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寫給正麵臨死亡老人及其親愛傢人共同經曆人生最後的旅程時的指引,也提供社區或居住照護(residential care)機構中年長者照顧工作的參考。
本書重點著重在通常不被提及的議題上,包括麵臨死亡及死亡的情緒與靈性層麵,以徹底瞭解死亡確實存在我們每個人的前麵。
第 1 章 緒論:有關逐漸老化、麵臨死亡與死亡 1-1
第 2 章 哀傷與失落:人生的一部分 2-1
第 3 章 害怕死亡來臨 3-1
第 4 章 最後人生誌業:隻能等待死亡?或是還有其他? 4-1
第 5 章 接受死亡的來臨 5-1
第 6 章 疼痛、傷痛及痛苦 6-1
第 7 章 祈禱 7-1
第 8 章 對意義的反應:象徵及儀式 8-1
第 9 章 超越死亡與臨終的過程 9-1
第 10 章 關係的療癒 10-1
第 11 章 親密與臨終 11-1
第 12 章 失智癥與臨終 12-1
第 13 章 在臨終與死亡中的倫理道德議題 13-1
第 14 章 旅程的最後幾天和幾小時 14-1
第 15 章 學習在沒有伴侶中活下去 15-1
這本書的命名,充滿瞭智慧和人文關懷。它沒有迴避“生死”這個普遍而又令人不安的話題,反而將其置於“教育”的範疇,這本身就傳遞瞭一種積極的態度——麵對與學習。“老人生死教育”的提法,讓我覺得它並非僅僅停留在感性的層麵,而是強調一種係統性的、有意識的引導和準備。特彆是在“緩和照護”和“靈性需求”這兩個層麵的聚焦,更是讓我看到瞭它區彆於一般臨終關懷書籍的深度和廣度。“緩和照護”暗示著一種更加人性化、更注重個體感受的照護模式,它關乎痛苦的緩解,更關乎尊嚴的維護和生活品質的提升。“靈性需求”則觸及到瞭生命的本質,它涉及信仰、價值觀、人生意義的追尋,以及與他人、與世界的情感連接,這對於走嚮生命終點的人們來說,尤為重要。這本書的定位是“老人照顧者及其傢庭指引”,這讓我感受到它具備很強的實踐性和指導性,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論說教,而是貼近實際生活,為那些在一綫照顧長輩的傢庭提供瞭切實的幫助和支持。我期待它能夠帶來深刻的啓發,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應對生命中的這一重要階段,並最終找到一種更具智慧和愛意的陪伴方式。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就讓我産生瞭極大的好奇心。“老人生死教育”這個詞匯本身就帶著一種沉甸甸的分量,但又充滿著一種深刻的人文關懷。我一直在思考,在我們這個似乎越來越迴避死亡的社會裏,如何纔能以更健康、更成熟的態度去麵對生與死的終極議題。特彆是當我們的親人步入老年,開始麵臨生命終點的時刻,我們作為晚輩,內心既有不捨,又有迷茫,不知道如何纔能給予他們最大的慰藉,幫助他們安詳地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這本書,從書名上看,似乎就能為我們提供一些重要的指引,特彆是“緩和照護”和“靈性需求”這兩個關鍵詞,讓我覺得它不僅僅是停留在生理層麵的照顧,更是深入到心靈和精神的關懷。我期待它能揭示如何以一種更有尊嚴、更有愛的方式,來陪伴長者度過生命最後的時光,同時也為我們這些照顧者和傢屬提供應對復雜情緒和實際睏難的策略。這本書的齣現,仿佛是一盞燈,照亮瞭我們內心深處對愛與告彆的睏惑,預示著一種更深刻的理解和實踐即將展開,讓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探索其中的智慧。
评分我是一名有著多年照護經驗的年輕人,深切體會到在麵對親人衰老和疾病時的無力感。尤其是當親人進入臨終階段,那種手足無措,既想讓他們舒適,又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感覺,真是讓人心力交瘁。我曾經嘗試過閱讀一些關於臨終關懷的書籍,但往往內容偏嚮於醫學護理,對於我們這些非專業人士來說,讀起來有些枯燥,也無法解決我內心深處更深層次的睏惑。而這本書的名字——“老人生死教育:緩和照護與靈性需求”,恰恰觸及瞭我最需要的部分。它似乎不隻是教你如何“做”,更關注於“如何感受”和“如何理解”。“靈性需求”這個詞,讓我覺得它看到瞭老年人不僅僅是身體的衰退,更有著對生命意義、對精神慰藉的渴望。我渴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實用的方法,幫助我理解長者的精神世界,如何與他們進行有意義的溝通,如何幫助他們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力量。同時,“老人照顧者及其傢庭指引”這幾個字,讓我看到瞭這本書的普適性和實用性,它不僅僅是給專業人士看的,更是給我們這些普通傢庭的寶貴參考。我期待它能為我們提供一份清晰的行動指南,讓我們能夠更有準備、更有信心、更有愛心地去麵對這段特殊的生命旅程。
评分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時,我的第一反應是:“終於有人寫瞭!” 這個問題,我糾結瞭太久。尤其是在目睹瞭身邊的一些長輩在生命的最後階段所經曆的痛苦和無助,我內心深處總是有著一種強烈的衝動,想要去學習,去瞭解,去為他們做些什麼。但現實往往是,我們缺乏足夠的支持和信息。“老人生死教育”這個詞,讓我看到瞭作者的勇氣和遠見,它勇敢地觸及瞭生命中最敏感也最重要的一環。而“緩和照護”,我理解這不僅僅是醫學上的姑息治療,更是包含著心理、情感、社會等全方位的支持,讓長者能夠有尊嚴地度過最後時光。“靈性需求”,更是讓我眼前一亮,它看到瞭老年人作為個體的獨立存在,他們有著自己的人生故事,有著對生命的疑問和尋求,有著對心靈慰藉的渴望。這本書,從書名上來看,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能夠帶領我們這些同樣迷茫的照顧者和傢庭,穿越生死迷霧,找到方嚮,找到方法,找到內心的平靜。我期待它能給我帶來具體的實踐指導,讓我能夠更好地陪伴我的親人,也讓我自己能夠在這個過程中有所成長。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乍一聽,可能讓人覺得有些沉重,甚至帶有一絲悲傷的意味。然而,細細品味,我卻從中感受到瞭一種超越生死的豁達與智慧。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似乎總是忙於嚮前奔跑,而忽略瞭迴望,忽略瞭那些生命中最寶貴的告彆。尤其是麵對年邁的父母,我們往往更多地是給予物質上的滿足,卻忽視瞭他們內心深處的渴求。這本書的齣現,恰似一劑溫和的良藥,提醒我們要停下腳步,去關注老人的“生死教育”,去理解他們在這個生命階段的獨特需求。“緩和照護”意味著不隻是減輕痛苦,更是一種對生命尊嚴的維護,一種對個體價值的尊重。“靈性需求”則更是直擊人心,它觸及到瞭生命最根本的層麵——人生的意義、信仰的支撐,以及與世界的連接。我非常好奇,這本書將如何通過具體的案例和深刻的分析,來引導讀者去探索和滿足老年人的這些復雜而又細膩的需求。它不僅僅是關於死亡的教育,更是關於如何更好地“活”在當下,如何讓生命走到盡頭時,依然能夠充滿愛與被愛。我期待它能為我打開一扇新的視角,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真諦,也更懂得如何去愛我的傢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