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分三冊,即第一冊是上篇,第二冊是中篇,第三冊是下篇。
本冊中篇以〈泰伯第八〉為始,至〈子路第十三〉。
我們今天為什麼還要學習孔子?
因為孔子的思想有以下幾個至今仍然行之有效的特點:
第一,溫和的理性主義;
第二,深刻的人道情懷。
此外,還有樂觀的人生理想。
瞭解孔子,不但是認識傳統的開始,也是探索人生方嚮的起點;
而且還是正確實現人生理想的第一步。
《論語》是我們目前所能找到的,最集中錶述孔子思想的一部書。它是由孔子的弟子編訂的。有子、曾子等人的學生負責編輯,所以在《論語》中,他們也被稱作「子」。「子」就是老師的意思。《論語》中的材料淩亂而簡短,往往背誦時很容易記住,但卻不明白何以要這樣說。本書從《論語》著手,係統地介紹孔子的思想,把《論語》裏適閤青少年朋友、適閤初學者的篇章一一加以介紹。
作者簡介
傅佩榮
民國三十九年生於颱北。輔大哲學係畢業,颱大哲學研究所碩士,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現任颱大哲學係教授。近年緻力於在大陸推廣國學,曾在央視「百傢講壇」、鳳凰衛視「國學天空」、山東衛視「新杏壇」、東方衛視「世界文明講壇」擔任主講。2008年獲《21世紀經濟報導》評選為文化類「年度風雲人物」。曾獲教育部頒發教學特優奬,並榮獲國傢文藝奬、中正文化奬。論著豐富,寫作涵蓋哲學研究、人生哲理、心理勵誌等。著有《哲學與人生》、《柏拉圖》、《解讀五大經典》係列、《原來孔子這樣說》係列、《人能弘道:傅佩榮談論語》係列、《不可思議的易經占蔔》、《易想天開看人生》、《儒道天論發微》、《儒傢哲學新論、《一本就通:西方哲學史》等百餘種。詳細介紹請參考「象飛音樂工作室」flyinnmusic.pixnet.net/blog。
中篇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鄉黨第十
先進第十一
顔淵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寫在前麵
為瞭推廣孔子思想,我所寫的書超過瞭十本,主要的材料都是《論語》。我心中常常想到的是孔子的一句話:「莫我知也夫!」(〈憲問〉)他的生平在春鞦亂世,雖然未能得君行道,至少廣為開班授徒,那麼為何還會發齣「沒有人瞭解我」的感嘆呢?
為瞭探討孔子的心意,三十多年來我研習《論語》到不厭不倦的地步,有任何機會介紹孔子,我也從不推託。從二○○七年暑假開始,山東衛視「新杏壇」欄目請我主講「孔子」,後來陸續講瞭「孔門十大弟子」、「孟子」、「易經」。由於《論語》已成為國學熱的首要讀本,而坊間圖書紛雜,解說也見仁見智,尤其青少年教育實在需要一個可靠的指引,於是「新杏壇」邀請我精選《論語》中三分之二的篇章,依序詳細解讀,作成「論語三百講」。
先有講說再形諸文字,可讀性自然很高,但重復之處在所難免。我在校對本書時,開始時有些厭煩,稍後覺得親切,最後竟有喜愛珍惜之感。將近八百頁的書不必也不能一口氣讀完。如果配閤光碟、省思原文,每天三講讀下來,應可明白孔子心意。在我介紹孔子的書裏麵,這本書讓我暢所欲言,也希望讀者朋友滿載而歸。
當我拿到《論語三百講(中篇)》這本書時,一股濃厚的學術氣息撲麵而來。作者的嚴謹態度在每一頁都得到瞭體現,引用瞭大量古籍作為佐證,並對原文進行瞭細緻的考證。這無疑增加瞭本書的權威性和深度,對於希望深入研究《論語》的讀者來說,這絕對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我特彆喜歡其中對某個特定詞匯在不同語境下的解讀,這種精細的辨析讓我對《論語》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層次。然而,有時過於詳盡的考證也讓我感到有些枯燥,比如在解釋一個簡單的概念時,作者會花費好幾頁的篇幅去梳理曆代學者的觀點,雖然這展示瞭他的學養,但有時會衝淡瞭原本的核心思想。我個人更傾嚮於在保證準確性的前提下,能更直接地切入觀點,然後用少量精煉的考證來支撐。這本書更像是一本專著,而非一本普及讀物,它需要讀者付齣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消化吸收。我目前還在努力跟上作者的節奏,希望能夠從中汲取更多的養分。
评分拿到《論語三百講(中篇)》這本書,我第一眼就被它厚實的體積和精美的排版所吸引。我本身對傳統文化就比較感興趣,尤其是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總覺得需要一些能夠沉澱心靈的東西。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這個需求。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紮實,寫齣來的東西既有深度又不失文采。我尤其喜歡其中對《論語》中一些經典語句的深度剖析,他能從多個角度去解讀,並且能將這些古代的智慧與現代人的生活經驗巧妙地結閤起來,讓我覺得孔子的思想並沒有過時,反而能給當下的我們提供很多指導。比如,他講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時候,就聯係到瞭現代社會的人際交往問題,並且給齣瞭非常具體的建議,讓我受益匪淺。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在靜靜地與我分享人生的智慧,讓我常常在閱讀中産生共鳴,甚至停下來思考很久。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讀完它,並將其中的道理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评分這本《論語三百講(中篇)》的封麵設計簡潔大氣,但翻開書頁,我卻陷入瞭沉思。作者的筆觸細膩,字裏行間流露齣對傳統文化的深厚情感。然而,對於我這樣一個初學者來說,書中某些章節的論述顯得有些晦澀難懂。例如,在談到“仁”的境界時,作者似乎默認讀者已經具備瞭一定的儒傢理論基礎,直接拋齣瞭諸如“剋己復禮為仁”等概念,卻沒有詳細解釋其內涵和實踐路徑。這讓我感覺有些被晾在原地,無法完全體會到孔子思想的精髓。我期望書中能有更多的案例分析,或者用更通俗易懂的比喻來闡釋這些抽象的哲學概念,這樣纔能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吸收。雖然我承認作者的學識淵博,對《論語》的解讀也頗有見地,但從一名普通讀者的角度齣發,我還是希望這本書在引導新人入門方麵能做得更齣色一些。或許,對於資深研究者來說,這本書的價值會更加凸顯,但對我而言,這更像是一次仰望星空的旅程,雖然看到瞭璀璨的星光,卻暫時觸碰不到那些遙遠的星辰。我仍然會繼續讀下去,希望在後續的章節中能找到更多與我心靈産生共鳴的 sparks。
评分說實話,《論語三百講(中篇)》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的很不錯,紙張質感很好,拿在手裏很舒服。我一開始是被它“三百講”這個名字吸引的,以為會是那種深入淺齣、循序漸進的講解,方便我這種不太懂古代文化的人來瞭解。結果讀起來,感覺作者的齣發點和我不太一樣。他似乎更側重於將《論語》的思想與當代的一些社會現象進行對比,或者從某個哲學流派的角度來審視孔子的觀點。這種解讀方式很有新意,也讓我看到瞭《論語》在現代社會依然具有的生命力。比如,他談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時,就聯係到瞭現代人普遍存在的焦慮感,非常有啓發性。但是,有時候這種聯係顯得有些牽強,或者說,我感覺作者的個人解讀成分比較多,離孔子最初想要錶達的意思似乎有些偏差。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作者能更客觀地還原孔子思想的原貌,再在此基礎上進行現代的引申。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次思想的碰撞,而不是一次溫和的知識灌輸。
评分《論語三百講(中篇)》這本書的目錄讓我印象深刻,每個章節都圍繞著一個主題展開,看起來非常有條理。我一直以來都對儒傢思想有著濃厚的興趣,但礙於古代文獻的閱讀門檻,一直沒有找到一本真正能讓我入手的書。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很好,作者的講解清晰明瞭,語言也非常生動有趣。他不像很多學者那樣闆著臉講大道理,而是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復雜的哲學思想變得簡單易懂。我最喜歡的是他通過一些生活化的例子來闡釋孔子的觀點,比如在講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時,就用瞭一個學生學習的例子,讓我一下子就明白瞭其中的道理。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讓我覺得閱讀《論語》不再枯燥,反倒成瞭一種享受。我感覺自己在這本書的引導下,正在一步步地接近孔子的思想世界,並且從中獲得瞭許多啓迪。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傳統文化的光輝,也讓我對自己有瞭更深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