以文字為揭開文明的序幕,也不過是短短的四百年。但這四百年間,人口由數十萬到現在的兩韆三百萬,我們如今有著全世界密度最高的人口群,我們有著全世界密度最高的公路網,在危脆與活動頻繁的地殼上,我們也聳立著全世界第二高的建築物。憑著超過兩萬美元的國民平均所得,我們也邁入已開發國傢之林。另方麵我們也建構著全世界最好的醫療係統,我們有著似乎不錯的教育體係,讀大學也不再是窄門,而成瞭坦途,也有著華文世界裏最自由蓬勃的媒體市場……但我們卻並不是地錶上最長壽的族群,我們重學曆不重實力的教育體係也明顯跟不上時代的腳步,我們有著自由的媒體,但卻沒有最重要的媒體倫理,於是就齣現瞭半盲文化的弱智形容詞……我們當然也不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國民。
但在南北長四百公裏,東西最寬不到一百五十公裏,總麵積僅為三萬六韆平方公裏的颱灣島上,卻因位於亞熱帶特殊的地理位置,與境內最高近四韆公尺的高山群。島內擁有含熱帶、溫帶到寒帶的生態圈,物種多樣性與豐富性舉世罕見。隨著文明的腳步,我們赫然發現,島內金錢的纍積愈高,環境愈發危脆。曾經四百年前的荷蘭人經颱因隨處可見梅花鹿而以齣口鹿皮為經濟大宗,如今我們的電子産品的外銷數字攀高,卻也開始麵對大自然界的示警與一波又一波的反撲。
傳統認為大自然由五種要素所構成,就是五行所指的金、水、木、火、土。隨著這五個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産生變化,不但影響到人的命運,同時也使宇宙萬物循環不已。《經典》以因緣際會於颱灣到處可見的侏羅紀時代之筆筒樹,近年來不明原因之大量死亡為序麯,開啓瞭一係列對颱灣生態環境的逐漸惡質的調查,我們報導瞭地層下陷的原因,我們探尋新能源的可能,我們告知空汙的嚴重,並警告著需要迫切的新視野的國土計畫。環境新五行的審視,也可視為顯性文明對環境的衝擊,我們最終將其匯整為「文明的代價」篇。
歐洲已開發的先進國傢,如歐盟本身四億多的人口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成熟市場。相對來講無太多天然資源的歐盟,為瞭追求集體的永續生存,對環境的變異有著最敏感的標準,於是現在的歐盟標準,就成瞭舉世最嚴格的製造要求。但我們細看歐洲成功之道,除瞭顯性文明的因素外,隱性文明更是關鍵之所在。颱灣一味追求經濟成長,曾經一度因為中國的鐵幕封閉而成為世界工廠,奇蹟的經濟成長數字,使颱灣在短短的三十年間,從貧窮而到富裕。於是我們齣現瞭很多的建設,在那一段「人定勝天」的年代裏,我們將所有工廠化,我們甚至有瞭「客廳即工廠」的口號。經濟的成長是令人滿意的,但除瞭財富,我們還有什麼?
在一個與外隔絕的島嶼,我們無法像陸連國,人力的便利流通,觀念與行為也互相學習與模仿。我們彷如一個與世隔絕的夜郎國,除瞭自相批評外,沒有閤於颱灣發展經驗的藉鏡。我們有著卓越的醫療係統,但我們卻無足夠的預算人力放在人民健康第一綫的食品衛生檢驗。我們每年都花上大筆的公路維修,但颱灣道路的平整度就如同開發中國傢一樣滿目瘡痍。我們在麵對十多億人口的中國競爭中求生存之際,我們自己的教育仍在講求菁英製,忘瞭我們的母數是如何的小,每年數萬個菁英早就淹沒在對岸的人海大軍中,將每人都當菁英不離不棄纔是教育之道。而曆年來花費全颱最多預算的颱北市,竟然獲得瞭全世界最醜的城市的封號……現實與荒謬並存於颱灣多年,而我們卻習以為常。《經典》嘗試從食、衣、住、行、教育與美學麵來一探與檢視隱性的文明麵,我們總結瞭「生活密碼篇」。
從自然要素的「五行」到每天都麵臨的民生問題,從顯性文明到隱性文明,我們明瞭到我們的獲得,我們的失去與我們的不足。而【文明密碼】這一係列專題,也相繼獲得吳舜文新聞奬的專題新聞攝影奬,與扶輪社之公益新聞金輪奬的肯定。我們知曉,我們解構「文明的密碼」是要為颱灣的永續生存尋求解答!
經典雜誌總編輯 王誌宏
楔子
文明的方嚮
如果文明是一輛不迴頭的列車,它究竟要將我們帶往何方?
首先將颱灣置於座標軸上,嘗試定位。橫軸代錶大環境的裂變,縱軸則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生活瑣事,其中映照齣我們的習慣、態度和價值觀。交叉比對之後,天人關係顯得立體清晰。
文明是人類高度智慧下的産物,讓人類擺脫蠻荒、邁嚮工業化,而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歡心擁抱堅固住居、便捷運輸、都市發展和繁榮經濟,但在文明的鐵蹄踏過之後,亦留下瞭生態浩劫、能源危機與崩潰的大地。人類切斷瞭與自然相連的臍帶,既不再從屬於這片土地,且反倒成為主宰者,對環境展開瞭一場漫長的掠奪。
《經典》長期關心環境議題,《文明密碼》增添瞭人文的角度,將大環境的問題延伸至日常生活當中,從常民文化裏見微知著,分析究竟是何種價值觀,影響著颱灣的社會變遷。
過去數十年來,颱灣為瞭加速現代化的進程,狂命奔馳於文明的軌道上,將他國的百年大業,濃縮在短短的時程內完成。不但製造齣效率的假象,當我們迴顧往昔,亦發現這輛列車已多處灼傷、斑駁嗚咽、疲憊不堪。然而,當我們嚮前看,理想的美好生活,似乎還離我們好遠好遠。
本書以【文明的代價】和【生活的密碼】兩個篇章,分彆揭開大環境與生活周遭的問題,並提齣適切的願景。
【文明的代價】以宏觀的角度,為颱灣環境做總體檢。從最古老植物——筆筒樹的黯然消逝,發現人與自然之間的裂縫;從隱隱作痛的地層下陷,彰顯水資源的分配與管理問題;從再生能源的躑躅不前,提醒能源危機已迫在眉睫;從空氣品質的惡化,反應齣工業的過度壓迫;而天人失和的結果在在顯示,我們急需一個完善的國土規畫,以療癒這塊受創的土地。
文明的齣現,讓人類走齣貧睏,跨入舒適、安全、製度化的生活。然而,當市場經濟不斷鼓勵消費,另一方麵也促成瞭浪費。大環境的被剝奪,反應在日常生活的失序。
【生活的密碼】以微觀的角度,診斷颱灣人生活的文明病。從食物和衣服的過量消費,省思需要和想要的界綫;從住宅和交通的友善度,重新計算颱灣的進步指數;從教育敲響的警鍾,呼籲産官學閤作,讓颱灣人民重建自信;最後,從美感經驗的重塑,盼能尋迴屬於自己的文化質地。
文明行進至今,究竟是最好的時代,抑或是最壞的時代,未能定論。確定的是,在這焦慮與疲弱的年代,我們需放慢腳步,好好思索這組文明密碼應如何破解,纔能為颱灣指引一條通往美好生活的新方嚮。
經典雜誌撰述 居芮筠
這本書的文字很有力量,但又不會過於激進。它像一位智者,循循善誘地帶領你走進颱灣的文明深處。作者並沒有用那種煽動性的語言去吸引讀者,而是用一種冷靜、客觀,但又充滿洞察力的筆觸,去剖析颱灣的「進步」基因。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曆史事件的解讀,他不僅僅是陳述事實,更是去挖掘這些事件背後所摺射齣的社會心態和文化變遷。這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立體、更加真實的颱灣。有時候,我們很容易被錶麵的繁榮所迷惑,而這本書卻能幫助我們撥開迷霧,去看到事物本質。它讓我開始思考,颱灣的「進步」是否隻是一種特定的曆史階段的産物,還是它蘊含著一些更具普遍意義的啓示,能夠幫助我們理解人類文明發展的某種規律。這種思考的深度,是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
评分這是一本讓我反復思考的書。作者提齣瞭許多非常有挑戰性的觀點,他並非一味地歌頌颱灣的成就,而是以一種批判性的眼光,去審視我們一路走來的軌跡。「進步」這個詞,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語境下,都有著不同的解讀。我尤其贊賞作者在書中對這種多重解讀的呈現,他並沒有給齣一個簡單的答案,而是引導讀者自己去思考,去建構自己的理解。這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述颱灣的故事,更是在探討一種普遍性的文明發展路徑。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問自己,我所理解的「進步」是什麼?颱灣的經驗,又能在多大程度上適用於其他地方?這種互動式的閱讀體驗,是我在這本書中最大的收獲之一。它不隻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場與作者、與曆史、與自己的對話。
评分讀完這本書,我真的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灌輸著某些既定的觀念,認為颱灣在某些方麵是領先的,是值得驕傲的。但作者並沒有滿足於此,他深入地去挖掘這些「進步」背後的成因,甚至質疑瞭我們習以為常的進步模式。我特彆有感觸的是,書中對於颱灣社會在麵對外部壓力和內部挑戰時,所展現齣的韌性和適應性,以及這種韌性是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逐漸形成的。有時候,我們太容易看到颱灣的優點,卻忽略瞭它可能付齣的代價,或者說,這種進步背後隱藏的,是一些我們尚未完全理解的文化和製度的演變。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他沒有用那種空泛的理論去講述,而是用瞭很多具體的例子,讓我們能夠真切地感受到颱灣社會脈動的力量。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我們所處的環境,也對未來充滿瞭新的思考。
评分我必須說,《文明密碼:颱灣「進步」啓示錄》這本書,顛覆瞭我一些固有的認知。我一直覺得,颱灣的進步,很大程度上是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物質富足,以及在此基礎上的民主轉型。但作者卻從更深層的文化、社會結構,甚至是集體心理層麵,去剖析颱灣的「進步」密碼。他提到瞭許多我們可能沒有注意到的細微之處,例如颱灣社會在某些價值上的共識是如何在不經意間形成的,以及這些共識又如何影響著我們對「進步」的定義和追求。這本書的論述非常嚴謹,也很有說服力,它沒有迴避颱灣社會內部存在的張力與矛盾,反而將這些矛盾視為推動進步的動力。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颱灣的認識,進入瞭一個全新的維度,不再隻是停留在錶麵的成就,而是開始去理解那些更深層的、看不見的驅動力。
评分這本《文明密碼:颱灣「進步」啓示錄》的書名,一聽就讓人好奇,彷彿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又像是要揭示我們所處這個土地,在這幾十年來,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嚮所謂的「進步」的。我拿到書的時候,第一個念頭就是,颱灣的進步,真的隻是一種錶象嗎?還是它真的有著深刻的、可復製的文明內核?書名裏的「密碼」二字,實在太有吸引力瞭,讓人忍不住想去破解。我一直覺得,颱灣雖然不大,但它在民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麵的某些麵嚮,確實有值得我們自己去反思、去梳理的地方。尤其是我們常說的「颱灣價值」,到底是什麼?它又是如何形成的?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們跳脫齣日常的政治口水,去看看更深層次的文化基因和曆史脈絡?我尤其期待書中對於「進步」這個詞的定義,畢竟在不同立場的人看來,這個詞的意義是截然不同的。作者會怎麼去拆解這個概念,又會如何將其與颱灣的實際經驗相結閤?這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切入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