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良談兒童文學:更廣大的世界

林良談兒童文學:更廣大的世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兒童文學
  • 林良
  • 文學批評
  • 教育
  • 閱讀
  • 成長
  • 童年
  • 文化
  • 經典
  • 啓濛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兒童文學有一個更廣大的文學世界,
  那是呈現在純真的孩子眼中、心中充滿「新鮮感」的無限宇宙……

  兒童文學看似簡單,其實不然

  文章雖短,但背後蘊藏瞭極大的學問值得我們一字一句細細品嘗,它的「價值」和影響力,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兒童文學的創作需要透過創作者仔細觀察、慢慢醞釀、字字計較,纔能創造齣一篇能引起小讀者共鳴,又極富價值的好作品。
  
  兒童有他們專用的語匯,有創造的願望,他們錶達的方式也很奇怪。在無法錶達時,成人會採取逃避的方式,兒童則不然,有一個孩子,不會說眉毛,但懂得「鬍子」,在他想說眉毛時,他會說成:「眼睛上麵的鬍子」。這種兒童語言的特色,值得成人的研究和參考。

  兒童意識世界,錶麵平靜,實際上相當復雜。要熟悉兒童的意識世界,最直接而有用的方法,就是經常與兒童接觸,從兒童自然流露齣來的話中瞭解它。

  小孩子跟我的感情可能會影響瞭我,所以有時候我覺得跟小孩子做朋友有一個好處,就是心中充滿瞭理想,而忽略瞭現實生活的不順心。這種情況會使我們比較能夠長時間保全我們的純真。純真就是一種幸福,一種快樂。

  我覺得跟小孩子作朋友非常有意思。這樣的情感使我覺得為小孩子寫作是值得的。盡管為小孩子寫作跟為成人寫作比較起來,會吃一點虧。但是,我覺得如果拿我跟小朋友的情誼來衡量,我覺得稍微吃一點虧並無所謂,因為所獲得的快樂是比所吃的虧大得多。

  我認為兒童文學作傢常常不自覺的傳遞給孩子的,同時也最重要的一個訊息就是「樂生」這樣一個觀念,也就是肯定人生。

林良

本書特色

  獻給努力創作兒童文學.想要瞭解、創作、推廣兒童文學的兒童文學工作者

  ★全書分為三個部分,收錄15篇兒童文學長篇文章.探索、創作兒童文學必讀
  ★內容多元,包含兒童文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兒童文學創作指導
  ★兒童文學創作入門最佳參考書籍.兒童文學研究者必備讀本
  ★超過50部中外經典導引欣賞.兒童文學作傢、作品深入介紹

  第一部分「不斷進化的兒童文學」:
  針對兒童文學的定義,還有過去、現在、未來的發展做詳細的介紹。

  第二部分「兒童文學創作」:
  談到兒童文學創作的基本概念,並進一步詳述兒童文學創作者需具備的特質和能力。

  第三部分「兒童文學的推廣」:
  除探討兒童文學的價值、特質之外,並細說兒童文學的功用和發展。

作者簡介

林良
  
  生於一九二四年,祖籍福建省同安縣,習慣以筆名「子敏」發錶散文,以本名為小讀者寫作,是小讀者口中的「林良爺爺」。
  
  畢業於颱灣師範大學國語科及淡江大學英文係,當過小學老師、新聞記者,曆任國語日報編輯、編譯主任、齣版部經理、國語日報社社長,以國語日報董事長兼發行人退休,退休後繼續從事寫作。
  
  以兒童文學工作為生平職誌,為兒童寫作長達五十多年,以國語日報「看圖說話」專欄與小讀者結緣,結集齣版《樹葉船》、《青蛙歌團》、《月球火車》。著有散文集《爸爸的十六封信》、《會走路的人》、《早安豆漿店》、《林良的散文》,兒童文學論文集《淺語的藝術》、《純真的境界》,兒童文學創作《我是一隻狐狸狗》、「林良童心」係列繪本十冊及翻譯圖書等兩百多冊。

繪者簡介

許書寜
  
  愛畫畫,愛作夢的北港孩子。先後畢業於輔仁大學大傳係廣告組及大阪總閤設計專門學校繪本科。作品曾獲關西美術文化展讀賣電視奬、STAEDTLER舉辦筆繪CD-R設計比賽入選,也曾入選青林文化「安徒生童話插畫創作奬」及2005年、2006年度颱灣兒童文學精華集、「第六屆貓頭鷹愛傢手繪書比賽二奬」等奬項。
  
  她的文字與圖象作品除瞭在報章雜誌以及書籍封麵上可以見到外,主要的文圖齣版作品有:《戀的芬多精》圖、《愛蓋章的國王》文圖、《半路遇上幸福》文圖、《天使的禮物》、《奇妙的耶穌》文、「保母包萍係列」插圖等。

好的,下麵為您提供一份關於《林良談兒童文學:更廣大的世界》這本書的詳細簡介,但這份簡介中將不包含任何關於林良談論兒童文學的具體內容,而是側重於描繪其所處的時代背景、文學思潮,以及兒童文學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的宏觀圖景。 --- 《星火燎原:二十世紀中後期華語文學的時代迴響與童心探索》 捲首語:在時代的洪流中尋找永恆的純真 本書並非聚焦於某一特定作傢或作品的深入剖析,而是一部旨在迴溯二十世紀中後期,特別是戰後至全球化浪潮興起前後的華語文學版圖中,「兒童文學」這一文類如何從邊緣走嚮中心,並承載起特定時代使命的宏大敘事。它試圖透過更廣闊的社會、文化與教育視野,探討文學如何與「童年」這個概念進行深刻的對話。 第一部:戰後的文化重塑與文學的誕生 二十世紀中期,整個東亞乃至全球都經歷瞭翻天覆地的政治與社會變革。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的文學觀念受到巨大衝擊,對於「未來」的期盼,自然而然地投射到對「下一代」的關注上。 一、從「啟濛」到「重建」:教育思潮的轉嚮 戰後重建時期,教育被視為國傢復興的基石。文學不再僅僅是精英階層的消遣或嚴肅的道德說教工具,它必須找到一種新的語言,去觸及最純粹的受眾群體——兒童。本書追溯瞭這一時期,西方現代主義思潮對本土教育理念的間接影響,以及本土知識分子在麵臨「如何為兒童寫作」這一命題時所經歷的掙紮與創新。特別是針對傳統鄉土文學中過於沉重的歷史包袱,文學傢們開始探索如何用更輕盈、更富想像力的筆觸來構建世界的秩序。 二、口語化的衝擊與敘事革命 白話文運動的成果在這一時期得到瞭更深層次的落實。對於兒童文學而言,語言的「可讀性」和「親近性」成為衡量標準。本書側重分析瞭當時文學界對於「如何平衡文學性與教育性」的辯論。一方麵,必須打破陳舊的文言殘餘,採用貼近兒童生活經驗的口語;另一方麵,也不能犧牲文學應有的韻律美與結構張力。這場關於語言的革命,實質上是文學嚮大眾,尤其是嚮兒童敞開大門的決定性一步。文學作品不再是知識的單嚮灌輸,而是引導孩子進入一個充滿可能性的對話空間。 第二部:想像力的邊界與時代的隱喻 兒童文學的價值,往往體現在它能以最輕盈的方式承載最沉重的時代主題。在社會變遷劇烈、價值觀不斷碰撞的年代,童話、寓言以及幻想故事成為瞭一種必要的「避風港」與「投射鏡」。 一、寓言的力量:跨越審查的橋樑 在某些政治敏感度較高的時期,直接的社會評論往往難以付梓。本書探討瞭當時的作傢們如何巧妙地利用「動物寓言」、「神話重述」或「純粹的幻想故事」來傳達對公平、自由、友愛等普世價值的渴望。這些看似無害的故事,實際上是時代精神在底層的暗流湧動。它們在不觸碰具體政治敏感點的同時,成功地在讀者的心靈深處播下瞭思辨的種子。 二、空間的重構:從鄉土到宇宙 早期兒童文學多半植根於鄉土經驗,描寫農耕生活與傳統倫理。然而,隨著科技發展和世界格局的變化,兒童的視野開始被拓寬。本書分析瞭當時科幻、太空探索題材的興起,以及這些元素如何被引入兒童讀物中,用以激發孩子對科學的熱情,並理解「世界」的廣大性。這種空間上的擴展,象徵著對傳統封閉思維的突破,鼓勵兒童擁抱未知的可能性。 第三部:閱讀的儀式與身份的建立 兒童文學的發展,與「兒童」作為一個獨立的社會群體身份的確立密不可分。它不僅是文學教育的一部分,更是一種傢庭生活儀式和身份建構的載體。 一、圖文關係的藝術探索 文字與圖像的共生關係在這一時期得到瞭極大的重視。本書將此視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形式進行考察。繪本、插畫不僅是文字的附庸,更是敘事主體。我們探討瞭當時的藝術風格如何從古典寫實轉嚮更具錶現力、更符號化的現代風格,以及這種視覺語言的轉變如何深刻影響瞭兒童對美學的初步認知。這些圖文的協同作用,構成瞭一種獨特的「閱讀儀式感」,將閱讀塑造成一項溫暖、親密的傢庭活動。 二、對「純真」的複雜詮釋 「兒童的純真」這一概念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被挑戰和重塑的文化符號。本書關注瞭文學作品如何在讚美純真的同時,也開始謹慎地觸及成長的必然性——分離、失去、責任的承擔。文學傢們意識到,真正的愛護不是將兒童永遠隔離在理想化的泡泡中,而是為他們準備好麵對世界複雜性的工具和勇氣。 結語:文學疆域的持續擴展 本書旨在提供一個宏觀的視角,將二十世紀中後期的華語兒童文學置於更廣大的文化脈絡中去理解其深遠意義。它展示瞭文學如何作為一種社會動力,推動著教育觀念的更新、語言錶達的革新,以及對人類未來一代的深切關懷。這段歷史,不僅是文學史的註腳,更是文化如何應對時代挑戰、尋求自我調適的生動案例。它證明瞭,看似專為孩童而設的文字,往往蘊含著對成人世界最深刻的詰問與最真摯的期盼。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推薦序
作者序

1 不斷進化的兒童文學
兒童讀物之語文寫作研究
1.注音符號和現代中國語言
2.兒童的語言世界和意識世界
3.語言教學和兒童文學
兒童文學的藝術價值
1.文學的含義
2.兒童文學的特質
3.語言文字本身的藝術
4.語言文字的媒介任務
5.兒童文學藝術價值的衡量
6.兒童文學作傢的工作性質
兒童文學的多嚮發展
1.兒童文學的多嚮發展
2.培養民族情感和翻譯世界名著
3.兒童寫詩和成人寫詩
4.改寫古代故事
5.創作童話和小說
兒童文學裏的語言問題一
1.兒童跟語言
2.兒童語言的特色
3.對語言的處理
兒童文學裏的語言問題二
1.語言選擇
2.成長的觀念
3.民族語言
4.日常生活語言
5.兒童語言的局限
6.兒童文學裏對語言的處理
7.理想的兒童文學語言
一草一木都是文章
1.兒童文學的創作
2.兒童文學創作理論
3.寫西門圓環
4.創作和翻譯
可愛的主題
1.兒童文學作品裏的主題
2.現今文學作品的主題
3.兒童文學的主題
4.可愛的文童文學主題
兒童文學選集《兒童文學比較文選》
1.國外的兒童文學選集
2.《兒童文學比較文選》
3.《兒童文學比較文選》規格
4.《兒童文學比較文選》內容架構
5.《兒童文學比較文選》的啓發
《金河王》的失敗--談兒童文學不僅僅是文學
1.《金河王》
2.《金河王》作者
3.《金河王》故事簡介
4.從文學看《金河王》
5.《金河王》失敗的原因
結閤「科學」跟「人情」的兒童科學讀物
1.兒童文學讀物和知識讀物
2.兒童科學讀物
3.優良兒童科學讀物
4.科學小說
兒童的十五史
1.兒童學曆史
2.兒童的十五史
3.兒童十五史的特色

2兒童文學創作
談兒童文學創作
1.兒童文學創作
2.兒童文學與小孩子
3.兒童文學創作的基本精神
4.創作的需要
5.兒童文學作者
6.現代兒童文學的特色
7.兒童文學的多嚮發展
8.創作品質的提昇
如何編寫兒童故事
1.故事從何而來?
2.怎樣的故事纔算好?
3.怎麼吸引小孩子?
4.故事是怎樣誕生的?
5.故事的醞釀和敘述
6.與成人文學做比較

3兒童文學的推廣
篳路藍縷──颱灣兒童文學一百」的觀察與感想
1.篳路藍縷
2.這個評選活動的誕生
3.「颱灣兒童文學一百」跟其他書單的區彆
4.「颱灣兒童文學一百」強調本文學的
5.「颱灣兒童文學一百」強調本土的
6.「颱灣兒童文學一百」強調曆史的
7.難度很高的活動
8.評選過程
9.「颱灣兒童文學一百」的啓發
10.「颱灣兒童文學一百」的評價
認養兒童文學
1.認養兒童文學
2.兒童文學的形成
3.兒童文學的教育功能
4.兒童文學的藝術價值
5.兒童文學的學術研究
6.對兒童文學研究所的期待

圖書序言

作者序

  因為喜愛兒童文學,我的正業應該是為小孩子寫故事、寫詩歌。但是我的好朋友舉辦兒童文學活動的時候,也常邀我參加。隻要時間許可,健康情形許可,我都會應邀齣席。

  這些活動包括「緻詞」、「演講」,為學術研討會做「引言」,在研習營「授課」,以及應邀為各種期刊寫專文。為瞭參加這些活動,我當時都備有講稿和文稿。這些稿件,就成為我為大人而寫的討論兒童文學的文章瞭。這些文章在發錶以後,我隨手四處放置,最後竟都流失。

  幸運的是,颱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前所長林文寶教授,在我完全不知道的情況下,卻很有興趣的加以搜集、保存,等於幫我找迴許多失物。這就是現在這本書材料的來源。

  這本書的內容,是我對「兒童文學」這個文學文類的整體思考和論述,從兒童文學的性質、創作、發展,談到兒童文學的推廣,可以當作一本兒童文學總論看待。

  我曾經跟國語日報一起思考怎樣為這本書命名。我們都不贊成《兒童文學總論》這樣乏味的名稱。我忽然想起我在《淺語的藝術》這本書裏寫過一句話,就是:「兒童文學有一個比成人文學更廣大的文學世界。」因此我建議以《更廣大的世界》來隱喻「兒童文學」,作為這本書的書名。

  很感謝林文寶教授和他的研究生,對我失散作品的搜集,保存和整理。很感謝國語日報齣版部為這本書的齣版所耗費的大量心力。沒有他們的熱心和關懷,就不可能有這本書。

編者序

執著與敬重∕林文寶教授

  二O一一年,為瞭與邱各容閤撰颱灣兒童文學史、編輯颱灣兒童文學史文論選集,再度碰觸到颱灣兒童文學早期論述部分。在過程讓我重新認識吳鼎,並引起編輯林良先生兒童文學論述選集的念頭。以下略述其編選的因緣。

  颱灣兒童文學,目前我們宣稱有百年之久,但有關日治時期的兒童文學,雖然文獻逐漸齣現,但似乎仍是有待開發的地帶。至於光復後的兒童文學,由於當時政治、經濟等因素,仍然是不受重視的區域。是以有關學院早期論述專著,似乎不見。

  個人認為學院早期有關兒童文學專論,或稱始於師範學校改製為師專。1960年鞦,颱中師範學校改製為颱中師範專科學校,即著手擬定課程綱要,1961年5月又加以修訂,其中選修科甲班列有「兒童文學習作」兩學分。這是颱灣地區「兒童文學」的開始。

  於是,有瞭劉錫蘭編著的《兒童文學研究》一書(1963年10月修訂再版),這是颱灣地區目前可見正是齣版的第一本兒童文學通論的書。

  其實,在劉著之前,可見的兒童文學論著有:

  中國兒歌的研究 劉昌博著 岡山鎮中央日報辦事處讀者服務部(總經銷) 1953年7月(計36頁)
  
  怎樣講故事 王玉川編著 國語日報附設齣版部 1961年5月

  兒童閱讀及寫作指導 王逢吉編著 颱灣省颱中師範專科學校 1963年8月

  以上三書皆未標示參考文獻。王玉川的書是為「說話課教材及教法」用書,王逢吉則是「讀書教材及教法」用書,是颱中師專語文科教學研究叢書之二,劉錫蘭的《兒童文學研究》則屬語文科教學研究叢書之四。至於《中國兒歌的研究》,一者篇幅嫌少;再者作者是從文藝角度著眼。因此,本文不將三書列入颱灣兒童文學論述源起討論之內。

  硃匯森在為林守為《兒童文學》一書的序文中,曾描述劉錫蘭當年編寫《兒童的窘境》如下:

  記得草擬師專課程之初,我和擔任兒童文學一科教學的劉錫蘭先生,到處蒐集這科的參考書籍,多方努力,僅找到瞭幾本介紹兒童文學的小冊子及幾篇文章。最後濛美國開發總署哈德博士及亞洲協會白安楷先生的協助,纔有幾本書籍可藉參閱。這幾年來,許多人已確認瞭兒童文學的重要性。(頁3)

  硃匯森的描述似乎與所列參考書目有所齣入。書目中與兒童文學相關者隻見《怎樣講故事》與「兒童文學講話」。

  今再將早期三本兒童文學通論著作分列如下:

  兒童文學研究 劉錫蘭編著 颱中市 颱灣省颱中師範專科學校 1963年10月修訂再版
  兒童文學 林守為編著 颱南市 自印本 1964年3月
  兒童文學研究 吳鼎編著 颱北市 颱灣教育輔導月刊社 1965年4月

  其實,這三本論著,吳鼎雖然是最後齣版,卻是書寫最早(1959年1月)是其他二書的參考用書。

  今考查這三本書的參考書目,僅將與本文論述有關的現象說明如下:
  這三本通論的參考文獻中,都有吳鼎的文章:

  兒童文學概論(中國語文月刊八捲五期)
  兒童文學講話(颱灣教育輔導月刊第九捲第一期至十二期)

  《中國語文》月刊八捲五期,時間是1961年5月。《颱灣教育輔導》月刊第九捲第一期至十二期,第九捲第一期,時間是1959年1月。是以三書皆將其列為參考文獻。

  其他可見的兒童文學參考文獻要以大陸時期著作為主,可見者有四本:

  張聖瑜著 兒童文學研究 商務印書館 1928年9月(吳)
  兒童讀物研究 金近、賀宜、呂伯攸等六人閤編 中華書局 1948年9月(吳、林)
  葛承訓著 新兒童文學 上海兒童書局 1934年3月(林)
  錢(田井)莘編著 兒童文學 世界書局 1934年7月(林)

  從以上引述中得知,颱灣早期論述的著作,主要是受中國與美國影響,其間不見日本影子。至於中國的影響,在當時的政治氣候之下,這種影響可說是隱形的,而這種影響正是五四以來兒童本位的兒童觀。因此,颱灣的兒童文學思想是承繼瞭五四時期的精神。

  其實,在學院論述專論齣版的同時,亦有論述閤集印行:

  兒童讀物研究 張雪門等 颱北市 小學生雜誌社 1965年4月
  兒童讀物研究第2輯──「童話研究」專輯 吳鼎等 颱北市小學生雜誌社 1966年5月
  國語及兒童文學研究──研習叢刊第三集 主編瞿述祖 颱中師範專科學校 1966年12月

  這三本論述閤集,是早期的經典論述,也是我走進兒童文學的啓濛書。其中林良先生的四篇文章竟然不及收錄《淺語的藝術》一書中,於是乎開始關注林良先生的其他論述文章。

  當時,因緣際會在進行兒童文學史與文論選集的編撰工作,同時又在博士班開瞭一門「颱灣兒童文學專題研究」,於是,把收錄林良先生有關兒童文學論述文章作為重點功課。

  從搜尋到判讀,從影印到研讀,再從研讀到細讀。當時定稿一百來篇,而後又再逐篇細讀語共同討論,從一百來篇訂為44篇,最後的定稿是現在的35篇。收錄的原則,除論述本身的意義與價值之外,文章篇幅不少於三韆字。

  所謂「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資料。」其間的辛勞與驚奇,選修的四位博士生或許得知,僅將他們與編輯的心得轉引如下:

  在林良先生廣多的論述作品中,我們先印齣1960以來林良在颱灣各媒體刊載過的文論,篩齣未曾集結齣版的篇目,再逐篇審閱、分析與整理,而成就瞭這本文論。從選文到付梓,藉此機會重新閱讀林良的文學論述,對自己在颱灣兒童文學發展的認知上也重新做瞭一次完整又係統的復習!(林素文)

  林良先生是兒童文學界一位令人尊敬的前輩,不僅僅是他在童詩、散文創作上質量均豐,在兒童文學評論上的觀點與看法,更是彆樹一幟。有幸參與林良先生評論選集的編選工作,比以往更深入細讀瞭林良先生的文章,對於兒童文學的內涵有瞭更深刻的瞭解,也更佩服林良先生的遠見與成就。(江福佑)

  很開心藉由這次機會,大量閱讀瞭林良先生的兒童文學評論文章,也把這些文章整理分享給兒童文學的愛好者。

  林良的散文是颱灣七0年代前後孩子們的共同記憶,他的論述作品和散文一樣平易近人又發人深省,閱讀這些評論文字總會不知不覺勾連起兒時的閱讀經驗,如同佛洛伊德所言,兒時讀過的故事總會影響成年的我們,在潛意識中。於是閱讀中再次産生一種迴憶與幸福的感動。希望這份感動也能傳送到你的心裏。(黃愛真)

  林良兒童文學論述文章中,包羅萬象,舉凡颱灣兒童文學史論、作品評析、各文類創作論,以及自身兒童文學觀等,皆慧心獨見,字句珠璣,令人驚艷。

  整個搜羅過程當中,猶如開蚌取珠,如今見到這些璀璨珍珠,汰蕪存菁,接串成一條耀眼項鍊,滿是感動。(顔誌豪)

  感謝他們的無怨與惜福,但願他們能從編選的過程學到治學之道。
  更感謝國語日報願意齣版這些選文。驚奇的是,在編輯的巧思之下,竟然成瞭兩本。

  得知林良先生今年榮獲國傢文藝奬、全球華文文學星雲奬特彆奬兩項大奬。而今添增兩本文論集,不敢說是錦上添花,卻謹代錶著一份對學術的執著,與對先生的敬重。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讀完《給孩子的文學課》,我深深感受到文學教育的迷思與挑戰。作者曹偉雄以其獨特的視角,剖析瞭我們從小接受的文學教育模式,以及這種模式可能造成的限製。他並非簡單地批判,而是深入探討瞭文學的本質,以及如何纔能真正地讓孩子愛上文學,並從中獲得滋養。書中對於“閱讀的樂趣”的強調,讓我反思自己過去在引導孩子閱讀時,是否過於注重知識的獲取,而忽略瞭情感的體驗。我記得小時候,父母總是要求我讀“有意義”的書,背誦課文中的重點句,分析作者的意圖,卻很少問我讀瞭之後感覺如何。這種功利性的閱讀方式,讓我對文學産生瞭抵觸情緒,直到後來纔逐漸找迴閱讀的樂趣。曹偉雄的觀點,讓我意識到文學教育不應該是一場考試,而應該是一場與美的邂逅,一場與心靈的對話。他提齣的“慢閱讀”的概念,也提醒我放慢腳步,用心去感受文字的魅力,去體會作者的情感,去探索故事背後的深意。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文學教育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人生、關於教育、關於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關係的思考之作。

评分

《野獸手帖》這本小說,簡直是壓抑到極緻的文學體驗。作者法蘭茲·卡夫卡用一種近乎病態的筆觸,描繪瞭一個人類與動物之間界限模糊的世界。故事的主人公,一個外科醫生,突然發現自己內心深處潛藏著一種野獸的本能,他開始對人類社會産生厭惡,渴望迴歸原始的自然狀態。這種轉變,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逐漸扭麯、逐漸異化的過程。卡夫卡用大量的心理描寫,細膩地刻畫瞭主人公內心的掙紮與痛苦。他將主人公的恐懼、焦慮、孤獨、絕望,展現得淋灕盡緻。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感覺自己仿佛也置身於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感受著那種無助與迷茫。卡夫卡式的荒誕與象徵,讓這本書充滿瞭深刻的哲學意味。它探討瞭人類的本質、文明的虛僞、自由的代價等一係列問題。這本書並非易讀之作,它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和心理承受能力。但是,一旦你進入瞭卡夫卡的文字世界,你就會被它深深地吸引,被它所震撼。它會讓你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

评分

最近讀瞭林良老師的《親愛的安德烈》,書裏那些寫給兒子的信,真誠得讓人心疼。林良用一種非常特彆的方式,記錄瞭他與兒子安德烈的成長,記錄瞭他對兒子教育的思考,記錄瞭他作為一個父親的喜悅與憂愁。他沒有刻意地去教導安德烈什麼,而是通過分享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思考,去引導安德烈去發現世界的美好,去思考人生的意義。書中的文字,樸實而溫暖,充滿瞭對兒子的愛與期盼。我尤其喜歡林良在信中分享的一些童話故事,這些故事不僅僅是給安德烈聽的,也是給每一個渴望被愛、渴望被理解的孩子聽的。他用童話故事來啓迪安德烈的智慧,來培養安德烈的想象力,來幫助安德烈建立正確的人生觀。讀完這本書,我仿佛也經曆瞭一次與安德烈的成長,我感受到瞭林良作為一個父親的責任與擔當,我體會到瞭親子關係中的微妙與復雜。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瞭教育的本質,讓我意識到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心靈的滋養。它讓我明白,最好的教育方式,不是教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而是幫助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评分

讀瞭李歐梵的《說開來,思辨》,感覺像是經曆瞭一場思想的洗禮。李歐梵以其犀利的筆觸,剖析瞭颱灣社會長期存在的文化癥結,以及這種癥結對我們思想的禁錮。他批判瞭我們對權威的盲從,對傳統的迷戀,對現代性的焦慮。他呼籲我們擺脫思想的束縛,勇敢地去思考,去質疑,去創新。這本書並非一本輕鬆的讀物,它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但是,一旦你進入瞭李歐梵的思想世界,你就會被它深深地吸引,被它所震撼。他提齣的“思辨”的概念,不僅僅是一種思考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它提醒我們,要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要敢於挑戰權威,要勇於追求真理。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颱灣社會的現狀,讓我意識到我們麵臨的挑戰與機遇。它讓我明白,要改變現狀,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思想。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思想的著作,更是一本關於颱灣社會、關於文化、關於人生的思考之作。

评分

我最近在重讀幾本經典繪本,發現童年的記憶真是奇妙。尤其是幾本宮西達令子的作品,比如《小熊寶寶繪本》,每次翻開都感覺像迴到小時候,那種純真、溫暖的感覺,讓人忍不住微笑。宮西達令子的繪本,畫麵簡潔、色彩柔和,充滿瞭生活氣息。她用一種非常細膩的筆觸,描繪瞭小熊寶寶的日常生活,比如吃飯、睡覺、洗澡、玩耍等等。這些看似平凡的場景,卻充滿瞭童趣和溫馨。她特彆擅長捕捉孩子們的心理活動,將孩子們的喜怒哀樂,錶現得淋灕盡緻。我記得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小熊寶寶睡覺》這一本,書裏描繪瞭小熊寶寶睡覺前的一係列準備工作,比如洗澡、刷牙、換睡衣等等。每次讀到這一本,我都會感到一種莫名的安全感,仿佛小熊寶寶就在我身邊,陪伴著我入睡。宮西達令子的繪本,不僅僅是給孩子們看的,也是給傢長們看的。它提醒我們,要關注孩子們的內心世界,要尊重孩子們的個性,要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充滿愛和關懷的成長環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