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五經》到《新五經》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從《五經》到《新五經》


著者
齣版者 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訂閱出版社新書快訊 新功能介紹
翻譯者
齣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3/05/17
語言 語言:繁體中文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錶於2024-11-19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五經》是儒家的聖經,是道在人間的文本顯像,朱子編訂的《四書》則是八百年來儒家的新聖經。本書主張構成理學經學的核心著作除朱子編訂的《四書》外,還當加上《易經》,《四書》與新詮釋觀點的《易經》可合稱為《新五經》。從《五經》到《新五經》的典範轉移是中國文化史的一大事因緣,也可說是一場寧靜而影響深遠的精神革命。理學各學派依賴的經典依據各不相同,但幾乎都從這五本經典汲取精華,以立宗旨。《新五經》的成立意味著儒家體用論詮釋模式正式確立,儒家的文化關懷和性命之學的追求在此新的文本上合而為一。

  本書共分十章,除分別探討《孟子》、《大學》、《中庸》、《易經》這些經典在理學脈絡中的意義外,也另立數章探討構成理學經典詮釋學的重要議題。

作者簡介:

楊儒賓

  1956年生於臺灣臺中。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講座教授。曾任國家科學委員會人文社會處中文學門召集人;韓國外國語大學講師;日本東京大學、九州大學及美國威斯康辛大學訪問學者;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先秦哲學、宋明理學、東亞儒學、神話與宗教學等。曾三次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主要著作有《儒家身體觀》、《異議的意義──近世東亞的反理學思潮》、《從五經到新五經》;編著有《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東亞的靜坐傳統》;譯有《東洋冥想的心理學:從易經到禪》、《孔子的樂論》、《冥契主義與哲學》、《宇宙與歷史:永恆回歸的神話》等書。

著者信息

從《五經》到《新五經》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身體與自然」叢書序言
序 

壹、導論:《新五經》的時代
一、前言:經學即理學
二、《新五經》的興起
三、《新五經》的密與顯

貳、作為性命之學的經學──理學的經典詮釋
一、前言:宋明模式的經學
二、性命之學的興起
三、體用論的思考
四、聖人與聖學
五、道統說
六、結論:另類的經學之意義

參、「積累」與「當下」──時間隱喻下的經典詮釋
一、前言
二、積累的經學
三、《論語》的證詞
四、聖經聖顯
五、「此也」、「這箇」、「箇甚麼」
六、記籍、階梯、糟粕
七、結論:規矩在良知或在經典

肆、孔顏樂處與曾點情趣──《論語》的人格世界
一、前言
二、孔顏樂處
三、孔顏之學
四、曾點情趣
五、兩種體用論的轉折
六、結論:體道人格的出現

伍、理學的仁說──一種新生命哲學的誕生
一、前言:「仁」的兩次飛躍
二、造化生機與造化人格
三、〈識仁〉篇與〈仁說〉
四、仁與感
五、「能」的世界
六、結論:一種新的生命哲學

陸、《孟子》的性命怎麼和「天道」相貫通的?
一、前言:人性論或性論?
二、天地之性的問題
三、從德性之知到乾知
四、孟子打通了天道與性命嗎?
五、由道德界到存在界
六、結論:刺激說的檢討

柒、《中庸》怎樣變成了聖經
一、前言:《中庸》的天道性命
二、《四書》之前的《中庸》
三、周、張論誠與天道
四、司馬光的氣化論觀點
五、觀喜怒哀樂未發前之氣象
六、程朱的苦參中和
七、結論:《中庸》的躍起

捌、《大學》與「全體大用」之學
一、前言
二、「明德」論
三、「格物」論
四、「全體大用」論
五、結論:不再是「大人之學」的《大學》

玖、《易經》與理學的分派
一、前言
二、宋儒面對的遺產
三、體用論的視野︰以周張為例
四、所以然的性理觀︰程朱的解釋
五、心學論點下的「己易」說
六、有元氣即有元道——理學的對立面
七、結語:「整體」與「本體」的爭辯

拾、結語:《新五經》之後

參考書目
人名索引
名詞索引

圖書序言

書摘一

《五經》是個後起的概念,是有文明、文字、聖人以後的產物。中國的《五經》就像多數文明最早期的聖經,如印度的《吠陀》、希伯來的《舊約》一樣,其起源皆杳杳渺渺。它就像該文明的語言或人種本身存在的性質一樣,存在就存在了,很難再往前追蹤。早期的經典多帶點神祕的整體的涵義,它呈顯了詩意的、神話式的表達方式,它的意義的定型化和文明的建制脫離不了關係。 中國的「五經」一詞已蘊含題材與體制的分工:《詩》以道志,《書》以道事,《禮》以道行,《易》以道陰陽,《春秋》以道名分。它的分工相應於文明的分工,是文明草創時期形成的經典。《五經》經由神話時代傳說中的聖王整理,成為儒家文化的基礎。整理經典的聖王通常介於史實與非史實之間,他們不像更早期的文明的建制者多為集體意識的幻構人物,如燧人氏、有巢氏等,但《五經》聖人的史實多半也是象徵性的,原型的意義大於個體的意義。如與《易經》相關的伏羲、與《尚書》相關的堯舜、與禮制相關的黃帝等,這些聖人的意義都不是個體的,恐怕也不是歷史的,我們如分析伏羲、堯舜、黃帝的性格, 不難發現它們帶有相當濃厚的原型象徵之意味。

──〈導論:《新五經》的時代〉,《從五經到新五經》p.9

書摘二

我們舉朱子注《論語》「莫我知也夫」、「吾道一以貫之」、「子夏之門人」諸章,勾勒出朱子注經的基本立場:注重特殊中最終的同一(太極、理),但同樣注重太極落在具體事物中顯現出的具體之理,具體之理一定是差異的。「萬理雖只是一理,學者且要去萬理中千頭萬緒都理會,四面湊合來,自見得是一理。不去理會那萬理,只管去理會那一理,只是空想像。」 「理」固如此,「仁」亦如此, 「義」亦如此。 推之千德萬德,莫不如此。朱子的「理世界」乃是「統體一太極」滲透到各種層次的「所以然之理」,一—多、同—異交融的世界。但就學習的程序來看,卻只能由細碎雜多之理,逐步攻堅,最後才有玄秘的朗現全體之妙境,這是條迢遞悠遠的旅程。

──〈「積累」與「當下」――時間隱喻下的經典詮釋〉,《從五經到新五經》p.69

書摘三

理學家強調感與仁的關係,他們所說的感不會止於特殊的感官之外攝作用,而是全身之感,全身皆化為知覺作用,皆是心氣流行之場,仁者道德意識的流行會在實踐者身心內部釋放出強烈的訊息。我們有理由宣稱:「仁」這種道德是種真正的「生命之學問」,因為它不是空洞的道德意向,也不只是嚴格的道德法則之賦予者,它是帶動行「仁」者全體存在之意義的呈現活動:仁體在每一條經脈,在每一氣機中引發共鳴,共鳴的波幅擴散到全身每一角落,所以程明道才會說出底下另一句名言:「滿腔子是惻隱之心」。 惻隱之心是仁,「腔子」是身體,「滿腔子是惻隱之心」意指「滿身是惻隱心」或「滿身是仁」。

──〈理學的仁說──一種新生命哲學的誕生〉,《從五經到新五經》p.148

圖書試讀

None

從《五經》到《新五經》 pdf 下載 epub 下載 txt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從《五經》到《新五經》 pdf 下載 epub 下載 txt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從《五經》到《新五經》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4




想要找書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從《五經》到《新五經》 pdf epub mobi txt 下載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