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高采烈簽約買屋,卻發現是凶宅怎麼辦?您知道在遊泳池丟大便,會被移送法辦?婚禮當天悔婚逃跑的新郎要負賠償責任,奇怪嗎?
本書分為房屋買賣、網路、刑事、寵物法律、民事、交通六大主題,藉由真實新聞事件改編的案例,讓讀者瞭解法律適用的原則,遇到類似案例事實,積極麵得主張權利,消極麵得保護自己。走,就讓我們一起同遊實用的法律世界吧!
作者簡介
鄧湘全律師
.陽昇法律事務所 主持律師
.國立颱灣大學法學士
.國立颱灣大學法學碩士
.中華民國仲裁協會仲裁人
.颱灣營建仲裁協會仲裁人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榮譽諮詢律師
.警察廣播電颱法律生活單元律師
.國防部國軍輔導訴訟公聘律師
呂嘉坤律師
.陽昇法律事務所 律師
.國立政治大學法學士
Part1 房屋篇
1.不想買到跳樓屋,應知跳樓事!
2.買到有瑕疵的房子,該怎麼辦呢?
3.房屋與廣告內容不符,可否主張瑕疵減價?
4.法定空地如何使用?
5.無權占有就要拆屋還地
6.頂樓加蓋曾經燒死過人,算不算凶宅?
7.買到有瑕疵的房子,如何主張權利?
8.頂樓屋主看這邊---大樓頂設置基地颱要經過頂樓屋主同意
9.違章建築之買賣問題
10.管委會可否處罰違反規約的住戶?
11.房屋永久使用權之意思!
12.仲業之斡鏇金、要約書,您知多少?
13.社區大樓鐵欄杆掉落傷人,誰的責任?
Part 2網路篇
1.網路購物七日鑑賞期
2.網路誹謗知多少?
3.按個贊有錯嗎?
4.網路拍賣醫療器材,小心哦!
Part 3刑事篇
1.亂罵員工的法律責任!
2.瀋迷網路不顧小孩之遺棄罪問題
3.對嘴演唱沒有告知聽眾,是否構成詐欺?
4.想清楚再進去,不要無故侵入住宅
5.偷看簡訊也觸法,查女友小三遭起訴
6.龍發堂丟香焦公然侮辱罪成立!
7.應徵工作交付提款卡,小心變成人頭帳戶
8.潑強鹼,構成重傷罪
9.店傢對客人強製搜身,小心觸法
10.糞便哥,毀損他人之物的法律責任
11.通緝犯持假證件洽公,罪上加罪
12.Makiyo「重傷未遂」案
13.未經同意插電使用,小心構成犯罪
14.跑進公寓樓梯間按錯電鈴還不走,構成侵入住宅罪!
15.謊稱票據遺失,小心成立誣告罪
16.過年過節、人情事理,可以送禮給公務員嗎?
17.何謂易科罰金?
18.樓梯間裝監視器是否侵犯鄰居隱私?
19.指桑罵槐罵老母狗,是否構成公然侮辱罪?
Part 4寵物篇
1.打狗緻死,可惡!有罪!
2.帶狗遊泳溺死不救,小心移送法辦
3.再談談動物保護
4.飼主的法律責任
Part 5民事篇
1.瘋狂購物男,法院裁定花錢需妻同意
2.夫妻講情也講錢--剩餘財産分配請求權
3.購買新公司要注意什麼事情呢?
4.未成年子女侵權行為損害他人,傢長要負連帶責任
5.商品禮券得否約定使用期限?
6.債務人脫産,債權人有撤銷權可用哦!
7.子女不孝撤銷贈與,強力請求返還
8.拾金不昧之報酬請求權
9.賭債是債?賭債不是債?
10.放炮不要炸傷人,小孩放瞭大人賠
11.診斷證明書的法律效力
12.失蹤好久,怎麼辦? 3
13.養兒不見得防老啊!
14.愛人要迴贈與囉!
15.惡父老病,子女仍要負擔安置費?
16.是送我,還是藉我名登記啊?
17.強製執行誰的貨啊?
18.如何結婚?
19落跑新郎之損害賠償責任!
20.聘金支票不得拒付
21.這是誰的小孩啊?
22.造成婚姻破裂有責任的人,是否可以請求法院判決離婚?
23.如何應付債務人惡意脫産行為!
24.婚宴餐廳提供服務有重大瑕疵,請求精神賠償!
25.委託外遇抓姦,看清楚再簽約吧!
26.惡作劇訂餐、訂Pizza、訂飲料,缺德鬼的法律責任
Part 6交通篇
1.路霸霸路之法律問題
2.酒後駕車,警、民爭議之處理
3.酒後駕車之刑事責任認定標準
4.酒後駕車刑責加重瞭!
5.綠燈行車撞傷搶黃燈之人,駕駛有罪嗎?
6.行人違規過馬路,發生車禍誰的錯?
7.上下班指揮交通不當發生車禍,誰的責任?
8.開車門再不注意後方來車,車禍就賠慘瞭!
9.真奇瞭,公園打球竟彈到馬路上發生車禍
10.撞到人應該報警或送醫處理,不然被遺棄緻死送辦
11.真可怕,小豬從車上掉下來瞭!
12.任意攔車擋道構成妨害自由!
13.不當勸阻他人門前停車,小心構成恐嚇罪!
14.假車禍要求賠償,詐欺罪起訴!
序言
本書內容,大多是過去在警察廣播電颱生活法律單元的講稿,改編集結而成。許多簡單的法律觀念,有些人常常因為法律文字的生硬難懂,就不願意去瞭解,或是說不在乎身旁可能發生的法律事件,以緻於遇到事情,手足無措,這種想法是有問題的。
畢竟日常生活,無一不是法律,其實人的一生中,有意無意,有緣無緣,平均一下,大概都有機會上一次法院,不管您願意不願意,或者是刻意不刻意,機會都是均等的。站在樹下可能都會被雷打到,路邊無意瞄一下怪人可能都會被搥,您說奇怪不奇怪?觀察人們與法院的關係,大傢都說最好不要碰到,最好是這樣。就拿去醫院這件事來說,眾人都是能避免,就盡量不要上醫院,試問那位仁兄師姊,沒有上過醫院?所以說,對於法律而言,不要隻是看新聞的敘事,帶過就算瞭,有應該要知道的重要觀念,花很少的時間去記一下,或是告知有需要的人,相信可以減少很多糾紛,或是避免許多無謂的睏擾。
一直納悶為何電視或報紙的新聞,幾乎都以「法律新聞」為主角。每天在電視新聞或報紙上的重頭戲,都是社會法律事件的新聞,為何娛樂新聞不是老大?為何傢庭生活新聞不會是頭版?是否因為法律事件,經常都是光怪陸離,比較有賣點,不得而知。
不過,我們從經常性的法律新聞事件,挑齣一些較有趣,或是與我們生活關係較密切的新聞,作為分析的題材,以此分享與聽眾朋友,不僅散播法律常識,也能傳輸一些有益的法律技術性知識。不論法律新聞的本質如何,在眾多法律新聞敘述的事件中,有一些確實值得我們注意,若發生在我們身上怎麼辦呢?曾經有位客戶,子女在外地念書,本想在大學附近某社區大樓,買間房子給子女就近讀書,高興下訂後,發現之前樓上有人跳樓自殺,怎麼辦啊?子女還敢住嗎?如果您是社區管委會主委,社區旗杆倒下砸死人,要您負責,這個主委以後還想乾嗎?人傢無理激我、弄我,罵二句難道不閤人情事理嗎?每天上演太多太多的法律生活的故事,有上新聞的不過是冰山一角,沒上新聞的成韆上萬。
舉一可以反三,所以我們編撰本書,藉由我們挑選過的案例,輔以白話方式的說明,使一般人都能瞭解這些生活上可能發生的法律常識,有時候,一個小常識可能替您省下韆萬元的花費,不要小看這些法律新聞背後所呈現的意義。
這本書的價值,我認為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們能夠重新審視法律與媒體之間的關係。在颱灣,媒體的影響力非常強大,它不僅能夠塑造公眾輿論,還能夠影響司法判決。然而,長期以來,我們對於媒體在法律領域中所扮演的角色,往往缺乏足夠的重視。這本書的作者,通過深入的研究和細緻的分析,揭示瞭媒體在法律傳播過程中所存在的種種問題,例如媒體對法律事件的過度渲染、媒體對當事人隱私的侵犯、以及媒體對司法程序的乾擾等等。這些問題不僅會損害當事人的權益,還會破壞司法的公正性。作者也提齣瞭許多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案,例如建議媒體加強自律,遵守職業道德;建議司法機關加強與媒體的溝通,及時澄清不實報道;建議立法機關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規範媒體的報道行為。這些方案雖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要真正實現,還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本具有深刻思想性和現實意義的著作,它不僅能夠提升我們對法律新聞的理解,更能夠促使我們反思媒體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
评分說實話,一開始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我以為它會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學術論文,但讀完之後,我卻大為驚喜。作者並沒有拘泥於傳統的學術框架,而是大膽地采用瞭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將法律、新聞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多個領域的知識融會貫通。這種跨學科的視角,讓這本書的內容更加豐富、更加深刻。我尤其感興趣的是作者對於“法律傳播”的分析,他指齣,法律並非隻是由立法者製定、由法官執行的規則,更是一種文化符號,需要通過傳播纔能被社會所理解和接受。而媒體作為法律傳播的重要渠道,其報道方式和傳播效果,直接影響著公眾對法律的認知和態度。作者通過分析颱灣媒體對法律法規的解讀,揭示瞭法律傳播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問題,例如法律術語的誤用、法律概念的麯解、以及法律信息的碎片化等等。這些問題不僅會降低法律的權威性,還會影響公眾的法律意識。這本書對於我們如何提升法律傳播的質量,如何增強公眾的法律意識,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评分讀完這本關於法律新聞學的書,我不得不說,它填補瞭颱灣法律界一個長久以來的空白。長期以來,我們對於法律新聞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法律事件”的錶麵報道,鮮少深入探討新聞傳播本身對法律認知、法律程序,甚至法律製度的影響。這本書的作者,從新聞學的角度切入,細緻地剖析瞭法律新聞的特殊性,例如法律術語的準確性、證據呈現的公正性、以及對當事人隱私的保護等等。更重要的是,它並非隻是理論上的探討,而是結閤瞭許多颱灣實際案例,例如重大刑事案件的媒體審判、民事訴訟中媒體對輿論的影響、以及法律修正過程中媒體的推動作用等等,讓讀者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法律新聞在颱灣社會中的角色。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新聞自由”與“司法公正”之間平衡的討論,這在颱灣的媒體環境裏,是一個經常被忽視卻又至關重要的議題。這本書對於法律從業人員、新聞工作者,甚至是任何對颱灣社會議題感興趣的讀者,都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它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是一麵鏡子,讓我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法律新聞的復雜性,以及媒體在法律體係中所扮演的角色。
评分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僅僅關注法律新聞的“是什麼”,更關注法律新聞的“為什麼”和“怎麼樣”。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法律新聞的案例,而是深入探討瞭法律新聞背後的社會、政治、經濟等多種因素。例如,他分析瞭颱灣媒體在報道貪腐案件時,往往會受到政治勢力的乾預,從而影響報道的公正性。他還分析瞭颱灣媒體在報道弱勢群體權益時,往往會受到商業利益的驅使,從而忽略弱勢群體的真實需求。這種深刻的分析,讓我對颱灣媒體的運作機製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這本書也提齣瞭許多具有建設性的建議,例如建議颱灣媒體加強對法律新聞的專業培訓,提高法律新聞的報道質量;建議颱灣政府加強對媒體的監管,維護媒體的獨立性和公正性;建議颱灣公眾提高對法律新聞的辨彆能力,理性看待媒體的報道。這些建議對於改善颱灣的媒體環境,提升颱灣的法治水平,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這本書讀起來,讓人感覺既震撼又啓發,它不僅能夠提升我們對法律新聞的理解,更能夠激發我們對社會議題的思考。
评分這本書讀起來,感覺就像是坐在大學課堂裏,聽一位經驗豐富的教授娓娓道來。作者的文筆非常流暢,即使對於法律和新聞學都沒有深厚背景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其中的概念和理論。它不像許多學術著作那樣晦澀難懂,而是用生動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將復雜的議題變得平易近人。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於“法律新聞的框架”的探討,他指齣,新聞媒體在報道法律事件時,往往會受到自身價值觀、政治立場、以及商業利益的影響,從而構建齣不同的敘事框架。這些框架不僅會影響公眾對法律事件的認知,甚至會影響司法判決的結果。作者通過分析颱灣媒體對特定法律事件的報道,揭示瞭這些框架背後的運作機製,讓我對媒體的“客觀性”産生瞭更深刻的反思。這本書也提醒我們,在接收法律新聞時,要保持批判性思維,不要輕易相信媒體的報道,而是要多方查證,纔能得齣客觀公正的結論。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深入思考的好書,它不僅能夠提升我們對法律新聞的理解,更能夠培養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