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是中國人的最佳慢活哲學。
知止是一門研究人生如何齣處、進退、行止的學問。知止也是研究一個人如何安身立命的學問,深諳此道,則在立身處世的各個層麵都能優遊自在、俯仰自得,否則進退失據,動輒得咎,一定痛苦不堪。
本書分知止的修養功夫、知止的生活哲理、知止的經典智慧三大單元。作者從孔、孟、老、莊與禪學的思想精髓,融閤現代人生的理想追求,亦古亦今,理論配閤實務,懂得知止、知足,自能淨化心靈,提升人生的境界。
作者簡介
硃榮智教授
一九八一年七月,榮獲文學博士學位。曾榮獲教育部一九八O年度青年研究發明奬助研究著作優等奬、第九屆中興文藝奬、第六屆優秀訓導工作人員奬。曾任師範大學國文係教授,退休後轉任元培科技大學教授。著有:《改變一生的52個字》、《改變一生的人生三書》、《善待自己寬待彆人》、《改變一生的孔子名言》、《改變一生的孟子名言》、《改變一生的老子名言》、《改變一生的莊子名言》、《改變一生的100個觀念》、《逆中求勝》等三十餘本書。其書已在大陸齣版簡體字版本。
第一篇、知止的修養功夫
一、知止與人生
二、知止是心靈淨化的重要課程
三、止字釋意
四、知其所止
五、淺嘗而止
六、適可而止
七、唯止不殆
八、知止的對象
九、知止的修養
十、知止的功夫
十一、知止與修己
十二、知止與待人
十三、知止與處世
十四、知止與企業管理
第二篇、知止的生活哲理
一、知止纔能掌握人生方嚮
二、知止纔能追求生活品味
三、知止纔能體認生命價值
四、知止纔能求得身心安頓
五、知止纔能珍惜殊勝因緣
六、知止纔能接納人生無奈
七、知止纔能忍受孤單寂寞
八、知止纔能麵對憂患災難
九、知止纔能順應自然本性
十、知止纔能瞭悟半半就好
十一、知止纔能感受歡喜彌勒
十二、知止纔能享受快樂自在
十三、知止纔能選擇美好環境
十四、知止纔能增進養生健康
十五、知止纔能體物養心哲理
十六、知止纔能熱心行善佈施
十七、知止纔能盡力服務助人
十八、知止纔能學習尊重體諒
十九、知止纔能放下此身我執
二十、知止纔能放下包袱布袋
二十一、知止纔能放下恐怖罣礙
二十二、知止纔能放下得失禍福
二十三、知止纔能放下生氣難過
二十四、知止纔能積極活在當下
二十五、知止纔能擁有自由心靈
二十六、知止纔能欣賞人生美景
第三篇、知止的經典智慧
一、《大學》的知止思想
二、《中庸》的知止思想
三、《論語》的知止思想
四、《孟子》的知止思想
五、《老子》的知止思想
六、《莊子》的知止思想
自序
隨著科技的發達、資訊的日新月異,大傢都好像得瞭「時間病」,這是1982年美國醫師勞瑞.鐸西(Larry Dossey)所創齣的名詞,意思是現代人都執著地認為「時間不斷流逝,怎麼也不夠用,你必須不斷加快腳步,纔能追趕得上。」世界經濟論壇創辦人暨主席施偉伯(Klous Schwab)也說:「我們已經從一個大吃小的世界,轉變成一個快吃慢的世界。」正當大傢沉迷於快速還要更快的世界時,我們的身體健康、生活品質,已經非常嚴重的受到傷害,各種的文明疾病,如頭痛、失眠、高血壓、胃潰瘍,甚至精神躁鬱癥,都是起因於生活太忙碌、太緊張、求好、求快、求效率。
工作是為瞭生活,很多人工作一百分、生活不及格,追求生存有尊嚴、生活有品質、生命有價值,是人生奮鬥的三項指標,優質的健康、優質的傢庭、優質的生活,是人人所企盼的,忙碌(Busy)、急促(Hurry)、憂慮(Worry)是現代人的共病,麵對煩苦的人生,我們應該輕鬆以對(Take easy)。
十多年來,在歐洲,尤其是義大利,已有許多團體、人士,提齣「慢活」的主張,從生活上、工作上,放慢腳步,要慢食、慢動、慢療、慢性、慢工、慢閑、慢市,讓生活的步調、工作的步調,不要再那麼急促、緊張、繁忙、雜亂,而能優遊自得,細細品味人生的美好風景。2004年加拿大籍記者作傢歐諾黑(Carl Aonore)齣版《慢活》(In praise of slow)一書,提供讀者許多自省的角度,什麼纔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生活?不過,在中國我們的老祖宗早就提齣「慢活」這樣的觀念,隻是名詞不同、說法不同而已。《大學》:「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是儒傢的止學之說。《老子》第三十二章:「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又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這是道傢的止學之說。知止是中國式慢活哲學。
知止的涵義,不隻有停止、禁止的意思,也有居止、止境的意思。談停止、禁止,是知止的消極意義,談居止、止境,是知止的積極意義。知止的消極意義,是提醒世人不能有太多的貪念,凡事要量力而為,適可而止。止字不是停滯不進,而是要保持一顆清明的心,知所進退,該進則進,該退纔退。知止,纔能專注,專注纔能看到問題的核心、事情的緩急輕重,也纔能講求工作效率,事半功倍,享受成功。
知止的意涵,一方麵是研究如何自製,學習自我約束,不管是在物質生活上的追求,或是人生各種欲望的滿足,都要適可而止,不可貪求不已,以免遭惹禍患。另一方麵則是鼓舞上進的心,不能畫地自限。路是無限的寬廣,止於不止,苟日新,又日新,日新又新。知止是淨化心靈,提升人生境界的一門重要學問,知止這門學問,主要在探討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人生在世,一輩子辛辛苦苦,汲汲營營,到底目的在那裏?人生有許多的誘惑,麵對人生的種種誘惑,除非是修養很好的人,自製力很強,否則很難抗拒誘惑,而不陷溺於情欲的追求。研究知止,第一層的意義,是要知其所止,知道人生是有限的,求不完,就苦不完。知止的第二層意義,是要止其所止。
人生像一趟行旅,身上背負太多、太重的行囊,如何能夠走得輕鬆、走得快樂呢?放下,是人生永不止息都在學習的精神修煉,因為人生不同的階段,都有不同的嚴峻的考驗。如果把人生比喻為一件藝術品的創作,那麼,就是要割拾掉不該留下的東西,纔能留下最珍貴的部分。
痛苦的産生,主要是來自不正確的思維模式,或者說是我們對付挑戰的方式不對瞭。人常常是是自己睏住自己,走齣自己預設的牢籠,纔能重見天日。不會飛的蜘蛛,如何能在空中結網呢?因為牠懂得繞道而行。動物園的門不關,柵欄再高都沒用,袋鼠一樣會跑齣來。對任何事物緊抓著不放,對自己一點好處都沒有,該放手時就要放手。
人的一生非常短暫,人生所能擁有的財富、體力,也很有限,不可能麵麵俱到。人生要懂得割捨,割捨是一種智慧。放下煩瑣,是為瞭輕便前行。布袋和尚詩:「布袋,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布袋象徵人生的包袱、人生的負擔,放下瞭包袱、負擔,當然是件很快樂的事。
我們要獲得快樂的人生,要先學習知其所止、止其所止、學習放下。學習放下,是一種精神的修煉,我們不能緊抓著痛苦不放,卻又不斷在叫苦。中國人講放下、講割捨、講知止,其實與現代人主張「慢活」是同義的。快樂是人生第一要義,每個人都想得到快樂,可是很多人活的不快樂。快樂其實很簡單,想快樂就能快樂,隻是有的人捨本逐末、捨近求遠而已。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一個嘈雜的世界裏,突然找到瞭一片寜靜的角落,可以靜靜地坐下,品一杯茶,思考人生的意義。作者在《學會知止:中國人的慢活哲學》這本書中,沒有刻意去迎閤時下流行的那些“速成”或者“成功學”,而是迴歸到中國傳統文化中最質樸、最深刻的智慧。它不是教你如何更快地達到某個目標,而是讓你思考,你是否真的需要這個目標,以及在追求的過程中,你是否丟失瞭比目標本身更重要的東西。書中對於“知止”的闡釋,讓我豁然開朗。它不是消極的停滯,而是一種積極的主動選擇,是對生命能量的智慧分配,是對內心渴望的深刻理解。我欣賞作者將這種古老的哲學概念,與當下人們普遍麵臨的生活睏境相結閤,使得理論不再是空中樓閣,而是能夠切實指導我們的生活。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擁有瞭一把鑰匙,能夠打開自己內心深處那扇塵封的門,去發現那些被匆忙的生活所掩埋的美好。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節奏,是否過於急促,是否忽略瞭那些細微的幸福。
评分作為一個長期被快節奏生活壓迫的人,我一直在尋找一種能夠讓我喘息、讓我找迴自我節奏的方法。《學會知止:中國人的慢活哲學》這本書,就如同一劑溫柔的良藥,恰到好處地緩解瞭我內心的焦慮。它沒有空洞的說教,也沒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而是用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慢活”智慧娓娓道來。書中的每一章都像是一個個精心打磨的珍珠,散發著獨特的光芒。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描繪“知止”時所錶現齣的那種東方哲學特有的韻味,它不是對現狀的妥協,而是一種深刻的自我認知和對人生邊界的清晰把握。讀這本書,我仿佛能聽到古人在竹林間悠然談笑的聲音,感受到他們在喧囂塵世中尋得的一份超脫。它提醒我,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過濾,學會選擇,學會將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真正有意義的事情上。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慢”的價值,它是一種對生命的尊重,一種對內心世界的關照,也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智慧。
评分這本書如同一個溫潤的港灣,在我心頭激起瞭層層漣漪。初讀時,被它樸實無華的語言和引人深思的道理所吸引。它不是那種販賣焦慮、催促你不斷嚮前衝的雞湯,而是像一位長者,在你疲憊不堪的時候,輕輕拍著你的肩膀,低語著生命中最寶貴的智慧。書中的案例信手拈來,卻又精妙絕倫,無論是關於古人的故事,還是現代社會的種種現象,都被作者用一種極其細膩的筆觸描繪齣來,讓人仿佛身臨其境。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慢”的闡述,它並非是消極的懈怠,而是一種有意識的、精粹的生活態度。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常常被裹挾著前進,仿佛停下腳步就是一種落後。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真正的強大,並非在於速度,而在於內心的寜靜與從容。它教會我如何審視內心的欲望,如何辨彆真正重要的事物,如何在喧囂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安寜。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被洗滌過一樣,心靈得到瞭淨化,對生活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它改變瞭我看待時間的方式,讓我開始珍惜每一個當下,而不是總是焦慮地追逐未來。
评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正處於一個瓶頸期,對工作和生活都感到有些力不從心。我期望找到一本能夠給我帶來一些啓示,讓我重新找迴方嚮的書。而《學會知止:中國人的慢活哲學》則超齣瞭我的預期。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提供瞭一種與眾不同的視角來審視我們所處的時代。在這個“內捲”和“內耗”盛行的社會,人們似乎都在拼命地往前衝,生怕稍有停頓就會被淘汰。然而,本書卻旗幟鮮明地提齣“慢活”的概念,並且將其與中國傳統的“知止”智慧相結閤,為我們提供瞭一種解壓和重新定位的方式。作者的論述邏輯清晰,引用豐富,從曆史文化到個體心理,都進行瞭深入的探討。我尤其贊同書中關於“知止”的理解,它不是放棄,而是懂得取捨,懂得在恰當的時候停下來,反思和調整。這種智慧,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中顯得尤為珍貴。它讓我明白,有時候,放慢腳步,纔能看得更清楚,走得更穩健。這本書讓我對“成功”有瞭更寬廣的定義,不再僅僅是物質的堆積,更是內心的平和與滿足。
评分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安撫我內心浮躁的書,而《學會知止:中國人的慢活哲學》恰好填補瞭這個空白。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所傳遞的“知止”這一概念。在這個信息爆炸、誘惑叢生的年代,我們很容易迷失方嚮,被各種欲望所驅使,不斷地追逐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然而,本書通過大量生動的故事和深刻的哲理,提醒我們,適可而止的重要性。它並非讓我們放棄追求,而是教導我們如何適時停止,如何審視自己的目標,以及如何享受過程本身。我特彆欣賞作者的筆觸,既有學者的嚴謹,又不失文人的情懷。他將深奧的哲學道理化繁為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娓娓道來,使得每一個讀者都能從中獲得啓發。書中對中國人傳統價值觀的挖掘也讓我深感共鳴,那些古老而智慧的箴言,在現代社會依然閃耀著光芒,為我們指引著迷津。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的生活方式,開始思考什麼纔是真正值得我付齣時間和精力去追求的。我不再盲目地攀比,而是更注重內心的充實和精神的富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