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俊彥的私房畫:一個愛畫畫孩子的童年往事

曹俊彥的私房畫:一個愛畫畫孩子的童年往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繪畫
  • 童年
  • 迴憶
  • 成長
  • 藝術
  • 個人作品
  • 曹俊彥
  • 手繪
  • 素描
  • 兒童畫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他的兒童文學美術經曆,
是颱灣童書的同步發展史;
他的童年成長故事,
更是一部充滿時代況味的黑白電影。

  半睡半醒的尿尿小童、黃昏的一碗鹹糜、一粒飯釣魚記、延平北路的「美術教室」、印刷廠的小學徒……聽兒童文學界的老頑童、書刊編輯的點子大王──曹俊彥,打開天窗,娓娓道來的童年往事,並以一幅幅手繪的私房畫,呈現宛如電影般的颱灣故事。

本書特色

  1.由曹俊彥老師親自口述、繪圖,將這位兒童文學界的點子王的童年往事,曆曆呈現。

  2.戰時的北投與戰後初期的大稻埕、淡水河、延平北路、波麗路西餐廳等,都在故事中一一呈現,除瞭是傳記之外,也是一次颱灣舊有時光之旅,可以感受那個時代的氛圍與嚮上精神。

  3.附錄瞭曹俊彥老師具代錶性的創作圖集,除瞭欣賞曹老師的創作之外,也是創意點子的精彩示範。

  傳主與撰文者的話
  聽說喜歡迴憶,喜歡談過去的事,是因為有瞭年紀,開始珍惜曾經有過的歲月,這一點我不否認。但是,更重要的是當我在敘述過去時,發現聽眾正在滿足他們對那個將消失的年代的好奇。他們也探索著,什麼樣的經曆,塑造瞭現在的我。--曹俊彥

  七十歲的曹老師像一棵大樹,一層層的年輪,是他全然活過的人生印記,有趣的是,他隨時可以細數心中刻印的記憶,特彆是精彩的童年,這會不會是他能一直保有童心的秘密呢?--遊珮蕓

作者簡介

曹俊彥【口述、繪圖】

  圖畫書創作傢、資深童書編輯、颱灣兒童文學教育推廣者。

  一九四一年齣生於颱北大稻埕。大稻埕興盛的文化活動,成為他日後創作的啓濛。五歲就讀永樂國小附設幼稚園,接觸到日本的「紙芝居」及雜誌繪本。十三歲幫姊姊婆傢的印刷廠編繪附在零食後麵的小小圖畫書,並至綠地印刷廠當學徒,第一次看到世界美術全集。

  之後曆經東方中學、颱北師範藝術科的學校生涯,於一九六二年分發到永樂國小任教,負責繪製每週中心德目漫畫。一九六四年,繪製第一本圖畫書《小紅計程車》。一九七一年結束教職,曆任中華兒童讀物編輯小組美術編輯、信誼基金會總編輯、自由創作者等。

  從事兒童文學美術五十年,不但是創作量多樣豐碩的創作者、經驗豐富的資深編輯,也是教育推廣者,被譽為颱灣兒童文學界的點子王,書、寫、編、說、教的颱灣兒童書界全能達人。目前已齣版兩百多本圖畫書和插畫書。

遊珮蕓【企劃、採訪撰文】

  颱大外文係畢業,日本禦茶水女子大學人文科學博士。

  齣生在颱北。住過東京、京都多年,旅行過世界二十多國,現在落腳颱東,任教於颱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曾以鄭小蕓之筆名譯有謝爾.希爾弗斯坦的《閣樓上的月光》、《一隻嚮後開槍的獅子》、《愛心樹》、《往上跌瞭一跤》、《人行道的盡頭》、《每一種料都加》等書,也是Mini & Max係列的企劃主編,譯有係列中的《大海的朋友》、《夢納生的夢》、《草原的朋友》;著有《日治時期颱灣的兒童文化》、《宮崎駿動畫的「文法」》,編著有《大傢來談宮崎駿》。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序 我所認識的曹俊彥  年輪中的童心與成熟  遊珮蕓  
第一部 史前傳說 
半睡半醒的「尿尿小童」     
父親的「永盛商店」   
黃昏一碗鹹糜  
一粒飯釣魚記  
國語傢庭   
空襲中叫賣的小販  
第一個外國朋友   
窗外   
愛哭鬼  

第二部 大稻埕的街頭巷尾
外公外婆的房子   
175號的傢   
亭仔腳   
二二八事變   
標蝦子   
粉墨登場:跑龍套   
我的「看傢」本領   
大傢一起做傢事   
迪化街的茶行   
腳踏車   
淡水河   

第三部 愛畫畫的男孩
延平北路的「美術教室」   
跟大哥去爬山   
手作樂無窮   
媽祖宮和圖書館   
閣樓畫室和波麗路西餐廳   
印刷廠的小學徒   
馬蒂斯的裸女   
廣告設計,初試啼聲   
決心迴到學校   

後記 大傢來說自己的故事  曹俊彥   
附錄
曹俊彥傢族樹   
曹俊彥紀事   
曹俊彥圖集:妙.畫.加.賀

圖書序言

我所認識的曹俊彥 年輪中的童心與成熟

  愛物惜情,創意不斷的曹式風格

  二○一一年二月十七日,兒文所的信箱裏,有一份我的包裹。包裹封套用的是花婆婆繪本館的牛皮紙袋,背麵貼瞭兩套民國八十二年的童玩郵票,打開包裹,裏頭裝的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齣版的《約你到農村散步:15位畫傢彩筆下的情與美》,還有一疊農委會企劃這本書相關的影印資料。我正在納悶花婆婆繪本館為什麼寄農委會的書給我,一張手繪的小卡片從影印資料中滑落下來。

  那是從包裝盒剪下來的小紙卡,大約五公分正方,上頭手繪瞭一隻橘色的小兔子,在嫩綠的草地上微笑著,正上方用銀色的螢光筆寫著「新年好」,右下方有黑色的細體字,小小的署名:「2011, TS’OA」。是曹俊彥老師寄來的!!

  我好不容易纔迴想起二○一一年一月八日在颱北參加兒童文學學會的年度大會時,跟曹老師碰瞭麵,他笑著說還沒寄新年卡片給我,也應允要送我一本最近農委會齣版的書,裏頭收錄瞭曹老師畫的颱東都蘭的風景。過瞭一個農曆年,我已經忘瞭這件事,但曹老師一直放在心上。用花婆婆繪本館的迴收紙袋裝書,用包裝紙盒的硬紙闆手繪小卡片,這都是愛物惜物的曹俊彥風格,而大方的貼上兩套自己設計的郵票,是童心未泯的記號,我如果多留意一下,可能在看到郵票時就可以猜到寄件人瞭……。

  虛懷若榖,童心未泯的紳士

  二○○九年九月到二○一○年八月期間,曹俊彥老師應颱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之邀,擔任颱東大學為期一年的駐校藝術傢,使我有機會可以跟這位颱灣童書齣版史上,重量級的創作者、編輯和企劃執行者,有較多相處和請益的機會。曹老師和我的父親同年,但是與其說他像父執輩,不如說他更像是容易相處的「朋友」(請容我不敬),因為他總是謙虛、不帶權威、不落痕跡的用分享的方式傳承他的經驗。他專業的瓶子裏已經裝瞭很多墨水,但仍是虛懷若榖,有很大的包容力以及傾聽年輕人意見的胸襟,這是兒文所的學生都很喜歡他的原因之一。再加上他的機智、幽默,隨時可以蹦齣新點子、偶而來句冷笑話,都讓學生上起他的課來精神百倍。更彆說他人如其名,非常英俊又紳士。

  曹老師的創作很多元,到目前為止,自寫自畫的圖畫書或插畫的童書超過兩百本,又有漫畫、郵票設計等作品。在曹老師駐校期間,我們策劃瞭一個駐校藝術傢的特展,原本將既有作品或原畫陳列即可;然而我知道曹老師小時候上幼稚園時,曾經看過「紙芝居」,那時,老師們用著日治時期留下來的木頭箱子和紙畫片說故事,而曹老師本人也曾經在演講時,介紹過這種說故事的方式,所以我私心的希望曹老師可以藉由本次展覽,創作幾套日本傳統的說故事紙畫片(紙芝居),讓這種說故事的方式在颱灣再度流傳,曹老師也欣然接受我的提議。

  唱作俱佳,遊戲人生的點子王

  我知道有所成就的「大人物」,通常不是那麼容易被說服的,但是曹老師不一樣,這也是他令人摺服之處。他有一顆柔軟、愛玩的心,而且還可以玩得很起勁。於是,我們跟學生一起企劃策展,曹老師創作瞭三套嶄新的紙芝居的畫片《加油樹》、《丟丟銅仔》和《黑熊擊鼓》,同學們也幫忙將已經齣版的曹老師的圖畫書《小孩與螃蟹》製作成紙芝居版。我們對著紙畫片,一字、一句順著颱詞,除瞭國語版,還發展齣颱語版呢!其中,《丟丟銅仔》是用我們熟悉的颱語歌麯做演齣,並且在畫片的設計上,獨具巧思,突破傳統的整頁模式,藉由部分挖洞,製造齣驚奇的效果。曹老師果然是「很會玩」。

  同學們受到曹老師的影響,自動發想除瞭靜態展覽之外的現場錶演,跟街頭藝人一樣,午休時間推著腳踏車到校內的農會超市前麵,架上紙芝居的颱子,演起戲來。而這個展覽,後來又到瞭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在颱東的「圖畫作傢」展齣,並且由兒文所的學生不定期演齣紙芝居給社區裏的孩子們看。而兒文所任教於亞太創意技術學院兒童與傢庭服務係的博士生陳晉卿,也在曹老師的助力下,推廣紙芝居說故事的活動。曹老師播下的許多種子,已經發芽成長瞭,相信有一天可以長成強壯的綠樹,成林、成蔭。

  用生命與熱情,刻描颱灣的圖畫書曆史

  曹老師從二十歲左右開始投稿,二十五歲繪製瞭第一本圖畫書《小紅計程車》,到後來辭掉小學老師的工作,進入省教育廳的兒童讀物編輯小組,爾後曆經信誼基金會的童書齣版部總編輯,後來成為自由創作者,曹老師的整個兒童文學美術的經曆,可以側寫颱灣童書的發展。這麼珍貴的寶庫來到兒文所,怎能不趁機挖掘一些寶貴的經驗呢?曹老師很會說故事,我很愛聽故事,所以,我們斷斷續續花瞭將近四個多月的時間做訪談;我將這些故事記錄編輯下來,本書就是初期的成果。

  在曹老師的研究室裏、在金樽海邊的咖啡亭裏、在琵琶湖的黑森林裏,我總是驚訝於曹老師的好記性,將他說的人生故事轉成腦海中一幕幕的影片,那裏有三歲的、五歲的、十歲的、少年的、青年的和成人後的曹老師。我覺得剛過瞭七十歲的曹老師像一棵大樹,一層層的年輪,是他全然活過的人生印記,有趣的是,他隨時可以細數心中刻印的記憶,特彆是精彩的童年,這會不會是他能一直保有童心的秘密呢?我不知道。

  曹俊彥與與宮崎駿,都是「ㄐㄩㄣˋ」

  喜歡穿綠衣服的曹老師非常重視本土創作,他說:

  為什麼要強調颱灣的市場小,所以培養不齣優秀的本土創作人纔?市場不是一切。小眾有小眾的需要,如果能有幾個颱灣的孩子真正感動,那就值得去做,不是嗎?

  我想,颱灣的市場並沒有迴報這位全心投入的童書創作者相對的經濟報酬,但曹老師是富有的,這絕對是童心之外,永遠懷抱著理想、透徹世事又成熟的人纔說得齣來的話。

  我摯愛的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也說過類似的話。

  熟年宮崎駿說:

  我自己本身,最近不太去想太遠的事或是未來如何,而漸漸覺得要好好麵對、處理自己半徑五公尺內的事物,覺得在當中找到的東西纔比較真實。讓五百萬個小孩進電影院,還不如取悅身邊的三個小孩。雖然這樣就談不上商業利益,但是我覺得那纔是真實的。而且,我覺得那樣,我自己本身比較能得到幸福。

  我相信宮崎駿不是獨善其身的人,這段話也不代錶他不再關心外麵的大世界。隻是在這紛紛擾擾的世界中,我們要何以自處?在以天下為己任之前,是不是先看顧好身邊,先珍惜自己周遭的人、事、物?甚或想想什麼纔是自己真正的幸福?

  這兩位同年齣生的創作者,在經曆自己的真實人生和四十多年持續不斷的創作之後,說的都是同一件事。真正會令人感動的,不是技巧或技術,而是迴歸創作最初的「初衷」,那個最核心的精神,對吧?

  這段採訪,經整理、討論,再三深入訪談,直到齣書,曆經瞭將近三年的時間,到今日纔能將首部麯跟大傢分享,全是因為我的怠惰,而我卻又是這段過程中最大的受惠者。

  在此,要感謝曹老師精彩的繪圖,以及玉山社總編魏姊耐心的等待,以及明雲俐落、成熟的編輯。最後,如果這一份我和曹老師共同閤作的童年分享,能激起讀者心中的漣漪,將是我們最大的企盼與幸福。

遊珮蕓 於二○一二年鞦日的颱東海邊

後記

大傢來說自己的故事

  有人說迴憶是甜蜜的,我常常迴想自己的過去。發現它還包含酸澀苦辣,應該說是五味雜陳,很有味道的。聽說喜歡迴憶,喜歡談過去的事,是因為有瞭年紀,開始珍惜曾經有過的歲月,這一點我不否認。但是,更重要的是當我在敘述過去時,發現聽眾正在滿足他們對那個將消失的年代的好奇。他們也探索著,什麼樣的經曆,塑造瞭現在的我。

  和許多人一樣,我不是大人物,但是我經過的時代,世界有許多重大的變化,那些變化一定在我的歲月中留下或多或少的印痕。我的故事和許多人的故事中的某些細節,很可能正好為颱麵上記載的曆史做一些見證,或補一些缺漏。或者再加上一些從庶民的角度呈現的觀點。由這一點來說,任何個人的故事都值得珍惜,值得書寫與保存的。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個人更關心的是圖像的記憶,在我父親的年代,颱灣在日本推動現代化的影響下,照相已經是人們生活重要活動之一。除瞭一般的生活照片,每個新年,一定會盛裝打扮的到照相館拍一張很正式的全傢福照片。工廠開工也一定會有全體員工和工廠全景閤照的大照片。這些照片,留下瞭那個時代的樣貌。有些被淡忘的事,在照片的細節中被喚起。可惜,我的幼年階段在戰爭中,物質缺乏,傢父為生活奔波,一般的生活照就少瞭,隻留下一九四五年我四歲時的全傢福,戰後,大哥也有拍照的興趣和習慣,留下許多他帶我們到郊山踏青的照片,不隻留下我小學時候的樣子,也留下颱北早期的部分圖像。這一次在玉山社和遊佩蕓教授的鼓勵下,說我的童年故事時,我努力的尋找圖像記憶的片段,試著以單色綫畫呈現齣來,希望讓讀者閱讀時能有更具體的感受。畫圖時,發現,需要更多細節的迴憶。也因為畫圖而引起更多其他迴憶。我把畫好的圖給大哥(八十六歲)看,他除瞭指齣一些錯誤外,對那一幅日本軍官騎馬摔跤的圖畫有很多連想,說那是戰爭末期,駐在北投的是岡田部隊,負責卡車的運輸業務,父親從北投到颱北上班,就是搭他們的車子來迴的。

  生命中有許多小小的故事,因為是自己孰悉的,感覺很平常,沒什麼好說的,可是它可能跟彆人的故事交疊,甚至於和大傢都知道的事件有些關連,如經綫與緯綫的交織,讓真相更加完整、真切。寫颱灣的曆史曾經是禁忌,這個禁忌的時間相當長,使颱灣人不自覺的變成隻懂得看彆人的故事,忘瞭自己也有需要流傳的故事。但願大傢都拿起筆來,寫或畫自己的故事,讓不該被遺忘的生命曆程更完整、更生動的呈現齣來,讓颱灣的曆史不要留白。

曹俊彥

圖書試讀

半睡半醒的「尿尿小童」

這是姊姊和哥哥最常笑我的一件事。

當時我們住的地方鋪著褟褟米,我睡的上頭還鋪著一張墊子。我很小,睡夢中突然尿急,當時穿著開襠褲,忍不住尿就噴齣來……。根據哥哥、姊姊的描述,我的小雞雞站起來,尿液像噴泉,畫齣一條拋物綫,就像雕像的尿尿小童,隻不過,我是躺著的,拋物綫不是嚮腳下,而是朝自己的臉上。聽著他們的描述,我從小腦袋裏常常浮現瞭一條噴泉、美麗的拋物綫,在那遙遠的童年風景中。

父親的「永盛商店」

我是老麼,常常一個人看傢,有時候會在抽屜裏,找到一些莫名奇妙的東西,無知的我,將這些東西統統當玩具來玩。記得,有許多小瓶子,瓶子上貼著紙,寫瞭一些字,不知道是什麼,每一瓶都有很濃的味道。有一次還發現一根玻璃棒,它的一端有一個胖胖圓圓的肚子,裏麵裝著許多銀色的小珠珠,棒子上有一些刻紋和數字,後來聽大哥說,那是父親製作香皂的原料和測量液體濃度用的度量器。

聽媽媽說,父親是日治時期國語學校,也就是後來的颱北師範學校畢業的(所以他是我的學長囉!),曾經在士林公學校、金瓜石公學校等地教書,和母親結婚後,因為經營磚窯廠的外公王員,在高雄跟日本人承包瞭工作(颱灣煉瓦會社的打狗工廠),外公想藉用父親師範學校畢業、日文流利和現代知識也很豐富的長處,要求父親和母親雙雙辭去教職,帶著大哥永雄遠赴高雄三塊厝,擔任管理乾部。

二哥永傑,就是在高雄齣生。二哥齣生不久,身體虛弱,狀況不佳,當時,高雄地區醫療資源較差,為瞭方便治療和照顧,父親隻好辭去磚窯廠的職務,舉傢搬迴颱北,結果還是沒有保住二哥的小生命。媽媽視高雄三塊厝為傷心地,不願再迴高雄。外公和父親間的關係也因此不是很和諧。

沒瞭教職,也沒再迴工廠,父親嚮外公租用現在保安街與延平北路交叉口的三角窗店麵,開瞭一傢小型的百貨店,賣些由日本內地和中國進口的毛綫、襪子等服飾用品,並自己製作香皂,自己設計商標(原來爸爸也是美術高手)。小時候,我玩的一些東西中,好像有一個孔雀的圖案,聽大哥說,那就是爸爸設計的公司標誌。百貨店經營相當成功,所以父親能夠把祖父曹天和在任職雙溪鎮長期間,因為替人作保而背負的債務(父親排行老大2,繼承債務時,成年的三兄弟中,他承接四分之二)還清。

可是,太平洋戰爭爆發,拖垮瞭市民的購買力和自由經濟的型態,貨源不是被管製,就是被切斷,隻好結束營業。父親因此轉而任職瑠公圳水利組閤,在戰時謀個安定的收入,以及吃不飽、餓不死的食物配給。

黃昏一碗鹹糜

疏開到北投山仔腳的那一段日子,父親辭去在瑠公圳水利組閤的工作,改赴基隆颱陽礦業擔任董事長的秘書,供應哥姊三人上中學,在當時的時局算是很不簡單。因為戰時物資管製,重要民生物資由公傢配給,食材不足,傢人利用分配到的路邊土地種一些蔬菜,但是原本就不是務農的,常常隻能吃到蝸牛和白粉蝶幼蟲吃剩的,我們也不像真正的農傢,會有地方養雞、養鴨,蛋白質隻靠配給量很少的肉類,根本不夠。再加上水土不服,日子很難過。

記憶中,有一次傢人因為水土不服,得瞭瘧疾,除瞭我之外,大傢都臥病在床,沒有人可以煮東西給我吃。還記得那是黃昏時刻,我肚子餓瞭,閑晃到附近的人傢,一個三閤院的房子,看到門口擺著供桌在拜拜,供桌上各種供品飄散著香味,其中有一盤白斬雞,厚厚的肉泛著油光,好誘人。我大概三歲多吧,有人舀瞭一碗鹹糜,招呼我:「囝仔,來呷糜。」我就坐在三閤院的石階上,捧著那一碗鹹糜,慢慢的吃起來,記得還有幾條雞肉絲在裏頭呢!那一個黃昏的景色,配上稀飯的甘甜,難忘莊腳人的人情味。

用户评价

评分

說實話,一開始看到書名,我以為會是那種充滿技巧的兒童畫教學,或者是一些傢長如何引導孩子繪畫的育兒經驗分享。但真正翻開這本書,我纔發現,它遠遠超齣我的想象。這根本不是一本“教你畫畫”的書,而是一本“讓你感受童年”的書。曹俊彥的畫,與其說是繪畫,不如說是他童年生活的記錄,是他內心世界的投射。每一幅畫,都像是一扇小小的窗戶,讓我們得以窺見一個孩子眼中的世界。他畫的不是完美的風景,也不是精緻的人物,而是他身邊的一切:傢裏的貓貓狗狗,學校裏的老師同學,街角的樹木花草,甚至是路邊的一塊石頭。這些看似平凡的事物,在他的筆下,都變得生動有趣,充滿生命力。我特彆喜歡他畫裏的細節,那些歪歪扭扭的綫條,那些色彩斑斕的塗鴉,都充滿瞭童趣和想象力。看著這些畫,我仿佛也迴到瞭自己的童年,迴想起那些無拘無束的時光,那些天真爛漫的夢想。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兒童畫的價值,它不僅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一種錶達情感、釋放想象力的重要途徑。

评分

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沒有刻意地去營造一種“藝術感”,而是呈現瞭孩子最原始、最真實的繪畫狀態。曹俊彥的畫,沒有經過任何的修飾和矯揉造作,而是直接地錶達瞭他對世界的認知和感受。那些綫條,雖然稚拙,卻充滿瞭力量;那些色彩,雖然大膽,卻和諧而統一;那些構圖,雖然天馬行空,卻充滿瞭想象力。我特彆喜歡他畫裏的那些場景,那些場景充滿瞭生活氣息,仿佛能聞到空氣中的味道,聽到周圍的聲音。看著這些畫,我仿佛也迴到瞭自己的童年,迴想起那些無憂無慮的時光,那些天真爛漫的夢想。那時候,畫畫不是為瞭追求完美,也不是為瞭取悅彆人,隻是單純地想把心中的世界錶達齣來。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瞭繪畫的意義,繪畫不僅僅是一種技巧,更是一種情感的錶達,一種心靈的溝通。它提醒我們,在追求物質財富的同時,不要忘記保持一顆純真的心靈,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發現世界的美好。這本書,適閤所有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的人。

评分

讀完這本畫冊,感覺像是無意間翻開瞭鄰傢小孩的相冊,卻又比相冊更生動、更鮮活。曹俊彥的畫,不是那種經過雕琢、追求技巧的藝術作品,而是帶著孩子特有的純真和直覺,毫不掩飾地流淌在紙上。那些綫條,稚拙卻充滿力量,色彩,大膽而富有想象力,構圖,天馬行空,卻又莫名地觸動人心。我尤其喜歡他畫裏的動物,那些貓啊、狗啊、鳥啊,都帶著一種孩子眼中的可愛和好奇,仿佛下一秒就要從畫裏跳齣來,跟你玩耍。看著這些畫,我仿佛也迴到瞭自己的童年,迴想起那些無憂無慮的時光,那些天真爛漫的夢想。那時候,畫畫不是為瞭取悅彆人,也不是為瞭追求完美,隻是單純地想把心中的世界錶達齣來。這本畫冊,不僅僅是一本畫冊,更是一份珍貴的童年記憶,一份對純真的懷念。它提醒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記保持一顆童心,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去感受世界的美好。這本畫冊,適閤所有曾經是孩子,也適閤所有想要找迴童心的人。它會讓你在不經意間,感受到一種溫暖和感動。

评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有點像在整理舊物時,偶然翻到小時候的塗鴉本。那種感覺,既熟悉又陌生,既懷念又感慨。曹俊彥的畫,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卻充滿瞭生命力。他的綫條,看似隨意,卻蘊含著一種獨特的韻律;他的色彩,看似大膽,卻和諧而統一;他的構圖,看似天馬行空,卻充滿瞭想象力。我尤其喜歡他畫裏的那些人物,那些人物的錶情,雖然簡單,卻生動傳神,仿佛能感受到他們的喜怒哀樂。看著這些畫,我仿佛也看到瞭自己的童年,看到瞭自己曾經的夢想和希望。那時候,畫畫不是為瞭追求技巧,也不是為瞭取悅彆人,隻是單純地想把心中的世界錶達齣來。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瞭藝術的本質,藝術不僅僅是一種技巧,更是一種情感的錶達,一種心靈的溝通。它提醒我們,在追求物質財富的同時,不要忘記保持一顆純真的心靈,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發現世界的美好。這本書,適閤所有熱愛藝術,熱愛生活的人。

评分

我很少會主動去翻閱兒童畫作,總覺得那是一種未經打磨的稚拙。但曹俊彥的畫,卻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他的畫,不是簡單的塗鴉,而是一種充滿力量的錶達。每一筆,每一抹色彩,都飽含著孩子對世界的觀察和感受。他畫的不是“什麼”,而是“感覺”,是他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流露。我特彆欣賞他畫裏的光影,雖然簡單,卻能營造齣一種獨特的氛圍。他用色彩來錶達情感,用綫條來塑造形象,用構圖來講述故事。看著這些畫,我仿佛也進入瞭他的內心世界,感受到瞭他的快樂、悲傷、憤怒和希望。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兒童畫的魅力,它不僅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一種心靈的窗口。它提醒我們,在追求成熟和理性的同時,不要忘記保持一顆童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去發現世界的美好。這本書,適閤所有想要找迴童真,想要感受生命活力的人。它會讓你在不經意間,感受到一種震撼和感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