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提案可以改變我們的社會
一個贊助可以改變我們的國傢
屬於新聞業的人人時代已經到來!
本書探索正在全球實驗與開展中的公眾委製或群眾資助新聞模式,包括它的生成背景、發展曆程、運作型態、社會意義,以及目前的成果與挑戰。
針對颱灣、也是亞洲第一個群眾資助新聞平颱weReport,本書更從多個角度進行第一手的分析與探討。同時選輯創辦第一年的非影音類報導作品,讓讀者可以在閱讀這些作品的同時,亦能採取行動,加入公民參與新聞業的嶄新時代。
編者簡介
鬍元輝
現任中正大學傳播學係暨電訊傳播研究所副教授,並為weReport調查報導公眾委製平颱執行委員會召集人。
齣版者簡介
優質新聞發展協會
2011年4月30日正式成立,以提昇公民意識、改善媒體環境為宗旨。主要任務包括:促進公民媒體之發展、培力公民記者、奬勵優質深度新聞報導,以及推動提昇公民社會品質之研究等。
序言 蘇正平
PART1專論篇
開創優質新聞業的人人時代:weReport的創設及其意義 羅世宏、鬍元輝
颱灣「公眾委製新聞」傳布之初探:以weReport為例 林麗雲
調查報導的睏境與前景:從西方迴望東方 羅世宏
群眾資助新聞業─從資訊協作到經濟協作的公民參與 鬍元輝
PART2報導篇
總統騙選票 政府騙鈔票:百億打造假科學園區 簡永達、吳中傑
孩子的未來,碗中的現在:校園午餐調查報導 汪文豪∣上下遊新聞市集
災難之後,如何相愛:何欣潔∣莫拉剋獨立新聞網
莫拉剋災後高雄永久屋政策調查報導
旺蘋戰爭背後 颱灣有綫傳媒的金權遊戲 戴智權
大肚溪汙染整治後仍像火星地錶 林冠吟
颱灣與大陸居民婚姻登記收費現況調查 Zola
PART3評論篇
weReport-調查報導,公眾委製。You support, they report. Mr. xDay
捐款贊助下一個李惠仁《不能戳的祕密》,
weReport 調查報導公眾委製平颱! 不來恩
調查報導是新聞的靈魂 卓亞雄
媒體不應該被豢養 人民不應該被馴服 李惠仁
序
公眾委製新聞的時代來臨∕蘇正平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學者們有關公眾委製調查報導平颱這類型的報導機製的論述,另一部分則是作為這樣的報導機製,過去一年在颱灣具體實踐的作品成績。
「You support, we report」是颱灣這個委製平颱簡單易懂的一個Slogan,它意謂著要讓機製起作用,必須有人願意支持,有人願意報導。當然,這些報導還必須具備一定的品質,而且能夠傳播齣去。
公眾委製新聞平颱能夠獲得迴響,反映瞭一種時代需求,那就是傳統的,經由媒體機構所産製的新聞,不見得能完全滿足閱聽大眾的需要。
全世界的新聞媒體,這些年來在經濟衰退及網路科技躍進所産生市場改變的雙重壓力下,都麵臨必須急遽轉型的經營壓力。這種經營壓力在許多歐美媒體的直接結果,就是大幅減縮高成本優質新聞,尤其是調查報導的産製。於是不管是機構的,或是個人的調查報導,開始尋求市場機製以外的資源,公眾委製新聞平颱是其中被探索的一種齣路。
而在颱灣的媒體環境裏,調查報導甚至還沒有形成一種傳統,大多數媒體記者一輩子沒有寫過半篇調查報導。不過,近幾年來,部分的雜誌開始設有研究員,配閤主跑的採訪記者,也開始有不錯的調查採訪作品。這對經常飽受批評的颱灣媒體而言,是一項應該受到肯定的進步,也代錶閱聽大眾對於優質的調查報導開始有一定期待。
在這樣的環境下推動weReport 平颱,顯然是一種雙重的挑戰,一方麵它要鼓吹對優質報導有期待的人,提供足夠的資源來支持這樣的平颱,另一方麵,它也必須號召本來就不多,有能力做調查採訪的獨立記者共襄盛舉。此外,它還必須把weReport 的推展,當做一種培訓的工作,培養一般民眾對調查報導的認知和期待,加強現職記者、離綫記者、新聞科係學生,乃至於公民記者,進行調查採訪的能力。要投入這樣的工作,需要超乎常人的熱情和堅持。
情況是如此艱辛,但weReport 上綫之後一年,還是可以驕傲地展現它這一年的成績。我要特彆藉此,對主持weReport 平颱的五位執行委員,鬍元輝教授( 召集人)、羅世宏教授、林麗雲教授、陳順孝教授以及賴秀如女士,緻上誠摯,但平常因為各自忙碌,不太有機會講的感謝之意。
(作者為優質新聞發展協會理事長)
《公眾委製新聞的時代來臨:weReport調查報導平颱的意義與展望》這本書名,一語道破瞭當前新聞傳播的睏境與未來的可能性。身為一個在颱灣生活、工作的普通人,我深切感受到傳統新聞媒體在「守門人」角色上的力不從心,以及網路社群資訊的龐雜失序。因此,「公眾委製新聞」的概念,聽起來就像是一劑解方,一種將新聞生產權力迴歸民眾的嘗試。我特別關注書中對於weReport平颱「意義」的闡述。這個平颱是如何透過「委製」的方式,將公眾的關注點、觀察力,乃至於調查能力,轉化為具有影響力的報導?它是否能有效剋服群眾參與可能麵臨的組織睏難、碎片化問題,甚至是被特定力量操弄的風險?而「展望」的部分,我更希望看到作者能提供一些實際的案例分析,或是對平颱未來發展方嚮的具體預測。例如,weReport是否會與學術界、NGOs有更深入的閤作?它又將如何透過更創新的傳播方式,將調查報導的成果,有效地傳達給廣泛的受眾,進而引發社會的討論與行動?在颱灣,民眾對公共事務的關心度始終很高,但如何將這份關心轉化為有建設性的參與,weReport或許能提供一個新的途徑。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公眾委製新聞的時代來臨:weReport調查報導平颱的意義與展望》,光看題目就讓人眼睛為之一亮。近年來,我們生活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傳統媒體的公信力受到質疑,假新聞、資訊操弄的現象屢見不鮮。在這個脈絡下,一個強調「公眾委製」的新聞形式,以及一個名為「weReport」的調查報導平颱,聽起來就充滿瞭實驗性與可能性。作為一個長期關心颱灣新聞生態的讀者,我對於這種「由下而上」的新聞生產模式感到高度興趣。過去,我們習慣於記者扮演訊息的傳遞者,但如果公眾也能參與到調查報導的過程中,甚至成為新聞生產的主體,那將會帶來怎樣的變革?這個平颱是否能真正打破資訊落差,讓更多聲音被聽見,讓更多真相被揭露?書中對於「意義」的探討,勢必會觸及新聞倫理、公信力重建,以及公民參與等重要議題。我期待作者能深入剖析,weReport是如何在當前複雜的媒體環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並發揮其獨特的價值。尤其是在颱灣,政治立場分歧,媒體專業性備受挑戰的狀況下,一個能夠凝聚公眾力量,共同監督權力的新聞機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评分讀到《公眾委製新聞的時代來臨:weReport調查報導平颱的意義與展望》這個書名,我腦中立刻浮現的是對於「公眾委製」這個詞的諸多想像。在颱灣,我們常聽到公民記者、獨立媒體,但「委製」這個詞,似乎更強調一種有組織、有計畫的閤作模式,而不僅僅是單純的參與。這讓我好奇,weReport平颱究竟是如何建構這種「公眾委製」的機製?它是否能有效協調不同背景、不同專業的公眾成員,讓他們貢獻所長,共同完成一次次的調查報導?同時,對於「調查報導」,我們往往聯想到長期、深入的採訪,需要大量的資源與專業知識。那麼,當「公眾」被賦予瞭「委製」的權力與責任時,我們如何確保調查報導的品質與深度?書中對於「展望」的部分,我更是期待能看到更為具體的發展藍圖。這個平颱是否會像國外的ProPublica一樣,成為一個具有指標性的非營利調查報導組織?它又將如何麵對來自傳統媒體的競爭,以及來自網路生態的挑戰?尤其是在颱灣,資訊傳播的速度極快,但真正有價值的深度報導卻相對稀缺,weReport的齣現,能否為颱灣的新聞產業注入一股清流,甚至引領一種新的新聞生產範式?
评分《公眾委製新聞的時代來臨:weReport調查報導平颱的意義與展望》這個書名,巧妙地結閤瞭「公眾委製」與「調查報導」,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好奇。在現今資訊碎片化、傳統媒體公信力下滑的時代,一種強調公眾參與的新聞生產模式,尤其顯得彌足珍貴。我特別關注書中對於weReport平颱「意義」的闡述。這個平颱是如何能夠有效匯聚、組織公眾的智慧與力量,去進行具有深度的調查報導?它是否能解決過去許多公民參與式專案可能麵臨的資金、技術、專業知識等瓶頸?我期待書中能對這些問題有深入的探討,並提齣具體的解決方案。同時,「展望」的部分,更讓我聯想到這個平颱未來的發展潛力。它是否能成為一個能夠挑戰權力、監督社會的有力工具?它又將如何與現有的媒體生態共存,甚至促進整個新聞產業的革新?在颱灣,我們時常能看到民間對於公共事務的熱情,weReport的齣現,或許能為這種熱情提供一個更為結構性、更具影響力的齣口,讓公民的力量真正轉化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
评分對於《公眾委製新聞的時代來臨:weReport調查報導平颱的意義與展望》這本書名,我有一種莫名的期待感,這份期待源自於對新聞生態的憂慮,以及對創新的渴望。近年來,假新聞、不實資訊的氾濫,讓許多人對新聞的信任度降到榖底。在這樣的背景下,「公眾委製」的新聞模式,聽起來就像是為傳統媒體的僵化與失靈,提供瞭一個可能的新齣路。我尤其好奇書中對於weReport平颱「意義」的探討。這個平颱是如何將「公眾」從單純的資訊接收者,轉變為新聞生產的參與者,甚至是主導者?它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協調者?資源提供者?還是品質把關者?我期待作者能深入剖析其運作機製,以及它所能帶來的社會影響。而「展望」的部分,我更希望能看到一些具體的、可操作性的方嚮。weReport是否會發展成一種新型態的新聞閤作社?它是否能透過技術創新,降低參與門檻,讓更多人能貢獻自己的力量?在颱灣,我們對於媒體的監督與要求一直都相當高,weReport的齣現,能否真正迴應民眾的期待,重塑新聞的公信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