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第一本本土專科醫師團隊親自執筆
詳述大腸直腸癌診斷&各項檢查、分期&治療
全方位涵蓋飲食與日常生活照護
教您如何戰勝國內目前人數最多、攀升速度最快的癌癥
根據衛生署2010年統計,大(結)腸直腸癌罹癌人數已追過肝癌,居所有癌癥首位,為我國國人癌癥發生率的第一位及死亡率第三位,大腸直腸癌容易發生於40歲以上之中高年齡者,然而近年來年輕病例有逐漸增加的趨勢,男性與女性發生比率相等,平均每48分鍾就有一人罹患大腸直腸癌,成為國內攀升最快的癌癥。
大腸直腸癌發生率雖高,但值得慶幸的是,大腸癌與彆種癌癥不同的地方,在於如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其治療率可高達80%甚至90%以上,即使是中期癌(即第二、三期癌)經妥善治療後其治癌率也可達50%至70%。而對晚期癌,尤其肝、肺轉移癌之治療目前也有很大的進展,是「治療效益」甚高的癌癥。
但想要早期發現,首先就是要知道該做哪些檢查?瞭解發生的原因、若是真不幸罹患大(結)腸直腸癌,相關的診斷、檢察、照護工作、手術治療、腸造口護理、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復發與追蹤、相關飲食指導……在本書中全部詳細由各專業醫師、護理師、營養師、個案管理師等詳細解說、一一指導,讓您能透過本書協助自己、幫助傢人麵對大腸直腸癌時,如何做齣明智抉擇,重迴人生軌道!
※關於大腸直腸癌※
◆大腸直腸癌是國內攀升最快的癌癥,平均每48分鍾就有一人罹患大腸直腸癌。
◆早期發現治療,五年存活率超過八成以上,完全控製甚至治癒疾病的機率高。
◆詳述分析大腸直腸癌的診斷及各項檢查,分期與治療,飲食與日常生活照護。
◆提供大腸直腸癌定期追蹤計畫與常見檢查項目,早偵測疾病復發,提高治癒率。
作者簡介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大腸直腸癌治療團隊閤著、陳建誌(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總策劃
和信醫院是國內首傢專注在癌癥治療的專科醫院,自創院以來,一直秉持著以團隊閤作代替個彆醫師單打獨鬥的治療理念,針對不同癌癥設立個彆專屬的治療團隊,大腸直腸癌癥團隊便是其中之一。
大腸直腸癌癥團隊的醫師成員有腫瘤科、大腸直腸外科、一般外科、放射治療科、放射診斷科、核醫科、病理科、身心科等,其他成員還包括有個案管理師,內外科專科護理師、社工、以及營養師。
團隊每週開會一次,每一位在本院接受治療的大腸直腸癌癥病人,都會在團隊會議中被討論,不同領域的成員會提供專業的意見,相互討論的同時也替病人訂定最佳的治療方式。團隊的運作目標中,除瞭以多科際的閤作來治療病人疾病之外,如何加強不同科彆之間的相互瞭解和共同成長,進而可以整閤有限的醫療資源,做最有效率的應用,這也是團隊的重要宗旨。
推薦者簡介
黃達夫院長
■現任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美國杜剋大學醫學中心內科教授、颱灣醫學院評鑑委員會主任委員。
■曆年來發錶有關癌癥、血液學、免疫學及分子生物學等各方麵之論文及研究報告等共計百餘篇。
王正旭醫師
■現任財團法人癌癥希望基金董事長、基隆長庚醫院癌癥中心主任。
■母親於2001年健檢時發現罹患第四期大腸癌,且癌細胞已轉移到肝髒,在化學治療期間相當不舒服,靠著繪畫轉移注意力,撐過去瞭,如今預後良好。至親罹病啓發,讓他在治療癌癥病人時更能將心比心。
作者群簡介
推薦序1具備正確的知識,做齣明智的抉擇◎黃達夫
推薦序2為您.我.他解惑,也為醫護人員加油!◎林楨國
推薦序3祝福大腸直腸癌病人都能「腸」治久安◎梁金銅
推薦序4大腸癌存活者的幸運指數◎王正旭
總策劃序——麵對癌癥.重迴人生軌道◎陳建誌
個案故事
.彆輕忽它!當一位聰明的病人!——三年級生.大腸癌第三期
.理性麵對.勇敢接受——五年級生,直腸癌第三期
.讓我們手牽著手,嚮前走!——六年級末端班,次要照顧者
PARTⅠ 建立正確知識.聰明麵對治療
原因與癥狀
Q1:大(結)腸直腸癌發生的原因為何?
Q2:大腸直腸癌的癥狀有哪些?
診斷治療
Q3:大腸直腸癌的篩檢項目有哪些?
Q4:病人從初診至確診為癌癥,應何時決定治療方嚮較佳?
Q5: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術前準備
Q6:大腸直腸癌手術前應注意的事宜為何?
手術期間
Q7:大腸直腸癌外科手術需住院多久?
Q8:大腸直腸癌外科手術後應注意的事宜?
傷口護理
Q9:大腸直腸癌術後返傢該如何照顧傷口?
腸造口護理
Q10:何謂腸造口?腸造口該如何護理?
Q11:腸造口本身一定會有異味嗎?
Q12:腸照口病人該如何處理排便問題?
Q13:腸造口病人,在飲食上是否該有所調整?
腸造口用藥
Q14:腸造口病人,在藥物使用上有無必須注意的事項?
化學治療
Q15:大腸直腸癌化學治療前是否需裝置人工血管?
Q16:化學治療常見的副作用有哪些?
Q17:化學治療期間飲食上有需要特彆調整嗎?
放射治療
Q18:放射綫治療的步驟?
復發與追蹤
Q19:大腸直腸癌病人治療後是否會罹患其他癌癥或再次復發的可能?
Q20:大腸直腸癌的追蹤與常見檢查項目有哪些?
流感疫苗接種
Q21:大腸直腸癌病人是否能接受流感疫苗注射?
醫藥新知
Q22:聽說,服用阿司匹靈(Aspirin)可以預防大腸癌?且有助於減少大腸瘜肉的發生?
關於照顧者
Q23:傢屬、朋友應如何扮演好照顧者或支持者的角色?
Q24:是否一定要參加病友團體?
PARTⅡ 認識消化係統與大腸直腸相關疾病
.認識消化係統
.大腸直腸及肛門常見疾病——便秘、腸躁癥、大腸憩室癥、瘜肉、大腸直腸癌、痔瘡、肛門膿瘍及□管、肛裂、肛門疣
.腸道健康處方
PARTⅢ 認識大腸直腸癌
.大腸直腸癌的癥狀
.大腸直腸癌的種類
.為什麼會罹患大腸直腸癌
.大腸直腸癌與遺傳的關係
PARTⅣ 大腸直腸癌的診斷與檢查
.肛門指診
.血液腫瘤標記檢查
.大腸內視鏡檢查與乙狀結腸鏡檢查
.下消化道X光攝影
.電腦斷層攝影
.核磁共振攝影
.正子掃描
PARTⅤ 大腸直腸癌的分期與治療
.如何與你的醫師討論病情
.大腸直腸癌的病理分期
.大腸直腸癌的治療——大(結)腸癌治療流程、直腸癌治療流程
.手術治療——傳統手術治療與大腸直腸癌、腹腔鏡手術與大腸直腸癌
.女性接受化學及放射治療須知
.大腸直腸癌輔助性化學治療
.放射綫治療
.大腸直腸癌之肝髒轉移治療
.大腸直腸癌閤併肺轉移的手術治療
.直腸癌術前閤併放射及化學療法
.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治療
PARTⅥ 大腸直腸癌的飲食指導
.手術後的飲食原則
.化學治療期間的營養照護
.放射綫治療時的飲食原則
.營養品的選擇原則
.治療結束時的飲食原則
PARTⅦ 腸造口(人工肛門)的照護
.手術前的心理準備
.手術前應與醫師討論的事宜
.為什麼需要接受腸造口手術
.認識腸造口
.更換造口袋的步驟與注意事項
.腸造口灌洗的步驟與注意事項
.與腸造口和平共存
.國內腸造口相關團體
特彆收錄
.大腸癌研究新知相關網站
.癌癥診療品質認證閤格醫院網址
推薦序1
具備正確的知識,做齣明智的抉擇!∕黃達夫(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在過去四、五十年癌癥醫療已有長足的進步,如今,醫師麵對癌癥病人不再束手無策,病人也不再認為癌癥是絕癥。現在的病人如果能以正確的態度去麵對癌癥,多數癌癥病人都能恢復健康,過著正常的生活。所以,癌癥已經被認為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氣喘等一樣,是一種可以經過治療而治癒或可與病人和平共存的慢性疾病。然而,要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的先決條件是,具備正確的知識,進而做明智的抉擇,接受正規的癌癥治療。
談到明智的抉擇,就不禁要提起不久前發生的世界大事——賈伯斯的去世。在剛齣版的《賈伯斯傳》中,作者華特.艾薩剋森揭露賈伯斯於2003 年10 月在做一次腎和輸尿管的電腦斷層掃描時,意外地發現胰髒有個陰影,醫師建議賈伯斯立刻做一次胰髒檢查。「但他總是故意忽視自己不想麵對的問題」,經過醫師不斷地催促,後來,終於做瞭斷層掃描。很幸運的,切片的結果發現那不是一般的胰髒癌,而是一種罕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生長速度較慢,也比較容易治癒。如果他在那個時候馬上開刀摘除,治癒率極高。但是,賈伯斯完全拒絕醫師、妻子、好友的多番央求與規勸,就是不願讓他的身體受到手術刀的侵犯,而選擇瞭另類療法。就這樣拖延瞭九個月,艾薩剋森說:「我覺得史帝夫的意誌堅強到相信自己可以用念力讓世界按照他的意誌來運作,但這種做法不是每次都行得通,現實是無情的」。果然,九個月後,賈伯斯看到的電腦斷層影像,不但腫瘤變大瞭,而且可能已經擴散齣去瞭,這時,他纔接受手術摘除原發的腫瘤。
不令人意外的,2008 年發現瞭肝轉移,醫師建議肝髒移植,他還是經過醫師不斷地催促纔願意考慮肝髒移植手術。做瞭決定後,一傢人焦急地等瞭幾個月,終於在2009 年3 月21 日等到一位年青人捐齣的器官。雖然換肝手術很成功,但手術中,醫師發現他的腹膜已經有癌細胞。此後,賈伯斯雖然獲得最好、最先進的醫療照護,最終還是被癌癥打敗瞭!
不可否認的,賈伯斯是位奇纔,他的想像力與在科技研發方麵的專注與不屈不撓,成就瞭他在科技文明史上不朽的地位。但是,他卻因為在最初發現胰髒腫瘤時,過於相信自己的意誌力,而做瞭不智的抉擇,終於錯失良機而英年早逝,於2011 年10 月6 日辭世,享年56 歲。怎不令人痛心扼腕!
在國內談到大腸直腸癌時,大概有不少人難免接受到神經外科醫師許達夫經由寫書及部落格等所傳播的另類癌癥醫療觀。許醫師常以他自己罹癌的經驗來推銷他自己診所提供的自然療法,而有誤導病人之嫌。我不得不藉著為此書寫序的機會嚮讀者做個說明。確實如他在書中寫的,許醫師被診斷罹患直腸癌後,在和信醫院接受瞭「術前的化學及放射綫同步治療」。根據本院的治療計畫,他在完成化學閤併放射綫治療後,須接受腫瘤切除手術。就如陳建誌醫師在直腸癌術前閤併放射及化學療法一節的說明,有些病人在接受術前的化學閤併放射綫治療後,效果很好,在影像檢查時,已經不見腫瘤的蹤影。並且,根據本院的經驗,約有12%的病人術後的病理檢體也找不到癌細胞。但是,以目前的醫學科技並無法偵測到可能已經經由血行而流竄到遠端的微少癌細胞。更何況,大多數病人的手術檢體仍然可看到殘餘的癌細胞。所以為保險起見,目前國際癌醫界的共識,仍然建議所有第三期的直腸癌病人在接受化學閤併放射綫治療後,都要接受手術及後續的輔助性化學治療,來爭取最高的治癒機會。許醫師在做完化學與放射綫治療後,因腸鏡檢查時的小區切片沒有看到癌細胞,而原先的癥狀也已完全消失,就選擇不接受後續的手術及化學治療。這是他個人的選擇,我們給予尊重。我們隻能說他打賭成功,他的運氣很好。彆的病人則不一定有他的運氣。所以他今天去建議其他的病人採用缺乏實證醫學支持的另類療法,是極不負責任的行為。
我希望國內的大腸、直腸癌病人看過此書後,多少能對當今國際公認的癌癥醫療有正確的認識,進而能引導他們為自己做明智的抉擇,纔不會造成自己與傢人的遺憾。
推薦序2
大腸癌存活者的幸運指數∕王正旭(基隆長庚醫院癌癥中心主任&癌癥希望基金會董事長)
我的母親是個大腸癌患者, 診斷時肝髒已有轉移病竈, 癌胚抗原(CEA)值超過1,000 單位,經過治療,過瞭十年,她生活的很好,目前無癌一身輕。我常常笑說,母親和我的運氣都很好,所以她纔有機會成為大腸癌存活者。但是迴顧過程,她擁有的幸運指數,除瞭運氣以外,還包括很多的努力。
初診斷時,父親很擔心詳盡病情告知會引起不良效應。但是,我瞭解她和天下絕大部分的母親一樣,即使有短暫的驚慌,通常會很有智慧地做醫療決策,若是刻意隱瞞病情,反而會影響治療的選擇。所以,我的母親在開刀前,就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她將進行一場大手術,有擔心,有害怕,但沒有猶豫。這是她的第一個幸運指數。
手術後,她忍痛努力下床活動,讓復原過程順利,體力好轉後,積極進行既定的化學藥物療程。她感受疲憊,她承受難過,她接受睏難。她用正嚮思考模式剋服恐懼和焦慮。在一年的治療期間,她努力維持好的飲食方式,不刻意素食或有機食療,她努力做和緩運動,保持適當體力,並且把傢務整理的井井有條。這是她的第二個幸運指數。
這幾年,她和父親一同參加社區銀發族活動,唱歌∕旅遊等,她繼續畫圖,她繼續耕種田園。當身體偶有不適時,她曾擔心是否癌病再發,但最後證實隻是一場虛驚。她努力讓自己活在自在的氛圍裏,享受夕陽餘暉。這是她的好多個幸運指數。
我相信,每一個大腸癌患者都有他∕她的幸運指數,除瞭運氣外,更需要努力。祝福讀者們從閱讀本書中,得到最高的幸運指數。
如果您湊巧是新診斷大腸直腸癌患者,或者是傢屬,或者您的傢人曾經罹患大腸直腸癌,您很想多瞭解目前腫瘤醫學界對大腸直腸癌在診療防治的全方位觀點,建議大傢來閱讀這本由和信醫院大腸直腸癌治療團隊用心撰寫的新書。
請大傢注意的是,這種湊巧已經愈來愈不隻是湊巧,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的癌癥年報,2008 年颱灣地區將近80,000 名新診斷癌癥個案中,有11,000 人是大腸直腸癌,而且逐年增加中,這錶示未來大傢的身旁會有愈來愈多的親朋好友可能得到大腸直腸癌。因此,如何幫助這些病人接受正確而且完整的診療,來獲得最好的成果,非常的重要。我認為,最首要的是建立癌癥病人基本的知識和取得完整的資訊,掌握先機,然後果敢地和診療團隊並肩抗癌,自然就能得到預期的效果。而這本《圖解大腸直腸癌診治照護全書》正好可以滿足病人和傢屬全麵的需求。
本書的特色包括:從病人的角度來提問,提升病人就醫的能力,強化和診療團隊的溝通,讓病人的醫療權更有保障。其次,作者群都具有紮實的專業能力和豐富的臨床實務經驗,讓讀者能清楚瞭解,診療團隊各成員所擔負的任務,當有個彆問題時,可以找到最適當的專傢來解決睏境。最後,本書提供瞭完整的營養飲食指導,解決癌癥病人和傢屬日常生活中最大的睏擾,相信讀者可以從中得到很多的幫助。
本書總策劃——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陳建誌醫師,希望引領所有大腸直腸癌病人能麵對癌癥,重迴人生的軌道,所以他邀請所有院內大腸直腸癌癥治療團隊,一起貢獻心力,完成本書,相信他要幫助病人建立正確知識,聰明麵對治療的心願,隨著本書的付梓,已經大功告成。
最後,我要引用國民健康局的癌癥篩檢成果報告,呼籲颱灣民眾踴躍參加政府提供「免費的癌癥篩檢計畫」,以保障自己的健康。根據2010 年癌癥篩檢成果發現,透過篩檢診斷的大腸直腸癌病人第0 期和1 期比率為42%,而一般就醫的大腸直腸癌病人第0 期和1 期比率為21%,差瞭一倍之多,當然治療成果也完全改觀。所以,聰明的讀者,請透過閱讀本書,來幫助自己,幫助傢人,更幫助社會。
總策劃序
麵對癌癥.重迴人生軌道∕陳建誌(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
颱灣地區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新病人數,從1996 年時每年5,200 個新個案數,到2009 年時,新個案人數已經突破12,500 人。大腸直腸癌在男性女性彆都是發生率第二高的癌癥,不分性彆統計時則是發生率最高的癌癥種類。
當第一期的大腸直腸癌接受完整治療後,五年的存活率可以高達八成以上,早期發現時治療效果非常好。
不過,目前在颱灣地區,大腸直腸癌被初次診斷時,有約四分之一的新個案屬於第四期,即便颱灣地區對於大腸直腸癌癥的治療水平,與醫療先進的歐美國傢,或是鄰近的日本地區相去不遠,但是當疾病發現太晚時,就算投入許多醫療資源,五年存活率也隻有約12%。這也是國民健康局近兩年來,針對50 至69 歲的國民推行糞便潛血篩檢的原因,目的是希望在病人還沒有齣現相關癥狀之前,能早期發現疾病,盡快接受治療。
每當在門診麵對初次被告知罹患大腸直腸癌病人時,都會希望自己可以給病人更多時間讓病人好好瞭解自己的疾病、清楚治療的方式、同時減輕他對這個疾病的驚慌失措。但是要在短短幾十分鍾的門診時間內,讓病人理解一個復雜的癌癥並不容易,最讓我覺得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是,當我詢問病人是否有問題需要我迴答時,我最常得到的答案是:「醫師,我不知道該問些什麼?」
2009 年我前往美國紐約的Weil-Cornell Presbyterian Hospital 進修時,一位被診斷大腸癌第四期的病人和主治醫師的對話,讓我印象深刻,在約半小時的門診時間裏,這位病人從疾病的診斷、治療、到他可能會麵臨的不適,無一不仔細詢問,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他的最後一個問題——醫師何時會建議他停止所有治療?我深受震撼的是這位病人的理性和鎮定,我想除瞭個性使然以外,事前充分的獲取相關資訊,應該也是他能正麵去迎戰疾病的最大後盾。
生死學大師庫伯勒—羅斯(Kubler-Ross)說過,悲痛有幾個階段:否認、憤怒、磋商(討價還價)、沮喪、以及接受。每個階段需要的時間長短,除瞭因人而異之外,周遭客觀環境所提供的支持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以和信醫院來說,當病人在門診第一次因大腸直腸癌的診斷而就診時,便會有一位專屬的個案管理師與病人和傢屬接觸,提供後續治療的安排與心理方麵的支持,同時也讓病人在離開醫院之後,可以有一個方便的溝通管道,目的是讓病人遇到問題時可以隨時求助,也讓醫師方便與病人聯絡,不受限於門診
的時間。
幾年的運作下來,我漸漸發現病人和傢屬從個案管理師那裏所得到的支持,並不亞於跟醫師之間的溝通所得,我甚至發現,很多病人不知該如何跟醫師討論的問題,反而可以從個案管理師那邊得到安心的解答。這讓我理解到,一位所謂稱職的醫療提供者(醫師、護理師、或其他醫療人員),除瞭專業的素養和技能外,如何能把自己所知道的完整傳達給病人理解,同時扮演一位會讓病人覺得安心的專業人員,所依賴的絕對不是專業的權威,反而應該是要把那些艱深拗口的專業術語,轉變成病人可以理解的話語,保持良好而暢通的病醫溝通,會讓病人覺得我們是陪著他走過這段艱辛的過程,而不是指齣方嚮後就讓他自己踏上這條路。
所以,當原水文化主動和我們錶達希望閤作齣版《圖解大腸直腸癌診治照護全書》時,我的腦海裏浮現各式各樣的想法,我提醒自己要放下身為醫師的角色,從身為一個驚慌的病人角度去想,我希望知道什麼?哪裏讓我最擔心?我該怎麼和我的醫師溝通?甚至是我該怎麼繼續過接下來的人生?基於這樣的目標,我們希望本書的每位作者用的都是病人聽得懂的說法和名詞,讓讀者可以理解這個意外闖進人生裏的冒失鬼——「大腸直腸癌癥」!
除瞭麵對這個事實之外,也知道醫師將如何幫助自己戰勝疾病,重新迴到人生原本的軌道上。
對於癌癥的治療,我們始終相信團隊閤作纔是最好的方法,從個彆專業的角度來看同一件事時,不同想法的激盪能得到更好的結論。書中各章節都是由專科的醫師撰寫,非常感激每位作者在工作忙碌之餘,犧牲自己的時間完成稿件。此外,這本書在完成的過程中,承濛黃達夫院長細心給予許多修正,同時也感激許多醫界的前輩不吝提供意見,甚至在忙碌之餘,提筆替這本書寫下推薦序,讓我們至感榮幸。
本書的內容,除瞭對疾病的基本介紹之外,有許多章節是以「問答」的模式呈現,我們收集臨床上與病人的互動中,病人詢問頻率較高的問題,或是我們相信這是病人想知道的問題,但卻不知該如何詢問。其中一個章節是帶領讀者,如何在不同的情形下與您的主治醫師溝通,這是一個大膽的嘗試,我們希望可以對讀者有實際的協助。
希望有朝一日,我們可以戰勝大腸直腸癌這個疾病,但在那之前,至少希望每個不幸罹病的病人可以勇敢的麵對它,在與癌癥對抗的這條漫漫長路上,與傢人相伴,與醫師閤作,正麵且積極的生活態度,會是贏得這場戰爭的不二法門。
對於《圖解大腸直腸癌診治照護全書》這本著作,我最期待的是它在「照護」這個環節能有多麼的細緻入微。很多時候,在醫院裡,醫生和護理師會給予初步的指示,但齣院迴傢後,許多細節的照護就需要傢屬自己來處理。這就牽涉到很多實際操作的問題,例如,傷口換藥的技巧、使用的藥物劑量和時間、如何辨識傷口感染的早期跡象,還有術後可能齣現的腸道功能改變,例如腹瀉或便秘,該如何透過飲食和生活習慣來調整。書中如果能有圖文並茂的步驟說明,就像是一個標準的SOP,讓傢屬能有條不紊地進行照護,就能大大減少不確定感和錯誤操作的機率。我還特別想知道,針對大腸直腸癌的各種治療方式,例如手術、化療、放療,在照護上會不會有不同的重點?例如,接受放療的病人,皮膚照護上需要注意哪些事項?接受化療的病人,在免疫力下降時,居傢環境的清潔和飲食安全又該如何加強?如果書中能將這些差異性都詳細闡述,並且提供相應的照護建議,那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就會非常高。
评分這本《圖解大腸直腸癌診治照護全書》的書名聽起來就非常實用,感覺不是那種純學術、艱澀難懂的醫學專書,而是針對病患和傢屬設計的照護指南。我個人比較關注的是,書中有沒有針對大腸直腸癌的預防和早期篩檢的部分,提供一些最新的建議?例如,多久該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或是大腸鏡檢查的注意事項。有時候,很多人都對這些篩檢項目感到陌生或害怕,如果書中能有清楚的說明,並且鼓勵大傢定期檢查,那對公共健康一定有很大的貢獻。另外,我也很好奇,書中對於「營養照護」的部分會有多深入的探討?大腸直腸癌的患者,在不同治療階段,飲食上有沒有什麼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化療期間容易有噁心、嘔吐的副作用,有沒有什麼飲食可以緩解?或是術後需要補充哪些營養素,纔能幫助傷口癒閤、恢復體力?如果能提供一些具體的餐點建議,甚至是簡易食譜,那對於病患和傢屬來說,都能省去很多摸索的時間,也能確保病患獲得足夠的營養。畢竟,健康的飲食是康復的重要基礎,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在這方麵提供專業且易於理解的指導。
评分這本《圖解大腸直腸癌診治照護全書》光是書名就讓我感受到一種踏實感,彷彿能為正在與大腸直腸癌奮鬥的病患和傢屬提供一份堅實的後盾。我非常好奇,在「診治」這個部分,書中會不會對目前主流的治療方式做一個比較全麵的介紹?像是不同手術方式的優缺點、化療和放療的原理和可能產生的副作用,甚至是一些較新的標靶治療或免疫治療的發展。當然,我並非要學習如何當醫生,而是希望能夠更清楚地瞭解自己或傢人所麵對的治療是什麼,這樣在與醫生溝通時,也能提齣更精確的問題,做齣更適閤的決定。另外,我也很想知道,書中對於「癌後的生活品質」會不會有一些著墨?像是如何找迴正常的生活節奏,如何維持適當的運動,如何處理術後可能齣現的尿失禁或大便失禁等問題,這些都會嚴重影響病患的日常生活。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實用的建議,幫助病患盡可能地恢復原有的生活品質,那將會是極大的福音。
评分哇,這本《圖解大腸直腸癌診治照護全書》光聽名字就覺得內容非常紮實,一定能解答很多病友和傢屬心中的疑惑。我一直覺得,麵對像大腸直腸癌這樣的疾病,除瞭專業的醫療建議,更重要的是獲得正確、全麵的資訊,纔能更有信心地麵對治療和復健。尤其是一些細節,像是手術後飲食的禁忌、傷口照護的注意事項、如何緩解放化療的副作用,甚至是心理調適的技巧,這些都是書本上可能不會詳加說明,但卻是病友們最切身相關的問題。我真的很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圖文說明,例如不同時期傷口的癒閤過程、適閤術後恢復的食譜範例,甚至是輔助運動的動作圖解,這樣一看就懂,操作起來也更有依據。畢竟,疾病的治療過程漫長且辛苦,如果能有一本像是「隨身小秘書」一樣的書,隨時都能查閱、參考,對於減輕病患的焦慮,提升照護品質,絕對有實質的幫助。我特別想知道,書中有沒有提到針對不同期別、不同病竈位置的大腸直腸癌,在治療選項上會有什麼樣的差異性?像是腹腔鏡手術、開腹手術,或是其他新式療法,能否有比較深入的比較和說明?還有,傢屬扮演的角色也很重要,傢屬該如何學習正確的照護技巧,如何給予病患情感上的支持,這些部分如果能有詳細的指南,那就太棒瞭。
评分拿到《圖解大腸直腸癌診治照護全書》這本書,我最期待看到的是,它如何在「圖解」這部分下功夫。畢竟,很多醫學知識,如果隻是文字描述,對沒有醫學背景的讀者來說,可能還是會一知半解。如果能透過清晰的解剖圖、手術示意圖、甚至是病變部位的照片,來輔助說明,就能更容易理解疾病的形成、發展以及治療的過程。例如,腫瘤在腸道中的位置、手術切除的範圍、或是化療藥物的作用機製,如果能有圖像化的輔助,就能大大提升學習效果。同時,我也希望書中在「照護」的部分,能涵蓋到病患的心理層麵。罹患癌癥,對於病患和傢屬來說,都是巨大的精神壓力。書中如果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麵對情緒波動、如何尋求心理支持、或是如何建立積極心態的建議,那就更加完善瞭。畢竟,身體的康復離不開心理的調適,一個正嚮的心態,對於戰勝疾病至關重要。我希望能看到一本,不僅僅是傳授醫學知識,更能給予心靈慰藉的書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