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為人處世之學!治國者必看寶典!

七十五位諾貝爾得主共同呼籲:
全世界應向孔子汲取智慧

  儒家經典《論語》一書,本質上雖是一部政治教科書,教導統治者如何修身理政,但它具有倫理價值,也很像一部心理輔導教材,指導世人正確處理人生的各種矛盾和問題。

  本書從考察《論語》「君子」一詞的源出入手,在辨析「君子」詞義的基礎上,對「君子之道」的豐富內涵進行深入淺出的解讀。全書共分九章,分別以仁、義、禮、知、信、道、寬、文、不器為題,將《論語》中的全部「君子」共107處,整理歸納為「君子人格」的道德根基、價值尺規、行為規範、科學態度、操守準則、目標追求、胸懷境界、修養風範、獨立精神等九大內涵。既有對《論語》原文的注釋疏解,又聯繫現實,具現代視角、雜文筆觸。在當下的躁動和焦慮中,看「君子人格」怎樣帶給世人平靜與曠達。

作者簡介

高喜田∕著

  字耕之,號虛曠齋主。乙未年生,山東省乳山市野母雞屯人。畢業於天津師範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除了是作家,更是攝影家。著有《全宋詞人民詞調索引》(與寇琪合著)、《魏晉名士的風流隱痛》、《易經與堪輿學及占星術》、《東交民巷與義和團》、《當代中國叢書》(筆者之一)等。雜文散見於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經濟日報等。

王少杰∕治印

  法號養杰,天津市人。為著名篆刻家、書畫家。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序言(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紀寶成)
自序
略論君子之道
例言

仁--君子人格的道德根基
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君子之德風∕君子哉若人(一)∕君子哉若人(二)∕魯無君子者
君子務本∕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不施其親∕君子之遠其子也∕君子學道則愛人∕君子周急不繼富∕君子成人之美∕君子敬而無失∕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子路問君子

義--君子人格的價值尺度
君子之於天下也∕君子尚勇乎∕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君子義以為質∕君子哉∕君子喻於義∕有君子之道四焉∕君子惡居下流∕君子惠而不費
君子無眾寡

禮--君子人格的行為規範
如其禮樂,以俟君子∕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夫君子之居喪∕侍於君子有三愆∕君子無所爭∕其爭也君子∕君子不以紺緅飾∕君子不重則不威∕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君子有三戒∕君子有三畏∕君子哉蘧伯玉∕君子之道,孰先傳焉∕君子之道,焉可誣也

知--君子人格的科學態度
君子一言以為知∕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君子不以言舉人∕君子有九思∕君子病無能焉∕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論篤是與,君子者乎∕君子道者三

信--君子人格的操守準則
君子貞而不諒∕君子信而後勞其民∕君子人與?君子人也∕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道--君子人格的目標追求
女為君子儒∕君子學以致其道∕是以君子不為也∕君子亦有窮乎∕君子固窮∕君子多乎哉∕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君子上達∕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寬--君子人格的胸懷境界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君子尊賢而容眾∕君子求諸己∕君子坦蕩蕩∕司馬牛問君子∕
君子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

文--君子人格的修養風範
君子有三變∕君子質而已矣∕夫子之說君子也∕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君子泰而不驕∕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君子正其衣冠

不器--君子人格的獨立精神
君子不器∕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君子易事而難說也∕君子之至於斯也

其他
躬行君子∕子貢問君子∕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君子思不出其位∕君子有惡乎∕親於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

治印後記(王少傑)

圖書序言

「君子」詞義辨析

關於「君子」的涵義,歷來解說紛紜。梁啟超說:「君子二字其意甚廣,欲為之詮注,頗難得其確解。」近年來有學者釋「君子」為「君之子」,即「大宗裡的男性」,頗為流行。筆者以為,此論雖言之鑿鑿,或不免有附臆之嫌。以漢語構詞規律分析,「君子」為「君」與「子」的複合,是典型的偏正結構。

「君」作為詞素,其性質雖屬名詞,但此處變身而用為動詞,可解為「統治」、「掌管」,《荀子‧王霸》雲:「合天下而君之。」這種情況在古漢語裡頗為常見,王力先生稱之為「名詞用如動詞」;「子」作為名詞性詞素,構詞能力很強。其前若加姓氏,則為尊稱,如「孔子」、「孟子」,約近於現代漢語的「先生」;其前若加動詞或形容詞或用如動詞之名詞,則應解為「……人」或「……的人」,例如「舟子」。《詩‧邶風‧匏有苦葉》:「招招舟子,人涉卬否。」毛傳:「舟子,舟人,主濟渡者。」就是船夫,撐船的人。

現代漢語裡的「戲子」,也是這樣的結構,為「演戲的人」。若按「君之子」論者邏輯,把「舟子」解為「船之子」,把「戲子」解為「戲劇的兒子」,未免貽笑大方。再來看「君子」,顯然是指「掌握統治權力的人」,或「處於管理地位的人」,引申可指「地位高的人」或「名望大的人」,總之都是「貴人」。《禮記‧玉藻》云:「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庶民百姓哪裡有玉可佩。故王力先生說:「最初君子是貴族統治階級的通稱。」梁漱溟先生也曾明確指出:「古語所雲『君子』、『小人』,即分指統治者(治人者)被統治者(治於人者)兩階級而言」(梁漱溟《今天我們應當如何評價孔子》)。

考察先秦典籍,所謂「君子」,大多都是指「有位者」,即現今所稱「當官兒的」。

《論語》中被孔子直接稱呼為「君子」的,其中蘧伯玉為衛國大夫,是級別很高的政務官;南宮適是魯國三桓之一的孟氏傳人,正宗的貴族;宓子賤也是官至「單父宰」,都不是普通人。季康子是與孔子同時代的魯國貴胄,權力極大。

雖然他的政治口碑較差,但孔子在跟他談話時,還是依例稱呼他「君子」。這說明在春秋及其以前的時代,「君子」的涵義主要是權力、身分、地位的標誌,並不以「道德」之有無為裁量尺度。《詩經》裡有很多「君子」因其缺德而被詛咒。

例如「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孟子說:「無君子莫治野人,無野人莫養君子」,內涵清晰無誤。普通老百姓,即使道德再高尚,也是不會被稱為「君子」的。後世有「素王」與「素君子」之稱,前者如孔子,因其「有德而無位」;後者指道德才華可以為官卻不得不混跡於鄉野的人。可見「君子」一定是屬於權力階層的。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