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序
運動技能學習的知識,應該是從事體育教學、運動指導者必備的知識。然而颱灣自有培育體育師資的高等教育機構以來,除少數教師、課程,曾將運動技能學習的單元內容,融入以「運動心理學」為名稱的課程中,點綴性的教授外,運動技能學習未能像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力學等課程,成為培育體育師資的核心課程。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固然不隻一種,其中最大的影響因素可能還是在於運動技能學習學術領域形成的時間較短,而由於原先包含「認知學習」、「知覺與錶現」、「記憶」等內容的實驗心理學,具有「心理學」的名稱標記,因此長期以來,有關運動技能學習的學術研究,均概括的依附在「運動心理學」的標記名稱之下。
過去半世紀以來,運動技能學習研究所纍積的知識與專有的理論,已逐漸具有建立獨立學術領域的分量。在運動技能學習學術研究具領先地位之歐美等國早已率先將運動技能學習與運動心理學分離,成為互不隸屬的研究領域,同時亦有專門教材之撰述以供高等教育機構教授運動技能學習課程之用。國內目前以研究運動技能學習為專長領域之學者有逐漸增加的趨勢,然而尚無適閤入門初級程度的中文教材,提供運動技能學習教學之用。去年春末夏初之際,颱灣運動心理學會盧理事長俊宏博士,有鑒於國內相關教材缺乏,及體育專業課程的迫切需求,邀集國內熱心運動行為學術推展之學者,為運動技能學習的教科書催生。經過一個多學期十二位專傢的鼎力貢獻,有關運動技能學習第一本由颱灣學者編著的中文教科書終將於九十七年春天齣版。
運動技能學習的研究領域,主要在探討影響運動技能學習的各項因素。這本定位於初級教材的教科書,便以最基本的影響因素作為撰述內容。本書的編排共有八章,以下便對各章的內容做簡略的介紹。第一章導論,提供探討運動技能學習的一般性及特殊性目的,並對運動學習學術研究的曆史演進作一個簡要的說明,希望讀者藉由閱讀本章的內容,瞭解探討運動技能學習在專業培養上的重要性,也藉由運動技能學習學術研究的曆史過程,瞭解現在的情況及未來的展望。
雖然大部分的人都有運動競賽的經驗,也多半知道運動的種類不少,而運動錶現的優劣,多半是由投擲距離、跑步時間、或是比賽得分的多寡而定,但是當探討影響運動學習的因素時,可能須就運動的類型做考量;評量運動學習的進步情況,也可能與運動競賽時的測量不盡相同。第二章運動錶現的分類與測量,便提供不同的運動分類原則,也以實例介紹測量運動錶現的方法,希望藉由實際操作的方式,確實掌握動作分類的原則及達到測量錶現的目的。
一般人對於「學習」的觀念,不外是一種從無到有,從不好到好的現象。然而想要科學化的探討「學習」這個現象,則必須嚴謹的定義及確實的暸解學習的意義。第三章學習的基本概念,首先闡釋瞭對運動技能學習定義中各項內容的意義。由於學習是一種過程,不易直接觀察,因此在暸解瞭學習的意義後,第三章亦提供如何檢驗學習的效果,如何量化學習以供比較等,實務上的基礎內容。
若要說在影響運動學習中最重要的兩項因素,非練習與迴饋莫屬。第四章便就有關練習最基本的幾種課題,練習內容的分配、練習時間的分配、練習內容的變化、練習項目順序的安排,及心智練習等內容提齣討論;第五章則就迴饋的部份詳加說明,包括迴饋的幾種分類方式、迴饋的性質與作用、及使用迴饋的頻率及時機對學習的影響等。
在運動學習的範圍中,雖說産生好的動作及高的運動成績是最主要的目的,但是在産生這些動作與成績的背後,是靠著各種知覺感官提供的訊息所協助達成的。第六章便針對影響運動學習與錶現的訊息,從不同的觀點:訊息處理及生態心理學,提齣訊息在運動技能學習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時也從實際運動的情境中,說明訊息在不同階段所具有的功能。
每一個學術研究都有其理論基礎。運動學習學術研究的曆史雖不長,但也不乏嘗試解釋運動學習各種曆程的原則及理論。第七章理論與觀點,介紹自早期由認知觀點所主導的理論,到近期的生態觀點及動力係統理論,讀者可以從理論內容的演進,一窺運動技能學習研究方嚮的演進。
第八章有關運動學習的其他課題,是將一些沒有包含在前麵七章內容中,但對運動技能學習有相當影響的課題,集中於一章做介紹,其中包括注意力、個彆差異、協調、及變異性等。這些課題,可以說是在運動行為的研究中,具一般性影響的課題。讀者在讀完前七章有關運動學習的各種主要影響內容後,第八章的內容不但將影響運動學習的各種因素,作一個總結,同時也展開瞭進行對其他運動行為研究的第一步。
本書得以順利完成,除瞭十位作者的鼎力貢獻外,颱灣運動心理學會盧前理事長俊宏教授的催生,及現任洪理事長聰敏教授的支持,功不可沒。在編纂過程中,更感謝颱灣師大運動科學研究所陳尹華、李易潔、王衍超、官佳蓉及體育係博、碩班嚴雅婷、鄭光誌、陳佳鬱、紀皓皎、陳妙瑋等同學及國立新竹實驗中學江函蕓老師協助校稿,及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體育學係戴遠成老師校閱全書,提供意見。還有華騰文化的編輯鄭又寜小姐在最後階段的密切聯係,讓眾多人的心血,終得以産生二百多頁的運動技能學習,在颱北問世!
主編 劉有德
2008.4.27 於
國立颱灣師範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那種充滿動感的配色和綫條,仿佛瞬間將人拉入瞭充滿挑戰與探索的世界。拿到書的那一刻,我便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渴望從中汲取關於如何提升自身錶現的寶貴知識。我一直對人類身體的潛能感到好奇,尤其是那些看似難以置信的精湛技藝,比如雜技演員的高難度錶演,或是運動員們教科書般的完美動作。我一直想知道,這些超凡的技能究竟是如何被習得的?是否存在某種普適性的規律,能夠指導我們突破自身能力的界限?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切入點,讓我能夠深入瞭解那些塑造我們行為模式的深層機製。它讓我開始思考,我們是如何從一個新手成長為熟練者,其中的過程是否伴隨著大腦和身體的深刻改變?我期待書中能揭示一些科學的原理,讓我們能更有效地訓練自己,甚至為下一代提供更好的學習指導。書中的插圖和圖錶,如果能夠更生動一些,或者能夠展示一些實際的訓練場景,那就更好瞭,那樣可以幫助我更好地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
评分我是一位退役多年的老運動員,對運動的理解已經超越瞭單純的技戰術層麵,更多的是對身體與意誌的對話。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曾無數次地體驗過突破極限的喜悅,也曾麵對過瓶頸期的迷茫。我一直認為,運動能力的提升不僅僅是肌肉力量的增長,更是大腦對身體指令的精準控製,以及在壓力下的穩定發揮。這本書的標題立刻吸引瞭我,我渴望從中找到科學的解釋,來印證我多年的實踐經驗,或者為我提供新的思考方嚮。我特彆想知道,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那些影響技能學習的關鍵因素,比如感知、記憶、決策,以及它們是如何相互作用,最終形成流暢的動作的。我希望它能揭示那些隱藏在優秀運動員身上的“秘訣”,以及普通人如何運用這些原理來提升自己的運動錶現,無論是為瞭健康,還是為瞭挑戰自我。
评分我是一名對教育方法論充滿熱情的教師,尤其關注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提高學習效率。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我接觸到瞭這本書,它以一種全新的視角探討瞭“學習”本身,特彆是針對那些需要身體力行的技能。我一直認為,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很多方麵仍然存在局限性,特彆是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方麵。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突破這些局限性的希望。我非常感興趣的是,書中是否會介紹一些經過科學驗證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更快地掌握新的技能,並且能夠長期保持這些技能。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操作指南,例如如何分解復雜的動作,如何進行有效的重復練習,以及如何提供有建設性的反饋。我更期待它能探討如何培養學生的內在動機,讓他們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探索和學習。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評估學習成果的有效方法,那將對我的教學工作帶來極大的幫助。
评分作為一名對腦科學和認知科學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我總是在尋找那些能夠連接理論與實踐的讀物。這本書的名稱,在我看來,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它似乎觸及瞭人類最基本也最深刻的學習能力之一——通過身體去感知、去行動、去掌握。我一直對“心智模型”和“身體智慧”這些概念著迷,並試圖理解它們是如何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這本書是否會深入剖析大腦在學習新動作時發生的神經機製?它是否會提供一些實證性的研究結果,來支持那些關於重復、反饋和遷移的理論?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跨學科的視角,將心理學、神經科學、運動科學等領域的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構建一個更全麵、更深入的運動技能學習框架。如果書中能包含一些案例研究,分析不同個體在學習過程中的差異,並提齣相應的乾預策略,那將非常有價值。
评分我是一名熱衷於個人成長和自我提升的普通人,生活中,我總是有各種各樣想要學習的新事物,但常常因為缺乏有效的方法而感到沮喪。從學習一門新語言,到掌握一項新的樂器,再到嘗試一項新的運動,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我一直渴望找到一套係統性的方法,能夠幫助我更高效、更持久地學習和掌握這些技能。這本書的標題,正好觸及瞭我內心深處的痛點。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切實可行、易於理解的學習策略,而不是那些遙不可及的理論。我期待書中能夠分享一些關於如何剋服學習過程中的睏難和挫摺的技巧,以及如何保持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將學到的技能遷移到不同情境下的方法,那將對我的生活産生深遠的影響。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