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蒐集、處理及利用個人資料之公務機關、非公務機關為主軸,整理及引註大量實務見解,建構蒐集、處理及利用個人資料適法性之審查流程,完整介紹控製個人資料流動之方法及責任體係,並以16個案例案例詳盡分析如何應用個人資料保護法。
本書特色
不可不知的個人資料保護法
社交聯誼交換名片是否有個資法的適用?金榜題名有無涉及個資法的違反?
如何保障我們自身的權益?又如何避免誤觸法網?
作者簡介
蕭嘉豪
現職:公務機關個人資料保護法專人
學曆:颱灣大學工業工程學碩士
經曆:律師高考及格
電子郵件:bwg062@gmail.com
第1章 個人資料保護法簡介
第2章 個人資料保護法拼圖
第3章 個人資料保護法─適法性、體係及責任
第4章 案例分析
第5章 特種個人資料專論
附錄1:個人資料保護法修正條文對照錶
附錄2:個人資料保護法施行細則
附錄3:特定目的及個人資料之類彆
附錄4:非公務機關之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
附錄5: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個人資料保護法第二十七條第三項規定訂定辦法之參考事項草案
序言
個人資料保護法自99年月立法院修正通過後,由於擴大適用於任何自然人、法人或其他團體,且個人資料保護法屬科技法律,所涉範圍包含法律、科技及管理三大範疇,造成社會大眾對個人資料保護法産生不少誤解,而屢屢掀起話題,尤其新興資訊科技與個人資料間的交疊運用頻繁,使得個人資料保護法當事人與蒐集者間處於緊張而混沌不明的狀態,因此如何確保個人資料當事人之權益及促進個人資料之閤理利用,清楚界定個人資料蒐集者之蒐集、處理及利用個人資料範圍,使得個人資料當事人與蒐集者,在個人資料運用上彼此互利,成為重要課題。
我國個人資料保護法主要引進歐盟資料保護指令(95/46/EC),並參考德國聯邦個人資料保護法、奧地利聯邦個人資料保護法、日本個人資訊保護法之立法例,因此在詮釋及適用上,除參考前開外國立法例外,更應結閤司法院釋字第603號解釋所建立之資訊隱私權,重新詮釋本土化之個人資料保護法,避免外國法所造成之衝擊與扞格;另外,個人資料保護法之性質雖為普通法,惟適用有關民、刑事責任上多為民法、刑法之特彆規定,因此本書利用現行民事、刑事實務見解詮釋相關條文內涵,以避免未來司法機關與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相關見解欠缺可預見性或甚至産生歧異。
本書以「個人資料蒐集、處理及利用行為本質為中性,並不當然侵害當事人權利」為主要脈絡,詳盡介紹個人資料保護法之重要內容,如個人資料保護法修正重點、立法目的及特定目的、蒐集、處理及利用要件等,並以蒐集、處理及利用個人資料之公務機關、非公務機關為主軸,援引大量實務見解,建構蒐集、處理及利用個人資料適法性之審查流程,完整介紹控製個人資料流動之方法及責任體係;並以新法施行前後16個重要案例,以「案例」、「實務見解」、「問題與討論」及「案例評析」方式剖析問題核心,並以新法重新詮釋案例,希冀能讓非法律專業之讀者也能清楚瞭解個人資料保護體係,並正確理解並應用我國個人資料保護法。
本書得以齣版,要特彆感謝張雅惠在初稿階段給予勉勵與修正建議與五南書泉同仁在齣版過程的鼎力相助。由於所學有限,論述難免粗淺或有疏漏,如有誤謬之處,尚祈不吝指正。
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提供瞭許多實用的建議和操作步驟。很多時候,我們都知道個人資料保護很重要,但卻不知道該從何下手。作者在《個人資料保護法的第一堂課》中,用非常清晰明瞭的語言,告訴我們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個人資料。例如,作者教我們如何檢查自己的隱私設置、如何刪除不必要的賬號、如何使用VPN等等。作者也提醒我們,要定期更新自己的密碼,並且使用不同的密碼來保護不同的賬號。這本書還提供瞭一些實用的資源鏈接,例如個人資料保護委員會的網站、一些隱私保護工具的下載鏈接等等。最讓我感動的是,作者在書中分享瞭自己的個人經驗,告訴我們自己在保護個人資料方麵遇到的睏難和挑戰,以及如何剋服這些睏難和挑戰。這本書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帶領我們一步一步地學習如何保護自己的個人資料。這本書不僅僅適閤法律專業人士,更適閤所有關心個人資料保護的颱灣讀者。
评分說實話,一開始看到書名《個人資料保護法的第一堂課》,我以為會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法律教科書,準備硬著頭皮讀完。沒想到,讀下去纔發現,這本書簡直是顛覆瞭我對法律書的刻闆印象!作者的文筆非常生動有趣,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樣,用許多貼近生活的例子來解釋復雜的法律概念。書裏沒有一堆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法律術語,而是用我們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情境,例如網購、使用App、社交媒體等等,來告訴我們,我們的個人資料是如何被收集、利用的,以及我們應該如何保護自己。作者特彆強調瞭“最小必要原則”,也就是企業隻能收集他們真正需要的資料,不能過度收集。這個原則讓我覺得非常重要,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為瞭方便,會毫不猶豫地提供自己的資料,卻不知道這些資料會被用來做什麼。這本書也提醒我們,要警惕那些“免費”的服務,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的資料就是他們獲取利益的代價。讀完這本書,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網絡行為,並且更加小心地保護自己的個人資料。這本書不隻是教你法律,更重要的是,它教你如何成為一個負責任的數字公民。
评分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教你如何鑽法律的空子,而是教你如何建立正確的觀念。在颱灣,我們常常聽到“隱私權”這個詞,但很多人對它的理解都非常模糊。有些人認為,隻要不違法犯罪,就可以隨意收集和使用彆人的資料。有些人認為,隻要同意瞭服務條款,就必須接受企業收集和使用自己的資料。但作者在《個人資料保護法的第一堂課》中,明確地指齣,隱私權是一種基本人權,每個人都有權保護自己的個人資料。這本書深入淺齣地解釋瞭個人資料保護法的各項規定,讓我們瞭解自己的權利和義務。作者也強調瞭“透明化”的重要性,也就是企業應該清楚地告知我們,他們收集瞭哪些資料,如何使用這些資料,以及我們如何行使自己的權利。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個人資料保護不僅僅是法律的問題,更是一個倫理的問題。我們應該尊重他人的隱私,並且保護自己的隱私。這本書也提醒我們,要警惕那些過度收集和使用個人資料的企業,並且支持那些尊重用戶隱私的企業。
评分我原本對個人資料保護這件事情,抱持著一種“反正我的資料也沒什麼價值”的想法。覺得那些科技公司收集我的資料,頂多就是給我一些精準廣告,沒什麼大不瞭的。但讀瞭這本書之後,我纔發現,這種想法是多麼的危險!作者在《個人資料保護法的第一堂課》中,用許多真實的案例來告訴我們,個人資料外洩的後果可能不堪設想。例如,你的個資可能被用來進行詐騙、身份盜用、甚至是被用來影響你的信用評級。作者特彆強調瞭“資料最小化”的重要性,也就是我們應該盡量減少提供個人資料的數量,並且隻提供必要的資料。這本書也教我們如何辨識那些可疑的網站和App,以及如何保護自己的網絡賬號安全。最讓我受益的是,作者分享瞭一些實用的工具和技巧,例如如何使用密碼管理器、如何開啓雙重驗證等等。讀完這本書,我開始更加重視自己的個人資料保護,並且采取瞭一些實際的行動。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法律書,更是一本自我保護的指南。
评分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時候!身在颱灣,我們對個人資料的保護議題,其實一直都有些模糊地焦慮。新聞裏常常聽到個資外洩、詐騙電話、精準廣告追蹤,但到底這些事情跟我們有什麼關係?我們又能做些什麼?以前總覺得這些是科技公司或政府需要處理的問題,跟一般人無關。但讀瞭這本《個人資料保護法的第一堂課》,纔發現,個資保護其實跟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資料的守護者。作者用非常平易近人的語言,把復雜的法律條文和技術概念拆解開來,讓我這種完全不懂法律的人也能輕鬆理解。書裏不隻是講法律,更重要的是,它教你如何實際操作,像是如何設定隱私權限、如何辨識詐騙訊息、如何安全地使用網絡服務等等。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強調瞭“知情權”的重要性,提醒我們應該主動瞭解企業如何收集、使用我們的資料,並且有權要求他們停止或更正。這本書就像是一份實用的行動指南,讓我不再隻是被動地接受個資被收集和利用,而是可以主動掌握自己的資料權利,保護自己的隱私。強烈推薦給所有關心個人資料保護的颱灣讀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