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版序
初版序
第一章 人性尊嚴之憲法意義∕1
第二章 從憲法觀點論生命權之保障∕25
第三章 生命權與人性尊嚴之摺衝—以安寜緩和醫療為例∕73
附錄:人的生命與尊嚴∕109
第四章 從憲法觀點論身體不受傷害權∕143
第五章 非刑事案件關係人之人身自由保障—以行政管束為例∕179
第六章 論資訊自決權∕219
第七章 公權力運用定位科技措施與基本權利保障∕273
第八章 民主法治國傢與集會自由∕315
附論:論集會自由之事前抑製∕373
第九章 論外國人之憲法權利∕401
第十章 颱灣人權一甲子迴顧與前瞻∕447
四版序
承濛讀者不棄,本論文集又有再版機會,改版內容除續保持舊作「原味」外,另賦添下述「新義」使本書有機成長,期能符閤讀者需求。
一、有關「生命權」保障的議題,因去年(二○一○年)國內引發「死刑存廢」的爭辯,以及今年初為摺衝生命權與人性尊嚴增修「安寜緩和醫療條例」的討論等事件,再興波瀾。各該爭論核心內涵,皆指涉生命的尊嚴,本書第二、三章因而有更多的著墨。
二、人身自由的剝奪或限製,與人性尊嚴關係密切,嚮來備受正視。本書第五章「論行政管束與人身自由保障」的寫作初衷,即以破除憲法第八條僅適用於「犯罪或犯罪嫌疑人」的刻闆印象為目的,如今將章名易之為:「非刑事案件關係人之人身自由保障——以行政管束為例」,使更貼近原意。
三、第六章「論資訊自決權」一文問世於資訊科技方興未艾之際,當時部落格、臉書、推特、You Tube、iPhone與iPad等資訊載具尚未萌生,而今該等資訊科技對人類的尊嚴、人格、隱私權保障之挑戰,有增無減。又與前述關係密切的「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亦於去年五月大幅調整並易名為「個人資料保護法」,本章從而配閤作瞭增修工作。
四、第八章「民主法治國與集會自由」將「論集會自由之事前抑製」一文列為附錄,該文是為慶賀吳庚大法官七十嵩壽而作,內容記載並分析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四四五號解釋後一些相關問題的省思。
五、三版迄今,司法院大法官又完成將近五十號的解釋,其中諸多與人權保障有關,第十章「颱灣人權一甲子迴顧與前瞻」就必須增補新資料,並藉此機會自我反省與惕勵一番。
感謝為本書改版貢獻心力的元照齣版公司,以及黃春美、蔡庭榕、刁仁國、許義寶、李錫棟、許昭元、李寜修等諸位女士、先生們,並盼讀者不吝指教。
李震山
2011年7月
序言
基於「國傢是為人民而存在」之旨趣,政府施政皆應以保障人民權利及追求人民福祉為基礎與目的。憲法作為法秩序之上位基本規範,即應閤理擘化國傢組織與權限,以人權保障為憲法之核心價值理念,方副「人民權利保障書」之實。本此認知,作者對憲法保障人權所衍生之問題研究,嚮有興趣與使命感。
本論文集乃是採擇過去相關研究之部分成果而成,其中,有多篇論文涉及我國憲法第二章所未列舉保障之人權,是所謂「無名權」或「未名權」,例如人性尊嚴、生命權、身體不受傷害權、資訊自決權等。其次,再傍及人身自由、集會自由與外國人憲法權利,並以「颱灣人權五十年迴顧與前瞻」一文作為小結,共計十篇。各篇論文大都以人性尊嚴為軸,加以貫串。
本論文集中有四篇祝壽論文,壽星分彆為翁師嶽生、城師仲模李師鴻禧及林師山田。順此,再將此集,獻給我研究人權的啓濛老師──已從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院公法研究所退休的Dr. Heinrich Scholler教授,以賀其七十嵩壽。
諸篇論文寫作過程中協助我蒐集、整理資料、提供意見者,不在少數,無法一一。惟特彆要感激黃春美、蔡震榮、許文義、蔡庭榕、簡建章、章光明、王寬弘、陳英淙、刁仁國、柯雨瑞、許義寶王文偉、黃得翔、李碩修……等同好,願與諸位共享論文集問世之喜悅,並共同勉勵。
李 震 山 一九九九年十月 於嘉義,民雄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的蠻吸引人的,那種沉穩的藍色和金色的點綴,一看就知道是學術類的,但又不會顯得過於死闆。我當初買這本書,主要是因為我最近在關注一些關於社會公平和法律條文的議題,總覺得書架上缺一本能夠係統性梳理這些概念的書。翻開來,雖然是第四版,但內容更新得相當及時,看得齣作者花瞭很多心思去追蹤最新的發展。 我特彆喜歡它在討論“尊嚴”這個概念時,不僅僅是從哲學思辨的角度齣發,還結閤瞭大量的實際案例。比如,它深入分析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對尊嚴的理解差異,以及這些差異如何在國際人權法的實踐中産生影響。其中有一章,詳細闡述瞭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個人隱私權和數據安全如何成為新的尊嚴挑戰,這一點讓我非常有共鳴。作者的論述邏輯非常清晰,層層遞進,即使是復雜的法律條文,也能被解釋得通俗易懂。
评分這本書真的讓我對“人權”這個詞有瞭更深一層的理解。過去,我可能隻停留在一些比較錶麵的認知,比如言論自由、集會自由等等,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人權背後更宏大的哲學基礎和倫理支撐。它把人權視為人類在文明進程中逐步認識到的、不可剝奪的內在價值,這種視角非常獨特。 而且,它不僅僅是羅列人權條約和國際公約,更重要的是,它探討瞭這些條約是如何在實踐中落地,以及在不同國傢和社會製度下所麵臨的挑戰。作者的分析非常到位,既有理論高度,又不失現實關照。我尤其對關於弱勢群體權益保障的那一部分印象深刻,裏麵引用的案例非常有說服力,也讓人反思我們社會中依然存在的各種不公。
评分讀完這本書,我纔真正理解到,所謂的“人性尊嚴”不僅僅是一種抽象的理念,而是實實在在體現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裏。這本書的論述讓我看到瞭,在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事務背後,可能隱藏著對個體尊嚴的侵犯,也看到瞭在各種製度設計中,如何去守護和提升人的尊嚴。 作者在探討“尊嚴”與“權利”的關係時,用瞭非常多的例子來支撐自己的觀點,這些例子來自不同的國傢、不同的社會階層,非常具有代錶性。我尤其被書中關於醫療人權和生命尊嚴的討論所打動,這部分內容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保障基本人權對於一個社會的重要性。
评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閤理,邏輯嚴謹,每一章的內容都緊密相連,構成瞭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作者的語言風格也很吸引人,既有學術的嚴謹性,又不乏人文關懷的溫度。 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人權保障的國際機製和國內實踐的比較分析。作者詳細介紹瞭聯閤國人權機製的運作方式,以及各個國傢在人權保障方麵的不同做法和取得的成就。這部分內容讓我看到瞭人權保障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也讓我對未來的發展有瞭更多的思考。總而言之,這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薦的讀物,無論你是學生、研究者,還是對人權議題感興趣的普通讀者,都能從中獲益良多。
评分我是在朋友的推薦下入手這本《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的。最近剛好在準備一個和人權相關的社團活動,需要一些理論支持和案例參考。這本書的內容真的非常豐富,覆蓋瞭非常多我之前沒有涉獵過的領域。 作者在講解人權的曆史演變時,就像在講述一段波瀾壯闊的史詩,從古代的樸素觀念,到啓濛運動的理性光輝,再到現代國際社會的人權保障體係,條理清晰,引人入勝。我最感興趣的是關於“消極權利”和“積極權利”的區分,這讓我對如何理解和實現不同類型的人權有瞭更明確的概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