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海峽兩岸勞動法製各有其不同的發展曆程,在勞動不穩定的年代均麵臨類似的挑戰,例如勞動派遣導緻就業不安定,或是工業化發展産生的就業安全問題等,究竟這些現象在兩岸勞動市場各有哪些成因背景?兩岸各自採取何種勞動法與社會安全法來因應?在這些議題上,勞動法與社會安全法之間又呈現何種政策上的關連性?透過這些議題的觀察與比較,更能深入瞭解颱灣與中國大陸勞動及社會法製彼此間的異同、各自的特色與政策發展脈絡。
國立政治大學勞動法與社會法中心於2013年5月4日至5日舉辦「勞動市場變遷與社會安全製度──兩岸勞動法與社會法的比較」學術研討會,邀請兩岸多位勞動法與社會法領域之學者專傢,以及對中國勞動法、社會法有專精研究的日本與德國學者,針對上述議題進行深入討論與交流,會議論文經與會學者潤飾修改後由本中心編輯付梓齣版,分享本中心在兩岸勞動法與社會法領域之比較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瀋同仙
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副教授
林良榮
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
林昭吟
國立颱北大學社會工作係副教授兼係主任
林佳和
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
林宏陽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係助理教授
侯玲玲
深圳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郭振昌
颱北海洋技術學院健康照顧社會工作係副教授
郭明政
國立政治大學特聘教授
陳步雷
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教授
鈴木賢
日本北海道大學法學部教授
鄭尙元
北京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
謝增毅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Barbara Darimont(戴蓓蕊)
德國萊茵路得維希港學院(Hochschule Ludwigshafen am Rhein)東亞研究所(Ostasieninstitut)教授
(依姓氏筆畫排列)
《勞動市場政策與勞工權利保護的連結》
依靠歧視與剝削的發展模式與勞動法的角色 鈴木賢 003
中國大陸勞動力市場與就業法之變遷 侯玲玲 019
僱傭契約的「僞裝」與勞動權利之保護 林良榮 043
《勞動市場與社會安全的連結關係》
Arbeitslose, unsichere Arbeitsverhältnisse und Arbeitsförderung: Teilzeitarbeit in China aus deutscher Sicht Barbara Darimont(戴蓓蕊) 073
中國大陸近十年來社會保障體係之發展與勞動法製建構之關聯性 鄭尚元 095
颱灣社會安全體係與勞動就業促進法製之連結關係──以就業保險法製為例 郭振昌 125
颱灣身心障礙者之促進就業議題──以定額進用製度與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為例 林昭吟 159
大陸農村養老保險製度的發展與未來法製課題 謝增毅 185
《非典型僱用的勞動保障與社會保障》
歐盟國傢之短工津貼與部分失業製度──颱灣社會安全製度麵對經濟危機的藉鏡 郭明政、林宏陽 209
部分工時的勞動法與社會法保障 林佳和 249
論我國勞務派遣適用範圍的法律規製 瀋同仙 305
中國大陸非正規就業狀況及相關群體的社會保障法律問題 陳步雷 327
序文
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勞動法與社會法中心在教育部頂尖大學第二期計畫及光華文教基金會的支持之下,自民國一○○年起,針對颱灣與中國大陸的勞動法與社會法製進行有係統的比較研究。在颱灣,勞動法領域之研究已有長久的發展曆程,社會法則是近二十年來隨著社會安全製度的建構與學術生力軍的增加,逐漸形成研究社群,與勞動法成為彼此密切相關,但公、私法取嚮不盡相同的兩個法領域;相對地,在中國大陸,勞動法與社會法屬同一研究領域,學者研究範疇多能兼籌並濟。有鑑於上述兩岸學術與法製發展上的差異,本中心在本計畫執行初期,先分彆針對勞動法與社會法議題,多次邀請中國學者來颱參與研討會發錶論文,此外亦安排瞭短期授課、主題演講以及工作坊等不同形式的學術活動,提供中國大陸學者與國內學者對話討論的機會,法律係學生亦能從中瞭解中國大陸的法製發展現況及其政經社文背景;同樣地,在此期間本中心成員亦多次受邀赴中國大陸演講、發錶論文,纍積瞭豐富的雙邊學術交流基礎。
今年本中心嘗試以宏觀的視野,結閤勞動法與社會法領域,針對當前諸多國傢所麵臨的勞動不穩定現象,於一○二年五月四日至五日舉辦「勞動市場變遷與社會安全製度─兩岸勞動法與社會法的比較」學術研討會,邀請兩岸多位勞動法與社會法領域之學者,分彆針對颱灣與中國大陸各自如何以勞動法製及社會安全法製來因應勞動不穩定所産生的問題,提齣精闢的分析與檢討,其中,國內議題部分有三位勞動政策與社會福利政策學者共襄盛舉,呈現颱灣學界在此領域的跨領域交流與科際整閤嘗試;此外,本中心也同時邀請對中國勞動法、社會法有專精研究的日本與德國學者,提供先進國傢研究中國大陸法製的外部觀點,拓展國內兩岸法製比較研究的國際視野。
本次研討會主題環繞在「勞動市場政策與勞工權利保護的連結」、「勞動市場與社會安全的連結關係」以及「非典型僱用的勞動保障與社會保障」三大問題意識,與會學者的分析係以宏觀的勞動市場長期變遷為背景,就勞動保障與社會安全製度如何互補閤作,使個彆勞動者即使麵臨勞動市場變遷與衝擊,仍能獲得符閤人性尊嚴的勞動保障與所得替代保障,進行脈絡化的研究分析。就個彆議題而言,一方麵涵蓋勞動、失業與退休等不同麵嚮,另一方麵關心的對象也不僅止於典型受僱勞工,更包括農民以及勞動市場上的弱勢者如派遣勞動者、身心障礙者的勞動保障與社會安全保障。如此豐富深入的研究成果如能集結成書,應有助於國內中國大陸法製比較研究之深化,對於有心從事相關議題研究的學者及研究生,亦應具有高度參考價值。
承濛與會學者慨然允諾,會後費心修正潤飾論文,擲交本中心付梓齣版,在此謹緻上最深謝意。此外本書問世,姚妤嬙同學以及其他諸多政大勞社法中心研究生協助校稿,功不可沒,新學林齣版社並提供專業協助,併此緻謝。
政治大學法學院勞動法與社會法中心 林良榮、孫迺翊
2013年11月1日
作為一個經常關注時事和經濟新聞的讀者,我看到《勞動市場變遷與社會安全製度:兩岸勞動法與社會法的比較》這個書名,立刻就被吸引住瞭。在我看來,“勞動市場變遷”是一個非常具有時代感的議題,它不僅僅關乎我們每個人的就業和收入,更反映瞭整個社會經濟結構的轉型。例如,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正在深刻地改變著工作的性質,一些傳統職業正在消失,而新的職業又在不斷湧現。這種變遷帶來的不確定性,無疑對個人和社會都構成瞭挑戰。而“社會安全製度”,則是我們社會穩定和公平的重要基石。如何確保每個人在麵對疾病、失業、年老等風險時都能得到基本的保障,是我們一直在探索和努力的方嚮。這本書將這兩個重要議題放在一起,並且進行瞭“兩岸比較”,這讓我感到非常興奮。我尤其想瞭解,在大陸快速的經濟發展模式下,他們的勞動法和社會法是如何應對市場變遷的,以及颱灣在相對成熟的市場經濟中,我們的製度又有哪些獨到之處,或者存在哪些可以改進的空間。
评分我最近手邊剛好有一本關於勞動市場趨勢的書,讀的時候就一直覺得缺少一個更宏觀的視角來串聯起這些碎片化的信息。這本書的書名《勞動市場變遷與社會安全製度:兩岸勞動法與社會法的比較》就像及時雨一樣,精準地擊中瞭我的需求。我從事的行業雖然不是勞動密集型的,但我們公司也麵臨著人纔流動、技能更新的壓力,這讓我深刻體會到“勞動市場變遷”絕不僅僅是勞資雙方的問題,而是涉及到整個社會經濟結構的大調整。而“社會安全製度”則是我一直非常關注的議題,尤其是在老齡化社會加速、少子化趨勢明顯的情況下,如何維持和健全我們的社會安全網,讓弱勢群體得到保障,讓年輕人對未來有信心,是國傢發展的重要課題。我特彆好奇作者會如何將這兩者緊密地聯係起來,是如何分析勞動市場變遷對社會安全製度提齣的挑戰,以及可能的迴應。再者,“兩岸比較”這個角度也極具價值,大陸的快速發展和我們在相對穩定中尋求改革,兩者在製度設計上肯定會有不少值得學習和反思的地方,這本書有望提供一個清晰的比較框架,讓我們能夠更全麵地認識問題。
评分這本《勞動市場變遷與社會安全製度:兩岸勞動法與社會法的比較》的書名,一聽就覺得內容相當紮實,而且緊扣我們當下社會關注的焦點。作為一名在颱灣生活多年的勞動者,我深切感受到勞動市場的風起雲湧,從零工經濟的興起,到人工智能對就業的衝擊,再到跨國企業對人纔的爭奪,這些變化都讓我們對未來的職業生涯充滿瞭各種想像,有時是憧憬,有時是擔憂。而“社會安全製度”更是直接關係到我們每個人的切身利益,無論是勞保的給付水平,還是健保的覆蓋範圍,亦或是失業救濟的額度,都是我們在規劃生活時必須考慮的因素。這本書能夠從“勞動市場變遷”這個大背景齣發,去審視和分析“社會安全製度”的適應性和有效性,本身就非常有意義。更何況,它還加入瞭“兩岸比較”的維度,我想,通過對比颱灣和大陸在這些領域的法律製度設計和實踐,我們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各自的優勢與不足,從而找到一條更適閤自身發展的道路,也為未來的政策製定提供寶貴的參考。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實在太有吸引力瞭!作為一個在颱灣生活、工作的普通人,我一直對我們社會正在經曆的種種變化感到好奇,尤其是勞動市場的部分。薪資增長緩慢、工作穩定性下降、新興産業帶來的新挑戰等等,這些議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上演。而“社會安全製度”更是我們每個人都關心的重要議題,從勞保、健保到各種社會救助,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想到這本書能夠從“勞動市場變遷”這個宏觀角度切入,再深入到“社會安全製度”這個具體的保障網,簡直是打中瞭我的痛點。我特彆期待它能解釋清楚,在勞動市場不斷變化的情況下,我們現有的社會安全製度是否還能應對,或者需要做齣哪些調整。另外,“兩岸勞動法與社會法的比較”這個部分更是讓我眼前一亮。颱灣和大陸在經濟發展、社會結構上既有相似之處,也有顯著差異,這必然導緻我們在勞動法和社會法的設計上也會有所不同。我很想知道,通過這種比較,我們能學到什麼,又會發現哪些值得藉鑒或警惕的地方。這本書仿佛就是一本指南,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所處的時代,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嚮。
评分拿到這本書的書名,我腦子裏立刻浮現齣好幾個關於我們社會現狀的疑問。就拿“勞動市場變遷”來說,我們身邊充斥著各種新興職業,但也看到傳統行業的睏境,有些朋友因為技能跟不上而被淘汰,有些則麵臨著工作不穩定、收入停滯的窘境。這本書似乎能為這些現象提供一個更深層的解釋,不僅僅是錶麵的招聘和失業數據,而是要探究背後的經濟邏輯和結構性因素。而“社會安全製度”,在我們颱灣,這無疑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從退休金的給付能力,到育兒津貼、長照服務是否足夠,這些都關係到我們每一個傢庭的未來。我一直覺得,社會安全製度的完善程度,是衡量一個社會是否真正關心其成員福祉的重要標尺。因此,當這本書將“勞動市場變遷”與“社會安全製度”並列,並提齣“兩岸比較”的視角時,我立刻感到一種強烈的期待。我想看看作者是如何將宏觀的經濟變動、微觀的個人生計,以及國傢層麵的製度設計巧妙地結閤起來,尤其是在兩岸不同的發展路徑下,這些製度又會呈現齣怎樣的異同,又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啓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