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亥母」被形容為是三世一切諸佛齣生處、如同母親的這樣一位本尊,也叫做「俱生母」,是金剛乘中能夠幫助我們得到最殊勝成就的本尊之一,密勒日巴尊者能夠在一生當中成就,修持的基礎亦是俱生母──金剛亥母。
「金剛亥母觀修法」是一部已經傳承韆年以上的法,曆代大成就者:帝洛巴、那洛巴、馬爾巴大譯師、密勒日巴、岡波巴、曆代大寶法王……證得成就前,無不修習過此法。
一般金剛亥母的灌頂是非常甚深,不能隨便給予,傳統必須經過三年的閉關纔能修持完成,但有鑑於現代人在忙碌中擁有物質卻失去心靈的生活,第十七世大寶法王賜予噶瑪噶舉傳承頭銜的「確戒喇嘛仁波切」,希望本書能成為讀者步入密乘堂奧的踏腳石,也能讓現代人如何不捨棄現有的生活條件,同時在忙碌中修行此法,找迴心的清淨。
本書內容次第清楚的涵蓋瞭金剛亥母法的觀修內容,文字精簡,但一切要義都在其中。有不可思議的金剛亥母與曆代成就者的故事,也有金剛亥母詳細的觀修方法,還有確戒仁波切實修後的殊勝經驗...生活中任何一件事情、一個符號,都是在揭示金剛亥母的意義,金剛亥母觀修法能讓你找迴心的平靜,迴到快樂的感受,撕掉標簽,讓心淨呼吸!
本書特色
■金剛亥母,是藏傳佛法噶瑪噶舉傳承最重要的本尊
噶舉黃金珠鬘傳承中,從帝洛巴、那洛巴、馬爾巴、密勒日巴、岡汷巴到曆代大寶法王,
皆與金剛亥母有甚深因緣,以金剛亥母為本尊或祕密本尊,此法深具傳承加持力。
■金剛亥母法,是噶舉傳承的三年傳統閉關必修
這是一部傳承韆年以上的大法,甚深的心氣閤一心髓,暨藏傳氣功的精要,攸關閉關大法「那洛六法」的實修,閉關修行者非修不可。
◎金剛亥母本尊的殊勝
金剛亥母的本質即是般若,是三世諸佛之母,是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的齣生處。
◎殊勝的作者,權威的釋論
「金剛亥母法」法本由第五世大寶法王的上師:
卡卻旺波著作,法王的老師寫的儀軌,作者極殊勝!
本書釋論,由奉法王意旨,專修「金剛亥母法」的列些林佛學院校長確戒仁波切釋論,釋論者極權威,值得一讀!
◎「金剛亥母法」修持,對你我的意義
幫助認識我們的心、降伏我們的心,藉由降伏自心,讓我們的心得到平靜、開展、快樂,並能因此找到究竟的力量,獲得殊勝的加持。
作者簡介
確戒仁波切(Choeje Lama Phunchok Rinpoche)
本書是由第十七世大寶法王賜予噶瑪噶舉傳承最高榮譽「仁波切」頭銜的──確戒仁波切所撰。確戒仁波切風格樸素實在,性格耿直,親切如鄰傢阿伯,是位為法王、為傳承、為眾生鞠躬盡瘁的「拚命三郎」型仁波切;但也是經過三年閉關,實修「金剛亥母法」和「那洛六法」,目前也是三年閉關的指導上師,對密法有實證體驗的實修型仁波切。
1990年,仁波切在第三世蔣貢康楚仁波切——羅卓確吉森格的指示下興建「噶瑪列些林」寺院與佛學院,當時他隻是一位看似年輕又平凡的僧人,手上隻有兩萬元的盧比,他手握著樹上拔下的樹枝,在土地上畫下瞭他一輩子的佛法事業──噶瑪列些林佛學院的草圖。如今,噶瑪列些林佛學院已在尼泊爾、颱灣等地成立,成為傳承噶瑪噶舉教法的重要據點。
仁波切1951年誕生於密勒日巴的閉觀聖地──涅香,十七歲進入寺院接受基礎佛學教育,十九歲從尊貴的第十六世噶瑪巴讓炯日佩多傑,領受戒律與噶舉傳承灌頂,親近彌勒金剛總持(大司徒仁波切)為主的四大法子和眾多善知識,求得眾多灌頂、口傳與教授。
1990年在第三世蔣貢康楚仁波切——羅卓確吉森格的指示下,興建「噶瑪列些林」寺院與佛學院,並於2005年成立颱灣噶瑪列些林高級佛學院,從此肩負起一切責任。
1997年發起舉辦第一屆噶舉辯經大法會,召集印度、尼泊爾多所噶舉佛學院上百學僧,集體辯經一個月。得到第十七世大寶法王贊譽:「辯經法會推動瞭整體佛教的興盛,是一項瞭不起的成就。」並賜予噶瑪噶舉傳承「確戒喇嘛仁波切」(法尊上師寶)之頭銜。
譯者簡介
堪布羅卓丹傑(Khenpo Lodro Tengye)
1978年齣生於香港,之後於颱灣成長、讀書,曾至西藏學習語言與文化,於佛光山叢林學院研習漢傳佛教,十九歲開始追隨第十七世大寶法王總經教師──堪韆創古仁波切齣傢,後隨侍創古仁波切至歐美及亞洲各國擔任中文翻譯,2003年榮獲創古仁波切授與「堪布」(佛學博士)學位。現長期擔任第十七世大寶法王之中文翻譯,每到法會或課程期間,堪布柔緩流暢的中文即時翻譯,總能讓聽者感受到法喜充滿。
金剛瑜伽女生起次第日修相應法
推薦序:命脈心髓,依師修持
作者序:密乘堂奧的踏腳石
緣起
總說
01金剛亥母的傳承
密法的緣起
金剛亥母法的遠傳承
金剛亥母法的近傳承
02金剛亥母簡軌介紹
加行法:積聚資糧
正行──外修
正行──內修、密修
領受成就
念誦瑜伽
依「三無住」而持咒
持咒
圓滿次第
盡力安住於大印自性中
結行
迴嚮
03密乘修持應具備的條件
輪迴的投生方式
具備六大
氣、脈、心的關聯
密乘修持的四個要點
三身圓滿開顯
三乘對身體看法的差異
04金剛亥母到底是誰
本尊是誰
認識金剛亥母
觀修本尊法
認識金剛亥母的重要性
05金剛亥母觀修法
身體的形成
我執的形成
本尊觀修的四種次第
正行的修持
金剛亥母內修法、密法
觀修金剛亥母的專注要點
智慧尊融入誓言尊
實修經驗
06修持禪定
咒字觀想
咒字觀想的部位
07修行的關鍵時刻
預知死亡從呼吸覺察
死亡的四種顯相
修行的關鍵在死亡的時刻
死亡的景象
習氣的影響
心的力量
修持圓滿次第
莊嚴淨土
顯乘的淨土法門
08日常生活中的修持
不離本尊淨相的生活
結行
09金剛亥母的灌頂
灌頂的前行
灌頂的正行
10金剛亥母的火供
火供供養的對象
火供的布置與器具
火供的本質
火供的目的
火供須具備:本尊、咒語、供品
火神的觀修
十四種供品
觀想金剛亥母
作火供的注意事項
內在的火供
祕密的火供、極祕密的火供
火供其實是心的運作
附錄:觀修問答
哇,我最近真的好想找一本關於金剛亥母的書,但一直沒找到讓我眼前一亮的。我對藏傳佛教的女性本尊特別感興趣,覺得她們的力量和慈悲都非常獨特,而且很有啟發性。我尤其好奇金剛亥母在密續修持中的重要性,像是她的咒語、手印、觀想等等,到底有什麼樣的奧秘?我希望能透過一本書,深入瞭解她的本質、她的功德,以及她如何引導修行者走嚮解脫。 當然,我也很想知道,這本「金剛亥母實修法」會不會提供一些比較實際的修持引導?畢竟,光是理論瞭解可能還不夠,有時候我們需要一些步驟、一些方法,纔能真正地在生活中實踐。像是如何將金剛亥母的教法融入日常,如何透過禪定或觀修來連結她的力量。我期待這本書能給予我一些具體的指引,讓我的修行之路更加清晰,也更加穩固。
评分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幫助我深化與金剛亥母連結的書籍。我的目標是能夠更貼近她的智慧與力量,並且將這種連結轉化為我日常生活中的安定與勇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觀想金剛亥母的具體指導,包括她的姿態、她的顏色、她的持物,以及在觀想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心態。此外,我也對如何透過持咒來呼喚她的加持感到興趣,希望書中能有關於不同咒語的發音、含義和功用的說明。 更進一步地,我希望這本書能觸及金剛亥母在慈悲與智慧方麵的顯現。她是如何展現無邊的慈悲,如何幫助我們斷除煩惱,如何引導我們走嚮究竟的智慧?我期待能從書中獲得啟發,讓我在麵對生活中的挑戰時,也能夠學習金剛亥母那種無畏的精神,以及她那份對眾生的深切關懷。
评分最近讀瞭一些關於佛教女性本尊的書,但我總覺得,對於金剛亥母的介紹,似乎還缺乏一些更為細膩和深入的層麵。我希望這本「金剛亥母實修法」能夠填補這個空白。我對她的「亥」這個麵嚮特別好奇,像是她在憤怒相下的力量,以及這種力量是如何轉化為保護和淨化的。我也希望書中能有關於她的壇城、她的淨相的介紹,讓我在修持時,能夠更有方嚮感。 同時,我對「實修」的實際操作細節很感興趣。比如說,如果一個人想要透過金剛亥母的法門來轉化一些特定的障礙,比如習氣、或是對世俗慾望的執著,書中是否會有提供一些對應的修持方法?或者,她們在淨化負麵情緒、提升覺知力方麵,又有什麼樣的獨特引導?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具體的練習步驟,以及相關的注意事項,讓我在實踐時,能夠更有依據。
评分說真的,對於藏傳佛教的密續修持,我一直抱持著一份既好奇又敬畏的心情。金剛亥母作為其中一位重要的本尊,我一直很想深入瞭解她的法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清晰的脈絡,讓我不僅能認識她的外在形象,更能理解她內在的功德與智慧。我尤其想知道,她的修持方法,如何能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培養一種更為堅定的心性,能夠麵對無常,並且保持一種內在的平和。 對於「實修」的部分,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建立個人修持儀軌的建議,包括時間安排、地點選擇,以及在修持過程中應該保持的心態。我不太確定,作為一個初學者,應該如何正確地觀想,如何持咒,纔能真正地與金剛亥母相應,獲得她的加持。我期待這本書能像一位引路人,帶領我一步步走進這個神聖的領域,並且在修持的過程中,能夠獲得真正的進步與轉化。
评分說真的,我之前對金剛亥母的認識比較零散,都是從一些文章或講座中聽說的。但總覺得不夠深入,像是隔著一層紗,看不清楚她的全貌。我特別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夠係統性地介紹金剛亥母的書,從她的起源、她的象徵意義,到她在不同傳承中的地位,都有詳細的闡述。最好能有豐富的圖像,像是唐卡或壁畫的解析,這樣我纔能更直觀地感受她的莊嚴和神聖。 而且,對於「實修」這兩個字,我非常好奇。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學術上的探討,而是真的能夠教導我如何去「做」。像是如果我是一個初學者,應該從哪裡開始?有哪些注意事項?如何避免走彎路?或者,對於有一定基礎的修行者,又有哪些更深層次的修持方法?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上師,循循善誘地引導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