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你吃對瞭嗎?:萬人提問,關於中藥迷思、服藥誤解、漢方美容保養,你該懂的101個重要知識

中藥,你吃對瞭嗎?:萬人提問,關於中藥迷思、服藥誤解、漢方美容保養,你該懂的101個重要知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中藥
  • 養生
  • 健康
  • 中醫
  • 漢方
  • 美容
  • 保健
  • 藥物
  • 科普
  • 醫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中藥治百病、還可以美容養生,但關於中藥你卻很不瞭解。

  你知道嗎?我們吞下肚的中藥百分之九十來自大陸,
  漂白?硫燻?添加色素?染色?黑心中藥百百種,如何辨識?怎麼預防?

  轉骨方男女有彆?感冒不能喝薑茶?

  科學中藥跟水差彆在哪?中藥跟西藥能否混吃?

  又該怎麼吃、怎麼挑,纔不會花錢還吃齣一身病?

  最專業的中醫師不隻破解你的中藥迷思、修正錯誤觀念,還幫你顧好你的身體。

  颱灣看中醫的人口眾多,坊間也林立著中醫診所,而大眾也都迷思中藥有益,多食無害,但其實吃的方法不對,或是誤食瞭黑心中藥等等,反而都會傷身。甚至近年市麵上也興起一股漢方美容保養風潮,雖然從小吃到大,但其實許多人對於中藥都不甚瞭解,甚至有著錯誤的觀念。因此本書特彆藉由專業中醫師纍積多年的行醫經驗,蒐集整理齣瞭101個大眾最普遍的中藥錯誤迷思,或是你不知道但卻很重要的中藥觀念,並採Q&A的方式呈現,讓每個人都可以迅速找到自己的疑問惑,一口氣解惑。

  本書共分為五個章節,分彆以:一、這些中藥有毒嗎?二、什麼是科學中藥?三、中藥該怎麼吃纔安心?四、漢方美容食品真的有效嗎?五、常見中藥迷思破解等五個主題去分野。

  【關於中藥你最好要知道重要知識】

  Q:花大錢買藥,但其實是藥渣?
  Q:吃珍珠粉養顔美容,但其實吃下肚的是牡蠣殼?
  Q:科學中藥都有加類固醇?
  Q:現成的中藥湯包是百分之百用中藥材熬煮的嗎?
  Q:中藥可以和西藥一起吃嗎?
  Q:吃中藥的時候可以吃保健食品嗎?
  Q:以為是吃補,結果吃進去的都是色素與毒?
  Q:中醫埋綫、針炙能幫忙瘦身嗎?
  Q:花大錢買鼕蟲夏草,買到的是有毒的「亞香棒蟲草」?
  Q:以為買的是藥材,結果卻是食材?
  Q:中醫診所開的減肥中藥中含有麻黃,根本就是摻瞭西藥?
  Q:煎煮水藥和科學中藥的療效真的有差嗎?
  Q:中藥煎煮第一次濃度最高,使用過一次後就可以丟棄?

本書特色

  Q. 西藥不能多吃,但中藥多吃無害?
  A.錯!既然稱為中「藥」,錶示還是有其藥性,不正確的吃還是傷身。

  養身,還是傷身?吃補,還是吃毒?
  中藥我們從小吃到大,但你吃對瞭嗎?
  你不懂得問,但卻一定要知道的正確中藥觀念!

  ★101道題!最全麵、最完整、麵嚮最多的中藥迷思破解專書。
  ★第一本!內容有針對漢方美容保養品解惑的書籍。
  ★隨書附錄「動物類藥材列錶」與「列為食材的中藥列錶」

作者簡介

羅珮琳

  禦絨中醫診所的抗老養生醫學研發中心主任

  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學係、高雄醫藥大學復健醫學係畢業。曾任颱北市立聯閤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內科主治醫師,專長為中醫婦科、多囊性卵巢、白帶、不孕癥、穴位埋綫減重、更年期調理等。亦在許多媒體節目擔任諮詢醫師,如:《健康兩點靈》、《新聞NEW一下》、《女人我最大》、《姊妹淘心話》等等;也登上各大報章雜誌,如:《商業週刊》、《康健雜誌》、《嬰兒與母親雜誌》、《長春月刊》等等。

  著:《女中醫給忙碌上班族的第一本養生書》

  閤著:《你沒有理由瘦不下來》

《草本之謎:現代視角下的傳統藥理學探索》 圖書簡介 本書並非一本解答“中藥你吃對瞭嗎”的實用指南,它更像是一次深入的學術漫遊,旨在探討傳統草藥體係如何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演化、如何在當代科學的審視下重新定位其價值。我們不聚焦於具體的藥方或服用技巧,而是將目光投嚮藥用植物背後的曆史脈絡、化學構成、以及跨文化視角下的藥理學原理。 第一部分:藥用植物學的曆史溯源與文化構建 本部分將帶領讀者追溯人類使用草藥的曆史。從古代文明(如古埃及的紙莎草文稿、美索不達米亞的泥闆記錄)到亞歐大陸不同地域的獨立發展,我們將考察藥用知識是如何在口頭傳統和早期文獻中被記錄、固化並係統化的。 古代文獻中的植物描摹與分類: 探討早期藥典如何嘗試對植物進行初步的分類,區分具有藥用價值的物種與有毒物種的過程。這不僅僅是生物學上的分類,更涉及到社會結構、宗教信仰與自然哲學的交織。 知識的傳播與地域化: 分析絲綢之路等貿易網絡如何促進藥用植物知識的交流與融閤,以及在不同地理環境下,同一物種如何因其生長環境的差異,其藥性認識也隨之産生微妙的變化。例如,探討道地藥材概念的形成,並非單純的迷信,而是對氣候、土壤、采收時機等環境因素的早期生態學認識的體現。 藥用觀念的哲學基礎: 深入分析支撐古代草藥體係的本體論——例如“寒熱”、“升降”等概念的哲學內涵。這些概念並非現代生物化學所定義的,而是古代觀察世界、理解生命動態平衡的一種獨特框架。理解這些框架,有助於我們跳齣“有效/無效”的二元對立,從更廣闊的文化視角理解其存在閤理性。 第二部分:植物化學與作用機製的現代解讀 本部分將聚焦於將傳統草藥置於現代科學分析框架下進行審視。我們關注的是植物體內活性成分的提取、分離及其在生物係統中的分子作用路徑。 活性成分的譜係分析: 係統梳理常見藥用植物中主要的化學類彆,如生物堿、黃酮類、萜類、多糖等。重點討論這些復雜化閤物是如何在體外實驗和動物模型中錶現齣特定的生理調節作用(例如抗炎、抗氧化、免疫調節)。 提取技術的演變與挑戰: 探討從傳統的煎煮法到現代超臨界流體萃取(SFE)、膜分離技術等在提高有效成分得率和純度方麵的進步。分析不同提取方法對最終産物中“協同效應”的潛在影響,以及如何平衡高純度提取與傳統復方整體效果的爭論。 藥代動力學(ADME)的基礎研究: 考察傳統藥用物質在生物體內的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謝(Metabolism)和排泄(Excretion)過程。許多傳統上被認為“起效緩慢”的草藥,其藥代過程可能需要更長的觀察窗口或特定的前體物質纔能激活。 第三部分:跨文化比較藥理學與全球衛生挑戰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將視野擴展至全球,探討傳統藥用知識體係在全球化背景下麵臨的機遇與挑戰。 民族植物學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探討世界各地少數族群對本地藥用資源的獨特認識。分析知識産權的保護與可持續采收的重要性,如何避免因過度商業化開發而導緻的物種滅絕。 整閤醫學的科學辯證: 討論傳統草藥與現代藥物之間潛在的藥物相互作用(Drug-Herb Interactions)。這部分內容側重於基於化學結構和代謝酶抑製/誘導作用的預測模型,而非簡單的禁忌列錶。例如,探討某些草藥成分如何影響肝髒細胞色素P450酶係的活性,進而影響化療藥物或心血管藥物的代謝速率。 標準化與質量控製的睏境: 分析在缺乏全球統一標準的情況下,如何確保不同産地、不同批次草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討論指紋圖譜技術(TCM Fingerprinting)等現代分析方法在保證批次間一緻性方麵所發揮的作用與局限。 總結:超越迷思,探尋精微 《草本之謎:現代視角下的傳統藥理學探索》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理性、多維度的觀察框架。它不提供現成的“食用說明書”,而是鼓勵讀者以批判性的思維,去理解這些源自自然的智慧如何在科學的鏡子下被重塑、被驗證,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嚮。本書的目標讀者是曆史學者、植物化學研究人員、對傳統醫學抱持科學好奇心的專業人士,以及任何希望深入瞭解藥用植物背後復雜科學與文化張力的求知者。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不要裝瞭!你以為吞下肚的都是中藥嗎?】
Q001:颱灣不産中藥?我們吃的中藥材都來是自大陸嗎?
Q002:以為是吃補,結果吃進去的都是色素與毒?常常在新聞裏看到所謂的「黑心中藥」,完全不懂中藥的人,有辦法可以判斷嗎?
Q003:花瞭大錢買中藥,卻可能買到「藥渣」商品?
Q004:「加工」過的鼕蟲夏草,多吃反而傷身?
Q005:菊花曾多次驗齣農藥超標,是否最好都彆再食用?
Q006:添加木耳變成白燕窩?染色僞裝為血燕窩?是真的嗎?
Q007:花大錢買鼕蟲夏草,其實很有可能是買到的有毒的「亞香棒蟲草」?
Q008:保健食品常宣稱含有鼕蟲夏草,是真的嗎?
Q009:常見的平價藥膳包中居然也有鼕蟲夏草?
Q010:為何風景區賣的自種何首烏,常有中毒危險?
Q011:連便宜的決明子,也有「仿冒品」?
Q012:以為買的是藥材,結果卻是食材,有這種事?
Q013:為瞭降肝火而食用淩霄花,卻因此中毒?
Q014:連標示GMP閤格認證的科學中藥,都有可能買到僞藥?
Q015:花大錢買珍珠粉,結果竟買到牡蠣殼?
Q016:因為中藥是天然食品,拿來入菜絕對沒有問題?
Q017:蒸蛋還有筵席料理裏常見的「蓮子」,其實有毒?
Q018:常聽說杏仁對心血管很好,但為什麼又被說含毒?
Q019:中醫診所開的減肥中藥中含有麻黃,根本就是摻瞭西藥?

【第二章 科學中藥與水藥?到底都含瞭什麼?】
Q020:健保給付的科學中藥,藥效一定比自費中藥差?
Q021:煎煮水藥和科學中藥的療效是否真的有差彆?
Q022:中藥材飲片更天然,所以比科學中藥與好?是購買中藥時的優先選擇?
Q023:「生粉」因為是用原藥材研製而成,所以比用其他方式製造齣來的中藥要來得好?
Q024:中醫診所的水藥費用都很昂貴,利潤一定很高,乾脆自己購買飲片煎煮?
Q025:中藥煎煮第一次濃度最高,不用煮到第二次,使用過一次後就可以丟棄?
Q026:市麵上有代煎水藥的服務,費用不高,是否會偷工減料?
Q027:水藥的中藥藥材來源不明,反而不安全?
Q028:療效快速的中藥都含有西藥,甚至是類固醉?
Q029:在中醫診所販賣的藥材因為是批發而來,所以比較差?拿著處方到一般藥局去抓相同的藥,效果比較好?
Q030:科學中藥因為外包裝通常就有標誌保存期限,隻要在期限前吃完就沒問題?

【第三章 中藥隨便吃、隨便好?!服用中藥前你應該先知道的事】
Q031:中藥因為是天然藥材,就算錯過服藥時間,一次吃二包補上進度也不會有問題?
Q032:睡到中午纔起床的人,一天開始吃中藥的時間是中午,效果完全不會受到影響?
Q033:中藥和西藥因為係統不同,藥性容易相剋,不能一起吃?
Q034:吃中藥的時候,還可以食用保健食品嗎?
Q035:大傢都說,中藥的療效比西藥慢?
Q036:若是吃中藥「調體質」,是否感覺到身體狀況改善瞭,即可停止?
Q037:用來調理身體的中藥,長期服用也不會有任何問題?
Q038:既然是藥三分毒,那麼長期服用中藥會造成肝腎負擔?
Q039:中藥和西藥不同,所以配果汁、牛奶、薑茶、咖啡或茶飲服用,也不會有用問題?
Q040:中藥一定要這麼苦嗎?
Q041:使用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外敷中藥,會導緻中毒死亡?
Q042:關於癌癥,一定要透過西醫的方式,進行治療?
Q043:中藥湯包都需要冷藏,但再次加熱,就會減損藥性?
Q044:常吃中藥會有抗藥性嗎?
Q045:生病時去看中醫,吃瞭藥反而變得更嚴重,中醫會說是排毒或者是疾病發散齣來,是真的嗎?
Q046:中藥很天然,每個人都適閤,不會過敏?
Q047:私人的中醫診所比較有效,所以不要去一般大型的醫院的中醫科彆比較好?
Q048:中藥很溫和,就算沒生病,也可以服用?

【第四章 吃中藥更漂亮、更健康?市售漢方食品都是誤會一場?!】
Q049:現在市售的美容飲品很流行添加中藥,其功效和吃一般的中藥方相近?
Q050:通乳丸真的可以豐胸嗎?
Q051:市售漢方消脂茶真的具有消脂功效嗎?
Q052:隻要是咳嗽,喝枇杷膏準沒錯?
Q053:聽說孕婦不能吃枇杷膏,會造成流産是真的嗎?
Q054:龜鹿二仙膠含有膠質,是美容聖品?
Q055:吃運功散可以墮胎?
Q056:珍珠粉可以美白,還可以當蜜粉,是真的嗎?
Q057:常聽說要調整經期可以喝四物湯,經前跟經後都可以喝嗎?
Q058:喝四物湯可以改善經期癥狀,但又聽說男生也可以喝,真的嗎?
Q059:中將湯也是女性生理期的保養品,可以用它代替四物湯嗎?
Q060:月經來潮之後要喝生化湯纔能讓經血排乾淨?
Q061:小朋友服用轉骨方應掌握時機,愈早愈好?
Q062:轉骨方都一樣,所以男女沒差?
Q063:吃銀杏可以改善末梢血液循環,並提高記憶力?
Q064:八仙果和羅漢果雖屬於中藥範疇,但常做為零嘴食用,隻要身體沒有特彆的異狀,想吃隨時都可以吃?
Q065:經常熬夜的人,可吃保肝丸來減輕肝髒負擔?
Q066:何首烏洗發精,頭發可以愈洗愈黑?
Q067:市麵上添加漢方的保養品有沒有功效?
Q068:大雄丸電視廣告看起來效用驚人,它是一種中藥處方所調製嗎?

【第五章 中藥不傷身?關於中藥你必須要知道的知識】
Q069:長期吃中藥會讓牙齒變黃?
Q070:聽說中藥會使腫瘤變大,因此腫瘤病患並不適閤服用,是真的嗎?
Q071:癌癥一定要看西醫,無法透過中藥的調養而治癒?
Q072:人參、高麗參、西洋參、花旗參、粉光參、正粉光、副粉光指的都是「參」,就療效上來說沒有差彆?
Q073:既然人參可以補氣,是不是每個人都適閤吃?
Q074:有人說人參不能和白蘿蔔一起食用,是真的嗎?
Q075:嬰幼兒可以吃中藥嗎?把得到脈嗎?
Q076:孕婦可以吃中藥嗎?
Q077:孕婦一定要吃黃連,小孩纔不會有「胎毒」?
Q078:孕婦吃珍珠粉,小孩的皮膚纔會好?
Q079:中藥有所謂的安胎飲,孕婦可以搭配服用?
Q080:使用麝香會導緻流産,不少添加瞭白麝香的香水,也有同樣的疑慮?
Q081:常聽到三伏貼、三九貼,他們真的可以幫助改善身體?
Q082:三伏貼、三九貼一定要在那三天貼纔有效嗎?
Q083:咳嗽除瞭冷咳和熱咳,還有燥咳?
Q084:怎麼分辨感冒咳和過敏咳,其治療的方式也是一樣嗎?
Q085:感冒看中醫比較沒效?
Q086:中醫埋綫、針灸能幫忙減重嗎?
Q087:針灸可以讓白發轉黑嗎?
Q088:憂鬱癥可以看中醫嗎?
Q089:白色的菊花和黃色的菊花藥效是一樣?
Q090:枸杞子可以像葡萄乾一樣直接吃嗎?
Q091:聽說吃中藥時不能和空心菜一同食用?
Q092:推拿、拔罐也是中醫一種嗎?
Q093:穴道按摩人人都適用嗎?
Q094:穴道按摩能夠替代針灸嗎?療效是不是一樣?
Q095:「針」「灸」其實是兩種不同療法?他們的原理是什麼?
Q096:節令有分二十四節氣,中醫用藥也會依節令不同而改變嗎?
Q097:市麵上書籍大力推廣生薑養生,真的可以天天食用生薑嗎?
Q098:常喝冷飲、寒涼食物,會産生寒性體質?
Q099:食物的涼、暖加在一起真的可以互補嗎?例如蘿蔔湯太涼,加點薑即可?
Q100:熬夜可以喝咖啡、吃為B群提升精神,那可以用中藥補迴來嗎?
Q101:扭傷時能夠推拿嗎?還是愈推愈大包?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序:關於中藥,你該知道的事

《中藥,你吃對瞭嗎?》是我第三本關於中醫學的書。第一本,是和另外兩位女中醫師閤著的瘦身書籍;第二本則是專門寫給上班族的養身書;而這一本要談的是,從小到大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的中醫藥的相關知識解惑與迷思的破破解。

近幾年,民眾對中醫的接受度有明顯的改變,從過去的不清楚、不瞭解到現在願意去吸收和中醫有關的訊息,這點從愈來愈多類型的中醫書籍麵世便可推見。以前,大傢可能多認為是中醫較屬「江湖郎中」、「偏方」的性質,甚至我自己在學習中醫之前,對中醫也是一知半解,也難怪過去許多人始終停留在「隻有老一輩的人纔喜歡看中醫」的偏見裏頭。

而現在,無論從健康、瘦身、養生,甚至是美容的角度,中醫、中藥都逐步成為主流,這其中最重要的關鍵,應該就在於一般民眾普遍認為「中藥為天然藥材,所以較不易傷身」的觀念,進一步帶動瞭整個中醫的醫療體係的風行。

但天然藥材,真的就不會傷身嗎?隨著中藥的普及,關於中醫藥卻有愈來愈多似是而非的觀念被流傳著,也正因如此,纔需要被更正式地說明、釐清。

例如很多人都搞不清楚「中藥」和「民間草藥」的區彆,認為隻要是植物都屬於中藥,誤用與混用的情況更是經常發生。而中醫有完整的理論架構,正統的中醫處方有所謂的「君臣佐使」和民間的偏方也有所不同。不過,或許是因為中醫過去因為是「經驗醫學」的纍積,所以一直以來纔給人「口耳相傳」、「民間說法」的印象,有諸多「迷思」與「禁忌」。而有些迷思與禁忌是因為當時的時代背景不同,或者是誤傳下來的,以現代眼光去檢視已經不閤時宜,但是卻仍然深植人心,這是很可怕的事。

醫學所肩負的是民眾的健康,不該有那麼多的模糊地帶。

縱然現在民眾對中醫、中藥的理解程度愈來愈高,卻仍有不少大眾「不是太清楚」、「不是太確定」,但基於醫師立場卻是「絕對要瞭解」、「一定要明白」的基本卻重要的中醫藥知識。而這本書,想要試著說明與闡述的,就是這些關於中醫藥,你該知道的事。

這本書可以說是集結瞭我行醫這麼多年以來經常被問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以非常具係統性的整理方式,從「藥材(買中藥)」到「用藥準則(吃中藥)」;從「調理體質」到「癌癥照護」;從「養生」到「美容」,以條列式的問答做為形式,一題一題破除一般大眾對中醫、中藥可能有的誤解。

其中也不乏屬於迷思與禁忌,例如「服用中藥期間不能吃空心菜?」、「吃中藥不能吃白蘿蔔?」這類一般民眾經常誤解的問題;或是「隻有慢性疾病適閤看中醫吃中藥?」、「中醫無法治療憂鬱癥?」等等對於中醫所能治療的疾病做較為深入的探討,非常全麵。

用户评价

评分

一直以來,我總覺得中藥是老一輩人的專屬,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說,更習慣於接受現代醫學的治療。但《中藥,你吃對瞭嗎?》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藥在現代社會中的獨特價值,也讓我重新審視瞭傳統中醫的智慧。書裏關於“漢方美容保養”的部分,尤其引起瞭我的興趣。我一直對那些天然的、不傷肌膚的美容方法情有獨鍾,而中藥在這方麵似乎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書中列舉的很多藥方和調理方法,都非常實用,而且原料也相對容易獲取。讓我驚喜的是,書中並沒有誇大其詞,而是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分析瞭每種藥材的功效和適用人群,讓我能夠根據自己的膚質和需求,做齣更明智的選擇。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體質與美顔”的論述,讓我瞭解到原來內在的調理對於外在的美麗至關重要,這是一種由內而外的養生之道,非常契閤我所追求的健康生活方式。

评分

閱讀《中藥,你吃對瞭嗎?》這本書,就像是在參加一場由經驗豐富的中醫師主持的“答疑會”。書中匯集瞭大量讀者最關心、最容易混淆的中藥問題,並一一給齣瞭專業而易懂的解答。我最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服用中藥的禁忌”這一部分,很多細節是我之前從未聽說過的,比如某些食物不能與特定的中藥同服,否則會影響藥效甚至産生毒副作用。這讓我意識到,平日裏我們隨意地根據感覺或他人經驗來服用中藥,是多麼危險的事情。書中的“誤區解析”章節,更是把我一直以來對中藥的那些似是而非的認知一一糾正,比如“中藥可以長期服用而沒有副作用”、“中藥隻是保健品”等等。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親切,就像是在和朋友聊天一樣,但字裏行間又透露齣紮實的專業功底。這本書真的讓我感覺,我終於有機會和真正懂得中藥的人“對話”,並且學到瞭最實用、最核心的知識。

评分

說實話,我一直對市麵上那些各種各樣的“中藥養生”産品持懷疑態度,總覺得很多都是噱頭,打著中藥的旗號,卻沒有多少實質性的東西。然而,《中藥,你吃對瞭嗎?》這本書,徹底打消瞭我之前的顧慮,也讓我對傳統中醫有瞭全新的認識。書中通過詳實的案例和深入淺齣的講解,揭示瞭很多關於中藥的“潛規則”,也幫我撥開瞭層層迷霧。我特彆欣賞作者在“中藥的安全性”這個章節的論述,清晰地闡述瞭中藥的副作用,以及如何規避這些風險,這讓我感到非常安心。過去我總以為中藥無毒無害,現在纔知道,任何藥物都不能隨意濫用,即使是源於自然的草藥。書中對“中藥與西藥的相互作用”的講解更是讓我大開眼界,原來有些看似溫和的中藥,可能會對正在服用的西藥産生意想不到的影響,這簡直是太重要瞭!這本書的內容讓我覺得,作為一個現代人,瞭解這些基礎的中藥知識,不再是可有可無,而是關乎自身健康的重要課題。

评分

我一直認為,對健康負責,就應該多方麵地去瞭解和學習。在西醫治療日益發達的今天,很多人似乎忽略瞭我們傳統中醫藥的博大精深。《中藥,你吃對瞭嗎?》這本書,恰恰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知識空白。書中的內容,從最基礎的中藥常識,到復雜的辨證論治,再到具體的養生調理,幾乎涵蓋瞭中藥領域的方方麵麵。我尤其喜歡作者在“中藥的科學性”方麵的論證,用數據和研究結果來支撐中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這讓我對中藥的科學性有瞭更直觀的認識。書中還特彆提到瞭“中藥在現代生活中的應用”,比如如何通過中藥來改善睡眠、緩解壓力等,這些都是我們現代人普遍麵臨的問題。這本書沒有讓我覺得中藥遙不可及,反而讓我覺得它就生活在我們身邊,並且能夠切實地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它不僅是一本知識性的書籍,更像是一位貼心的健康顧問,引領我走在中藥健康管理的正確道路上。

评分

我對中藥的認識一直停留在“長輩說”的階段,總覺得它是一種神奇但又難以捉摸的東西。這次拿到《中藥,你吃對瞭嗎?》這本書,就像是打開瞭一扇新世界的大門。書名就直擊我心,確實,很多時候我們對中藥的理解都存在誤區,抱著“能治病就好”的心態,卻忽略瞭許多重要的細節。比如,我一直以為中藥都是苦的,但書裏提到的一些調味或緩和藥性的方法,讓我覺得中藥也可以變得不那麼“可怕”。書中的篇幅雖然看起來不短,但內容卻非常生動有趣,不像我之前讀過的那些枯燥的醫學書籍。作者用瞭大量生活化的例子,把我平日裏對中藥的各種疑問都一一解答瞭,讀起來一點也不費力,反而有種循序漸進、豁然開朗的感覺。特彆是關於“辨體用藥”的部分,讓我瞭解到原來不是所有人都適閤同一種中藥,個體差異如此之大,這顛覆瞭我過去“一人吃好,大傢跟著吃”的觀念。這本書讓我更清晰地認識到,中藥並非“萬能藥”,而是需要科學、理性地去認識和使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