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錶於2025-01-16
1871年12月28日,馬偕搭乘「金陵號」雙桅帆船,12月29日抵達打狗港,踏上台灣的土地;1872年3月7日,搭乘「海龍號」北上,3月9日抵達淡水,開啟他在北台灣的傳教事業。
從1871年到1901年,馬偕的足跡踏遍北台灣,除宣揚基督教義,也帶來了現代醫學與教育,先後成立偕醫館、牛津學堂與女學堂等,不但是台灣北部教會的創始者,今日教會都以他為信仰和宣教的藍本,也在醫學與教育上發揮極大的影響。
在馬偕57年的人生當中,有超過二分之一的時間都在台灣,因此,對於台灣,馬偕有其獨特的觀察與情感,而這些都充分顯露在他的日記中。
馬偕的日記,記錄了1871年11月到1901年2月的生活與見聞,除了1880年1月1日到1881年12月19日,以及1893年9月6日到1895年11月19日這兩段返回加拿大述職的時間之外,其餘都與台灣相關,包括馬偕的宣教、教育、醫療事業,以及百年前台灣的樣貌,包括社會、自然、族群與人文等,是非常珍貴的史料。
同時附錄有他的二女婿柯維思(漢名柯玖)寫給時任加拿大長老教會海外宣教委員會執行幹事,同時也是馬偕故鄉加拿大安大略省牛津郡佐拉鄉 (Zorra,Oxford County, Ontario)的小同鄉--偕彼得牧師的信,補足馬偕日記手稿最後日期1901年2月11日到6月2日馬偕過世這段期間的情況。
本書特色
1.馬偕日記首度完整漢文翻譯出版(1871-1901)。
2.1872-1901年在台灣北部宣教的馬偕,不僅是台灣北部教會的創始者,他在醫療教育的貢獻,也與台灣社會發展不可分割,而他台灣行腳的珍貴紀錄,更是今日研究與了解百餘年前台灣不可或缺的史料。這套完整版日記則是研究馬偕、了解馬偕的最完整根據。
3.透過馬偕這套最完整的日記,不但可以看到馬偕當時在台灣宣教、從事醫療與教育事業的狀況,日記中記述的19世紀台灣社會、自然、風土、族群、交通等--主要在北部、東北部與東部(花蓮)--都是最直接、最真實的記錄,讓19世紀的台灣風貌完整呈現在我們面前。
4.附有64幅馬偕當時在台灣各處行旅的珍貴歷史照片,以及他的二女婿柯維思(漢名柯玖)寫給加拿大偕彼得牧師的信件內容,補足馬偕日記手稿沒有記錄的部份。
策畫、翻譯者簡介
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會、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史蹟委員會
一九八五年八月十九日,牛津學堂被指定為二級古蹟,當時真理大學認為校內有此深具紀念意義的建物,應妥善利用,以緬懷先賢創業維艱,並保存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歷史文物,進而宣揚福音、提供學術教學研究、發展觀光。因此建議成立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史蹟委員會,並將「牛津學堂」作為(1)真理大學校史館;(2)馬偕紀念資料館;(3)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會史蹟館。一九八六年,於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會中通過。
成員包括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會屬下各中會及機構,以及學者專家數人。專責保管、清點、維護、整理暨研究馬偕牧師暨北部教會的相關文物史料。
馬偕日記1871-1901(完整版)全三冊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5
馬偕日記1871-1901(完整版)全三冊 pdf epub mobi txt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