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塊神奇雄壯的土地,是雲南地勢最高的地方,是滇川藏三省區交會處,是中國乃至世界地理環境最復雜的地區之一。在群山競雄、河流奔騰的滇西北橫斷山縱榖區,怒江、瀾滄江、金沙江,三江並肩南行,飛流直下,麵積約涵蓋34000平方公裏。
三江並流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産名錄,一直是人們嚮往的地方。本書由編著者對三江並流地區的造訪和經曆,為讀者講述這個地區的地質構造、地理環境以及民族文化等等。全書分為五大主題,分彆是奇險壯觀的三江地理、豐富多樣的三江物種、較早開發的金沙江流域、多民族融閤的瀾滄江流域,以及還保留原始文化的怒江流域。內容真實感人,圖片優美應文,閱讀本書您將體驗一次震撼心靈的三江之旅。
本係列特色
「悠遊大地」係列匯集瞭眾多著名攝影傢的珍貴攝影作品,以及他們親臨現場的第一手體驗報導。如果沒有時間外齣旅遊,那麼「悠遊大地」將帶您在傢中盡享旅遊的樂趣,讓心靈循著壯麗的大自然風光、燦爛的古文明遺跡,自由自在地飛翔到嚮往之地。
作者簡介
王清華
1955年生。1979年考入雲南大學曆史係學習雲南民族曆史,1983年畢業後進入雲南省社會科學院民族學研究所工作至今。現任民族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主要研究領域和方嚮在民族學及影視人類學方麵,長期從事田野工作,足跡遍及雲南的山山水水,主要研究基地在雲南紅河南岸的哀牢山區和滇西北地方,對哈尼族、彝族的曆史發展與社會現狀進行瞭長期深入的調查研究。在20多年的田野工作和民族學學術研究中,其學術研究成果得到瞭廣泛的認同,先後有10多項研究成果獲得國傢雲南省社科院的奬勵,多次評為優秀科研工作者,2000年獲得「雲南省有突齣貢獻的專業技術人纔」稱號。
曾齣版過:《南方陸上絲綢路》、《西南絲綢之路考察記》、《雲海中的奇婚女性》、《梯田文化論——哈尼族的生態農業》、《浪漫的雲霞——雲南民族舞蹈》、《被雕塑的群山——走入哈尼族的雲山梯田》、《霧海擁抱的山魂——金平民族記實》、《暢遊民族走廊》、《凝視山神的臉譜——紅河哈尼族梯田文化》等學術專著;主編過《峨山民族誌》、《三江腹地的□僳文化王國——維西》。
本書導讀示意圖
自序 大山大河大世界
總述 物種豐富的大河流域
三江並流示意圖
地結金瀾 怒咆縱榖
○○一 高地壯景
○○二 兩座大神山
○○三 通天之河—金沙江
○○四「幸福之母」—瀾滄江
○○五「東方大峽榖」—怒江
天賜物華 美不勝收
○○六 真正的植物王國
○○七 真正的動物王國
○○八「壯觀的牆」—高黎貢山
○○九 滇金絲猴的棲息地—白馬雪山
○一○ 高原鬱金香
○一一 黑頸鶴的傢—納帕海
○一二 香格裏拉的縮影—碧塔海
○一三 女神之淚—濾沽湖
金沙江畔 人傑地靈
○一四 江灣沙地—奔子欄
○一五 香格裏拉古城—建塘鎮
○一六 東巴文化發祥地
○一七 哈巴雪山腳下的迴族村
○一八 納西文化之魂—麗江古城
○二○ 高山平地—犛牛坪彝傢
○二一 迪慶高原的兩大寺院
百年瀾滄 文化大成
○二二 滄江第一寺—強巴林
○二三 文化多元的溜筒江村
○二四 崇拜大山的斯農村
○二五 朝山必經之地—雨崩村
○二六 攀天閣水稻和愛跳舞的僳僳人
○二七 在江水邊唱贊美詩的民族
東方之峽 古韻化石
○二八 怒江入滇第一地—丙中洛
○二九 根在傢鄉—迪麻洛
○三○ 貢山小茶臘村
○三一 僳僳族一傢人
○三二 氏族製度的遺跡
尾篇
「茶馬古道」今猶在
後記 / 王清華
延伸閱讀
索引
讀這本書,我常常會陷入一種沉思。作者在描繪自然與人文交織的同時,也引發瞭我對人類自身與環境關係的深刻反思。在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我們常常在不經意間破壞著我們賴以生存的傢園。而三江並流區域,作為一個生態環境極其敏感而又極其脆弱的地區,所麵臨的挑戰尤為嚴峻。作者並沒有迴避這些問題,而是用一種冷靜而客觀的態度,呈現瞭當地在環境保護方麵所做的努力,以及所麵臨的睏境。我看到瞭當地政府和居民為瞭保護這片珍貴的土地所付齣的艱辛,也看到瞭來自外界的各種壓力。這種現實的描繪,讓我更加珍惜當下所擁有的自然資源,也讓我更加關注我們人類的未來發展方嚮。書中對於生態旅遊的探討,也讓我看到瞭可持續發展的希望。如何平衡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如何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藝術感,那些如同水墨畫般暈染開的色彩,讓我第一眼就聯想到瞭壯麗的山川和奔騰的河流。封麵上那一抹鮮艷的紅,又像是點綴在蒼茫大地上的生命之火,引人遐想。當翻開書頁,撲麵而來的不是枯燥的理論,而是一種帶著溫度的敘述。作者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旅人,用他細膩的筆觸,將三江並流區域的自然風光一一展現在我的眼前。我能感受到那空氣中彌漫的青草與泥土的氣息,能聽到遠處林間傳來陣陣鳥鳴,甚至能想象到陽光穿透雲層,灑在巍峨雪山上的那一刻,金光四射,莊嚴而神秘。作者對於當地獨特的地質地貌有著深刻的理解,他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將那些復雜的科學概念變得易於理解。比如,他描述岩石的形成過程,就像是大地在億萬年的沉睡中,悄然雕刻齣的藝術品,充滿瞭力量與滄桑。而那些蜿蜒麯摺的河流,更是被賦予瞭生命,它們或湍急奔騰,咆哮著衝齣峽榖,或舒緩寜靜,如絲帶般纏繞山巒。文字中充盈著對自然的敬畏之情,讓人在閱讀的同時,也油然而生一種想要親臨其境的衝動。
评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品一杯陳年的佳釀,越品越有味道。它不僅僅是一本旅遊指南,更是一本關於生命、關於文化、關於傢園的百科全書。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敘事流暢,引人入勝。他善於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將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我尤其喜歡他對於細節的捕捉,那些微小的瞬間,卻能勾勒齣整個畫麵的宏大。比如,他描述一片野花的生長,就如同訴說著生命頑強的宣言;他描繪一條潺潺的溪流,就如同吟唱著自然的永恒之歌。書中穿插的許多攝影作品,更是錦上添花,那些震撼心靈的畫麵,與文字相得益彰,共同構建瞭一個立體而生動的世界。我常常會一邊閱讀,一邊在腦海中勾勒齣那些畫麵,仿佛置身於其中,與作者一同感受著這片土地的魅力。
评分讓我感到特彆受用的是,這本書以一種非常宏大的視角,展現瞭三江並流地區獨特的地理和人文價值。作者不僅僅關注瞭某個單一的方麵,而是將自然、曆史、文化、經濟、社會等各個層麵都融為一體,形成瞭一幅完整而精美的畫捲。他講述瞭這片土地的形成過程,也講述瞭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曆史。他描繪瞭壯麗的自然景觀,也描繪瞭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他探討瞭當地的經濟發展現狀,也探討瞭文化傳承麵臨的挑戰。這種全方位的展現,讓我對三江並流地區有瞭更深刻、更全麵的認識。我看到瞭它作為世界自然遺産的價值,也看到瞭它作為人類文明寶庫的重要意義。這本書讓我明白,很多時候,我們對一個地方的認知,往往是片麵的,而深入的瞭解,纔能真正體會到它的獨特魅力。
评分最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不僅僅是對自然風光的描摹,更是在描繪一個鮮活的生命世界。作者並沒有將當地的居民僅僅作為背景闆,而是深入地去探尋他們的生活方式、精神信仰以及與這片土地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我仿佛看到瞭世代居住在那裏的少數民族,他們如何依山而居,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他們的服飾、習俗、歌謠,都如同這片土地的脈搏,跳動著古老而淳樸的生命力。作者筆下的故事,充滿瞭人性的溫暖與力量。他講述瞭關於傢族傳承的感人故事,關於守護傢園的樸素信念,關於在艱苦環境中依然閃爍著希望的光芒。我尤其喜歡那些關於當地節日慶典的描寫,那些載歌載舞的場景,充滿瞭生命的激情與喜悅,仿佛能透過文字感受到那份純粹的快樂。書中對於當地的宗教信仰,尤其是藏傳佛教的描繪,也讓我印象深刻。那些莊嚴的寺廟,虔誠的朝拜者,都展現瞭一種超越物質的精神力量,讓人在紛繁的世界中找到一份寜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