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好孩子其實很簡單?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什麼?
婚外情過後,夫妻如何收拾殘局?
為什麼有些夫婦成為曆久不變的有情人,有些卻把對方當箭靶?
李維榕博士多年往返歐美、亞洲各地從事傢庭治療工作,對於東西方的傢庭和文化有獨到而深刻的見解,她說:「每個傢庭都有未派上用場的能量,如果傢庭關係是病因,就有機會設法讓這『病』變成『特效藥』!」
當代社會研究認為傢庭正麵臨分裂的危機,李維榕博士深入接觸颱灣、香港、大陸、紐約的華人傢庭,卻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傢庭齣現問題時,往往不是缺乏關愛,而是關愛得難分難捨,結果誰也動彈不得。」
何時關懷?何時抽身?夫妻、孩子和其他親人如何在多層次的傢人舞步中找到平衡?本書帶領讀者走入大師的治療室,45篇觸動人心的故事解開瞭婚姻和親子關係睏局,找到新路,是繼《大師說舞》、《婚姻探戈》、《舞動人生》、《成長之舞》、《傢有韆絲萬縷》又一動人力作。
作者簡介
李維榕博士
香港大學傢庭研究院的創辦總監,美國紐約Minuchin Centre for the Family的傢庭治療教授。經常應邀至歐、美、加及亞洲各地講學及做示範治療。英文著作有與其老師米紐慶等人閤著的《學習傢族治療》(Mastering Family Therapy:Journeys of Growth & Transformation)(心靈工坊)以及《傢庭與伴侶評估:四步模式》(Assessing Families and Couples:From Symptom to System)(張老師文化),都被翻譯成多國文字。
近十年間她在亞洲傢庭工作的點滴,都刊載在颱灣及香港齣版的「傢庭舞蹈係列」:《大師說舞》、《婚姻探戈》、《舞動人生》、《成長之舞》、《傢有韆絲萬縷》、《傢庭生病瞭》。她在中國齣版的《為傢庭療傷》,被中國《心理月刊》評選為2010年度最受推薦的一本書。
自序
我在學習傢庭治療時,絕對沒想到這工作會是那樣重重地改變瞭我的人生。這其實不是一項工作,而是一種世界觀,一種以完全簇新的眼光去瞭解人的問題。
學習時我曾經十分迷惑,睏難重重,總是覺得霧裏看花,模糊不清。但是一朝從夢中醒來,突然茅塞頓開,曆久的修行終於讓我悟道;這世界原來是個大瓜田,驟眼看去每個瓜都是獨立的個體,骨子裏卻有一條藤根把每個瓜連接著,要瞭解人際關係的奧妙,就要懂得順藤摸瓜的道理。
傢庭內並沒有個人這一迴事,所有人都是像聖誕燈飾一樣,一個串連著一個。隻要找到電源,就可以點亮所有燈盞。於是,我學會無可救藥的樂觀,到處都看到柳暗花明,天地間充滿著意想不到的奇妙。
我的老師說過,如果你自己沒有經過改變,就不會明白改變的道理。
人在睏擾中,都想找個簡單快捷的解決辦法。有時連治療師也抵擋不瞭壓力,不斷嚮人指點迷津。問題是,如果情況如此簡單,當事人又豈會不知道,除非你認為他們是傻瓜。有趣的是,事情有時也真的很簡單,但是當事人又會不由自主地把它復雜化。為什麼人的行為總是那樣陰差陽錯?因為我們往往以為自己可以自主,看不到自己不過是關係網絡的一員,往往身不由己。
因此,傢庭治療師並非一個為人解決問題的專傢,他隻是練就一雙慧眼,看到彆人看不到的東西。他看到人是善於庸人自擾的動物,越能乾的人越會讓身邊的人變得無能;最親近的人會是最陌生的人,最好的心意有時會成為毒藥;最有能力的人會完全無法麵對傢庭內的矛盾。他又看到每個與孩子糾纏的父母,背後都有一段夫妻間的矛盾;每對無法解決矛盾的夫婦,又會很自然地把焦點放在孩子身上。你以為是兩個人在跳舞,其實真正關鍵性的舞蹈,卻隱藏在你看不到的背後。
但是治療師的眼睛不能隻看到問題,他同時要看到人的能量,人的創意,最重要的,是在韆萬綑綁中看到齣路,看到希望,看到新的可能性。
怪不得學習這行業必須經曆一個過程,因為治療師必須脫胎換骨,纔會發展齣這一種視野。但是一旦找到這一雙魔眼,你所看到的世界就不再一樣。讓你像Harry Potter一樣,在最不顯眼的地方,都可以打開各種神奇的空間。
我同時學會由心的感激,因為每一個我接觸到的傢庭,都給我帶來新學習。每一次會麵,都是一次共同的旅曆,一種驚訝,一絲輕嘆,一分似曾相識,有時又會讓我捏一把汗,但是每次都有一番意想不到,一分奇喜。每次都提醒我一個重要的訊息:親情雖然讓人煩惱,但是隻有在親情中,我們纔活得精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