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辣的人不少。嗜辣的人,就愛那種辣到發汗、辣到飆淚、辣到頭皮發麻的暢快感;更有嗜辣者是每餐無辣不歡,一日不吃辣,便覺得索然無味。科學傢也證實,辣椒不僅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類鬍蘿蔔素,對於美容和保護血管都有幫助,還能刺激腦內啡,讓人心情更好,也難怪吃辣的人會辣到深處無怨尤。
吃辣是一種執著,辣得好吃更是一門學問。如果隻是單純的辣味,就僅是燒灼的痛覺,沒有層次也缺乏深度;一定要再輔以其他佐料,纔能營造齣豐富的口感。像最愛吃辣、也最懂吃辣的四川人,就會再搭上香麻的花椒而成麻辣,搭上酸溜溜的醋而成酸辣;搭上醇厚的豆瓣醬和蔥薑等佐料而成魚香;搭上辛辣的蒜頭,即成香辣的蒜泥口味。百菜百形,豐富多變,而讓川菜能名列八大菜係之一。
本書收錄瞭各種辣得夠勁的中外好菜,集閤麻辣的四川、重辣的湖南菜、酸辣的南洋菜、甜辣的韓國菜,每一道都讓您辣到過癮。除瞭教您如何辣得好吃,更介紹如何健康吃辣不傷身,是在傢吃辣的最佳指南。
本書特色
收錄92道中外辣味佳餚,涵蓋川菜、湘菜、南洋料理、韓國料理,口味豐富吃不膩。
包括肉類主菜、蛋類&豆腐、蔬菜類配菜、湯品火鍋、麵食等,方便日常的餐食搭配。
另文說明各種辣椒的特色、選購、保存、處理辣椒的注意事項、吃辣對於健康的影響等必備知識,讓您辣得美味又健康。
04 吃辣不可不知 辣椒的種類
05 吃辣不可不知 吃辣vs健康
56 吃辣不可不知 吃辣Q&A
中式料理篇
07 陳皮牛肉
08 紅油牛薄片
09 夫妻肺片
10 水煮牛肉
11 乾煸牛肉絲
12 蒜泥白肉
13 迴鍋肉
14 鑲翠椒
15 螞蟻上樹
16 紅油肚絲
17 傢常腸旺
18 小紅椒炒臘肉
19 大韆雞
20 宮保雞丁
21 麻辣雞丁
22 香辣燜雞腿
23 酥辣炸雞
24 豆瓣肚?
25 麻辣鱔絲
26 剁椒魚頭
27 水煮魚
28 麻辣酥魚
29 香辣小魚乾
30 宮保蝦仁
31 辣炒河蝦
32 麻辣田雞腿
33 芥汁蒸蛤蜊
34 麻婆豆腐
35 湘味豆腐
36 辣蒸臭豆腐
37 醋辣皮蛋
38 香辣拌苦瓜
39 麻辣黃瓜捲
40 紅油片蘭
41 酸辣蓮白菜
42 紅油茄段
43 魚香茄子
44 四川泡菜
45 剝皮辣椒
46 酸辣湯
47 川式泡菜魚湯
48 麻辣火鍋
49 什錦臭臭鍋
50 雙紅牛肉湯
51 川味牛肉麵
52 老虎醬乾拌麵
53 麻婆乾拌麵
54 芥末涼麵
55 紅油炒手
異國料理篇
58 辣炒牛肉
59 咖哩牛肉
60 綠咖哩椰汁牛肉
61 越式咖哩牛腩
62 涼拌牛肉
63 雲南大薄片
64 滇式烤肉串
65 咖哩辣烤雞
66 泰式涼拌雞絲
67 椒麻雞
68 椰汁雞肉
69 印度咖哩雞
70 咖哩草蝦
71 酸辣大蝦
72 檸檬魚
73 三味香茅魚
74 綠咖哩椰汁魚片煲
75 泰式咖哩螃蟹
76 涼拌花枝
77 泰式椰奶什錦海鮮
78 韓式生醃螃蟹
79 韓式涼拌魷魚
80 韓國白菜泡菜
82 蘿蔔泡菜
83 黃瓜泡菜
84 泡菜蒸蛋
85 韓式炒馬鈴薯
86 涼拌黃豆芽
87 涼拌青木瓜
88 滇式涼拌皮蛋
89 涼拌蕨菜
90 涼拌鞦葵
91 滇式涼拌番茄
92 滇式炒箭筍
93 泰式酸辣海鮮湯
94 印度咖哩火鍋
95 韓國泡菜火鍋
96 韓式辣拌麵
97 韓式非常辛辣麵
98 滇式辣米乾
99 蝦米鬆米粉
100 豌豆粉
101 印度咖哩餃
編輯部的話
愛吃辣的人真是不少。不分國籍與性彆,在人群中,總能找到嗜辣份子的存在。吃辣到瞭一個境界,幾乎餐餐無辣不歡,挑戰辣度的極限也成瞭必然,看在怕辣人的眼中,真是隻有甘拜下風的份。
傳統上,辣味總被歸於「酸、甜、苦、辣、鹹」五味中的一種,但其實辣味並不屬於舌頭味蕾所感受到的「味覺」,而是痛覺和熱覺的混閤。如辣椒所含有的辣椒素(capsaicin)、薑含有的薑辣素(gingerol),這些物質都會刺激鼻腔與口腔的黏膜,而産生形成一種燒灼、刺痛的感覺,就是所謂的辣味。
談到辣味,就不能不提到「辣椒」。辣椒原産於中南美洲的祕魯、墨西哥一帶,15世紀時,隨著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而先傳到瞭歐洲大陸;再跟著航海時代的探險與貿易活動,而繼續傳播到非洲與亞洲地區。
到瞭明朝末年(約17世紀),辣椒傳至中國,剛開始隻用來觀賞和入藥,稱為「番椒」。直到清朝,辣椒纔被貴州的居民拿來入菜,並逐漸在湖南、四川地區風行,在這之前,中菜的辣味大多是源自薑和鬍椒。如今,辣椒已經是中菜裏用量最大、使用最廣的外來辛香料,也是世界各國料理中辣味的主要來源。
辣椒發展至今,已經從中南美洲的原住民食物,搖身變成為吃辣界的超級巨星。廚師們每天都烹調齣各種可口的辛辣料理,研究辣椒種植的人們,更緻力於發掘、栽培齣各種外形與辣度的辣椒。目前位居金氏世界紀錄中「世界最辣的辣椒(Hottest Chili)」寶座的,是來自澳洲的「韆裏達毒蠍椒(Trinidad Scorpion Butch T Pepper)」,據說吃下它會讓人辣到産生幻覺,還會持續暈眩達20分鍾。
辛辣的美食,可以讓人辣到飆汗、流淚、辣到頭皮發麻、辣到飄飄然,而且辣椒對身體也有不少好處。不過還是要提醒愛吃辣的您,如果真的辣過頭,可韆萬彆硬撐,否則反而會傷身喔。
《非辣不可》這個名字,光是聽著就讓人心癢癢。作為一名資深吃貨,尤其是對辣味有著難以割捨的情結,我毫不猶豫地入手瞭這本書。拿到書的那一刻,就被它沉甸甸的質感和封麵設計所吸引,色彩鮮艷,仿佛能聞到一股濃烈的香氣撲麵而來。書裏的內容真的沒有讓我失望,作者的文筆非常細膩,用詞考究,將每一道菜品都描繪得栩栩如生。尤其是對於辣味的層次感,作者有著獨到的見解,她/他不僅僅強調瞭單純的辣,更注重辣與鮮、麻、香的完美結閤,讓每一口都充滿瞭驚喜。我特彆欣賞書中對“舌尖上的舞者”——辣椒的深入剖析,從它的種類、産地,到它在不同菜係中的獨特地位,都進行瞭詳盡的介紹。這讓我瞭解到,原來辣椒不僅僅是調味料,更是一種文化符號。書中有一道名為“烈焰紅唇”的菜肴,光聽名字就充滿瞭故事感,我非常好奇它究竟會帶來怎樣的味蕾體驗。此外,作者還分享瞭許多關於如何在傢製作地道川菜、湘菜等辣味佳肴的秘訣,這對於我這個喜歡在傢烹飪的人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這本書不僅讓我學到瞭烹飪技巧,更讓我對辣味有瞭更深的理解和熱愛,仿佛打開瞭一個全新的美食世界。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很直接,也很吸引人,尤其是對於像我這樣對辛辣食物情有獨鍾的人來說,簡直就是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在尋找能夠給我帶來味蕾驚喜的食譜,而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滿足瞭我的期待。書中的內容非常豐富,涵蓋瞭各種各樣的辣味菜肴,從傢常小炒到精緻大菜,應有盡有。我最喜歡的是書中關於“辣醬的藝術”的章節,詳細介紹瞭不同風味辣醬的製作方法,以及如何根據不同的菜肴來搭配不同的辣醬,這讓我學到瞭很多關於如何提升菜肴風味的小竅門。書裏的文字描述非常生動,讀著就好像能聞到空氣中彌漫著的香辣味道,以及聽到炒菜時滋滋作響的聲音。我尤其被書中關於一道名為“火焰之吻”的菜肴的介紹所吸引,它聽起來就充滿瞭神秘感和誘惑力,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嘗試。作者在書中還分享瞭一些關於如何選擇優質辣椒的經驗,以及如何根據個人口味來調整辣度的建議,這些細節都非常實用,對於烹飪新手來說非常有幫助。總的來說,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菜譜,更是一本關於如何享受生活,如何用美食來點綴平凡日子的指南。我已經開始計劃下周末嘗試書中的一道經典辣子雞,我相信一定會給我帶來驚喜。
评分我最近讀完瞭一本關於美食的書,它的名字很有意思,叫《非辣不可》。雖然我本人對辣味並沒有那麼狂熱,但齣於好奇,我還是買來翻看瞭。這本書的整體風格非常接地氣,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美食評論傢的腔調,而是用一種很日常、很親切的語言來講述關於食物的故事。它並沒有一味地推崇某種極緻的辣度,而是更側重於探討辣味在不同菜係中的應用,以及如何通過辣味來豐富食物的層次感。其中有一篇關於川菜中“麻辣”的形成過程的描述,讓我印象深刻。作者很細緻地講解瞭花椒和辣椒是如何相互作用,産生那種獨特的麻和辣的口感,並且還提到瞭不同産地的花椒和辣椒在風味上的細微差彆。我之前一直覺得麻和辣就是簡單的疊加,讀完之後纔意識到,原來這裏麵還有這麼多講究。書裏還穿插瞭一些關於美食文化的討論,比如為什麼有些地區的人們特彆喜歡吃辣,以及辣味在中國飲食文化中的曆史淵源。這些內容讓整本書不僅僅是停留在菜譜的層麵,更增添瞭深度和廣度。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描述一道菜時,那種對食材的敬畏感和對烹飪的熱情,能夠感受到他/她對待食物是多麼認真和熱愛。雖然我不會成為一個“非辣不可”的信徒,但這本書確實讓我對辣味有瞭全新的認識,也學會瞭一些烹飪上的小技巧,比如如何平衡辣味和鮮味,讓菜肴的味道更和諧。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就充滿瞭誘惑力,還沒翻開就被“非辣不可”這四個字勾住瞭,仿佛空氣中都彌漫著一股香辛料的辛辣氣息。我是一個無辣不歡的人,所以對這本書的期待值直接拉滿。拿到手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閱,封麵設計就非常有質感,色彩搭配也很有食欲,讓人一看就想立刻鑽進書裏,探尋那些讓人欲罷不能的辣味秘密。書裏的文字描述,光是讀著就好像能嘗到嘴裏的麻辣鮮香,那種層層遞進的味蕾刺激感,被作者描繪得淋灕盡緻,簡直是文字版的“舌尖上的盛宴”。每一道菜品都配有精美的圖片,那些紅油、辣椒、花椒的特寫,簡直就是藝術品,讓人看瞭就忍不住流口水,恨不得立刻飛奔到廚房,親手復製這些令人垂涎的美食。書中不僅有簡單的傢常菜,還包含瞭一些相對復雜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辣味菜肴,這對於我這樣一個熱愛挑戰的烹飪愛好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已經被書中提到的某道“火焰掌勺”的菜品深深吸引,那名字聽起來就帶著一股霸氣,想必味道也一定不負眾望。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菜譜,更像是一本關於辣的百科全書,讓我對辣椒的種類、辣度的等級、以及如何巧妙運用這些辛香料來提升菜肴的風味有瞭更深入的瞭解。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嘗試書中的幾道菜,尤其是那些我從未嘗試過的烹飪方法,感覺我的廚房即將迎來一場“辣味革命”。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極具視覺衝擊力,仿佛火焰在躍動,立刻吸引瞭我的眼球。書名“非辣不可”更是直接點題,勾起瞭我這個“嗜辣者”的好奇心。翻開書頁,我立刻被撲麵而來的文字所吸引,仿佛置身於一個熱氣騰騰的廚房。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對於辣味的描繪堪稱一絕。她/他不僅僅是用“辣”這個字來形容,而是通過細膩的筆觸,將那種從舌尖到喉嚨,再到胃裏,層層遞進的麻、辣、鮮、香,描繪得淋灕盡緻。讀到關於“辣椒界的‘紅袍加身’”的章節時,我仿佛看到瞭那一顆顆飽滿的紅辣椒在陽光下閃耀著誘人的光澤,每一個細節都被捕捉得那麼到位。書中還提到瞭一些關於辣椒的文化故事,例如古代人們是如何將辣椒引入飲食,以及不同地區的人們如何根據地域特點,創造齣獨具特色的辣味菜肴。這些故事讓整本書充滿瞭人文氣息,不僅僅是一本菜譜,更是一部關於辣味的文化史。我尤其被書中對一道名為“火山爆發”的菜肴的描述所打動,那種如同岩漿般濃鬱的紅油,包裹著鮮嫩的食材,光是想象就令人垂涎欲滴。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味蕾上的刺激,更是精神上的享受,讓我對辣味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熱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