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生畫集圖文賞析(三):同盟歐鷺

護生畫集圖文賞析(三):同盟歐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護生
  • 動物保護
  • 鳥類
  • 繪畫
  • 圖鑒
  • 自然
  • 藝術
  • 公益
  • 歐鷺
  • 同盟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護生畫集》是弘一大師和豐子愷「以畫說法」的佛教勸善之作,自一九二九年畫集流布以來,除瞭在護生戒殺、長養慈悲心方麵發揮莫大功效,更讓許多閱畫者因此開始素食。《護生畫集》可說是弘一法師和豐子愷遺愛人間、教化人心的珍貴資糧。

  本書內容為豐子愷送弘一大師的七十歲壽禮,由當代書法名傢葉恭綽題詩,共計七十篇。畫集內容著眼於物我的感應同情、萬物自得之趣,充滿瞭惜物、護生、祥和、慈愛之氣,可能是因為豐子愷遭逢抗日戰爭爆發,舉傢逃難曆經戰火,瞭解驚慌奔走之苦,也深深體會身為動物之一的人類,瀕臨死亡時的驚恐心情,因而對其他有情識的動物,被抓拿及被屠殺時的情緒反應,也能感同身受。故而無一般勸善之書淒慘罪過的景象。

  林少雯居士承繼原創精神,以白話圖文賞析原作的體相用之美,讓大小朋友能夠更清楚瞭解自己和護生、戒殺、惜物、長養慈悲、種下善根種子……等生命教育觀念的關聯性,進而觸發對生命存在及和諧共生的思考,並在心靈境界上得到提昇。

本書特色

  1.將書法傢所寫的詩文還原成楷體字,無古今文字障礙,更顯古詩入畫的文學價值。
  2.為《護生畫集》的白話賞析及精闢導讀,文圖並茂傳達善美情義,為近百年首創。
  3.具佛理及生態倫理觀,含宗教、民俗社會、文學藝術等,為人類學研究珍貴資料。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少雯


  廣東省蕉嶺縣人,世新圖資係、玄奘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

  曾任編劇、特約撰述、編輯、作傢協會理事、婦女寫作協會理事等,現任中國文藝協會監事。作品有散文、小說、報導文學、兒童文學、劇本。關注環境綠化和水土保持議題。曾獲中山文藝奬、中央日報文學奬、中國文藝散文奬章、聯閤報環保文學奬、颱灣省文學奬、省新聞處短篇小說奬等。作品常入選「好書大傢讀」;兒童文學作品選入國小國語課本及補充教材。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推薦序一

重讀《護生畫集》的美好經驗


  漫畫大師豐子愷的《護生畫集》,一九八一年颱北純文學齣版社曾經印製全套六集,在書市流通,為讀者所喜愛。我很有福氣的竟能獲贈一套。書寄到的日子,我不停的像郵差先生緻謝。他竟詫異的問:「是寶物嗎?」

  從小學時代就喜愛豐子愷漫畫的我,匆匆翻開第一集,幾頁之後,就看到我童年曾經被深深打動的一幅畫:「拾遺」。盡管當時我已經五十多歲,竟好像是又迴到小時候,和小小的遊伴在異地重逢。

  「拾遺」是宋代詩人蘇軾所寫的一首詩,一共是四句:「勾簾歸乳燕,穴牖齣癡蠅;愛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

  童年受限於不認識「牖」字,也看不懂書法傢所寫的「癡」字,所以第一、二句背不下來。但是後麵的第三、第四句,因為很口語化,隻讀兩遍就背下來瞭。我所以能看懂全詩,主要靠的竟是豐子愷的生動插畫。

  全詩的意思是:鈎起廊上的簾子,好方便小燕子迴到簷下的鳥窩;在窗紙上挖個洞洞,好讓無知的蒼蠅進齣;為瞭愛護老鼠,特地為牠留些剩飯;為瞭憐憫撲火的飛蛾,夜裏索性不點燈。

  讀到這樣的內容,我一時發起楞來。一方麵是我的心被打動瞭,變柔軟瞭;另一方麵是深深感到佛傢胸襟的開闊和偉大,自己也開始有瞭「尊重生命」的思想。這個童年閱讀《護生畫集》的經驗,深深藏在我心中,一直沒有忘記。

  不久以前,本書作者林少雯女士寄給我一份影印文件,原來是她的新作《豐子愷護生畫集賞析》的書稿。她在來信中邀我為她這本新書寫一篇序。理由是我過去也曾經為她的兩本有關自然生態保育的書寫過序。為瞭不辜負她的美意,我隻有答應。更何況,她這本書恰好又喚醒瞭我童年閱讀《護生畫集》的一些舊經驗以及麵臨過的睏境。她的這本書有新的安排,新的做法,對喜愛《護生畫集》的讀者幫助很大。

  第一,她把書法傢所寫的詩文還原成楷體字,使我們既能欣賞書法傢美妙的筆法,又能認讀書法傢所寫的每一個字。然後,她解釋畫意,讓我們不但能瞭解豐子愷畫的是什麼,還能留意到豐子愷想錶達的思想又是什麼。最後她引用佛傢的思想互相印證,說明瞭豐子愷的思想和佛傢思想的密切關係。

  正如書名提到的,這是一本對《護生畫集》的賞析,也是一本對《護生畫集》的導讀,值得嚮喜愛《護生畫集》的讀者介紹。

  這就是我想說的話。

林良

推薦序二

  颱灣佛光山星雲大師,在我心目中跟弘一大師一樣都是高僧。星雲大師在颱灣建造的佛陀紀念館,目前已成瞭颱灣新地標,更是世界佛教的新地標。

  佛館風雨走廊的外牆,以我與星雲大師結緣臨摹父親豐子愷的彩色護生畫七十多幅,請當代著名藝術傢製成浮雕畫,給蒞臨佛館禮佛、參觀遊覽,或校外教學的學子們,當作生命教育的教材,讓人産生慈悲心,進而惜物、護生、戒殺,這種尊重生命的教育,正是現代社會最需要的。

  今年是弘一大師一百三十二歲誕辰,也是他圓寂七十週年紀念。弘公和我父親閤作的《護生畫集》,在颱灣有玄奘大學學生林少雯居士,作為她碩士論文的研究題材。這樣全麵研究《護生畫集》的屬她為第一人。林少雯居士在星雲大師所辦的《人間福報》亦撰寫專欄,將護生畫一則一則加以賞析,平易近人的文字,深入淺齣,讓更多人可以瞭解護生畫的內容,增長善種子,長養慈悲心。

豐一吟

推薦序三

  護生者,護心也(初集馬一浮先生序文中語)。去除殘忍心,長養慈悲心,然後拿此心來待人處世。――這是護生的主要目的。故曰:「護生者,護心也。」詳言之:「護生是護自己的心,並不是護動植物。」再詳言之,殘殺動植物這種舉動,足以養成人的殘忍心,而把這殘忍心移用於同類的人。故護生實在是為人生,不是為動植物。普勸世間讀此書者,切勿拘泥字麵。倘拘泥字麵,而欲保護一切動植物,那麼,你開水不得喝,飯也不得吃。因為用放大鏡看,一滴水中有無數微生蟲和細菌。你燒開水燒飯時都把他們煮殺瞭!開水和飯都是葷的!故我們對於動物的護生,即使吃長齋,也是不徹底,也隻是「眼勿見為淨」,或者「掩耳盜鈴」而已。然而這種「掩耳盜鈴」,並不是傷害我們的慈悲心,即並不違背「護生」的主要目的,故正是正當的「護生」。至於對植物呢,非不得已,非必要,亦不可傷害。因為非不得已、非必要而無端傷害植物(例如散步園中,看見花草隨手摘取以為好玩之類),亦足以養成人的殘忍心。此心擴充起來,亦可以移用於動物,乃至同類的人。割稻、採豆、拔蘿蔔、掘菜,原來也是殘忍的行為。天地創造這些生物的本意,決不是為瞭給人割食。人為瞭要生活而割食他們,是不得已的,是必要的,不是無端的。這就似乎不覺得殘忍。隻要不覺得殘忍,不傷慈悲,我們護生的主要目的便已達到瞭,故我在這畫集中勸人素食,同時又勸人勿傷害植物,並不衝突,並不矛盾。

豐子愷

推薦序四

  豐子愷先生以護生畫第三集稿本來,謂此七十幅將為弘一法師七十歲紀念,且將滬上善信意屬餘寫其文。餘明年亦七十矣,目昏手戰,勉事謄錄。方今劫運方興未艾而素食之習亦漸流行,和平且為人所同企。餘以為殺機殺業互為因果,非去殺固無以勝殘,且自科學日明,眾益知人之與物本無大彆,則屠戮之慘詎,可視為當然,人類自私之習,當此將進入大同之世,固應努力滌除,則戒殺之舉,吾人應視為前進之一事,不可目為迷信與落伍也,書畢迴贅述於右。 民國三十八年四月 葉恭綽誌

葉恭綽

作者序
    
與《護生畫集》情深緣也深


  三十年前拜讀過《護生畫集》,畫集中淺顯的佛理、熟悉的儒道思想、詩詞的文學情境、繪畫的特殊風格、書法的彆具特色都深深打動我的心。

  幾年前又細讀瞭由洪範書局齣版的四集《豐子愷文選》,溫柔敦厚和自然細膩的筆觸也深深撼動我的心靈。如此一位文采畫采皆美的作傢和畫傢,確實令人著迷。

  我二○○七年就讀玄奘大學宗教研究所,有一天在打坐中腦際閃過弘一大師的影像,這個靈感加上不久前剛讀過豐子愷的散文,於是指引我去研究與弘一大師和豐子愷相關的論文,那無疑的就是《護生畫集》瞭。此時我素食已十多年,而以「慈悲心」和「護生戒殺」為主題的《護生畫集》,更加深獲我心。

  就這樣,我以「豐子愷《護生畫集》體、相、用之探討」為題,寫瞭篇十八萬字的論文,針對《護生畫集》的外在錶現形式:包括創作理念、傳播媒介、繪畫風格技巧、文人畫、簡筆畫、題材、書法等;及內涵的思想與意境:包括文學美、及佛教、儒傢、道傢、道教等的哲學思維、生態倫理、童心童趣、親子教育、護生戒殺思想、藝術價值、教育及美學思想等加以全麵闡述。

  論文完成後總覺意猶未盡,我開始一幅幅賞析此「以畫說法」、「護生護心」的《護生畫集》,於《人間福報》發錶,由於賞析文字廣受歡迎且得到各方關注,因此結集由香海文化齣版。

圖書試讀

(試閱1)義狗救豬

義狗救豬 閩南傳說

血肉淋灕味足珍,

一般痛苦怨難伸。

設身處地捫心想,

誰肯將刀割自身。

宋 陸遊 示小廝詩 

自古以來,常聽說義犬救主的故事。義犬的傳說,總是很感人;義犬的事蹟,總是被傳頌;但是義犬救豬,就比較罕聞也罕見瞭,子愷先生在畫題下加註瞭這則故事來自「閩南傳說」。

子愷先生這幅護生畫所引用的是陸遊的護生詩,「血肉淋灕味足珍」詩中描繪屠殺動物換來美味饌饈,其實原意是告訴世人宰殺動物烹調為食,其過程是血淋淋的,慘不忍睹的。而被宰殺的動物「一般痛苦怨難伸」,子愷先生藉著陸遊的詩來期盼食肉的朋友們能「設身處地捫心想」,想什麼呢?試想用刀割斷動物的喉嚨讓牠一刀斃命,或用斧頭來砍動物的肉體,那多疼痛難當啊!「誰肯將刀割自身」有誰肯用刀在自己身上試試呢?所以,陸遊的意思是,如果人們不願意這麼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那麼將心比心,就不要讓其他眾生受這種苦。這叫做設身處地為眾生著想,是一種慈悲心行。

這是一首勸世人戒殺護生的詩文,子愷先生以此詩來描繪一隻狗和一頭豬,意思是連狗都知道這個道理,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難道還不如嗎?

圖畫中那隻狗,看到豬被綑綁在地,不斷哀嚎;牠又看到一位屠夫準備好刀具要宰殺那頭豬;狗心中生起慈悲,於心不忍。牠要如何救那頭豬呢?最快的辦法就是將屠夫的刀子叼走,並藏匿起來。

真是一隻有靈性的義犬,牠試圖挽救豬即將被屠宰的命運。這樣是否就能成功解除豬的危機呢?未必!除非屠夫被感動而不殺豬瞭!否則再去找一把刀即可;或許屠夫為此生氣,說不定將狗痛打一頓,狗不但救不成豬朋友,自己也受到牽連而有瞭危險。

但是,子愷先生所要錶達的是豬的無奈、悲鳴和狗的忠義及奮不顧身。連狗都能設身處地為豬著想,發揮慈悲和感同身受的心,何況身為人類呢!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