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二十世紀末期迄今,大眾傳播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新興文化力量,滲透社會各個領域,引導且創造吾人的生活模式。本書對於這個影響重大的趨勢之知識基礎的探討,以哲學的角度為大眾傳播媒體的發展提供思維架構。
本書是由上下兩編組成,上編主要探討大眾傳播理論的知識論基礎,研究重心在認識方法,處理的問題著重於認識能力的嚮度、直接認識與間接認識的可靠性,以及傳播理論的真實性問題。目的在建立傳播理論發展的真理觀。
在本書的下編,藉由在上編所進行的真理觀釐清,開始著手處理「網際網路」的倫理學議題,說明「網際網路」這個自一九九○年代新興的傳播工具之發展,唯有建立在完整真理觀之上的倫理論述纔有其實踐意義。
本書特色
「大眾傳播」為當今社會不可或缺的知識媒介來源,
然唯有透過哲學角度來思維,
纔能對影響重大的趨勢進行知識基礎的探討。
作者簡介
梁瑞祥
經曆:輔仁大學哲學博士畢業、輔仁大學中西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獲颱北開放社會中心博士後研究奬學金至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進修
現任:長榮大學哲學與宗教係專任副教授兼主任
著作:《網際網路與傳播理論》、《思考的軌跡》、《政治哲學,基督宗教與現代生活》
序言
上編 傳播理論的知識論基礎
導讀 大眾傳播理論與知識論 11
第一節 緣 起 12
第二節 範圍與界綫 15
第一篇 當代傳播理論的主要問題
第一章 傳播理論發展的主要課題 19
第一節 曆史迴顧 20
第二節 傳播理論的性質 22
第二章 傳播理論的任務與典範 27
第一節 傳播理論的研究任務 28
第二節 傳播理論的研究典範 29
第二篇 傳播理論的知識論基礎問題探討
第三章 傳播理論的知識論基礎 35
第一節 知識論核心問題「人如何瞭解外在世界」 36
第二節 傳播理論的思考基礎「理解人如何對周圍物質世界産生認識」 40
第四章 士林哲學知識論與傳播理論 43
第一節 當代士林哲學知識論的發展 44
第二節 認識是為正確把握世界真相 46
第三節 事物本身與存在方式 48
第三篇 知識論研究對傳播理論發展的重要性
第五章 知識論對傳播理論發展的重要性 53
第一節 傳播真實性問題與知識論 54
第二節 知識論提供傳播理論科學理論基礎 56
第六章 知識傳播與新工具網際網路 59
第一節 傳播實務與理論驗證 60
第二節 網際網路─傳播科技的新發展 63
結 語 65
下編 網際網路倫理學問題研究
引 言 69
導讀 大眾傳播與現代世界 73
第一節 何謂網際網路 75
第二節 網際網路與「虛擬世界」 76
第三節 「統一的可能性」、「時間與空間觀念的變化」與網際網路 78
第四節 研究進路 81
第一篇 網際網路科技發展與人類生活
第一章 網際網路對生活世界産生的影響 85
第一節 網際網路重要性的一般論述 87
第二節 網際網路發展簡史 89
第三節 持平看待網際網路科技發展 91
第二章 整全人文主義與現代科技 93
第一節 整全人文主義 95
第二節 論整全人文主義的真實性和超越性 97
第三節 科技與理性思維的不可分割性 99
第二篇 網際網路與新倫理問題
第三章 網際網路與新經濟 103
第一節 「新經濟」的真義 104
第二節 反映真實世界的平行宇宙 105
第三節 「網路泡沫」的反省 107
第四章 網際網路新倫理問題研究核心─隱私權與基本人權 109
第一節 網際網路倫理學問題的研究樣態 111
第二節 基本人權與隱私權問題 112
第三節 建構處理隱私權問題方法的嘗試 117
第三篇 網際網路倫理學問題的研究架構
第五章 做為研究基礎的士林哲學體係 123
第一節 倫理學的性質 125
第二節 士林哲學係統之倫理學研究方法 128
第六章 探討網際網路倫理學問題 133
第一節 網際網路倫理與行為內在善惡 134
第二節 網際網路倫理問題研究的正確方嚮 135
結 語 141
參考文獻 143
我對《知識論與傳播理論》這本書抱持著非常高的期待,因為這兩大領域的結閤,聽起來就充滿瞭智識上的挑戰與啟發。我一直對「知識」本身充滿探究的興趣,想瞭解它的來源、它的可靠性,以及它如何被建構。而「傳播理論」則更關乎知識如何流動、如何被接收、以及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與觀念。我預期這本書會深入探討諸如「資訊優化」與「知識生產」的關係,並可能分析在當前數位媒體環境下,傳統的傳播管道與新興的社群平颱,各自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我想知道,作者會不會剖析「後真相」時代的知識傳播睏境,以及我們該如何在這個時代建立更穩固的知識基礎。或許,書中還會觸及「符號學」在傳播中的應用,探討符號如何承載意義,並在傳播過程中被解讀。我對這本書的潛力感到非常興奮,希望能從中獲得能夠幫助我更精準地理解、分析和應對當前複雜的資訊環境的深刻見解。
评分這本《知識論與傳播理論》的書名,光是聽起來就很有深度,而且感覺是那種能夠引發深度思考的類型。我一直認為,我們每天所接收到的資訊,並非全然客觀,背後往往蘊含著各種觀點、立場和利益。這本書的書名,讓我覺得它能夠幫助我理清這些複雜的脈絡。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知識是如何被建構」的,以及「傳播過程如何影響知識的呈現與理解」。例如,在探討知識論的部分,或許會從哲學史的角度,解析不同思想傢對知識的定義和獲取方式的看法。而在傳播理論的部分,我希望它能觸及「訊息的選擇性呈現」與「受眾的解讀偏差」等議題。更具體地來說,我很好奇書中是否會探討「敘事」在傳播中的力量,如何透過故事來傳遞價值觀和知識。我希望這本書能帶給我一種「撥雲見日」的感覺,讓我對知識與傳播之間的微妙關係有更透徹的理解,進而能夠更為敏銳地辨識資訊,做齣更為明智的判斷。
评分說實話,我對「知識論」這個詞聽起來有點學術,但「傳播理論」就比較貼近我的生活經驗瞭。每天滑手機、看新聞、追劇,這些都是傳播的一部分。我一直在想,為什麼有些訊息會引起廣泛關注,有些卻石沉大海?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會無意識地被某種觀點說服,即便理性上覺得有點奇怪?這本書的書名讓我覺得,它或許能解答我這些生活中的疑問。我期待它能用比較容易理解的方式,解釋一些看似高深的理論,並將這些理論應用到我們每天接觸到的傳播現象中。例如,書中會不會分析社群媒體上的「同溫層」效應,解釋為何人們傾嚮於聚集在價值觀相似的群體中?又或者,它會探討不同傳播媒介,像是電視、報紙、網路,各自有哪些獨特的影響力,以及它們如何塑造我們的社會認知?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一些「哇!原來是這樣!」的頓悟時刻,讓我對周遭的傳播世界有更清晰的認識,甚至能夠培養齣更批判性的思考能力。
评分這本書的命名《知識論與傳播理論》,聽起來就很有份量,感覺是一本能讓人靜下心來好好啃讀的學術專著。我對知識的本質,以及我們如何獲取知識一直充滿好奇。傳統的知識論探討的,是如何確立真理,而傳播理論則關乎訊息如何從發送者傳遞到接收者,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扭麯或改變。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在這兩者之間建立橋樑。例如,當一個新發現的科學知識,是如何透過學術期刊、科普文章、甚至是網路新聞,層層轉化,最終進入大眾視野的?在這個過程中,知識的「真確性」是否會因為傳播管道的不同而有所改變?我又在想,書中會不會探討意識形態在知識傳播中的作用?比如說,媒體如何選擇性地呈現訊息,以影響公眾的看法?或者,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是否也會有顯著差異?這是一本需要耐心和思考的書,但我相信,它會為我打開一個更廣闊的知識視野,讓我更深刻地理解我們所處的這個訊息紛雜的世界。
评分哇,拿到這本《知識論與傳播理論》的書,真是讓人眼睛一亮!封麵設計很簡潔有力,黑白灰的配色,配上俐落的字體,有種沉靜又具啟發性的感覺。我一直對知識是如何產生、如何被理解,以及它如何在社會中流動傳播這類議題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在現今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辨別真偽、理解背後的脈絡,更是顯得格外重要。本書的書名直接點明瞭核心,讓我聯想到很多學術上的探討,像是笛卡兒的懷疑論、培根的歸納法,又或是後現代主義對知識權力的質疑。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將這些哲學思辨與傳播學的具體現象連結起來。書中會不會探討媒體的建構性,如何影響我們對現實的認知?又或者,在數位時代,演算法和社群媒體如何重塑知識的生產與傳播管道?我腦海中已經開始浮現各種可能的討論方嚮,像是假新聞的生成機製、意見領袖的影響力、甚至是科技倫理在知識傳播中的角色。我真的迫不及待想翻開這本書,看看作者會為我揭示哪些關於知識與傳播的深度洞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