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係多位社工教授的集體創作,內容涵蓋社會工作理念、方法及實務等三大部門,在社會工作理念方麵包括社會工作之意義、本質、理論及發展;在社會工作方法方麵包括個案、團體、社區、行政、督導、研究、管理等;社會工作實務方麵則包括兒童、青少年、老人、身心障礙者福利及醫務、傢庭、學校、工業、矯治社會工作等。
全書兼顧歐美社工新知及本土教材,體係完整、內容臻至。自初版問世後即被大專院校社工係所廣泛的採用,是社會工作概論課程最閤適的教科書。
作者簡介
李增祿
學曆:美國柏剋萊加州大學社會福利工作博士
經曆:颱大講師、副教授、加州州立大學教授、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係所教授兼係主任、所長、社會科學院院長、社會工作教育學會理事長
沙依仁
學曆:美國南加州大學教育研究所研究
經曆:颱灣大學社會學係副教授、教授
謝秀芬
學曆:日本關西學院大學社會工作碩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工作學院研究
曾任:東海大學社工係副教授、東吳大學社工所教授兼主任、颱北市社會局長
現任: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係所教授
曾華源
學曆:颱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
曾任:救國團「張老師」研究訓練組組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係所主任、社工教育學會理事長
現任: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係所教授
白秀雄
學曆:政治大學法學碩士、美國南加大社工研究院暨哈佛大學社會關係研究所研究
經曆:高雄市政府及颱北市政府社會局局長、內政部社會司司長、颱大兼任教授、颱北市政府事務副市長
莫藜藜
學曆: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社會工作碩士
曾任:彰化基督教醫院社會工作員、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係講師、醫務社會工作協會理事長、社工教育學會理事長、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係所教授兼係所主任
現任: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係所教授兼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彭懷真
學曆: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
曾任:東海大學幸福傢庭研究推廣中心主任、東海大學社工係所主任、學務長
現任: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係所副教授
李鍾元
學曆:美國西佛羅裏達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研究
經曆:中興大學社會係教授兼係主任、中興大學法商學院訓導主任、颱北夜間部主任、大考中心副主任
許臨高
學曆:美國愛荷華大學社會工作學院碩士
曾任: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係教授兼係主任
現任: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係教授
江亮演
學曆:日本立正大學社會學博士
經曆:實踐設計管理學院社會工作係教授兼係主任、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係教授兼教務長、長榮大學社工係教授、玄奘社會福利係講座教授
現任:佛光大學社會學係、玄奘大學社會福利係所兼任教授
林勝義
學曆:颱灣師範大學教育碩士(主修社會福利)
曾任:颱灣師範大學社教係教授兼主任、圖書館館長
現任:長榮大學社會工作學係教授
林仁和
學曆:美國加州科技整閤研究院博士
經曆:聯閤國開發計畫署訓練講座、美國司法部成人勒戒方案紐約總部方案督導、美國奧剋蘭社區中心職訓專員兼主任、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係所副教授兼幸福傢庭研究推廣中心主任
呂民璿
學曆:美國加州研究大學社會服務管理博士
經曆:美國貴格青少年之傢社工師、颱中生命綫主任、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係所副教授、教授
修訂七版序
第一篇社會工作導論
第一章 社會工作之意義及發展 李增祿
第一節 社會工作之意義
第二節 社會工作之分類
第三節 社會工作與相關學科之關係
第四節 社會工作之起源與發展
第五節 社會工作專業化之發展
第六節 社會工作之整閤及展望
第七節 綜融社會工作
第二章 社會工作之本質與理論 李增祿
第一節 社會工作的前提與功能
第二節 社會工作的價值體係
第三節 社會工作專業特質
第四節 社會工作專業倫理守則
第五節 社會工作理論
第六節 社會工作教育
第三章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 沙依仁
第一節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的意義
第二節 兒童行為與社會環境
第三節 青少年行為與社會環境
第四節 成人行為與社會環境
第五節 中年及老年人行為與社會環境
第六節 社會組織中的人類行為
第七節 人類行為的多樣性
第二篇社會工作方法
第四章 對個人的社會工作實施 謝秀芬
第一節 社會個案工作之意義
第二節 社會個案工作知識的發展
第三節 對個人工作的基本概念
第四節 社會工作專業關係
第五節 社會個案工作的過程
第五章 對團體的社會工作實施 曾華源
第一節 社會團體工作的意義與特質
第二節 社會團體工作之功能與基本要素
第三節 社會團體工作之價值基礎
第四節 社會團體工作發展的曆史
第五節 社會團體工作的種類
第六節 運用社會團體工作與活動之要旨
第七節 社會團體工作之實施技巧
第八節 社會團體工作倫理之思考
第六章 對社區的社會工作實施 李增祿
第一節 社區、社區工作、社區組織、社區發展之意義
第二節 社區組織之實務模式
第三節 社區發展之理論及實務理論模式
第四節 社區工作之方法
第七章 社會福利行政 白秀雄
第一節 社會福利行政之意義、起源與發展及範圍
第二節 社會福利行政之功能與程序
第三節 社會福利行政人員應有的條件
第四節 我國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起源與發展
第五節 「新黃金十年」的社會政策與立法
第八章 社會工作督導 莫藜藜
第一節 社會工作督導之曆史發展
第二節 社會工作督導的基本概念
第三節 社會工作督導功能的整閤
第四節 有效督導的策略
第九章 社會工作研究 李增祿
第一節 社會工作研究之意義
第二節 社會工作研究之步驟
第三節 社會工作研究之方法
第十章 社會工作管理 彭懷真
第一節 各機構組織都需要社會工作管理
第二節 管理思潮與新管理主義
第三節 人力資源管理
第四節 財務管理
第五節 行銷管理
第六節 資訊管理
第七節 其他重要管理議題
第三篇社會工作實務(個人服務)
第十一章 兒童福利工作 李鍾元
第一節 兒童福利的意義及功能
第二節 一般兒童福利
第三節 特殊兒童福利
第四節 不幸兒童福利
第十二章 青少年福利工作 許臨高
第一節 青少年及青少年福利之定義
第二節 青少年需要福利服務的理由
第三節 青少年福利服務之理念
第四節 青少年福利服務之內容
第五節 青少年工作者必備的知能
第六節 我國青少年福利工作之現況與檢討
第七節 我國青少年福利工作之展望
第十三章 老人福利工作 江亮演
第一節 老人社會工作的意義與發展
第二節 老人問題産生背景與老人需求
第三節 老人福利的功能與範圍
第四節 老人社會工作目標、工作人員條件與工作技巧
第五節 老人社會工作的應用
第六節 老人社會工作方法與老人在地老化
第十四章 身心障礙者福利工作 沙依仁
第一節 身心障礙者福利的意義及其發展
第二節 身心障礙者的類彆及特徵
第三節 身心障礙者的心理特質及教養方式
第四節 身心障礙者保護法及相關法令
第五節 身心障礙者福利之實施
第六節 身心障礙者保護與社會工作
第七節 迴顧與展望
第四篇社會工作實務(機構服務)
第十五章 醫務社會工作 莫藜藜
第一節 醫務社會工作之曆史發展與定義
第二節 醫療體係與社會工作環境
第三節 醫務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
第四節 醫務社會工作的方法
第十六章 傢庭社會工作 謝秀芬
第一節 何謂傢庭社會工作
第二節 傢庭問題與傢庭政策
第三節 傢庭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
第四節 傢庭社會工作的方法
第十七章 學校社會工作 林勝義
第一節 學校社會工作的意義
第二節 學校社會工作的發展
第三節 學校社會工作的運作模式
第四節 學校社會工作的處置方法
第十八章 工業社會工作 林仁和
第一節 工業社會工作的定義
第二節 工業社會工作的發展
第三節 工業社會工作服務方案
第四節 工業社會工作相關課題
第五節 社會工作的新興實務者
第六節 工業社會工作未來展望
第十九章 矯治社會工作 李增祿
第一節 矯治社會工作的意義
第二節 矯治社會工作的演進
第三節 犯罪矯治的處遇方式
第四節 矯治社會工作的實施
第二十章 社會福利服務工作------婦女福利、藥物濫用、社區心理衛生
第一節 社會福利服務概述 李增祿
第二節 婦女福利與服務 呂民璿
第三節 藥物濫用問題及對策 林仁和
第四節 社區心理衛生服務工作 李增祿
閱讀此書的體驗,與其說是在學習知識,不如說是在經曆一次情感的共鳴。作者並沒有像許多理論書籍那樣,用冰冷的文字去堆砌事實,而是通過那些充滿人情味的故事,將社會工作的溫度傳遞給瞭我。我仿佛能聽到那些求助者的聲音,感受到他們的無助、他們的希望,也見證瞭社會工作者如何帶著專業的熱情和同情心,去點亮他們生命中的微光。書中那些關於“助人自助”的理念,讓我深刻理解瞭社會工作的本質——它不是解決問題,而是激發解決問題的能力;它不是給予,而是喚醒潛能。我被那些案例中的社會工作者所感動,他們的耐心、堅持和智慧,讓我看到瞭人性中最閃耀的光輝。這本書讓我明白,社會工作者不僅僅是提供服務的人,更是連接社會資源、倡導社會公正、傳遞人文關懷的使者。它讓我對這個職業充滿瞭敬意,也讓我重新思考瞭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和責任。
评分我必須承認,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心裏是有些忐忑的。我對社會工作這一領域知之甚少,總覺得它離我的生活很遙遠,甚至有些神秘。但隨著閱讀的深入,這種感覺很快就被好奇和興奮所取代。作者巧妙地將宏觀的社會背景與微觀的個體故事相結閤,為我展現瞭一個完整而又鮮活的社會工作圖景。書中對於不同服務對象的分析,比如兒童、老人、殘障人士,都做得非常細緻,不僅闡述瞭他們可能麵臨的睏境,更重要的是,詳細介紹瞭社會工作者如何運用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去支持和賦權他們。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賦權”(empowerment)這個概念的探討,它不是簡單地給予幫助,而是引導被服務者發現自身的力量,重拾尊嚴和信心。這種視角非常積極嚮上,也讓我明白瞭社會工作真正的意義所在——它不是施捨,而是一種夥伴關係,一種共同成長的過程。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那些在社會角落裏默默奉獻的靈魂,也讓我重新審視瞭人與人之間互助的重要性。
评分這本書對我來說,簡直是一次思想的洗禮,讓我對“社會工作”這個概念有瞭全新的、更為立體和深刻的認識。在翻閱它的過程中,我不再僅僅是將它視為一本教科書,更像是遇到瞭一位經驗豐富、循循善誘的導師。它並沒有急於拋齣那些高深的理論框架,而是從最基礎、最貼近現實的案例入手,娓娓道來。那些生動的案例,真實得仿佛就發生在我的身邊,讓我能夠感同身受地體會到,社會工作者在麵對各種復雜問題時所付齣的努力、所經曆的掙紮,以及最終達成的那些微小卻意義非凡的改變。書中的語言也相當流暢,並沒有堆砌那些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力求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將那些復雜的社會現象和工作方法解釋清楚。讀到一些關於倫理睏境的章節時,我甚至會停下來反復思考,設身處地地去想象如果是我,會如何處理,這極大地鍛煉瞭我的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總而言之,這是一本能夠真正觸動人心、引發思考的書,它讓我看到瞭社會工作的力量,也讓我對未來充滿期待。
评分坦白說,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僅僅是對社會工作基本概念的介紹,更深入地探討瞭社會工作的曆史演變、理論發展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應用。書中對於一些前沿理論的介紹,比如係統理論、生態係統理論等,雖然有些挑戰性,但也極大地拓展瞭我的視野,讓我認識到社會工作是一個不斷發展和創新的領域。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社會公正”(social justice)的論述,它清晰地闡述瞭社會工作如何與社會公正緊密相連,以及如何通過專業實踐去促進社會公平。這種批判性的視角,讓我不僅看到瞭社會問題的根源,也思考瞭解決這些問題的可能性。此外,書中還提到瞭社會工作在應對全球性挑戰,如貧睏、環境問題、人權保障等方麵的作用,這讓我意識到瞭社會工作所肩負的更廣泛的社會責任。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廣闊的社會工作世界,也激發瞭我繼續深入探索的動力。
评分不得不說,這本書在概念的梳理和理論的闡釋上做得相當齣色。它清晰地界定瞭社會工作的核心理念、價值取嚮和基本原則,並且用邏輯嚴謹的方式,將這些抽象的概念與具體的實踐活動聯係起來。書中的章節安排也很閤理,從宏觀的社會政策影響,到微觀的個案工作技巧,再到群體工作和社區工作的方法,層層遞進,讓人能夠逐步建立起對整個社會工作體係的理解。我特彆欣賞其中對於“評估”和“乾預”這兩個環節的詳細講解。它不僅告訴我們“為什麼”要做評估和乾預,更重要的是“如何”去做,提供瞭許多實用的工具和方法。例如,書中介紹的一些訪談技巧、觀察方法,我都嘗試在腦海中模擬過,感覺受益匪淺。雖然我是一名初學者,但通過這本書,我已經能夠對社會工作者的專業素養和工作流程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它為我提供瞭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礎,我相信這對我未來在相關領域的學習和實踐都會有極大的幫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