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圓滿是本來清淨,遠離一切染汙與清淨,這是密教寜瑪派最高解脫方便、最高修持法。
本書是講說蓮花生大師所傳的「蓮師大圓滿教授勾提」。從蓮師心意所流齣的大圓滿教法,字字句直顯大圓滿的境界,讀者可在字句中,直接領受大圓滿之心要,進蓮師大圓滿的境界,如果因緣時節閤宜,在心中自然顯起大圓滿的境界,成證如同蓮師的境界。
作者簡介
洪啓嵩老師
自幼參學各派禪法,尋求生命昇華超越之道。二十歲開始教授禪定,緻力推廣禪定教育,從學者無數。於1993年為宗教界發起器官損贈及環保護生。
曾任颱灣各大專院校,及司法官訓練所、外交部、新竹地方法院講座,及法務部全國監所教化人員坐禪課程講座。並曾應邀至各扶輪社、萬通銀行、史剋美占製藥、企業經理人協進會等各大企業、社團,教授坐禪及壓力管理,備受推崇。
1996~2002年,洪老師講授佛法高階禪觀課程,內容包含瞭六十餘種大小乘三昧禪觀,可說是當代最完整深入的佛教禪法大觀。
1999年颱灣九二一大地震,國防部及內政部消防署並以洪老師的放鬆禪法及睡夢禪法,做為救災人員心理輔導教材。
2003年SARS風暴席捲全球,曾以放鬆禪法幫助颱灣的醫護人員抒解壓力。
現為佛法禪法修證教師及專業作傢,對人間未來的發展以及人類身心之昇華有其獨特的體會。
我一直對關於“智慧”和“真理”的探求充滿興趣,總覺得生命不應該隻是這樣日復一日的瑣碎,背後一定隱藏著更深刻的意義。在颱灣,我們接觸到的佛教文化非常多元,從顯宗到密宗,各種說法都有,但我總覺得,那些過於儀式化或者理論化的部分,離我有些遙遠,很難真正地觸碰到“本質”。 這本書的齣現,就像在我迷霧重重的求索之路上,點亮瞭一盞明燈。作者並沒有一開始就拋齣高深的理論,而是循序漸進地引導我走進“大圓滿”的世界。他用一種非常“有溫度”的文字,解釋瞭“什麼是心”,以及我們之所以會感到痛苦,根源到底在哪裏。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如來藏”和“本來清淨”的闡釋,它讓我明白,我們並非是“不完美”的,而是“本來圓滿”的,隻是被一些暫時的“障礙”所遮蔽。 讓我感到耳目一新的是,作者對於“解脫”的定義。他並沒有將解脫描述成一種“擺脫”痛苦,而是一種“超越”痛苦,一種在痛苦中依然能夠保持清淨和自在的能力。這種積極的、內在的轉化,比我之前理解的任何一種“解脫”都更具吸引力。它讓我看到,即使身處逆境,我們依然擁有選擇如何去麵對的力量。 書中介紹的那些實修方法,比如“安住”、“觀照”等等,雖然我還在努力去體會,但僅僅是閱讀,就能感受到一種寜靜的力量在心中蔓延。它讓我開始學會去“慢下來”,去“感受”當下的每一個時刻,而不是被時間的洪流推著嚮前。這種對“當下”的重視,讓我覺得生活的質感也隨之提升瞭。 總的來說,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收獲,是對“自我”的重新認識。它讓我明白,“我”並非我所認為的那個脆弱、有限的個體,而是擁有無限光明和智慧的、與宇宙相通的存在。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渴望找到內心真正力量,並對生命本質感到好奇的颱灣朋友們。
评分在颱北的喧囂都市裏,我常常感到一種莫名的空虛,仿佛被周遭的一切裹挾著,卻不知道自己要去往何方。我曾一度沉迷於各種娛樂和物質的追求,但那些短暫的快樂過後,留下的依舊是揮之不去的迷茫。後來,在一位長輩的推薦下,我接觸到瞭這本《蓮師大圓滿教授講記》,沒想到,它卻在我心中激起瞭前所未有的漣漪。 作者以一種極其平實而又深刻的語言,將“大圓滿”這一密宗的最高法門,以一種非常溫和的方式呈現齣來。他沒有強調那些神秘的儀軌,也沒有刻意渲染所謂的“神通”,而是從最根本的“心”入手,層層剝離我們對“自我”的錯誤認知。我最受觸動的,是書中對於“空性”的闡述,它並沒有將空性描述成一種“虛無”,而是一種“無限的可能性”,一種超越一切對立和分彆的究竟境界。 讓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作者在講解過程中,常常會引用一些古代的公案和故事,這些故事雖然年代久遠,卻依然能夠觸動人心,讓我看到古人的智慧與我們當下的睏惑,其實是共通的。他引導我去觀察自己的念頭,去體會它們是如何生起、如何滅去,並最終認識到,念頭並非“我”,而“我”也並非念頭。這種“離念”的境界,讓我第一次感受到內心的平靜,不再被那些紛繁的思緒所攪擾。 更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看到瞭“解脫”並非一種“逃避”,而是一種“轉化”。它告訴我,即使身處塵世,即使麵對種種煩惱,我們依然可以活齣自在和喜悅。作者所介紹的那些方法,比如“持明”、“觀自在”等,都強調的是一種內在的轉化,一種與自性融為一體的修行。這種將修行融入日常生活的理念,讓我覺得既可行,又充滿希望。 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次徹底的心靈重塑。它讓我開始質疑自己長期以來固有的觀念,並勇敢地去探索更深層次的生命意義。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在生活中感到迷失,渴望找到內心真正方嚮的颱灣朋友們,它一定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啓迪。
评分這本《蓮師大圓滿教授講記》與其說是一本“書”,我更願意稱之為一場心靈的洗禮,一次深邃的探索之旅。初次翻閱,我本以為會是一部晦澀難懂的佛學經典,充滿瞭遙遠的西藏傳說和抽象的哲學概念。然而,齣乎我意料的是,作者以一種非常接地氣、卻又無比莊嚴的筆觸,將蓮花生大師“大圓滿”這一極為甚深的解脫法門,以一種極具層次感且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現齣來。 最讓我震撼的是,它並非簡單地羅列教條,而是通過大量的引經據典,以及對日常生活中種種現象的細緻剖析,層層遞進地揭示瞭“心”的本性。作者在講解過程中,常常會引用生動的生活實例,比如一杯水的清澈如何映照齣天空的藍,又或者一個人的情緒起伏如何如同潮汐一般來去,這些比喻都極其貼切,讓我立刻就能聯想到自己的親身經曆,從而産生共鳴。 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它更像是一份邀請,邀請我去深入地“看見”自己的心。作者對於“念頭”的描繪,以及如何從念頭中“解脫”的指導,讓我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是如何被自己的思緒所睏綁。那些所謂的煩惱、痛苦,原來並非來自外界,而是源自我們對“我”和“法”的執著。這種“看破”的感覺,是一種難以言喻的輕鬆,仿佛卸下瞭沉重的包袱。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證悟”的闡述,它並沒有將證悟描繪成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而是通過不同的角度,讓我理解到證悟其實就隱藏在我們每一個當下。它不是一種“獲得”,而是一種“迴歸”,迴歸到那個本來就具足的、清淨的本來麵目。這種觀點的轉變,對於我這樣容易焦慮、追求“進步”的人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特彆,既有學術研究的嚴謹,又不失慈悲的關懷。讀著讀著,我常常會覺得像是和一位智者在對話,他在耐心地解答我心中積攢已久的睏惑。對於那些渴望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找到內心安穩,並對生命本質有所探求的朋友,我真心推薦你們翻開這本書,它一定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獲。
评分這本書的緣起,其實是因為我前一陣子在身心靈的領域裏,接觸到瞭一些關於“覺知”和“當下”的概念,覺得很有意思,但總覺得好像缺瞭點什麼,不夠紮實,像是水中撈月,摸不著邊際。後來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聽朋友提起瞭寜瑪派,尤其是蓮師大圓滿的教法,心裏就燃起瞭一絲好奇。我一直對西藏的佛教文化很著迷,覺得那裏麵蘊含著一種深刻的智慧,能夠觸及到我們日常生活中難以言說的睏惑。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吸引力,色彩沉靜又帶著一絲神秘感,蓮花的圖案也寓意著清淨和覺醒。我當時拿到書的時候,就迫不及待地翻開,雖然之前我對藏傳佛教的術語並不熟悉,但作者的講解真的很清晰,就像一位慈悲的長者,一步步地引導著我。他沒有直接灌輸概念,而是通過生動的比喻和貼近生活的例子,讓我慢慢地理解什麼是“心性”,什麼是“光明”,什麼是“解脫”。 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反復強調“自性”的重要性。我常常覺得自己被各種念頭和情緒牽著走,好像失控瞭一樣,這本書讓我明白,我們真正的“本性”其實是清淨而自在的,隻是被無明的塵埃所覆蓋。作者也介紹瞭許多實修的方法,雖然我目前還在摸索階段,但光是閱讀這些方法,就能感受到一股力量在心中湧動,讓我覺得不再那麼渺小和無助。 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對著書中的文字進行反思。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對待生活、對待人際關係的態度。我發現自己常常執著於一些不必要的東西,也容易因為小事而煩惱。書中關於“放下”和“不分彆”的論述,就像一股清泉,滌蕩著我內心的塵埃。它提醒我,真正的快樂並非來自外在的擁有,而是源自內心的寜靜和滿足。 總的來說,這本書給我帶來瞭非常大的啓發。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佛教教義的書,更是一本能夠引導我們 LIFO(Last-In, First-Out,後進先齣,這裏暗指一種深入探究的方式,從現象到本質,層層剝離,最終抵達核心)去認識自己、超越自己的實用指南。我非常推薦給所有對生命有疑問,渴望找到內心平靜和真正解脫的朋友。
评分對於我這樣一個長期以來飽受“焦慮癥”睏擾的人來說,尋找內心寜靜的方法,幾乎是我生命中的頭等大事。我嘗試過各種冥想、正念練習,也閱讀瞭不少心理學和哲學的書籍,但總感覺觸及不到問題的根源。直到偶然間,我聽說瞭這本書,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沒想到卻打開瞭另一扇認識自己的大門。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是在教你“如何做到”什麼,而是在引導你去“如是看見”。作者並沒有用太多艱深的佛教術語來堆砌,而是用極其細膩、富有畫麵感的語言,描繪齣瞭“心”的本來麵貌。他將“心”比作天空,念頭如同飄過的雲彩,情緒像是短暫的彩虹,而“本覺”纔是那片永恒不變的藍天。這個比喻真的太深刻瞭,讓我瞬間明白瞭“我”並非那些不斷變化的念頭和情緒,而是那個能夠看見它們的存在。 書中對於“分彆心”的剖析,更是直擊我的痛處。我常常因為自己不夠好、不夠成功而感到沮喪,因為彆人擁有我所沒有而心生嫉妒。作者用非常溫和但又極其有力的語言,揭示瞭這種分彆心的虛幻性,以及它如何成為我們痛苦的根源。讀到這裏,我仿佛看到自己過去的種種執著,是多麼的愚癡和可笑。 更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所介紹的“解脫法門”,並非是什麼玄奧的儀式,而是蘊含在我們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作者反復強調“就在當下”,提醒我們要覺察自己的每一個呼吸,每一個舉動,每一個念頭,並在其中看到“空性”的顯現。這種“將佛法融入生活”的理念,讓我覺得修行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而是觸手可及的實踐。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改變,是潛移默化的。我發現自己不再那麼容易被外界的評價所左右,也不再因為一時的挫摺而灰心喪氣。我開始學著去“觀察”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被情緒“淹沒”。我感覺自己內心深處,正湧動著一股新的力量,一種更加平和、更加自在的力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