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913事件」四十周年,四十年前的9月13日淩晨2時32分,載著林彪一行九人的三叉戟256號專機墜毀於濛古國溫都爾汗地區,林彪元帥不幸罹難。這一事件是中共自建黨以來所發生的最嚴重、最激烈的一次權力鬥爭,也引發瞭中共政壇最殘酷的政治清洗,並對中共政局的走嚮産生瞭深遠的影響。一夕之間,林彪從「副統帥」、「接班人」變為「野心傢、陰謀傢、反革命兩麵派」,成為「林陳反黨集團」的頭子。到瞭鄧小平時代,林彪又成為「林彪反革命集團」的頭子,更成為毛澤東文革罪孽的替罪羊。無論是官方還是坊間的文字作品,都將林彪描繪成十惡不赦的罪人,林彪對中共的功績被抹殺,林彪的錯誤和文革中的責任被誇大,林彪在曆史上的作用被扭麯,而世間鮮少有對這一曆史人物的公正、客觀的評價。
自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的經濟有瞭長足的發展,政治層麵上也有瞭稍許的鬆動,對於許多曆史人物的評價也逐漸趨於客觀,林彪其人亦然。林彪早年參加革命和為中共建國立下的豐功偉績也不再忌諱,特彆是二十一世紀以來,林彪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卓越領導人獲得瞭應有的承認。然而,對於建國以來的林彪的評論依然故我,鮮少史傢作深入細緻的研究與探討。究其原因,一是官方對相關資料的封鎖,凡涉及林彪的事件或被麯解,或被掩蓋,林彪所做的一切都必須從壞的一麵加以詮釋;二是鄧小平所欽定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乾曆史問題的決議》作祟,林彪依然被當做「反革命集團」的頭子被批判,鄧版的「兩個凡是」陰魂不散,成為阻礙大陸史學界研究林彪的最大障礙,因而在這一指導思想統治下的大陸黨史學界,也就談不上對林彪和林彪事件作客觀、公正的研究瞭。
自2004年後,海外相繼齣版瞭《重審林彪罪案》、《林彪事件完整調查》、《林彪畫傳》、《百年林彪》、《真實的林彪——林彪秘書最後的迴憶》、以及《林彪日記》等專著,對林彪和林彪事件的研究起瞭巨大的推動作用,也産生瞭重要的影響。不少民間史學研究者在其間發揮瞭重要的作用。雖然,林彪和林彪事件的研究有瞭長足的推進,但是,筆者仍深感世間缺少一部詳細研究建國以後林彪的專著。內地和港颱齣版的一些有關林彪的書籍,諸如少華、遊鬍的《林彪的這一生》、溫相的《晚年林彪》等,都是官方意識形態下的代錶作,隻能看成半個禦用文人迎閤官方觀點的文學作品,毫無史學價值。有感於此,筆者決心不揣冒昧,對林彪自1949年以來的曆史重做梳理,作一番深入、細緻的研究和探討,還原一個真實的林彪。
本書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前半部分著重於1949年中共建國後到1965年底文化大革命爆發前夕林彪所參與的事件,其中包括瞭1950年到1953年的朝鮮戰爭、1953年到1954年發生的高饒事件、1958年的解放軍高層反教條主義事件、1959年第一次廬山會議毛澤東反「彭黃張周」事件、1962年的七韆人大會、林彪上颱後關於解放軍的建設與發展,以及林彪與軍隊政治思想工作。後半部分著重於文化大革命期間的林彪,主要包括瞭1965年底到1966年3月的羅瑞卿事件、1966年初的部隊文藝工作座談會的《紀要》、林彪「518講話」到八屆十一中全會、1966年到1967年之間動盪的軍隊與林彪對軍隊的穩定、文革前期林彪與錯綜復雜的軍隊與地方之間的關係、1968年軍委辦事組的成立到1969年中共九大的召開、黨內高層的恩怨與林彪、1970年第二次廬山會議上的鬥爭、廬山會議後中共政局的演變、驚心動魄的「913事件」。但是筆者不打算麵麵俱到地將此書寫成一部流水賬,而是注重每一個具體的事件,深入分析、探討其中內在的聯係,論述林彪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所以,筆者的寫作貫穿瞭這一段曆史時期最主要的綫索,將林彪在各個曆史時期所作所為詳細道來。更主要的是,筆者想指齣,林彪作為一個中國現代史上重要的政治人物,其政治思想和活動深受這一時代的影響,離開瞭其真實的思想和活動,就無法從科學的角度審視已經發生的一切。所以,史傢的研究既不能簡單化、概念化,也不應受到政治勢力的左右和影響,更不能麯學阿世充當官方的禦用喉舌。古人曾將史傢推崇到極緻:「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史傢不僅僅是記錄瞭曆史的真實,更在於給後世提供瞭可資藉鑒的一麵鏡子,因而也就産生瞭「孔子作春鞦,亂臣賊子懼」的作用。有鑒於此,現代史傢豈能因循守舊、人雲亦雲?我們更應秉持曆史的良知書寫有良知的曆史!
本書取名為《找尋真實的林彪》,目的就在於發掘被官方刻意掩蓋和扭麯的林彪的真實一麵,同時筆者並不諱言林彪在這一曆史時期的錯誤及其應負的曆史責任。筆者認為,這一工作已經有瞭良好的開端,並取得瞭階段性的成果,但是依然有待於更多曆史資料的披露,更多當事人迴憶的問世。筆者相信,這仍將是一個坎坷、緩慢的過程,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我們也相信,無論這一過程如何麯摺,這一領域的研究還會持續發展下去。正如文革史傢餘汝信所言:「我們仍須努力!任何曆史真相,總是難以完全、絕對地還原,惟經過努力,接近真相,將其基本麵揭曉、還原,應該還是可能的。求索的前路艱辛而充滿挑戰,而這,恰恰是解開『林彪密碼』過程的引人入勝之處!」
前言/7
上篇/11
引言中共建國之前的林彪/13
第一章 林彪與朝鮮戰爭/39
一、中共對於朝鮮戰爭爆發後的戰略認識和準備
二、林彪與朝鮮戰爭的準備工作
三、林彪患病之辨析
四、林彪在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發言
五、林彪在蘇聯的談判
六、林彪對朝鮮戰爭和中美關係的看法
七、林彪對朝鮮戰爭的關注
八、結論
第二章 林彪和高饒事件/65
一、建國初期毛澤東對劉少奇的不滿
二、高崗的升遷與毛澤東對高崗的「交心」
三、毛澤東的策略和林彪的介入
四、高崗的南方之行與林彪
五、毛澤東的轉嚮與陳雲的反戈一擊
六、「高饒事件」餘波
第三章 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與林彪/89
一、軍隊反教條主義的起因
二、鋪墊-南京軍事學院的教條主義爭端及訓總四級乾部會議
三、軍委擴大會議開幕
四、粟裕被批與林彪對粟裕的態度
五、鄧小平齣馬,軍委擴大會議轉嚮
六、如火如荼的軍委擴大會議
七、結論
第四章 1959年的廬山會議與林彪/125
一、林彪取代彭德懷的跡象
二、廬山會議
三、中央軍委擴大會議
四、晚年彭德懷對林彪的看法
五、結論
第五章 1962年七韆人大會與林彪/155
一、七韆人大會與毛、劉的分歧
二、林彪講話的起源
三、劉少奇肯定「三麵紅旗」
四、鄧小平、周恩來、林彪的發言
五、如實客觀的評價
第六章 林彪與解放軍的建設與發展/185
一、林彪與解放軍的戰略發展與國防建設
二、睏難時期軍隊對地方、國傢的支援
三、林彪與軍隊的建設
四、大比武
五、林彪主軍的局限性
第七章 林彪與軍隊政治思想工作/245
一、中共軍隊早期政治思想工作的起源與演變
二、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林彪對軍隊政治工作的建樹
三、1959年林彪上颱後與軍隊政治思想工作建設
四、林彪大抓軍隊政治思想工作的利弊與得失
五、林彪、譚政、羅榮桓與軍隊政治思想工作問題
六、簡短的總結
下篇/265
第一章 羅瑞卿事件/267
一、解放軍山頭主義的起源、演變與羅瑞卿的走馬上任
二、林彪養病,林羅矛盾由此而生
三、羅瑞卿與老帥之間的矛盾激化
四、林彪對羅瑞卿的批評與規勸
五、軍中倒羅力量的醞釀和興起
六、「倒羅」是毛澤東的文革初期的一項重要戰略部署
七、上海會議、北京會議
八、林彪在「倒羅」事件中的態度
第二章 毛澤東委託江青製造的怪胎
──部隊文藝工作座談會紀要/299
一、《部隊文藝工作座談會紀要》齣籠前的政壇形勢
二、江青齣麵請「尊神」
三、座談會的過程與毛澤東的介入
四、《紀要》的批發與林彪的態度
第三章 毛林蜜月:從「五一八講話」到八屆十一中全會/309
一、毛澤東「防政變」的思想的形成和演變
二、林彪的「五一八講話」
三、林彪與「首都工作組」
四、文革初期軍隊內部的動盪
五、總參「八二五事件」
六、林彪與「八屆十一中全會」
七、毛澤東緻江青的一封信
八、毛林蜜月關係的總結
第四章 動盪的軍隊與林彪對軍隊的穩定/343
一、「全軍文化革命小組」的成立與軍內造反派的興起
二、林彪穩定軍隊的多項措施
三、軍內穩定的破壞與軍隊乾部受到強烈衝擊
四、北京軍區楊勇、廖漢生倒颱事件
五、解放軍報「一一三事件」與林彪的對策
六、林彪對軍隊乾部的保護
七、《軍委八條命令》的頒發
八、林彪與「二月逆流」
九、全軍文革小組的壽終正寢
十、遏製軍內造反派的「五一三事件」
第五章 文革前期林彪與錯綜復雜的軍隊和地方之間的關係/385
一、毛澤東號召「開展全國全麵內戰」
二、難以置身事外的「三支兩軍」
三、「二月鎮反」
四、中央文革小組的反擊與《軍委十條命令》的齣颱
五、軍隊支左的兩個典型:安徽省、河北省
六、「七二零事件」
七、「揪軍內一小撮」
第六章 軍委辦事組的成立到中共九大/417
一、「砸爛總政閻王店」與總政軍管
二、軍委看守小組的成立
三、軍委辦事組的成立及其初期的主要工作
四、撲朔迷離的「楊餘傅事件」
五、八屆十二中全會與批「二月逆流」
六、「九大」政治報告風波
七、中共九大的幾個問題
八、九大前後林彪對中央文革滲透軍隊的防範
九、戰備「一號令」
十、文革時期的國防工業與林彪
第七章 黨內高層的恩怨與林彪/489
一、陸定一案
二、賀龍案
三、中央專案組與林彪
第八章 風雲再起——廬山會議上的鬥爭/541
一、九大後中央新的工作格局的形成
二、中央內部矛盾的逐漸激化
三、江青、張春橋對周恩來、林彪的挑釁
四、有關廬山會議的幾個問題
五、「設國傢主席」問題辨析
六、廬山會議後期政局的演變
七、廬山會議鬥爭的總結
第九章 廬山會議後中共政局的演變/605
——毛澤東軟硬兼施 林彪不變應萬變
一、廬山會議後毛澤東的相關對策和部署
二、軍委辦事組力求爭取主動的措施
三、毛澤東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四、汪東興跳齣「軍事俱樂部」嫁禍他人
五、華北會議——壓力升溫——毛澤東「挖牆角、甩石頭、摻沙子」
六、軍委座談會——一個不得不自我批評的會
七、毛澤東「嚴厲」與「懷柔」手段的交替使用
八、「批陳整風」匯報會——給軍委辦事組作政治結論
九、廬山會議後中央政局演變的總結
第十章 驚心動魄的「913事件」/641
一、風雨前的寜靜
二、林彪在「五一」天安門城樓上遲到,且對毛不辭而彆嗎?
三、子虛烏有的政變會議——「三國四方會議」
四、毛澤東重新發難——毛澤東的南巡
五、北戴河、北京——林彪一傢的活動
六、「913」之夜
七、誰負放跑瞭256號飛機之責?
八、剖析《「571工程」紀要》
九、「913事件」之總結
十、「913事件」後毛澤東對「林案」的處理
十一、1980年「兩案」審判述評
結語/753
一、曆史不是「案」——所謂為林彪「翻案」的問題
二、林彪與毛澤東的矛盾、林彪與江青等人鬥爭的性質問題
三、林彪建國以來特彆是文革時期的責任問題
四、林彪在曆史上的地位和功過問題
後記(一)/775
後記(二)/777
《找尋真實的林彪》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遠不止於對曆史人物的瞭解。它更像是一次對人性復雜性的深刻洞察。作者在書中巧妙地將宏大的曆史敘事與微觀的人物刻畫結閤起來,展現瞭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林彪。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矛盾信息時所展現齣的嚴謹態度。他並非站在道德製高點上對人物進行審判,而是盡力還原曆史場景,呈現不同角度的觀點,讓我們看到一個人物可能存在的多種麵嚮。書中對於林彪的個人生活、傢庭關係、甚至是一些不為人知的癖好都有提及,這些看似“瑣碎”的內容,卻恰恰構成瞭人物立體感的基石。通過這些細節,我們可以感受到他並非是一個被符號化的“英雄”或“罪人”,而是一個在特定曆史條件下,有著自身欲望、情感和局限性的普通人。作者對於政治鬥爭的描寫也十分到位,他並沒有沉溺於事件的跌宕起伏,而是側重於分析權力運行的邏輯,以及身處其中的個體如何被時代洪流裹挾,做齣各種選擇。這本書迫使我反思,在曆史的長河中,個體的命運與大勢的交織是多麼令人唏噓。它讓我明白,理解曆史,不僅僅是記住事件,更是去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理解他們行動的動因。
评分這本《找尋真實的林彪》實在是一次引人入勝的閱讀旅程。從翻開第一頁開始,我就被作者抽絲剝繭般的敘事方式深深吸引。他並沒有簡單地呈現一個既定的結論,而是帶領讀者一同走入曆史的迷霧,仿佛置身於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親眼目睹事件的發生。書中的許多細節描寫都極為生動,讓那些曾經隻存在於史書中的人物和場景鮮活起來。例如,對於林彪在戰場上的指揮策略,作者不僅僅是陳述戰役的結果,更深入地剖析瞭其背後的思考過程,包括他對地形的利用、對敵我雙方兵力的評估,以及在關鍵時刻的決斷。讀到這裏,我仿佛能感受到硝煙彌漫的戰場,聽到衝鋒陷陣的呐喊。書中還穿插瞭許多當事人的迴憶錄和私人信件,這些一手資料的運用,極大地增強瞭內容的真實性和可信度。通過這些零散的片段,我們得以窺見林彪在不同人生階段的情感變化、思想波動,以及他與周圍人物錯綜復雜的關係。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沒有迴避那些爭議性的部分,而是以一種審慎的態度去解讀,留給讀者思考的空間。整本書讀下來,感覺就像經曆瞭一次深入的文化和曆史探索,我對那個時代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也對林彪這個人物有瞭更立體、更復雜的認識。
评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好書,應該能夠引發讀者持續的思考,而《找尋真實的林彪》無疑做到瞭這一點。作者在這本書中展現齣的深厚學養和獨到見解,讓我受益匪淺。他並沒有選擇一味地去“洗白”或“醜化”林彪,而是以一種極為客觀、理性的態度,去梳理他的人生軌跡,分析他性格的形成,以及他在曆史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書中對於林彪在軍事上的貢獻,他所提齣的戰略戰術,以及這些戰術在實戰中的應用,都有著相當深入的探討。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將這些軍事成就孤立地看待,而是將其置於當時的政治、經濟、社會背景下進行分析,揭示瞭軍事與政治之間密不可分的聯係。同時,對於林彪在政治運動中的錶現,作者也進行瞭細緻的梳理,他並沒有迴避那些敏感和爭議的事件,而是力求通過史料的對照和分析,展現事件的復雜性和林彪在其中所處的真實位置。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對中國近現代史的發展脈絡也有瞭更深的理解。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一個人物的傳記,更是一部關於曆史、政治和人性的深刻反思。
评分《找尋真實的林彪》這本書,帶給我的感覺就像是經曆瞭一場彆開生麵的曆史研討會。作者似乎是一位非常善於引導的“主持人”,他拋齣瞭大量珍貴而詳實的史料,但並不急於給齣定論,而是巧妙地引導讀者自己去思考、去判斷。我特彆贊賞書中對於林彪早期經曆的挖掘,包括他青年時期的思想萌芽,在革命隊伍中的成長曆程,以及那些 formative years 對他日後性格和行為模式的塑造。作者通過大量的第一手文獻和口述資料,描繪瞭一個立體而豐滿的年輕林彪,他有理想,有抱負,也有睏惑和掙紮。這種細緻入微的刻畫,讓讀者更容易理解他後來的選擇和命運。書中對於林彪在不同曆史時期所麵臨的挑戰和機遇的分析,也非常精彩。他如何在高壓環境下生存,如何在權力鬥爭中周鏇,如何看待自己與集體、與國傢的關係,這些都成為瞭探討的重點。作者的論述邏輯清晰,層層遞進,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仿佛也在跟隨他一同進行曆史的推理。這本書讓我明白,一個偉大的曆史人物,其背後一定有著復雜而麯摺的個人經曆和思想演變,而《找尋真實的林彪》就正是這樣一本能夠引導我們深入探索的書。
评分這本《找尋真實的林彪》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厚重”。它不是一本隨隨便便寫成的書,作者顯然下瞭巨大的心血去考證、去梳理。書中對於林彪在軍事上的輝煌成就,以及他所提齣的軍事理論,都有著十分詳盡的介紹。我讀到很多關於他對戰術細節的闡釋,如何理解“一點兩麵”、“集中優勢兵力”等,這些內容對於我這樣一個對軍事不太瞭解的讀者來說,也變得生動易懂。作者在解釋這些軍事概念的同時,也穿插瞭他個人的成長經曆和思想變化,讓我看到瞭一個“軍事傢”背後,那個有血有肉的人。更讓我感到驚喜的是,作者對林彪的政治生涯也進行瞭深入的剖析。他並沒有簡單地將林彪塑造成一個絕對的“正麵”或“負麵”形象,而是試圖去還原他在不同曆史時期所扮演的角色,他所做的選擇,以及這些選擇背後的動機。書中對於一些重要曆史事件的梳理和解讀,也頗有見地,它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那個時代的復雜性和人物的處境。總而言之,這本書給我提供瞭一個認識林彪的全新視角,讓我感受到瞭曆史的真實性,也對人性有瞭更深的體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