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本土案例,是法律科學在地化的不二法門。裁判是案例的化身,作為颱灣實務龍頭的最高法院,其裁判的重要性自是不言可喻。本書收錄十餘篇最高法院刑事裁判的評釋論文,這些論文的共同研究取徑,在於挑選、歸納我國最高法院就某個重要議題的一係列(而非單一)裁判,再從學理角度評析這些係列裁判的法律見解並提齣解決係爭問題的可能齣路。本書的裁判評釋議題,以刑事證據法為主軸:嚴格證明與自由證明、對質詰問與傳聞法則、對質詰問的保障內涵及容許例外、性侵害案件的對質詰問、不自證己罪的射程距離及其於非刑事程序的前置效力、緩起訴撤銷與無效及發現新事證的再行起訴、相對上訴理由與無害瑕疵、最高法院十年裁判趨勢的綜閤評釋等。
作者簡介
林鈺雄
【現職】
颱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經曆】
司法官、律師考試及格
政治大學法學院
【學曆】
颱灣大學法律係、法研所畢業
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
【著作】
《檢察官論》(1999)
《刑事法理論與實踐》(2001)
《搜索扣押註釋書》(2001)
《嚴格證明與刑事證據》(2002)
《刑事程序與國際人權(一)》(2007)
《乾預處分與刑事證據》(2008)
《刑法與刑訴之交錯適用》(2008)
《新刑法總則》(3版,2011)
《刑事程序與國際人權(二)》(2012)
《刑事訴訟法(上)(下)》(7版,2013)
《2006颱灣刑事法年鑑》(2008)
《人權之跨國性司法實踐—歐洲人權裁判研究(一)/(二)/(三)/(四)》(2007/2008/2010/2012)
【講授科目】
刑法、刑事訴訟法
◎ 嚴格證明法則之新紀元/1
壹、前言:撥雲見日/2
貳、最高法院之新近裁判:以證人為中心/4
參、相關裁判之綜閤評釋/14
肆、結語:超越五八二之後?/37
◎ 自由證明法則之新開展/39
壹、前言/40
貳、自由證明之基礎理論/41
參、最高法院之標竿裁判/49
肆、相關裁判之綜閤評釋/58
伍、結語:峰迴路轉/69
◎ 不自證己罪原則之射程距離/71
壹、前言/72
貳、供述要素:非供述證據之不自證己罪/74
參、強製要素:「依法」強製之不自證己罪?/85
肆、刑事要素:非刑事程序之不自證己罪?/91
伍、結語/97
◎ 不自證己罪於非刑事程序之前置效力/99
壹、前言與案例/103
貳、九十六年度颱上字第七二三九號判決/105
參、本文之評釋/107
肆、立法論之檢討—代結語/127
◎ 對質詰問的保障內涵/131
壹、前言/133
貳、我國最高法院之相關見解/137
參、歐洲人權法院之裁判巡禮/142
肆、綜閤評釋/151
伍、結語/173
◎ 對質詰問例外與傳聞例外之衝突與齣路/175
壹、前言/177
貳、本文基本立場:對質詰問觀點的傳聞續造/181
參、最高法院相關裁判:對質詰問之容許例外/192
肆、綜閤評釋/198
伍、結語/213
◎ 性侵害案件與對質詰問之限製/215
壹、前言/217
貳、我國立法與實務之鳥瞰/218
參、歐洲人權法院之裁判基準/229
肆、綜閤之評釋/240
伍、結語/246
◎ 刑事訴訟法第一五八條之四的平颱定性/249
壹、前言/251
貳、刑事訴訟法第一五八條之四及權衡定性說/254
參、權衡定性之質疑:以最高法院裁判為例證/263
肆、平颱定性之提齣/277
伍、平颱定性之後的發展:代結語/286
◎ 緩起訴處分之撤銷問題與瑕疵理論/287
壹、前言/290
貳、實務之見解/291
參、本文之評釋/97
肆、立法之檢討/314
伍、結語/17
◎ 緩起訴期間內發現新事證之再行起訴/319
壹、前言/323
貳、實務之見解/324
參、本文之評釋/329
肆、立法之檢討/346
伍、結語/350
◎ 無影響於判決之程序瑕疵/353
壹、前言/355
貳、程序瑕疵與法律審之救濟體係/358
參、程序瑕疵與因果關聯之認定/368
肆、瑕疵指摘之喪失:逾期、捨棄與失權/376
伍、結語/386
◎ 相對上訴理由之程序瑕疵及其救濟/389
壹、前言/390
貳、實務之見解/393
參、本文之評釋/398
肆、立法論之檢討/416
伍、結語/420
◎ 附錄:THE CASE FLEXIBILITY COMPROMISES STABILITY
OF LAW:ADECADE REVIEW OF TAIWANESE SUPREME
COURT CRIMINAL JUDGMENT./423
I. INTRODUCTION/424
II. PERSPECTIVE OFTHIS PAPER/428
III. REVIEWOF JUDGMENT/431
IV. INFLUENCEAND THEANALYSIS OF STRATEGY/444
V. CONCLUSIONAND PROPOSAL/449
◎ 索引/451
序
本書收錄十餘篇裁判評釋,這些論文的共同取徑,在於嘗試從學理角度來評析我國最高法院的本土裁判。
研究本土案例與裁判,是法律科學在地化的不二法門。一九九八年我留學迴國之後,開始地毯式蒐集具有研究價值的颱灣刑事裁判,希望能夠結閤所學理論與本土實務。但是,單單最高法院一年就有約八韆筆的刑事裁判,曆年閤計更如繁星般浩瀚,要如何著手?研究者欠缺重點指引,視為畏途;實務傢則謹守(抽離案例事實的)判例要旨,奉為圭臬。於是,真正能夠反映在地問題與社會變遷的本土案例及當代裁判,反而埋沒於荒煙蔓草之間。
裁判多如牛毛,不是本土現象。德國各級法院裁判也是不可勝數,然而德國各傢法學雜誌的裁判選編,提供瞭專業而即時的實務鳥瞰與重點指引;迄今,我仍是藉由這個管道,來掌握德國實務及國際人權法院裁判的發展近況。德國如此,其他先進國傢又何嘗不是呢?一九九八年我和剛從法國留學迴國的學長陳忠五及幾位同道,共同著手實現在颱灣法學雜誌選編裁判的構想。時光荏苒,從草創到現在,不知不覺已經接手選編工作達十五年之久。盡管吃力,但不可諱言的是,藉由選編時不斷地瀏覽,讓我更為熟悉颱灣的實際案例及法官的裁判思惟,我的研究工作也因此受惠。
除瞭雜誌選編裁判及學者評釋裁判逐漸成為風氣之外,更難能可貴的是,在幾位法界先進的戮力之下,作為颱灣實務龍頭的最高法院,自二○○六年起和刑法學者共同舉辦年度裁判評釋,打造學術與實務的對話平颱。我也有幸連續數年參與這個本土盛會,因此撰寫瞭五篇刑事證據法的裁判評釋,其中四篇收錄於本書。迴顧這段曆史,要感謝的人太多瞭。最後,在齣版事宜方麵,要特彆感謝元照齣版公司的協助和侯憶萍、謝人傑的校對與建議。
2013 年鼕至於雪山山麓
這本書的齣版,無疑為關心我國刑事司法發展的民眾,提供瞭一個極佳的視角。《最高法院刑事裁判評釋》並沒有預設讀者必須具備深厚的法律背景,而是以一種更加親民的態度,將最高法院那些看似高深莫測的判決,轉化為一般讀者能夠理解的語言。書中挑選的案例,往往是社會大眾普遍關心,甚至引起廣泛討論的案件,這使得閱讀過程更加引人入勝。 作者在解析這些判決時,不僅僅是說明瞭案件的經過,更重要的是,他會深入淺齣地解釋判決所依循的法律原則,以及這些原則在具體案件中的應用。這讓我對「法律」不再隻是遙遠的條文,而是能夠感受到它如何實際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透過書中對不同案例的比較分析,我能更清楚地認識到,我國刑事司法體係在麵對複雜的社會問題時,是如何權衡各方利益,並做齣裁決的。這本書就像是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探我國刑事法學的發展軌跡,並對司法正義有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不得不說,這本《最高法院刑事裁判評釋》的內容,對於一個法律係的學生來說,絕對是一份寶貴的禮物。它不像是傳統的教科書那樣,隻是一味地羅列法條和學說,而是更加注重實務與理論的結閤。書中對最高法院近年的重要刑事判決進行瞭係統性的梳理與分析,每一個案例的選擇都極具代錶性,涵蓋瞭當前我國刑事法領域最前沿、最熱門的爭議。 作者在進行評釋時,不僅僅是單純地複述判決理由,更深入地探討瞭判決背後的學理基礎、實務考量,以及可能引發的後續影響。這讓我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跳脫齣課堂上的理論框架,看到法律是如何在真實的社會情境中發揮作用。書中對於一些充滿爭議的判決,作者也呈現瞭不同的觀點和學術爭鳴,這對於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非常有幫助。我認為,這本書不僅可以作為課堂學習的補充,更能幫助我們建立起一個更加紮實、更加貼近實務的刑事法學知識體係。
评分我不得不說,《最高法院刑事裁判評釋》的閱讀體驗,簡直就像是在跟一位學養深厚的老師進行一場深度對話。不同於市麵上許多生硬的法律教科書,這本書的筆觸相當親切,而且充滿瞭引人入勝的敘事感。作者並沒有直接拋齣結論,而是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進入案例的情境,像是層層剝繭般,將案件的來龍去脈、雙方攻防、以及最終的判決理由,都呈現得清晰明瞭。 最讓我驚喜的是,作者在分析判決時,會不斷地與其他相關的學說、實務見解進行比較,並提齣自己獨到的見解。這讓我看到瞭法律學術研究的活力,也讓我意識到,即使是最高法院的判決,也並非一成不變、毫無討論空間。書中對於某些判決在法律理論上的突破,或者是在實務操作上造成的影響,都有非常精準的闡釋,讓我對颱灣刑事法學的發展脈絡有瞭更宏觀的認識。對於有誌於法律研究或想深入瞭解我國刑事司法實務的讀者來說,這絕對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入門磚。
评分這本書真的讓我對「法律」這兩個字,有瞭更立體的想像。過去,我總是習慣性地將法律視為一套冰冷的規則,但在閱讀《最高法院刑事裁判評釋》後,我纔發現,每一個判決的背後,都蘊含著深刻的社會關懷與價值判斷。書中選取的案例,涵蓋瞭從輕罪到重罪,從一般民眾會遇到的法律問題,到一些極具爭議性的社會案件。作者在解析這些判決時,並沒有避談那些艱澀的法律術語,但他總能用非常貼切的比喻和深入淺齣的說明,將這些複雜的概念變得容易理解。 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於「比例原則」、「罪疑唯輕」等基本刑事法原則的闡述。作者透過具體的案例,讓我們看到這些抽象的法律原則是如何在實踐中被應用、被詮釋,又如何影響一個人的自由、財產,甚至生命。這讓我意識到,法律並非遙不可及,而是與我們每個人的權益都息息相關。透過這些案例的評釋,我能更清楚地認識到,我們的刑事司法體係是如何運作,又麵臨著哪些挑戰。對於想要提升自身法律素養,或是對我國司法公正性感到好奇的讀者,這本書絕對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鑰匙。
评分這本書真的是讓我耳目一新!之前對最高法院的刑事判決,總覺得那是遙不可及、充滿艱澀術語的學術殿堂,光是看判決書就讓人頭痛。但這本《最高法院刑事裁判評釋》完全顛覆瞭我的想像。它不是簡單的判決文堆砌,而是將那些重要的、具有指標意義的刑事判決,進行瞭深入淺齣的剖析。作者彷彿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們穿越複雜的法律條文和爭訟過程,點齣判決的核心爭點、法院的推理邏輯,以及最重要的——這些判決對於我們理解颱灣刑事司法發展的意義。 其中,書中對幾個我印象深刻的案例進行的評釋,更是讓我大呼過癮。像是關於自首要件的認定,或者是一個無辜者如何透過不斷的上訴,最終還其清白的過程,都寫得極其細膩。作者不僅僅是陳述事實,更重要的是,他能從不同角度去審視判決,比如探討法官在判決時可能麵臨的壓力、社會輿論的影響,甚至是一些實務上難以剋服的睏境。這讓我瞭解到,法律判決的背後,其實充滿瞭人性的掙紮與價值觀的碰撞。讀完之後,我對「正義」這個詞,有瞭更深一層的體會,不再是單純的抽象概念,而是與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