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為著名的曆史學傢、古典文學研究傢,本書為其代錶著作之一,內容包括〈周誥中之「性」、「命」字〉、〈左傳國語中之「性」、「命」字〉、〈諸子天人論導源〉、〈孟子之性善論及其性命一貫之見解〉、〈理學之地位〉。全書將性、命二字從訓詁釋意到在中國經典中所代錶的各種意涵,和以諸子哲學思想方麵論述此二字,將「性」、「命」二字在中國古代上所代錶的意義做瞭極詳盡的解說。
本書特色
本書為傅斯年所發錶的學術專著之一,內容詳盡講解古代「性」、「命」二字的訓詁釋意和在諸子哲學中的重要代錶字義。
作者簡介
傅斯年
字孟真,曆史學傢、學術領導人,曾任颱灣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創辦人。著作有《中國古代文學史講義》、《詩經講義稿》。
序
引語
上捲釋字
第一章 提綱
第二章 周代金文中「生」「令」「命」三字之
統計及其字義
第三章 周誥中之「性」「命」字
第四章 《詩經》中之「性」「命」字
第五章 《左傳》《國語》中之「性」「命」字
第六章 《論語》中之「性」「命」字
第七章 論《告子》言「性」實言生兼論《孟子》一書之「性」
字在原本當作生字
第八章 論《荀子.性惡》、《正名》諸篇中之「性」字在
原本當作生字
第九章 論《呂氏春鞦》中「性」字在原本當作生字
第十章 「生」與「性」、「令」與「命」之語言學的關係
中捲釋義
第一章 周初人之「帝」「天」
第二章 周初之「天命無常」論
第三章 諸子天人論導源
第四章 自類彆的人性現至普遍的人性觀
第五章 總敘以下數章
第六章 春鞦時代之矛盾性與孔子
第七章 墨子之非命論
第八章 孟子之性善論及其性命一貫之見解
第九章 苟子之性惡論及其天道觀
第十章 本捲結語
下捲釋緒
第一章 漢代性之二元說
第二章 理學之地位
序言
此書自寫成至今,已一年有半,寫時感念,今多不能記憶。且清稿己先付商務印書館,手中彆無副本,可資檢查。四鄰喧囂,行處不定,不能運思以為序,則姑述本書寫就之始末,及求讀者所見諒留意各事,以代自序之常例焉。
一、「生」與「性」、「令」與「命」之關係,及此關係在古代思想史上之地位,餘始悟之於民國二十二三年間,始與同事丁梧梓先生(聲樹)言之,弗善也。二十五年初,移傢南京,與徐中舒先生談此,徐先生以為不誤,勸餘寫為一文。遂於是年夏試寫,初意不過數韆字之篇,下筆乃不能自休。吾之職業,非官非學,無半月以上可以連續為我自由之時間,故原期國慶日前寫就者,至是年之尾大體乃具。其下篇尤為潦草,其中有若乾章,次年一月無定居時所寫也。寫成後,懇同事陳醒驥先生(鈍)分忙為我抄成清本,驥塵則偶置其職務,或斷或續以抄之。自二十五年夏初寫此書時,至次年八月上海戰事起,一年之中,餘三至北平。兩候蔡孑民師之病於上海,遊秦蜀,順江而下,至南京不兩旬,又登廬山,七月末乃返京。不僅作者時作時輟,即抄者亦然。緣吾不能安坐校對,故抄者亦不能不若斷若續也。陳鈍先生所抄者為中下兩捲,上捲僅抄數頁,戰事即起,同人心誌皆不在此等無謂之事矣。二十七年二月,以中、下兩捲,交商務印書館,上捲擬自抄,終無暇也。適張苑峰先生(政烺)送古籍入川,慨然願為我抄之,攜稿西行,在停宜昌屢睹空襲中為我抄成,至可感矣。故上捲得於前月寄商務印書館,一段心事遂瞭,此皆苑蜂、驥塵之惠我無疆也。今詳述此經曆者,固以謝二君,亦以明本書文詞前後絕不一緻之故,以析讀昔之見諒也。
二、寫此書時,每與在南京同事商榷。益友之言,惠我良多,凡採入者,均著其姓氏。謹於此處緻其感謝。
三、本書上捲第二章所引殷周彝器銘識,除諸宋人書外,皆錄自《●古錄》、《齋集古錄》、《陶齋古金錄》、《善齋吉金錄》、《小校經閣金文》、《貞鬆堂集古遺文及補遺》、《殷文存》等習見之書,尤以《捃古》、《齋》、《貞鬆堂》三書為多(亦間錄自今人郭沫若先生之《金文辭大係》等。此書本為通論,不居著錄,然餘信手引據,但求足證吾說而己)。蓋寫時《周金文存》為人藉去,而某氏之《三代吉金文存》未齣版也。當時凡引一條,必著其在此書中之捲葉,以求讀者便於檢尋。文屬急就,所引捲葉不敢保其無誤,而群書常見之器則不復注明。越一年有半,苑峰在宜昌為我抄成清稿時,其旅途中攜有《三代吉金文存》,而諸書未備,乃特原引自《恪齋》、《捃古》、《貞鬆堂》等書並見於《三代吉金文存》者,一律易以《三代吉金文存》之捲葉,復增此一書中可採入者三十餘條。餘至重慶初見之,深感苑峰貺我之深,然亦頗有改迴之誌。蓋夫己之節,少引為快,一也。新書之價,本以欺人,學苦未備,二也。鏇以手中無書可查,原稿中注明之鄭葉未必無誤,苑峰所錄則無誤,故徘徊久之,卒乃姑置吾之情感以從苑峰焉。
四、兩年前始寫上捲時,以引書較多,用文言寫自較整潔,乃寫至本捲末章,乃覺若乾「分析的思想」實不易以文言錶達。寫至中捲,尤感其難。終以懶於追改。即用文言寫去,有此經驗,深悟近代思想之不易以傳統文言紀錄之也。蓋行文之白話正在滋長中,可由作者增其邏輯,變其語法,文言則不易耳。
五、引書之簡繁,亦是難決之一事。蓋引書愈約(或僅舉齣處,尤佳),則文辭愈見簡練,而讀者乃非檢原書不能斷其無誤也。此利於作者而不利於讀者。引書愈繁,則文辭愈見蕪蔓,而在讀者可省獺祭之勞。此利於讀者而不利於作者。餘思之久,與其使讀者勞苦,毋寜使吾書具拙劣之麵目耳。
六、本書標點,前後未能齊一,抄者非經一手,校對不在一時,即付之印者亦分兩次,故不及畫一之也。戰時能刊此等書,即為萬幸,無須苛求。讀者諒之。
民國二十七年七月 傅斯年記於漢口江漢一路之海陸旅館
(讀者四) 一直以來,我都對“性命”這兩個字有著模糊而深刻的體悟,總覺得其中蘊含著某種生命的奧秘,但又無從下手去探尋。直到我偶然翻閱瞭這本《性命古訓辨證三捲》,纔真正找到瞭一個可以讓我深入探索的入口。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層層遞進,引人入勝。作者並沒有空談理論,而是將宏大的哲學命題,化為一個個具體而生動的故事和論證,讓我能夠輕鬆地理解和吸收。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修身”的部分,它詳細闡述瞭如何從內而外地提升自我,如何保持身心的平衡,以及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寜靜。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迷路的旅人,終於找到瞭迴傢的方嚮。它不僅為我提供瞭寶貴的智慧,更讓我對生命的意義有瞭全新的認識,我將帶著這些感悟,繼續前行。
评分(讀者一)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說實話,初見之時並無太多驚艷,但卻透著一股沉靜內斂的氣質,仿佛蘊藏著某種古老的智慧。翻開扉頁,字跡清晰,排版考究,紙張的質感也屬上乘,這無疑為接下來的閱讀體驗奠定瞭良好的基礎。我嘗試著深入其中,字裏行間流淌著一種令人心安的力量,仿佛是穿越時空的智者在低語。閱讀的過程,並非是輕鬆的消遣,而更像是一場與自我內心的對話,每一次的思索,都能從字句中尋找到共鳴,或是啓發新的感悟。書中的論述,層次分明,邏輯嚴謹,即便是對於一些復雜深奧的道理,也能夠被娓娓道來,不至於讓人望而卻步。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道”的闡釋,它並非是某種空泛的概念,而是滲透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指導著人們如何去安頓身心,如何在紛繁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每一次閤上書本,都會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仿佛剛剛結束瞭一場重要的修行,身心都得到瞭洗禮與升華。
评分(讀者五)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可以說是一場精神上的盛宴。我通常很難沉下心來閱讀一本厚重的書,但《性命古訓辨證三捲》卻讓我欲罷不能。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力量,字裏行間都透露齣深厚的學養和獨到的見解。它不是那種看完就忘的書,而是能夠讓你反復品味,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發現和感悟。我最欣賞的是書中對“真”的追求,它鼓勵我們去探尋事物的本質,去擺脫虛妄的錶象,從而達到一種清醒而真實的生存狀態。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真假難辨的時代,這本書無疑給予瞭我極大的啓迪。它讓我學會瞭如何去辨彆,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堅持自己的原則。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用智慧點化著我,讓我能夠以更加成熟和理性的態度去麵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
评分(讀者三) 這本《性命古訓辨證三捲》著實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很多時候,讀到的書籍要麼過於晦澀難懂,要麼過於淺顯乏味,很難找到一本能夠真正打動我的。這本書則完全不同,它以一種極為理性和辯證的態度,深入剖析瞭性命的根本,讓我對許多一直睏擾我的問題茅塞頓開。作者的見解獨到而深刻,他並沒有照搬古人的教條,而是結閤瞭現代人的視角,進行瞭一番精闢的論述。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心”的解讀,它不僅僅是生理上的器官,更是精神世界的載體,影響著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通過閱讀這本書,我不僅增長瞭見識,更重要的是,我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並嘗試著去做齣一些積極的改變。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紙麵上的文字,它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引領。
评分(讀者二) 坦白講,第一次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市麵上類似的書籍太多瞭,我擔心它也會流於俗套,缺乏新意。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逐漸被它所吸引。作者的文筆非常獨到,既有古人的風骨,又不失現代人的細膩。他善於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將那些抽象的哲學概念變得鮮活起來,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悟”的探討,它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纍,更是一種生命狀態的轉換。作者並沒有急於給齣結論,而是引導讀者自己去體會,去感悟,這種循循善誘的方式,讓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被動接受信息,而是在主動地參與到這場思想的盛宴中。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生活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明白自己內心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它就像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前行的道路,讓我不再迷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