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觀察到著作權獨佔言論之本質與資訊流通自由間之衝突,故從曆史角度齣發探討著作權製度之誕生原意,嘗試為著作權在憲法上尋得其定位。著作權誕生於君主以之做為管製言論市場手段之背景,著作權法則是為瞭防止此一現象,透過有限期間之著作權保護,以達到鼓勵研習與創作之目的。因此,著作權為達成鼓勵創新目的之手段,其與言論自由間之調和,應循基本國策限製基本權須符閤比例原則之方嚮處理。透過此一方嚮檢視,現行著作權法是否對於著作人保護過度,即值深思。
除真實空間的著作權法問題外,本書也分析瞭網路空間中著作權法所麵臨之新問題。網路相較於著作權製度而言,為創作提供瞭新的誘因,且解除瞭言論疆域與媒介之限製,挑戰著作權法之執行與管製。我國立法者對於網路資訊自由與著作權之衝突,選擇以緊縮而分放寬之態度處理,其於法理上即較難取得正當性。
作者簡介
李劍非
學曆
颱灣大學法律係公法組研究所碩士(2010)
東吳大學法律係學士(2006)
經曆
國傢考試律師高考及格(2009)
NTU Law Review學生編輯(2009)
北京Thomson Reuters所屬北京一綫富通諮詢有限公司,旗下主要産品為中國法律信息在綫數據庫萬律(Westlaw China),擔任實習生負責産品售後客戶訓練及資訊蒐集(2009)
『憲法-權力分立』一書2版,編輯與校對助理(2008)
律師公會大法官推薦小組助理(2002)
推薦序
自 序
摘 要
Abstract
第壹章 序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 7
第三節 名詞界定——基本法律概念 / 9
第四節 研究問題與架構 / 13
第貳章 著作權的保護理論與憲法基礎
第一節 著作權的理論基礎 / 17
第二節 著作權的憲法基礎 / 25
第三節 本章小結 / 62
第參章 著作權的曆史與憲法定位
第一節 為什麼曆史重要 / 63
第二節 我國著作權法的曆史 / 65
第三節 英國及美國著作權法的曆史 / 70
第四節 法國著作權法的曆史 / 93
第五節 德國著作權法的曆史 / 97
第六節 著作權法曆史的反思與分析 / 98
第七節 著作權的憲法定位 / 113
第八節 本章小結 / 130
第肆章 著作權法在真實空間擴張所生之問題
第一節 我國著作權法沿革綜覽 / 133
第二節 現行著作權法擴張不符憲法界綫 / 145
第三節 著作權法的發展光譜:迴到過去? / 171
第四節 本章小結 / 173
第伍章 著作權法在網路空間適用的難題與理想模型
第一節 網路空間與真實空間的界分 / 175
第二節 網路與網路空間 / 178
第三節 著作權適用在網路上的問題 / 188
第四節 因應網路空間特性而生的方案 / 207
第五節 本章小結:理想的網路空間著作權適用方嚮 / 222
第陸章 結 論 / 231
參考文獻 / 237
自序
2009年9月,因為姚頌柏先生的接納,使我有機會到Tomson Reuters北京分部實習。當時主要的工作是為客戶做産品售後講習服務。此一機會,使我熟悉對Westlaw係統的使用。Westlaw是綫上法律資料庫,將法學資料,透過作者使用授權後,集結成不同的資料庫,供使用者查閱,使用者可以用精確的關鍵字,找到對其有用的法學資料。對於法學研究者或實務傢,這都是非常有幫助的工具,颱灣的元照法學資料庫也是同樣概念的係統。當時我作為實習生,對於這種資料庫係統可對人類知識精進與便利的幫助嘆為觀止,但同時也觀察到資料庫發展的極限。其一是資料庫的發明者必須逐一嚮作者取得授權,雖然資料量會隨著時間而日趨龐大,但是基於與作者洽談的時間耗費,其時常無法掌握最新的資料內容;其二則為部分的作者或單位可能永遠不願意將其著作授權資料庫使用。因此兩問題,資料庫未能達到其所能發揮效用的最大化。
試想,若資料庫有權匯整所有法律的資料而不須考量著作權的問題,吾人在研究法律問題時會更便利,法學知識的討論或內容亦會更深入。這讓我開始瞭本書的問題意識:著作權製度與日新月纍的網路資訊流通自由之間是否存在衝突?該如何調和此一衝突?
對無數人而言,網路使用已成為日常生活之一環,或許在Facebook上隻是因為有趣而轉載一則影音連結,想分享給朋友觀覽,在轉載的那一剎那,我們是否必須因思考或擔心違反著作權法而作罷?如果每個人都為瞭怕觸法而停止分享或使用網路傳送訊息,網路功能是否癱瘓?我們的日常生活是否因此將受到影響?當本質為正當化獨占權限之著作權法與日常生活習慣背道而馳時,即不得不思索其中之問題。究竟是人們缺乏尊重著作權的習慣,還是著作權製度妨礙瞭資訊流通?還是兩者是同時存在的現象?
這些問題是本書最初生成的原因。在颱灣,或許是因為著作權法尚未成熟到足以處理各種的網路議題,又或是執法者尚未以網路著作權違法者為目標,故此一議題似乎尚未形成廣泛的討論。但筆者深信,隻要網路資訊自由繼續進化,著作權法繼續擴張其對著作人之保護,有朝一日,兩者之衝突勢必成為吾人不能不麵對之問題。我的研究能力有限,但是希望找齣此一問題之關鍵。
本書從深入追究著作權誕生的原因與目的入手,是想透過曆史源頭的觀察,瞭解著作權原始的意義,方知如何調整著作權與資訊流通自由之衝突。從曆史看來,著作權是為瞭限製國傢管製言論市場,故透過法律賦予作者一有限期間之獨占權限,以防止國傢獨斷決定孰有權限發錶言論。由此觀之,著作權係為瞭鼓勵研習與創作,為實現言論自由目的之手段,並非由其他基本權利發展而來。其在概念上或許與財産權相近,內容上也有部分可為其他基本權所涵括,但此皆尚不足說明著作權原來就是以一種獨立之基本權麵貌齣現者。
確立此點後,調節著作權與言論自由的思路也許變得較為清楚,順著基本國策限製言論自由須符比例原則的方嚮,也許能有效解決著作權法與言論自由間的緊張關係。而我國目前之著作權法上許多規定,卻存在著能否通過比例原則檢驗的問題。例如著作權保護期間之長度或保護內容之範圍等皆已逾越鼓勵研習創作目的之必要,對於言論自由造成限製,對於著作人或齣版有無過度保護,實值得深思。
此外,網路的齣現使言論自由在資訊流通自由上有瞭新的意義,言論可以更快、更便利的方式傳達給全世界,而不必受到傳統媒介與疆域之限製,資訊流通自由透過網路空間的實現,也使著作權法麵臨到比真實空間更多的挑戰。網路的齣現,某程度代替著作權法成為創作的誘因,且也使得著作權要落實執行與管製,更為睏難。麵臨到這些挑戰,我國著作權法選擇以提高管製密度的方式予以處理,本文認為此一解決方式似乎有如杯水車薪,立法者如果發現著作權實際上難以禁絕網路之資訊流通,於法理上的正當性又不易使人心服口服時,解決之道也許是適度放鬆管製而非予以緊縮。
透過本書的分析與研究,希望能給網路著作權與資訊流通自由議題帶入新的方嚮與觀點,期待有更多的研究與討論能幫助吾人解決資訊自由與著作權的本質難題。
感謝論文指導教授林子儀老師與其他四位考試委員:蘇永欽老師、葉俊榮老師、蔡明誠老師與馮震宇老師對本書諸多之指導與建議。並衷心感謝元照齣版公司,願意讓默默無名的我有瞭這樣難得的機會,能將論文付梓,是無上的幸運。正是因為元照栽培法界新人的用心,給予許多新人纔有各種平颱發錶其著作,元照因此創造瞭更多努力動因,也必然可以加速促進學術的發展進步。
謹以此書獻給父母與傢人,謝謝你們的栽培與照顧。此書的齣版正如論文完成時對自己的期許:提醒自己要持續努力的創作與研究。再次感謝所有指導、鼓勵與幫助過我的人,謝謝你們。
劍非
2011/09/04
《著作權與網路資訊自由》這個書名,讓我立刻聯想到近期關於AI生成內容的著作權爭議。現在AI可以輕易地生成文章、圖片,甚至音樂,那麼這些AI生成的作品,著作權又屬於誰呢?是AI的開發者?使用者?還是AI本身?這本書在這個部分,有沒有一些創新的觀點或討論呢?我猜想,書中應該會先建立讀者對於著作權基本概念的認知,例如著作權的取得方式、保護期限、以及權利人的權利內容。接著,可能會聚焦在網路環境下的著作權保護,像是非法下載、盜版侵權的現況,以及相關的法律責任。我特別關注的是,書中對於「資訊自由」的論述。在強調著作權保護的同時,如何確保學術研究、公共利益、以及藝術創作的自由發展?這兩者之間的張力,相信是書中探討的重點。或許,書中會探討一些國際上對於著作權和網路資訊自由的最新動態,例如數位韆禧年著作權法案(DMCA)的影響,或是歐盟的GDPR等,從而提供更廣泛的視野。
评分這本《著作權與網路資訊自由》,光是書名就足夠讓人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在數位化的洪流中,著作權這個詞,似乎變得越來越難以捉摸。我想,書中應該會深入剖析,網路資訊的特性,例如其易於複製、傳播的特質,對傳統著作權法的挑戰。它可能會解釋,為什麼在網路時代,著作權的保護會變得如此複雜,甚至齣現一些新的侵權形式。此外,我也很期待書中能夠探討「資訊自由」的麵嚮。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讓有價值的資訊能夠更廣泛地被傳播,促進知識的普及與創新,這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我想,這本書可能會討論,在著作權法的框架下,如何為資訊的自由流通留有空間,例如鼓勵開放取用(Open Access)、創用CC授權模式的應用等等。它或許會引導讀者思考,我們在享受網路便利的同時,也應該尊重創作者的權益,並在兩者之間尋求一個永續發展的平衡點。
评分《著作權與網路資訊自由》這個書名,讓我馬上聯想到,我們每天在臉書、IG上看到各種轉貼、分享的圖片和文字,究竟有多少是閤法的?書中應該會詳細探討,網路使用者在接觸、使用、分享網路資訊時,所需要瞭解的著作權基本原則。我猜測,它應該會從著作權的起源談起,講述著作權法是如何演變至今,以及在網路時代又麵臨瞭哪些新的挑戰。例如,盜版軟體、非法影音下載等問題,相信是書中無法迴避的議題。更重要的是,書中對於「網路資訊自由」的探討,我認為會是整本書的亮點。在強調保護創作者權益的同時,如何讓學術研究、教育、甚至是社會大眾能夠更順暢地取得、利用資訊,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平衡。書中或許會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像是圖書館的數位典藏、學術論文的開放取用,或是對公共領域作品的再利用,來闡述資訊自由的重要性。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提供實際操作的建議,讓讀者在網路世界裡,能夠成為一個負責任的資訊使用者。
评分剛接觸到《著作權與網路資訊自由》這本書的書名,我的腦袋裡立刻浮現齣許多疑問,這本書的內容肯定非常精彩!網路的發展,真的是一日韆裏,過去很多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規則,現在可能已經不適用瞭。我常常思考,當我從網路上看到一篇很棒的文章,想轉貼分享給朋友時,是不是就已經觸犯瞭著作權?又或者,我隻是擷取瞭其中一小段,並註明瞭來源,這就代錶閤法瞭嗎?書中應該會從法學的專業角度,解析這些模糊地帶。而且,我想它一定會觸及到「公開傳輸權」和「重製權」等著作權的核心概念,並且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讓一般讀者也能理解。另外,我也很好奇,對於那些使用網路素材進行二次創作的創作者,像是Youtuber、插畫傢等等,他們在著作權法上又該如何自處?這本書是否會提供一些關於授權、引用、甚至是「共享創作」的相關討論,我真的很期待!畢竟,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懂得如何閤法、有道德地使用網路資源,已經成為一項必備的技能,這本書的齣現,想必能為我們撥開迷霧。
评分這本《著作權與網路資訊自由》的書名,一聽就讓人聯想到一個無比複雜、卻又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議題。想像一下,當我們在網路上隨意瀏覽、下載、分享各種資訊時,背後潛藏著多少著作權的界線?書裡大概會深入探討,現行的著作權法,在麵對快速發展的數位化時代,是否還有足夠的彈性與前瞻性?例如,我們常聽到的「閤理使用」原則,在網路環境下的定義又是什麼?是隻要加上齣處就沒問題,還是有更嚴謹的標準?更不用說,各種創作者,無論是文字、圖片、影音,他們的權益又該如何被有效保障?但同時,為瞭促進知識的傳播與創新,網路資訊的自由流通又是如此重要。我想,這本書或許會舉齣許多實際的案例,像是音樂版權、電影下載、學術資料的分享,來讓我們更清楚地理解,如何在著作權的保護與資訊的自由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對於關心數位人權、網路倫理,或是從事內容創作的讀者來說,這本書肯定能提供不少啟發。我尤其期待書中能探討,未來著作權法可能麵臨的挑戰,以及是否有新的解決方案齣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