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實踐:組織傳播理論與研究

重.返實踐:組織傳播理論與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組織傳播
  • 傳播理論
  • 組織行為
  • 實踐研究
  • 管理學
  • 溝通學
  • 社會學
  • 媒介研究
  • 組織文化
  • 案例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組織傳播是關乎人們組織生活與溝通行為的學科,人的一生無法脫離組織,而溝通互動則是組織生活的重心所在,瞭解組織中訊息産製、意義建構、管理說服、領導統禦以及文化形塑等傳播行為,除有助於我們每天工作的進行,也能幫助我們脫離既有組織結構的限製,創造齣更多元與民主的組織生活。

  本書兼顧理論、研究與實務,除透過係統性的介紹,使讀者能夠全麵且深入的瞭解組織傳播的理論基礎與曆史發展、並進一步探討組織傳播在颱灣與華人社會發展的可能性外,亦透過在地的實證研究,幫助讀者將理論與實際生活中的組織扣連,以解決實務問題與建構生活世界。

  這是一本強調組織傳播知識與行動實踐的書,從學養知識、到優質組織人的素養,乃至當代人連結社群的修養思維來看組織傳播,本書跳脫瞭傳統對於「學門」討論的框架,而以一種新的視野來看待這個學術領域--透過傳播,我們得以瞭解組織與展現人性;透過傳播,我們纔有擺脫既存組織結構的製約並開展個體能動與創造性的可能。

作者簡介

秦琍琍

學曆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傳播博士
  美國俄亥俄大學傳播碩士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係學士

經曆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係副教授兼係主任
  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副教授兼國際交流中心主任
  長榮大學大眾傳播學係副教授兼係主任
  美國加州聖荷西州立大學 講師/助理教授

專長領域
  傳播理論、質化研究方法、組織傳播、傳播管理、語藝研究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推薦序 迴到未來 i
自序 花,開瞭…… vii

Chapter 1 重.返實踐──新世紀的組織傳播學 1
第一節 從驚奇與提問開始 2
第二節 傳播作為理解組織的理路 7
第三節 知識的産製與實踐 10
參考文獻 12
理論篇──新理論的建構 15

Chapter 2 傳播與組織 17
第一節 人與組織──改變中的世界與工作場域 18
第二節 組織傳播學的想像與發展 21
第三節 傳播與組織 29
參考文獻 33

Chapter 3 重探組織傳播學的古典理論與研究取徑 37
第一節 建構與解構理論 38
第二節 從理性到效率──古典科學管理取徑 41
第三節 從開放到權變──係統理論取徑 48
參考文獻 51

Chapter 4 組織傳播理論與研究的新轉嚮 53
第一節 轉嚮語言的組織傳播學 54
第二節 強調意義的詮釋取徑 56
第三節 解放旨趣的批判取徑 60
第四節 語藝轉嚮的組織研究 62
第五節 從理論到實踐 65
參考文獻 68
研究篇──組織與論述 73

Chapter 5 跨世代的組織溝通──工作價值觀與領導互動 75
第一節 全球化與多元化的組織情境 76
第二節 研究背景與文獻探討 78
第三節 研究架構、目的與方法 85
第四節 組織中的世代差異與自我認同 89
第五節 組織溝通與工作滿意 95
參考文獻 99

Chapter 6 組織論述、組織認定與組織文化 105
第一節 組織論述的多樣與跨界 106
第二節 
組織論述、組織認定與組織文化──從語藝觀點檢視公廣集團的整併過程 109
第三節 研究架構、目的與方法 112
第四節 公廣集團論述建構之組織真實 119
第五節 語藝觀點的組織論述研究 130
參考文獻 132

Chapter 7 組織傳播、性彆與領導 139
第一節 組織傳播與女性領導 140
第二節 從紮根理論看組織溝通與性彆 142
第三節 女性領導的自我認知與溝通模式 147
第四節 性彆傳播與組織真實的建構 152
第五節 反思組織、性彆與領導 158
參考文獻  160
實踐篇──
組織傳播在華人社會的發展 165

Chapter 8 華人社會組織傳播學的發展與建構 167
第一節 組織傳播學在地化發展 168
第二節 華人組織傳播學發展現況 170
第三節 在地的研究取徑與關懷 179
第四節 華人組織傳播學發展的挑戰與轉機 184
參考文獻 186

Chapter 9 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與本土組織傳播學研究的再思 191
第一節 解構與建構組織 192
第二節 組織的後設論證 195
第三節 
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與組織傳播學研究 199
第四節 對話的加入與延續 207
參考文獻 211

Chapter 10 從素養到學養──再思組織傳播在華人社會的實踐與發展 217
第一節 實踐社群與組織素養 218
第二節 
組織學養──組織傳播在華人社會的學術發展與契機 222
第三節 修養與連結 226
第四節 未盡之語 228

參考文獻 229

圖書序言

花,開瞭……

  齣書前兩個月,到客傢電視颱演講,順道拜訪瞭初任公廣集團董事長的趙雅麗老師,談到將齣版的新書與寫作過程,趙老師在鼓勵之餘,也分享她當年齣書的經曆,其間我們很自然的用到「花,開瞭……」的隱喻,來描述一本學術著作的誕生,彷彿涵養花朵般,需要時間與心力的澆灌,及至其順時自然的熟成綻放而無須過多的矯飾。

  但在順時自然的背後,依然有著個彆獨特的心路曆程。組織傳播學門的確立,至今已超過七十個年頭,自己接觸這個領域也超過二十年,從初遇時對其兼容並蓄的跨學門特色感到驚喜、到隨後衍生齣關乎自身與學術定位的提問,乃至這些年來思索種種研究可能與尋找答案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自我觀照與定位、角色形塑與協商,以及定義組織傳播學研究及其之於颱灣乃至華人社會的過程。

  這本書的寫作,也彷彿是一係列生成、展現與實踐的過程,從行動者到實踐場域的一路梳理,書寫的不隻是理論與學術知識,也是自己這一路走過的歲月與學術實踐。因此,本書的主旨不僅在於描繪 / 詮釋 / 界定齣研究者、被研究者、學門、傳播、組織與所處社會及彼此間的關係,也蘊含瞭對當下生活世界建構一個知識框架,以解決種種實務問題的企圖,這也是本書取名「重.返實踐」之意,因為本書彰顯的是在地迸生的知識,好讓我們能知其所以然的更貼近所處的社會與組織真實。

  在高等教育機構與傳播學術社群的這些年中,有十年多的時間是兼任行政職務,也陸續參與不同學術團體的運作,在種種角色的扮演中,有著對於機製運作的建立與衝撞、個人理想與組織利益的權衡、領導與被領導角色的拿捏,以及人際關係的建立與消散等種種經驗;而從研究美國的老人中心和消防隊等組織起,到曆經颱灣福特六和、華航、東元電機、南僑化工、中華電信、公廣集團,以及數傢媒體組織文化的田野研究迄今,加上其中因不同研究案而不斷進齣金融業、科技業、傳播業以及外商公司等組織進行訪談與觀察,在每次進齣場域和深入訪談中,無論研究主題是文化、衝突、決策、性彆或是領導,也不管訪談的對象是董事長、總經理、中層管理者或是基層員工,總能感受到個體成員在當代組織行動-結構、個體-集體以及自主-限製等二元對峙中所有的悲與喜、成敗與得失以及掙紮與希望。

  因此,本書從「驚奇」與「提問」開始,希望在書寫的過程中,迴應與思考關乎自身的「組織傳播學之於自我人生意味著什麼?」關於社會的「組織傳播學之於社會的其他人有何意義與幫助?」以及關於學術建製的「華人社會能有自己的組織傳播學嗎?」等問題。書中共分理論篇、研究篇與實踐篇三個部分,其目的一方麵希望能提供理解組織傳播學從理論到實踐兩者關係間一個新的視角與可能;另一方麵也期待從颱灣本土組織傳播研究而至華人社會組織傳播學門的發展中,對在地知識的建構與實踐提齣一個思考框架,並能透過組織傳播學的應用,幫助個體與群體超越結構的束縛與限製,並能以多重的實踐形式達成想望與目標。

  一朵花的綻放,需要許多關愛與澆灌;一本書的齣版,也一樣有著許多的關懷與祝福。感謝從大學起帶領我走進傳播學門的陳世敏、林東泰、關尚仁與趙雅麗等老師,這些年來,老師們總不忘在適當的時候幫我一把。感謝Tom Daniels、Fredric Jablin等老師帶領我進入組織傳播的領域,當年因為能跟著大師級的Jablin在UT-Austin學習而雀躍不已,但在隨後的幾年間,也常因跟著一位治學嚴謹的老師吃到不少苦頭,但無論學術上如何要求,Jablin對學生的認真負責與關懷總是能讓人感懷在心,老師已在幾年前因意外過世,而這幾年在帶領博士班與碩士班學生的過程中,越來越感受到其身教對於我的影響;感謝從念碩士起就認識的彭蕓老師,因緣際會在Ohio University相識後的許多照顧,每次見麵總會提醒我要寫書,這迴也特彆在百忙中給我很多中肯的建議;感謝世新的成嘉玲董事長、牟宗燦前校長、賴鼎銘校長和熊傑副校長,因為他們的賞識與託付,讓我能在這些年兼行政職務的過程中實踐與反思所學,終能有自己的思維與洞見,額外的收獲則是能跟著幾位長輩學到許多待人處世之道;感謝我在世新的好同事們,從傳研所時代的黃光玉與戚栩遷兩位老師,到口傳係的黃鈴媚、葉蓉慧、瀋錦惠、周玉山老師等,在相處與共事的日子中,他們於公於私的協助和體諒,讓世新歲月更有人情味,尤其要謝謝黃鈴媚老師在極短時間幫我看完草稿並提供寶貴意見;此外,衷心感謝鄭瑞城老師,能在寫作過程中給予建議和提醒;特彆要感謝人在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的鍾振昇老師允諾寫序,當年還是學生時即拜讀過鍾老師的文章,鍾老師是美國少數研究組織傳播的傑齣華人學者,鑽研此領域數十年間有其獨特的見解,也一嚮關心華人學術社群的發展,能得此前輩先進為本書寫序,覺得十分光榮。

  最後,感謝愛我、帶領我一生的天父,讓所學能與生活和工作完全扣連,而走過的人生歲月雖未必皆是天色常藍、花香常漫,但父神的美意總讓我得以成長和蛻變;感謝愛我和我所愛的傢人們,父母親終生的付齣、先生的鼓勵與體恤,以及八歲女兒在寫作過程中常因為無法得到媽媽陪伴而流的委屈淚水,謝謝你們的愛常常溫暖我的心。

  花開燦爛,衷心希望這本書能對讀者和學術社群有所幫助與貢獻。但能力有限,在內容及撰寫上不免仍有不足之處,書中若有錯誤或疏漏的地方,尚祈各界賢達不吝賜教為感。

秦琍琍
2011暑期於美國加州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重.返實踐:組織傳播理論與研究》的書名,簡直搔到我的癢處!作為一個在企業界打滾多年的老鳥,我深深體會到「傳播」在組織中的重要性,但有時候又覺得,我們往往忽略瞭最根本的「實踐」環節。許多時候,我們談論理論,談論學術,但當我們迴到辦公室,麵對真實的人、真實的問題時,卻發現那些理論似乎都離我們很遠。我非常希望能從這本書裡,找到一些能讓我「恍然大悟」的觀念。我對書中「理論與研究」的部分充滿好奇,想知道它會如何闡述組織傳播的經典理論,並且如何將這些理論與當代組織的實際需求連結起來。更重要的是,我期待「重.返實踐」能為我帶來實際的幫助,例如,它會不會提供一些實用的溝通工具,例如如何撰寫一份更具影響力的內部郵件,如何舉辦一場更有效的團隊會議,或是如何處理員工之間的溝通摩擦。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更清楚地看到,如何將組織傳播的理論,轉化為促進組織健康發展的具體行動。

评分

《重.返實踐:組織傳播理論與研究》這個書名,讓我感到一股強烈的學習動機!我一直深信,組織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內部溝通的效率與品質。特別是在現今這個資訊爆炸、人際關係日益複雜的時代,如何有效地傳播訊息、建立共識、凝聚力量,更是每一個組織麵臨的重要課題。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組織傳播的核心概念,並且能提供一套兼具理論深度與實務指導意義的分析框架。我對書中「理論與研究」的部分非常感興趣,希望它能為我們揭示組織傳播背後的一些關鍵學術發現,例如,不同溝通模式對組織績效的影響,或是領導者在組織傳播中所扮演的角色等等。更讓我期待的是「重.返實踐」的承諾,我希望這本書不僅止於理論的闡述,更能提供具體的策略和技巧,教我們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應用這些理論。例如,如何設計更具說服力的內部溝通活動,如何處理組織內部的謠言與危機,以及如何培養一種開放、信任的溝通文化。

评分

天啊,我實在太需要這本書瞭!最近工作上總是遇到瓶頸,明明知道有些溝通策略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實際操作起來卻總是差強人意。每天埋首於各種報告和會議,有時候都覺得自己像個訊息的傳遞機器,卻忘瞭背後真正需要的是「組織」的連結與「傳播」的溫度。看到這本《重.返實踐:組織傳播理論與研究》的書名,我就覺得像是抓到救命稻草一樣!特別是「重.返實踐」這幾個字,聽起來就是要把那些高深的學術理論拉迴現實世界,教我們怎麼實際運用,而不是隻停留在紙上談兵。我真的很好奇,書裡會不會介紹一些實際的案例分析?像是麵對組織內部的衝突、變革時期如何穩定軍心、或是如何提升團隊的協作效率等等。我一直覺得,很多時候問題不在於沒有理論,而是不知道如何將理論「翻譯」成能讓大傢理解、並且願意去做的行動。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步驟、方法,甚至是一些可以立即套用的模闆,那真的太棒瞭!我迫不及待想知道,它會如何引導我們重新思考組織內部那些看似微小卻至關重要的溝通細節,以及如何透過有意識的傳播,來真正地「重塑」我們的組織文化。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重.返實踐:組織傳播理論與研究》光聽就讓人充滿期待!我自己在從事人力資源相關的工作,每天都會接觸到許多關於員工溝通、團隊建立、企業文化等方麵的問題。有時候,我們會遇到一些棘手的狀況,像是員工士氣低迷、團隊成員之間頻繁產生誤會、或是新進員工難以融入公司文化等等。這時候,我總是在想,是不是有更係統性的方法,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些現象背後的傳播學原理,並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診斷組織溝通問題的框架,以及一些能夠實際運用的診斷工具。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從書中學到,如何設計一套更有效的內部溝通機製,讓資訊能夠在組織內有效流動,同時也能促進員工之間的相互理解和支持。我對書中「理論與研究」的部分充滿好奇,想知道它會如何連結到實際的「實踐」,例如,是否會提供一些成功組織的案例分析,剖析他們在組織傳播方麵的獨到之處,以及他們是如何剋服溝通障礙,最終達成組織目標的。

评分

坦白說,我對學術研究類型的書籍嚮來有點距離感,總覺得文字艱澀,離我的日常生活太遙遠。但這次看到《重.返實踐:組織傳播理論與研究》,真的讓我耳目一新!「理論與研究」這個組閤聽起來很紮實,但「重.返實踐」又帶著一股接地氣的親切感,彷彿在說:「別擔心,這本書不是要讓你頭昏腦脹的,而是要讓你學到能真正用在工作上的東西。」我特別想知道,書裡麵會不會探討一些當代組織麵臨的獨特挑戰,例如數位時代的溝通斷層、遠距工作模式下的團隊凝聚力、或是跨世代溝通的潛在衝突點。我一直覺得,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變化太快瞭,很多傳統的溝通模式已經不適用。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建立更具彈性、更能適應變化的組織溝通體係的觀點,那就太實用瞭。我個人對組織內部資訊透明化的議題特別有感,也希望書裡能有一些關於如何有效傳遞組織願景、策略,以及如何建立信任感的實務建議。畢竟,一個能夠順暢溝通的組織,纔能更有力量麵對未來的各種挑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